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研究

温丽民

关键词:快速性心律失常, 急诊, 胺碘酮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急诊使用胺碘酮的临床效果和可靠性。方法142例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心律平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缓解率以及药物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的心功能缓解率为83.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的心功能缓解率为94.4%,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为7.04%(5例),观察组出现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为8.45%(6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急诊使用胺碘酮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心功能,是一种起效迅速、临床效果确切、安全可靠性高、药物副反应低的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综合护理对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

    目的:研究社区综合护理对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门诊医护服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规范化疗效为97.1%、疾病认知率为97.1%、住院率为14.3%、病死率为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3%、77.1%、40.0%和20.0%(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率,降低慢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病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黎玉冰;陈丽彩;周宝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手术室常见的护理差错及预防对策

    目的:探讨手术室常见的护理差错及预防对策。方法对近两年来本院手术室发生的66例护理差错现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对策。结果本组66例护理差错中26例是由手术护理人员专业技术生疏引起,18例是由护理人员和患者沟通能力差引起,10例因护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引起,8例因护理人员无菌观念差引起,4例因补液用药失误引起。结论导致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的因素较多,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培训的重视,规范医疗操作、增强保护意识则是减少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关键。

    作者:薄瑞娜;王艳艳;梁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房颤的现状与研究概括

    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越加关注,近年来,由于心房颤动到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不断增加,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心房颤动的治疗中,通常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虽然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是会出现不良反应,对患者的病情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房颤动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探讨其研究进展。

    作者:张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148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148例患者按照症状不同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及其他部位疼痛,50%患者心电图呈现非Q性心肌梗死,97.3%患者出现心肌酶升高现象。采用合理治疗后,患者中治愈116例(78.4%),死亡32例(21.6%)。结论了解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采用相关辅助方法进行检查诊断后进行及时治疗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安高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骨碎补与习用品光亮密网蕨中柚皮苷含量的比较分析

    目的:研究骨碎补中有效成分柚皮苷的含量与习用品光亮密网蕨中柚皮苷含量的比较。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骨碎补与习用品光亮密网蕨中的柚皮苷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骨碎补与习用品中光亮密网蕨中的柚皮苷含量进行测定。测定柚皮苷采用Hypersel C18柱;以甲醇-醋酸-水(35∶4∶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3 nm。结果薄层色谱显示光亮密网蕨的色斑不明显,高效液相色谱显示光亮密网蕨中所含柚皮苷微量。结论该方法显示骨碎补同科植物习用品光亮密网蕨和骨碎补相比,所含柚皮苷的量较少。

    作者:马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164例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和临床表现。方法164例使用阿奇霉素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参照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ADR评判标准,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会因为给药途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164例患者中,静脉注射给药有109例(66.46%),口服给药55例(33.5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上的差异同样会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164例患者中,男63例(38.41%),女101例(61.5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合理的使用阿奇霉素,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因使用阿奇霉素所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作者:罗飞;杨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瘢痕子宫再妊娠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瘢痕子宫再妊娠的分娩方式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5例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娩方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72例再次行剖宫产,剖宫产率为84.7%;剖宫产术者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阴道分娩者(P<0.05);阴道分娩者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剖宫产的出血量(P<0.05);行剖宫产术和阴道分娩的新生儿窒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瘢痕子宫再妊娠的孕妇首先要选择阴道试产,严密观察各项指标,进而有效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再剖宫产率。

    作者:李冀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胸腔镜下治疗肺癌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肺癌患者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38例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同时给予围术期精心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184.2±11.3)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1±0.5)d;经相应护理干预,患者均得到良好恢复,且均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是肺癌患者临床治疗常用术式,在围术期给予精心护理干预,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患者手术配合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马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洪家铁教授中医治疗妇科杂病的临床经验

    洪家铁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在妇科杂病的认识及治疗上有独到见解,强调肝脾肾在妇科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治疗上侧重调肝补脾益肾,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疗效甚显。

