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

赵丽萍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优质护理干预, 生化指标, 血压水平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DN)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DN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案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SDS评分比对照组低;研究组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尿白蛋白清除率(UAER)等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DN患者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房颤的现状与研究概括

    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越加关注,近年来,由于心房颤动到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不断增加,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心房颤动的治疗中,通常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虽然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是会出现不良反应,对患者的病情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房颤动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探讨其研究进展。

    作者:张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比较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典型及非典型三叉神经痛的疗效

    目的:对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典型及非典型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方法6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包括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42例(观察组)与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20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发病年龄、平均病程、压迫血管情况、减压程度、压迫程度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疼痛缓解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典型三叉神经痛相比,典型三叉神经痛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可能原因为患者发病年龄较大且病程较短,主要为动脉压迫且为单支分布,术中减压充分等。

    作者:郭放;杨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主成分分析法用于中药混合粉流动性表征的研究

    目的: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药混合粉体流动性进行表征,并研究润滑剂、崩解剂对中药混合粉流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肿节风浸膏粉、微晶纤维素及两者1∶1混合粉为模型药,并在混合粉中加入微粉硅胶(润滑剂)、硬脂酸镁(润滑剂)、PVPP(崩解剂)。测定各混合粉体的休止角、平板角、压缩度、均齐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分析七种粉体的流动性。结果 A+3%PVPP, A+0.3%微粉硅胶, A+3%硬脂酸镁, A+0.3%微粉硅胶+3%PVPP四种粉体F值为负值其流动性较好。结论中药浸膏粉经过与辅料混合可以有效改善其流动性,润滑剂和崩解剂都能改善中药混合粉的流动性。

    作者:张南;廖正根;乔军辉;王亚楠;李孟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RP和pro-BN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超敏-CRP,即hs-CRP)和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92例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照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16例)、心绞痛组(46例)和心肌梗死组(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患者12 h内的血清hs-CRP和pro-BNP水平,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患者之间hs-CRP和pro-BNP水平的差异。结果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hs-CRP和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心绞痛组和正常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237和5.578,均P<0.05)。不同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之间血清hs-CRP和pro-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468和4.623,均P<0.05),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和pro-BNP水平呈升高趋势,并且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以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

    作者:刘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他克莫司药物浓度检测过程中数据异常原因分析及其相应的对策研究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药物浓度检测过程中数据异常原因及其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对80例患儿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患儿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如:血压、肝肾功能等,并对患儿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分析他克莫司药物浓度检测过程中数据异常原因及其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结果所有患儿均在1个月内和1~5个月内进行药物浓度检测,1个月内他克莫司药物浓度正常者占28.5%,17.5%患儿低于参考值,少于1~5个月内检测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内53.8%患儿他克莫司药物浓度高于参考值,多于1~5个月内检测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克莫司药物浓度检测过程中数据异常影响因素较多,因此患儿检测过程中必须对检测结果提供合理解释,并根据异常原因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保证患儿能够正确给药,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作者:关啟鸿;张雅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10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中医辨证论治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方法对10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辨证治疗方法进行分析,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显效36例,有效6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1%。结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有一定的优势,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白晓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干预措施对ICU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

    目的:评价实施预防与控制干预措施对ICU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的方法,对本院2013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收住ICU 的395例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2014年1月开始实施预防与控制干预措施,将2013年7月1日~12月31日184例ICU患者目标性监测结果作为干预前,2014年1月1日~2014年6月30日211例ICU患者目标性监测结果作为干预后。比较干预前、后ICU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变化。结果干预前、后:ICU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由12.50%下降至6.16%,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7, P<0.05),调整例次感染发病率由3.75%下降至1.91%,次日感染发病率由19.67‰下降至12.54‰,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感染发病率由12.18‰下降至8.25‰,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由5.81‰下降至0‰,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UTI)发病率由3.48‰下降至3.12‰。结论持续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有针对性的制定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干预措施并实施,能有效的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病率。

    作者:刘小平;陈红平;延莹婷;魏红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肠道微生态制剂的药理分析与辅助治疗顽固性Hp感染的用药安全性探讨

    目的:比较含微生态制剂的四联疗法与标准四联疗法治疗顽固性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顽固性Hp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四联疗法:雷贝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胶体果胶铋;观察组采用含微生态制剂的四联疗法:雷贝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金双歧(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个月后复查胃镜行快速尿素酶(Urease)试验和碳14呼气试验,对比两组的Hp根除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92.5%、9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15.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有微生态制剂的四联疗法根治顽固性Hp感染疗效与标准四联疗法相当,但其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解酒保肝剂对小鼠酒精中毒的影响

