马洁
目的:比较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检查的异同。方法68例早期胃癌患者,术前均展开胃镜活检,手术后展开外科病理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术前胃镜活检与外科术后病理诊断一致率为61.8%,不一致率为38.2%。在胃癌分化程度诊断上一致率为75.0%,不一致率为25.0%。结论虽然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检查与外科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然而术前胃镜活检对胃癌的准确性仍较高,可为胃癌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力参考。外科术后病理检查在胃癌全面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更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范永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药混合粉体流动性进行表征,并研究润滑剂、崩解剂对中药混合粉流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肿节风浸膏粉、微晶纤维素及两者1∶1混合粉为模型药,并在混合粉中加入微粉硅胶(润滑剂)、硬脂酸镁(润滑剂)、PVPP(崩解剂)。测定各混合粉体的休止角、平板角、压缩度、均齐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分析七种粉体的流动性。结果 A+3%PVPP, A+0.3%微粉硅胶, A+3%硬脂酸镁, A+0.3%微粉硅胶+3%PVPP四种粉体F值为负值其流动性较好。结论中药浸膏粉经过与辅料混合可以有效改善其流动性,润滑剂和崩解剂都能改善中药混合粉的流动性。
作者:张南;廖正根;乔军辉;王亚楠;李孟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的护理措施及护理要点。方法64例重型肝炎并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程度、肝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案例,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肝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为重型肝炎患者实施血浆置换治疗时,心理护理、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病情观察以及术后科学处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良好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艳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社区综合护理对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门诊医护服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规范化疗效为97.1%、疾病认知率为97.1%、住院率为14.3%、病死率为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3%、77.1%、40.0%和20.0%(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率,降低慢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病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黎玉冰;陈丽彩;周宝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泰索帝联合顺铂方案治疗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与毒副作用。方法应用泰索帝联合顺铂对24例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化疗结束后评价其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CR 2例(8.33%), PR 12例(50.00%), SD 6例(25.00%), PD 4例(16.67%),总有效率为CR+PR14例(58.33%)。本组毒副作用以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为主。结论泰索帝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少,是治疗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的理想化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晓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产前模拟分娩体验对孕产妇分娩的临床影响。方法143例即将分娩来本院定期产检的孕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照自愿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1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分娩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产前模拟分娩体验。比较两组孕产妇选择的分娩方式及平均产程。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率79.17%,剖宫产率20.83%;对照组阴道分娩率59.15%,剖宫产率40.8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总产程(9.2±2.1) h,对照组平均产程(15.3±6.2)h,观察组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模拟分娩体验能够使孕产妇正确对待阴道分娩,增加自然分娩的信心,对促进阴道分娩具有积极意义,分娩结局良好。
作者:万娣;程晓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川崎病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1例川崎病患儿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患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6.5±1.5)d、(2696.3±64.9)元,与对照组的(10.0±1.5)d、(3859.6±50.3)元相比占显著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90.48%,与对照组的65.00%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川崎病患儿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护理质量,建议广泛使用。
作者:陈燕丹;谢泽漫;黄楚芝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急诊使用胺碘酮的临床效果和可靠性。方法142例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心律平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缓解率以及药物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的心功能缓解率为83.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的心功能缓解率为94.4%,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为7.04%(5例),观察组出现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为8.45%(6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急诊使用胺碘酮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心功能,是一种起效迅速、临床效果确切、安全可靠性高、药物副反应低的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温丽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方法对10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辨证治疗方法进行分析,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显效36例,有效6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1%。结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有一定的优势,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白晓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肺癌患者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38例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同时给予围术期精心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184.2±11.3)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1±0.5)d;经相应护理干预,患者均得到良好恢复,且均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是肺癌患者临床治疗常用术式,在围术期给予精心护理干预,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患者手术配合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马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析东北中小城市居民在新生活方式下,血清胆固醇(TC)水平和异常率,以评价和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现状,为本地区制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规划提供依据。