    作者:熊晓东;洪家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唾液尿素、Cr、UA水平检测在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唾液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水平检测与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治疗效果评估的联系。方法45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按照血液透析时间,将其分为透析前组、透析后组,均45例。收集所有患者2 ml唾液,2 ml动脉血,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的血清、唾液尿素、Cr、UA含量进行检测,并对透析前组、透析后组患者的血清、唾液尿素、Cr、UA浓度进行比较,分析唾液尿素、Cr、UA水平与血清水平的关系,分析两组患者血清、唾液尿素、Cr、UA的下降比率。结果透析前后患者的血清与唾液尿素、Cr、UA水平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经过透析,透析后组患者的血清、唾液尿素、Cr、UA浓度均明显降低,与透析前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血清、唾液尿素、Cr、UA的下降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后,患者的唾液尿素、Cr、UA浓度明显降低,其清除效果与患者血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唾液尿素、Cr、UA水平检测具有评估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的作用。

    作者:张士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主成分分析法用于中药混合粉流动性表征的研究

    目的: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药混合粉体流动性进行表征,并研究润滑剂、崩解剂对中药混合粉流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肿节风浸膏粉、微晶纤维素及两者1∶1混合粉为模型药,并在混合粉中加入微粉硅胶(润滑剂)、硬脂酸镁(润滑剂)、PVPP(崩解剂)。测定各混合粉体的休止角、平板角、压缩度、均齐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分析七种粉体的流动性。结果 A+3%PVPP, A+0.3%微粉硅胶, A+3%硬脂酸镁, A+0.3%微粉硅胶+3%PVPP四种粉体F值为负值其流动性较好。结论中药浸膏粉经过与辅料混合可以有效改善其流动性,润滑剂和崩解剂都能改善中药混合粉的流动性。

    作者:张南;廖正根;乔军辉;王亚楠;李孟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4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住院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4例)应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64例)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尤瑞克林0.15 PNA,1次/d,疗程14 d,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4 d NIHSS、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有效率达81.3%,显著高于对照组68.8%(P<0.05),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有效并且相对安全。

    作者:郭婉姝;崔团利;王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联合同期化疗6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IMRT)联合同步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08例宫颈癌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放疗(6 MV-X线,总剂量为45~50 Gy),观察组患者采用调强放疗(6 MV-X线,总剂量为45~50 Gy),所有患者同时联合应用TP方案进行化疗4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但术后1年和3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5年生存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后联合应用调强放疗和化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俊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谈语言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语言是人类社会思想感情宝库的钥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美好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治疗疾病的良药。只有更好地学好语言,重视语言的学习和应用,掌握好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才能更好的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能力,更好地为护理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朱乾英;周安丽;陈霞;兰晶;廖灵;陈金;程媛媛;万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药剂科规范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的必要性探讨

    目的:探讨药剂科规范医院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的作用及必要性。方法本院药剂科2012年开始启用了药剂科规范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模式,抽取2011年来本院就诊的肿瘤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2102年就诊的肿瘤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治疗费用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应用抗肿瘤药物(2.0±0.5)类,药物费用(27671.1±3159.0)元,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5.6±3.8)%,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药剂科实施对抗肿瘤药物的安全管理对临床用药有积极的指导作用,能明显降低抗肿瘤药物应用种类,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俊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剖宫产术中妇科良性肿瘤临床治疗探究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妇科良性肿瘤临床治疗方法。方法55例妊娠合并妇产科良性肿瘤剖宫产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对患者的术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妇科良性肿瘤的发生率为0.63%;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生率为0.36%,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发生率为0.23%,子宫肌瘤合并卵巢肿瘤发生率为0.23%。结论术中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式尽可能选用保留功能的剔除术;同时加强对孕期常规检查的重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王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50例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对其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情况。结果50例患者治疗后疼痛、畏光、异物感、溃疡面积、分泌物、结膜充血、睫状充血、前房积脓症状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小红;唐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使用的持续改进看我院合理用药的质控管理

    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其质量是构成医疗质量的重要部分。本院在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中发现了关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临床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规范使用的行为。本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协同药学部使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在近半年的时间里将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由19.77%提高到91.86%,成效显著。与此同时,本院还将这种方法运用到肿瘤化疗药物、肠外营养药物等合理用药的管理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合理用药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多在于加强监督管理,采用持续改进的管理办法不仅能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医院医疗质量的改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沈惠明;虞燕霞;周琴;尚尔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地奥心血康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地奥心血康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加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地奥心血康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心绞痛持续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奥心血康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极为显著,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显著降低,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张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治疗探究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54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后进行4个月~1年的随访,对其临床病例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所选取的54例患者,其中4例出现并发症,其余50例痊愈出院,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直接有效,并发症少且死亡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鑫;杨小光;李伟民;赵建亭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