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慧
目的:探讨分析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和临床表现。方法164例使用阿奇霉素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参照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ADR评判标准,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会因为给药途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164例患者中,静脉注射给药有109例(66.46%),口服给药55例(33.5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上的差异同样会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164例患者中,男63例(38.41%),女101例(61.5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合理的使用阿奇霉素,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因使用阿奇霉素所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作者:罗飞;杨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整体护理策略。方法40例采用介入治疗术进行治疗的动脉瘤患者,对其在围手术期间的整体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的病情均得到良好的改善,患者的满意度达100%。在拔除动脉鞘管后,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4例,其中1例为迟发;4例为顽固性低血压,3例为皮下红肿,在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症状处理和护理后情况均消失。结论介入治疗术的并发症是临床护理中值得特别注意的部分,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术后的各项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保证患者恢复情况良好。
作者:景晓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应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00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仅应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为(9.78±7.23)分;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15.21±7.67)分,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具有较好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甜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解酒保肝剂对小鼠醉酒实验、血清乙醇浓度和肝组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每组25只。给药组小鼠给予解酒保肝剂灌胃,对照组给予双蒸馏水灌胃。记录小鼠翻正反射消失及恢复时间,取肝匀浆,检测肝脏丙二醛(MDA)含量,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血酒精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明显延长(P<0.01),翻正反射时间明显缩短(P<0.05),肝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酒精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解酒保肝剂具有良好的解酒作用。
作者:李璐奕;汪晖;熊婕;王建;袁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本院外科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实施扁平化排班模式的工作成效进行探讨。方法对本院外科患者实施扁平化排班模式进行护理,并对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差错次数进行比较。结果护士日常工作出现差错的次数在实施扁平化排班后明显减少,患者对日常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9.8%及医生对护士日常工作的满意度100.0%均明显高于实施前。结论实施扁平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排班模式取得的成效与优质护理的要求目标一致,有利于稳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使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作者:陈文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现将本院近1年来用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的病例做一分析。
作者:王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1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不采用序贯疗法),观察组患者实施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连续治疗8 d,评定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1例、腹痛腹胀0例、关节疼痛1例及食欲不振1例)发生率为6%;对照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3例、腹痛腹胀2例、关节疼痛2例及食欲不振4例)发生率为22%;两组不良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痊愈3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痊愈27例、有效12例、无效11例)为78.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刘文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应用改良Barthel指数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研究组评分为(68.7±5.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45.7±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宇辉;裴玉萍;孙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60例原发性纵隔肿瘤(以胸腺瘤为例)患者,应用合理护理方法,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予以精心护理后,出院时患者中优良54例,差6例,优良率90%。结论精心护理能够提高原发性纵隔肿瘤临床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发生,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孙春晓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近期疗效,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52例胃间质瘤患者,36例行腹腔镜手术方式(腹腔镜组),16例行开腹手术方式(开腹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近期相关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腔镜组相比于开腹组,在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P<0.05);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方式治疗胃间质瘤是安全、可行的,在某些方面较开腹手术方式有优势,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冬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药混合粉体流动性进行表征,并研究润滑剂、崩解剂对中药混合粉流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肿节风浸膏粉、微晶纤维素及两者1∶1混合粉为模型药,并在混合粉中加入微粉硅胶(润滑剂)、硬脂酸镁(润滑剂)、PVPP(崩解剂)。测定各混合粉体的休止角、平板角、压缩度、均齐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分析七种粉体的流动性。结果 A+3%PVPP, A+0.3%微粉硅胶, A+3%硬脂酸镁, A+0.3%微粉硅胶+3%PVPP四种粉体F值为负值其流动性较好。结论中药浸膏粉经过与辅料混合可以有效改善其流动性,润滑剂和崩解剂都能改善中药混合粉的流动性。
作者:张南;廖正根;乔军辉;王亚楠;李孟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异位妊娠患者采用化学药物与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化学药物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腹痛与输卵管不畅的发生率分别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2.5%(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出院时血人绒毛膜促进腺激素(HCG)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异位妊娠治疗方案中,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疗效确切,住院时间更短,远期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赖放颖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DN)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DN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案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SDS评分比对照组低;研究组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尿白蛋白清除率(UAER)等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DN患者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处方点评工作进行介绍,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根据卫生部(现卫计委)制定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重新修订了本院的处方点评制度,处方点评工作小组随机抽取本院门诊西药房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填写处方点评工作表,对医师处方进行点评分析,并将处方点评结果每月在《药学简报》上通报。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56张,占全部抽查处方的4.67%,处方合格率为95.33%,符合要求。结论门诊处方质量和合理用药水平明显提高,处方点评工作成效显著。
作者:张雪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伏立康唑治疗儿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伴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6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伴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儿,给予伏立康唑治疗。重症者首日予以负荷剂量6 mg/(kg·次), q.12 h.,次日起给予维持剂量4 mg/(kg·次), q.12 h.;轻症者给予伏立康唑片口服,剂量为200 mg, q.12 h.,序贯治疗14~42 d。观察疗效。结果伏立康唑有效率为67.4%,只有少数患儿出现轻度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视觉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伏立康唑治疗儿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伴发侵袭性真菌感染效果好,毒副作用少,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抗真菌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爱玲;刘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采用两种麻醉方式进行麻醉的效果进行研究,并分析其麻醉效果。方法7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硬膜外麻醉,分析两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T3等阶段,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进行麻醉的过程中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能够提高麻醉质量,对患者血压和心率影响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继晨;王慧玲;艾喜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微通道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对照组采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术后3个月随访并评价结石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增加(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清除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相比,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增加,但并不增加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未增加,可取得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一样的结石清除效果,临床选择哪一种方式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综合分析。
作者:杨波;吴新保;张跃堂;祁万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急诊使用胺碘酮的临床效果和可靠性。方法142例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心律平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缓解率以及药物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的心功能缓解率为83.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的心功能缓解率为94.4%,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为7.04%(5例),观察组出现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为8.45%(6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急诊使用胺碘酮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心功能,是一种起效迅速、临床效果确切、安全可靠性高、药物副反应低的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温丽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头皮针替代注射器针头法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效果。方法上肢手术患者90例,采用斜角肌间沟复合夜路法臂丛神经阻滞。将患者随机分为头皮针法组(A组)和注射器针头法组(B组),各45例。两组用药为0.894%罗派卡因10 ml+2%利多卡因15 ml+0.9%生理盐水配制成30 ml。并记录并发症发病情况及感觉神经阻滞效果。结果 A组在并发症发病情况及感觉神经阻滞效果方面明显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针法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明显优于注射器针头法。
作者:马延滨;钱道亮;高洪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肺癌患者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38例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同时给予围术期精心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184.2±11.3)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1±0.5)d;经相应护理干预,患者均得到良好恢复,且均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是肺癌患者临床治疗常用术式,在围术期给予精心护理干预,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患者手术配合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马慧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