方法4623例18~88岁健康成人,进行TC检测,并与《2002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TC人群水平及分布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受检人群TC平均数(x-)为4.88 mmol/L,男女性别TC 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x-方差分析:男性四组间比较、女性四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33.57%的人群TC超出5.20 mmol/L正常值范围。与《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七:2002血脂》比较,10年间男性TC x-增高了23.73%,女性x-增高了22.73%,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从百分位数看,从5%~95%的9个百分位数与《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七:2002血脂》比较均有普遍升高。结论10年间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转变,人群TC水平增长迅猛,其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亦随之剧增。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工作者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作者:李华荣;刘权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65例脑梗死患者和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恢复期和对照组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比较三组间差异。结果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654、5.382和3.386,均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明显升高,随着病情的恢复呈逐渐下降趋势,有助于判断病情的预后。
作者:刘旭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本院外科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实施扁平化排班模式的工作成效进行探讨。方法对本院外科患者实施扁平化排班模式进行护理,并对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差错次数进行比较。结果护士日常工作出现差错的次数在实施扁平化排班后明显减少,患者对日常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9.8%及医生对护士日常工作的满意度100.0%均明显高于实施前。结论实施扁平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排班模式取得的成效与优质护理的要求目标一致,有利于稳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使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作者:陈文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关于丙泊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体会。方法行择期手术的小儿患者70例,随机分为F组和K组,各35例。F组先给予芬太尼1μg/kg静脉滴注, K组给予氯胺酮0.5 mg/kg静脉滴注,随后两组都给予丙泊酚1~1.5 mg/kg静脉滴注。手术中如果患儿出现不自主的手足活动或者肢体活动时,可适当追加一定剂量的丙泊酚维持麻醉。将两组患儿麻醉前、麻醉后2 min、5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血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进行比较。结果丙泊酚用药量K组明显小于F组(P<0.05), K组麻醉后2、5 min及术毕血压、心率和呼吸变化不大, F组麻醉后2 min血压、心率和呼吸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减轻各自的心血管反应和氯胺酮术后的精神症状,使麻醉过程更加平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百艳;朱世明;顾静凡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50例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对其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情况。结果50例患者治疗后疼痛、畏光、异物感、溃疡面积、分泌物、结膜充血、睫状充血、前房积脓症状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小红;唐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介入中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实施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观察组术前给予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流复流情况、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及出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TIMI分级3级血流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周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血严重出血。结论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介入中的治疗效果显著,梗死相关动脉复流情况佳,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值得借鉴。
作者:宋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瘢痕子宫再妊娠的分娩方式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5例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娩方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72例再次行剖宫产,剖宫产率为84.7%;剖宫产术者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阴道分娩者(P<0.05);阴道分娩者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剖宫产的出血量(P<0.05);行剖宫产术和阴道分娩的新生儿窒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瘢痕子宫再妊娠的孕妇首先要选择阴道试产,严密观察各项指标,进而有效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再剖宫产率。
作者:李冀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中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RA患者86例(RA组)、非RA患者44例(非RA组)和健康体检者32例(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CCP抗体水平,并以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比较各组的检测结果。结果 RA组的抗-CCP抗体及RF水平均显著高于非RA组与对照组(P<0.05);RA组的抗-CCP灵敏度为69.77%,显著低于RF的灵敏度81.40%(P<0.05);抗-CCP对RA的诊断特异度与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RF(P<0.05);抗-CCP联合RF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均获得显著提高,与单项检测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抗-CCP抗体检测对于RA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联合RF检测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与敏感性。
作者:邓毅;吴雪峰;雷鸣;吴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整体护理策略。方法40例采用介入治疗术进行治疗的动脉瘤患者,对其在围手术期间的整体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的病情均得到良好的改善,患者的满意度达100%。在拔除动脉鞘管后,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4例,其中1例为迟发;4例为顽固性低血压,3例为皮下红肿,在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症状处理和护理后情况均消失。结论介入治疗术的并发症是临床护理中值得特别注意的部分,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术后的各项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保证患者恢复情况良好。
作者:景晓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药剂科规范医院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的作用及必要性。方法本院药剂科2012年开始启用了药剂科规范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模式,抽取2011年来本院就诊的肿瘤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2102年就诊的肿瘤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治疗费用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应用抗肿瘤药物(2.0±0.5)类,药物费用(27671.1±3159.0)元,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5.6±3.8)%,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药剂科实施对抗肿瘤药物的安全管理对临床用药有积极的指导作用,能明显降低抗肿瘤药物应用种类,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俊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