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肠内营养管胃肠减压在胃癌术后的临床应用研究

师拥周

关键词:胃癌, 肠内营养管, 胃肠减压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应用肠内营养管胃肠减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6例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术后应用肠内营养管胃肠减压,对照组术后应用普通胃管胃肠减压,观察两组胃管通畅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胃管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排便、拔管、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应用肠内营养管胃肠减压可以达到与普通胃管减压相同的效果,且不良反应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加快康复速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药学干预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医嘱的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医嘱实施药学干预的效果,旨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抽取本院2013年7~12月病历300份作为非干预组,制定一系列干预措施后,选取2014年1~6月病历300份作为干预组,对两组患者临床不合理用药医嘱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干预前相比,不合理用药医嘱比例从1.43%降至0.72%,干预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师对临床用药实施药学干预能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黄荣海;刘小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护理分析

    目的:对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总结护理要点。方法92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1组(46例)和2组(46例),两组患者均在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在此基础上给予1组患者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1组患者肾结石症状控制效果显著优于2组(P<0.05);1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2组(P<0.05)。结论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接受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明显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对预防和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珊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整体护理探讨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整体护理策略。方法40例采用介入治疗术进行治疗的动脉瘤患者,对其在围手术期间的整体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的病情均得到良好的改善,患者的满意度达100%。在拔除动脉鞘管后,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4例,其中1例为迟发;4例为顽固性低血压,3例为皮下红肿,在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症状处理和护理后情况均消失。结论介入治疗术的并发症是临床护理中值得特别注意的部分,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术后的各项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保证患者恢复情况良好。

    作者:景晓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谈语言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语言是人类社会思想感情宝库的钥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美好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治疗疾病的良药。只有更好地学好语言,重视语言的学习和应用,掌握好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才能更好的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能力,更好地为护理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朱乾英;周安丽;陈霞;兰晶;廖灵;陈金;程媛媛;万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治疗探究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54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后进行4个月~1年的随访,对其临床病例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所选取的54例患者,其中4例出现并发症,其余50例痊愈出院,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直接有效,并发症少且死亡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鑫;杨小光;李伟民;赵建亭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影响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影响。方法糖尿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二甲双胍口服治疗。随访6个月,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血糖水平和心功能指标的差异性。结果对比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发现,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治疗前后心电图指标发现,治疗后患者舒张早期左室充盈峰速度(E)明显升高,心房收缩期左心室充盈峰速度(A)明显降低, E/A比值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改善糖尿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状态,控制病情的进展和恶化,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谢明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148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148例患者按照症状不同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及其他部位疼痛,50%患者心电图呈现非Q性心肌梗死,97.3%患者出现心肌酶升高现象。采用合理治疗后,患者中治愈116例(78.4%),死亡32例(21.6%)。结论了解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采用相关辅助方法进行检查诊断后进行及时治疗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安高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56例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应用传统钢板固定术;研究组28例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相比较,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愈合率为78.6%;研究组愈合率为96.4%;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疗效确切。

    作者:孙建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RP和pro-BN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超敏-CRP,即hs-CRP)和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92例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照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16例)、心绞痛组(46例)和心肌梗死组(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患者12 h内的血清hs-CRP和pro-BNP水平,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患者之间hs-CRP和pro-BNP水平的差异。结果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hs-CRP和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心绞痛组和正常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237和5.578,均P<0.05)。不同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之间血清hs-CRP和pro-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468和4.623,均P<0.05),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和pro-BNP水平呈升高趋势,并且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以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

    作者:刘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微通道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微通道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对照组采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术后3个月随访并评价结石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增加(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清除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相比,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增加,但并不增加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未增加,可取得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一样的结石清除效果,临床选择哪一种方式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综合分析。

    作者:杨波;吴新保;张跃堂;祁万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HPLC法测定肠溶交泰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目的:建立肠溶交泰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SHIMADZU VP-ODS 150 mm×4.6 mm;流动相:以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25∶75);检测波长:345 nm;流速:1.0 ml/min;柱温:25℃。结果盐酸小檗碱在0.03012~0.602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167557X+60945, 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60%, RSD=1.51%。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精密度好,可以用来控制本制剂的质量。

    作者:曹臣;黄开颜;李珊;陈迎春;刘绍贵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主成分分析法用于中药混合粉流动性表征的研究

