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继帮;李学广
目的:探讨唾液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水平检测与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治疗效果评估的联系。方法45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按照血液透析时间,将其分为透析前组、透析后组,均45例。收集所有患者2 ml唾液,2 ml动脉血,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的血清、唾液尿素、Cr、UA含量进行检测,并对透析前组、透析后组患者的血清、唾液尿素、Cr、UA浓度进行比较,分析唾液尿素、Cr、UA水平与血清水平的关系,分析两组患者血清、唾液尿素、Cr、UA的下降比率。结果透析前后患者的血清与唾液尿素、Cr、UA水平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经过透析,透析后组患者的血清、唾液尿素、Cr、UA浓度均明显降低,与透析前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血清、唾液尿素、Cr、UA的下降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后,患者的唾液尿素、Cr、UA浓度明显降低,其清除效果与患者血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唾液尿素、Cr、UA水平检测具有评估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的作用。
作者:张士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近期疗效,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52例胃间质瘤患者,36例行腹腔镜手术方式(腹腔镜组),16例行开腹手术方式(开腹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近期相关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腔镜组相比于开腹组,在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P<0.05);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方式治疗胃间质瘤是安全、可行的,在某些方面较开腹手术方式有优势,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冬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老年重症脑卒中行综合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重症脑卒中中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综合疗法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神经节苷脂钠治疗,分析两组血清指标、神经功能缺损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超氧化物歧代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均明显降低,研究组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NHI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重症脑卒中行综合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钠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王世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分析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研究尿常规检验中收集前、运送保管、分析检验中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结果表明在临床尿常规检验中的收集前、运送保管、分析检验中有较多因素影响尿常规检验,针对发生的原因,严格控制检验质量,规范操作流程,增强对各类细胞检验认知,可有效减少尿常规检验误差发生。
作者:刘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泰索帝联合顺铂方案治疗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与毒副作用。方法应用泰索帝联合顺铂对24例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化疗结束后评价其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CR 2例(8.33%), PR 12例(50.00%), SD 6例(25.00%), PD 4例(16.67%),总有效率为CR+PR14例(58.33%)。本组毒副作用以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为主。结论泰索帝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少,是治疗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的理想化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晓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急诊使用胺碘酮的临床效果和可靠性。方法142例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心律平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缓解率以及药物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的心功能缓解率为83.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的心功能缓解率为94.4%,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为7.04%(5例),观察组出现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为8.45%(6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急诊使用胺碘酮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心功能,是一种起效迅速、临床效果确切、安全可靠性高、药物副反应低的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温丽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54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后进行4个月~1年的随访,对其临床病例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所选取的54例患者,其中4例出现并发症,其余50例痊愈出院,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直接有效,并发症少且死亡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鑫;杨小光;李伟民;赵建亭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2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护理工作体会。方法分析2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护理工作。结果25例患者均获得好转。患者的疼痛评分平均为2.1分。能够正常的生活和休息,生活质量提高。结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重要因素是治疗的配合、心理护理及健康知识宣教。
作者:叶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方法对10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辨证治疗方法进行分析,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显效36例,有效6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1%。结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有一定的优势,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白晓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药物浓度检测过程中数据异常原因及其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对80例患儿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患儿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如:血压、肝肾功能等,并对患儿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分析他克莫司药物浓度检测过程中数据异常原因及其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结果所有患儿均在1个月内和1~5个月内进行药物浓度检测,1个月内他克莫司药物浓度正常者占28.5%,17.5%患儿低于参考值,少于1~5个月内检测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内53.8%患儿他克莫司药物浓度高于参考值,多于1~5个月内检测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克莫司药物浓度检测过程中数据异常影响因素较多,因此患儿检测过程中必须对检测结果提供合理解释,并根据异常原因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保证患儿能够正确给药,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作者:关啟鸿;张雅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妇科良性肿瘤临床治疗方法。