    目的:观察解酒保肝剂对小鼠醉酒实验、血清乙醇浓度和肝组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每组25只。给药组小鼠给予解酒保肝剂灌胃,对照组给予双蒸馏水灌胃。记录小鼠翻正反射消失及恢复时间,取肝匀浆,检测肝脏丙二醛(MDA)含量,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血酒精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明显延长(P<0.01),翻正反射时间明显缩短(P<0.05),肝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酒精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解酒保肝剂具有良好的解酒作用。

    作者:李璐奕;汪晖;熊婕;王建;袁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唾液尿素、Cr、UA水平检测在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唾液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水平检测与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治疗效果评估的联系。方法45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按照血液透析时间,将其分为透析前组、透析后组,均45例。收集所有患者2 ml唾液,2 ml动脉血,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的血清、唾液尿素、Cr、UA含量进行检测,并对透析前组、透析后组患者的血清、唾液尿素、Cr、UA浓度进行比较,分析唾液尿素、Cr、UA水平与血清水平的关系,分析两组患者血清、唾液尿素、Cr、UA的下降比率。结果透析前后患者的血清与唾液尿素、Cr、UA水平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经过透析,透析后组患者的血清、唾液尿素、Cr、UA浓度均明显降低,与透析前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血清、唾液尿素、Cr、UA的下降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后,患者的唾液尿素、Cr、UA浓度明显降低,其清除效果与患者血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唾液尿素、Cr、UA水平检测具有评估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的作用。

    作者:张士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肠内营养管胃肠减压在胃癌术后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应用肠内营养管胃肠减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6例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术后应用肠内营养管胃肠减压,对照组术后应用普通胃管胃肠减压,观察两组胃管通畅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胃管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排便、拔管、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应用肠内营养管胃肠减压可以达到与普通胃管减压相同的效果,且不良反应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加快康复速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师拥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三苯氧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三苯氧胺在临床中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对60例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6~12个周期的三苯氧胺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39例痛经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9.74%;经量表现增多20例,总有效率90.00%。结论三苯氧胺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药物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王桂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比较异位妊娠患者采用化学药物与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异位妊娠患者采用化学药物与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化学药物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腹痛与输卵管不畅的发生率分别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2.5%(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出院时血人绒毛膜促进腺激素(HCG)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异位妊娠治疗方案中,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疗效确切,住院时间更短,远期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赖放颖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影响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影响。方法糖尿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二甲双胍口服治疗。随访6个月,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血糖水平和心功能指标的差异性。结果对比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发现,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治疗前后心电图指标发现,治疗后患者舒张早期左室充盈峰速度(E)明显升高,心房收缩期左心室充盈峰速度(A)明显降低, E/A比值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改善糖尿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状态,控制病情的进展和恶化,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谢明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HPLC法测定肠溶交泰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目的:建立肠溶交泰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SHIMADZU VP-ODS 150 mm×4.6 mm;流动相:以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25∶75);检测波长:345 nm;流速:1.0 ml/min;柱温:25℃。结果盐酸小檗碱在0.03012~0.602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167557X+60945, 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60%, RSD=1.51%。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精密度好,可以用来控制本制剂的质量。

    作者:曹臣;黄开颜;李珊;陈迎春;刘绍贵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65例脑梗死患者和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恢复期和对照组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比较三组间差异。结果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654、5.382和3.386,均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明显升高,随着病情的恢复呈逐渐下降趋势,有助于判断病情的预后。

    作者:刘旭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研究尿常规检验中收集前、运送保管、分析检验中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结果表明在临床尿常规检验中的收集前、运送保管、分析检验中有较多因素影响尿常规检验,针对发生的原因,严格控制检验质量,规范操作流程,增强对各类细胞检验认知,可有效减少尿常规检验误差发生。

    作者:刘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微通道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微通道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对照组采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术后3个月随访并评价结石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增加(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清除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相比,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增加,但并不增加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未增加,可取得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一样的结石清除效果,临床选择哪一种方式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综合分析。

    作者:杨波;吴新保;张跃堂;祁万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49例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药物溶栓的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2例,根据有无进行溶栓治疗分为溶栓组(56例)和非溶栓组(56例),其中溶栓组的24例和非溶栓组的2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然后观察并对比49例梗死患者发生心绞痛的几率。结果溶栓组的24例患者中发生梗死后心绞痛的几率为41.67%,非溶栓组的25例患者中发生梗死后心绞痛的几率为44.0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后,不能有效的防止其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需及时给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等治疗。

    作者:明晓红;陈新;孙殊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使用的持续改进看我院合理用药的质控管理

    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其质量是构成医疗质量的重要部分。本院在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中发现了关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临床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规范使用的行为。本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协同药学部使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在近半年的时间里将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由19.77%提高到91.86%,成效显著。与此同时,本院还将这种方法运用到肿瘤化疗药物、肠外营养药物等合理用药的管理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合理用药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多在于加强监督管理,采用持续改进的管理办法不仅能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医院医疗质量的改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沈惠明;虞燕霞;周琴;尚尔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