    目的: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药混合粉体流动性进行表征,并研究润滑剂、崩解剂对中药混合粉流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肿节风浸膏粉、微晶纤维素及两者1∶1混合粉为模型药,并在混合粉中加入微粉硅胶(润滑剂)、硬脂酸镁(润滑剂)、PVPP(崩解剂)。测定各混合粉体的休止角、平板角、压缩度、均齐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分析七种粉体的流动性。结果 A+3%PVPP, A+0.3%微粉硅胶, A+3%硬脂酸镁, A+0.3%微粉硅胶+3%PVPP四种粉体F值为负值其流动性较好。结论中药浸膏粉经过与辅料混合可以有效改善其流动性,润滑剂和崩解剂都能改善中药混合粉的流动性。

    作者:张南;廖正根;乔军辉;王亚楠;李孟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心理状况、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11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两组均采用SAS评判患者的焦虑程度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详细记录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相关数据。结果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14.5%明显低于对照护理组36.4%,患者对治疗环境以及医疗服务的满意度95.4%也明显优于对照组88.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对医院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患者的焦虑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非常理想,值得进一步的推广。

    作者:刘慧娟;刘照旭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1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不采用序贯疗法),观察组患者实施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连续治疗8 d,评定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1例、腹痛腹胀0例、关节疼痛1例及食欲不振1例)发生率为6%;对照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3例、腹痛腹胀2例、关节疼痛2例及食欲不振4例)发生率为22%;两组不良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痊愈3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痊愈27例、有效12例、无效11例)为78.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刘文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道损伤研究

    目的:探究肝移植手术后缺血性胆道损伤(ITBL)的原因。方法200例肝移植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出现ITBL症状的患者进行Clavien分级,分析归纳ITBL发生的原因。结果在研究的200例患者中,发生ITBL症状的患者有14例,这14例患者的Clavien分级都在Ⅲb级以上。对14例患者的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结果显示:手术后1 d肝动脉阻力指数(RI 1 d)(P=0.0500, OR=0.916),手术后1周肝动脉指数(RI 1 w)(P=0.0078, OR>999.9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道损伤的发生,主要的原因是术后肝动脉血流异常。因此,提高动脉吻合技术,有利于防止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道损伤的出现。

    作者:刘广波;陈国勇;孙建军;汤高枫;朱少功;王维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舒适护理对褥疮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对褥疮患者的影响。方法褥疮患者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7例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施行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与对照组的81.08%比明显较高,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褥疮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有利于褥疮及早愈合,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丁明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唾液尿素、Cr、UA水平检测在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唾液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水平检测与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治疗效果评估的联系。方法45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按照血液透析时间,将其分为透析前组、透析后组,均45例。收集所有患者2 ml唾液,2 ml动脉血,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的血清、唾液尿素、Cr、UA含量进行检测,并对透析前组、透析后组患者的血清、唾液尿素、Cr、UA浓度进行比较,分析唾液尿素、Cr、UA水平与血清水平的关系,分析两组患者血清、唾液尿素、Cr、UA的下降比率。结果透析前后患者的血清与唾液尿素、Cr、UA水平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经过透析,透析后组患者的血清、唾液尿素、Cr、UA浓度均明显降低,与透析前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血清、唾液尿素、Cr、UA的下降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后,患者的唾液尿素、Cr、UA浓度明显降低,其清除效果与患者血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唾液尿素、Cr、UA水平检测具有评估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的作用。

    作者:张士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他克莫司药物浓度检测过程中数据异常原因分析及其相应的对策研究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药物浓度检测过程中数据异常原因及其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对80例患儿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患儿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如:血压、肝肾功能等,并对患儿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分析他克莫司药物浓度检测过程中数据异常原因及其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结果所有患儿均在1个月内和1~5个月内进行药物浓度检测,1个月内他克莫司药物浓度正常者占28.5%,17.5%患儿低于参考值,少于1~5个月内检测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内53.8%患儿他克莫司药物浓度高于参考值,多于1~5个月内检测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克莫司药物浓度检测过程中数据异常影响因素较多,因此患儿检测过程中必须对检测结果提供合理解释,并根据异常原因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保证患儿能够正确给药,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作者:关啟鸿;张雅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3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0.8%)高于对照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10.8%)高于对照组(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安全性可靠,值得应用。

    作者:吴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60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干预后其切口渗出液均消失,术后3~7 d患者切口处长处新鲜肉芽组织;且本组60例研究对象中无一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现象发生,术后7~15 d患者切口愈合出院。结论以患者切口脂肪液化的具体特点为依据给予其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的预防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切口愈合,其临床价值较高,可推广应用。

    作者:董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