方法55例妊娠合并妇产科良性肿瘤剖宫产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对患者的术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妇科良性肿瘤的发生率为0.63%;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生率为0.36%,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发生率为0.23%,子宫肌瘤合并卵巢肿瘤发生率为0.23%。结论术中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式尽可能选用保留功能的剔除术;同时加强对孕期常规检查的重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王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采用两种麻醉方式进行麻醉的效果进行研究,并分析其麻醉效果。方法7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硬膜外麻醉,分析两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T3等阶段,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进行麻醉的过程中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能够提高麻醉质量,对患者血压和心率影响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继晨;王慧玲;艾喜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医嘱实施药学干预的效果,旨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抽取本院2013年7~12月病历300份作为非干预组,制定一系列干预措施后,选取2014年1~6月病历300份作为干预组,对两组患者临床不合理用药医嘱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干预前相比,不合理用药医嘱比例从1.43%降至0.72%,干预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师对临床用药实施药学干预能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黄荣海;刘小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地奥心血康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加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地奥心血康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心绞痛持续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奥心血康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极为显著,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显著降低,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张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60例阑尾炎患者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方法治疗,并对手术进行分析。结果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排气时间为8~15 h;术后平均下床时间7.5 h,术后住院天数为3~4 d。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应用日益广泛,是一种极佳的早期诊断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晓峰;韩秋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研究在小儿肠梗阻诊疗中,超声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66例腹痛及不明原因哭闹不止的患儿,对其实行超声及X射线诊断,对终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各方面进行分析,超声诊断的检出率均高于X射线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肠梗阻诊断中,超声诊断能够对X射线的诊断缺陷进行弥补完善,可以作为主要的肠梗诊断方式。
作者:朱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药混合粉体流动性进行表征,并研究润滑剂、崩解剂对中药混合粉流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肿节风浸膏粉、微晶纤维素及两者1∶1混合粉为模型药,并在混合粉中加入微粉硅胶(润滑剂)、硬脂酸镁(润滑剂)、PVPP(崩解剂)。测定各混合粉体的休止角、平板角、压缩度、均齐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分析七种粉体的流动性。结果 A+3%PVPP, A+0.3%微粉硅胶, A+3%硬脂酸镁, A+0.3%微粉硅胶+3%PVPP四种粉体F值为负值其流动性较好。结论中药浸膏粉经过与辅料混合可以有效改善其流动性,润滑剂和崩解剂都能改善中药混合粉的流动性。
作者:张南;廖正根;乔军辉;王亚楠;李孟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其质量是构成医疗质量的重要部分。本院在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中发现了关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临床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规范使用的行为。本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协同药学部使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在近半年的时间里将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由19.77%提高到91.86%,成效显著。与此同时,本院还将这种方法运用到肿瘤化疗药物、肠外营养药物等合理用药的管理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合理用药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多在于加强监督管理,采用持续改进的管理办法不仅能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医院医疗质量的改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沈惠明;虞燕霞;周琴;尚尔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超敏-CRP,即hs-CRP)和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92例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照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16例)、心绞痛组(46例)和心肌梗死组(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患者12 h内的血清hs-CRP和pro-BNP水平,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患者之间hs-CRP和pro-BNP水平的差异。结果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hs-CRP和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心绞痛组和正常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237和5.578,均P<0.05)。不同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之间血清hs-CRP和pro-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468和4.623,均P<0.05),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和pro-BNP水平呈升高趋势,并且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以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
作者:刘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药剂科规范医院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的作用及必要性。方法本院药剂科2012年开始启用了药剂科规范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模式,抽取2011年来本院就诊的肿瘤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2102年就诊的肿瘤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治疗费用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应用抗肿瘤药物(2.0±0.5)类,药物费用(27671.1±3159.0)元,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5.6±3.8)%,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药剂科实施对抗肿瘤药物的安全管理对临床用药有积极的指导作用,能明显降低抗肿瘤药物应用种类,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俊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