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护理体会

叶笑

关键词: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2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护理工作体会。方法分析2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护理工作。结果25例患者均获得好转。患者的疼痛评分平均为2.1分。能够正常的生活和休息,生活质量提高。结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重要因素是治疗的配合、心理护理及健康知识宣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56例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应用传统钢板固定术;研究组28例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相比较,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愈合率为78.6%;研究组愈合率为96.4%;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疗效确切。

    作者:孙建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谈语言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语言是人类社会思想感情宝库的钥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美好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治疗疾病的良药。只有更好地学好语言,重视语言的学习和应用,掌握好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才能更好的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能力,更好地为护理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朱乾英;周安丽;陈霞;兰晶;廖灵;陈金;程媛媛;万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伏立康唑治疗儿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伴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伏立康唑治疗儿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伴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6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伴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儿,给予伏立康唑治疗。重症者首日予以负荷剂量6 mg/(kg·次), q.12 h.,次日起给予维持剂量4 mg/(kg·次), q.12 h.;轻症者给予伏立康唑片口服,剂量为200 mg, q.12 h.,序贯治疗14~42 d。观察疗效。结果伏立康唑有效率为67.4%,只有少数患儿出现轻度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视觉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伏立康唑治疗儿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伴发侵袭性真菌感染效果好,毒副作用少,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抗真菌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爱玲;刘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洪家铁教授中医治疗妇科杂病的临床经验

    洪家铁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在妇科杂病的认识及治疗上有独到见解,强调肝脾肾在妇科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治疗上侧重调肝补脾益肾,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疗效甚显。

    作者:熊晓东;洪家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心肌梗死并室内传导阻滞的心电图分析

    目的:对临床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内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图进行总结与分析。方法385例AMI患者中的50例AMI并室内传导阻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的心电图展开有效分析。结果 AMI并室内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结论在临床上,当患者发生AMI时,其室内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并不是很典型,故临床工作者需准确把握两者间的关系,仔细诊断与识别,以减少误诊与漏诊率,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作者:宋玫;王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四定”控制法在城郊卫生院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探索在城郊卫生院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的方法。方法利用“四定”控制法在电脑系统中对2011~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以及手工随机抽取每年8月份100张处方(按每隔2张处方抽取1张的方法)的抗菌药物处方使用比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11~2013年电脑系统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分别为:35.2%、30.5%、19.2%,抗菌药物金额比例分别为:26.4%、23.3%、12.6%;2011~2013年手工抽取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分别为:38%、31%、18%,抗菌药物使用得到明显控制。结论“四定”控制法在城郊基层卫生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控制中具有一定效果。

    作者:许建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产前模拟分娩体验对提高孕产妇阴道分娩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产前模拟分娩体验对孕产妇分娩的临床影响。方法143例即将分娩来本院定期产检的孕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照自愿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1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分娩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产前模拟分娩体验。比较两组孕产妇选择的分娩方式及平均产程。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率79.17%,剖宫产率20.83%;对照组阴道分娩率59.15%,剖宫产率40.8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总产程(9.2±2.1) h,对照组平均产程(15.3±6.2)h,观察组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模拟分娩体验能够使孕产妇正确对待阴道分娩,增加自然分娩的信心,对促进阴道分娩具有积极意义,分娩结局良好。

    作者:万娣;程晓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DN)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DN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案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SDS评分比对照组低;研究组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尿白蛋白清除率(UAER)等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DN患者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微通道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微通道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对照组采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术后3个月随访并评价结石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增加(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清除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相比,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增加,但并不增加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未增加,可取得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一样的结石清除效果,临床选择哪一种方式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综合分析。

    作者:杨波;吴新保;张跃堂;祁万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唾液尿素、Cr、UA水平检测在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唾液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水平检测与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治疗效果评估的联系。方法45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按照血液透析时间,将其分为透析前组、透析后组,均45例。收集所有患者2 ml唾液,2 ml动脉血,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的血清、唾液尿素、Cr、UA含量进行检测,并对透析前组、透析后组患者的血清、唾液尿素、Cr、UA浓度进行比较,分析唾液尿素、Cr、UA水平与血清水平的关系,分析两组患者血清、唾液尿素、Cr、UA的下降比率。结果透析前后患者的血清与唾液尿素、Cr、UA水平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经过透析,透析后组患者的血清、唾液尿素、Cr、UA浓度均明显降低,与透析前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血清、唾液尿素、Cr、UA的下降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后,患者的唾液尿素、Cr、UA浓度明显降低,其清除效果与患者血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唾液尿素、Cr、UA水平检测具有评估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的作用。

    作者:张士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我院门诊处方点评实践及用药分析

    目的:对处方点评工作进行介绍,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根据卫生部(现卫计委)制定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重新修订了本院的处方点评制度,处方点评工作小组随机抽取本院门诊西药房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填写处方点评工作表,对医师处方进行点评分析,并将处方点评结果每月在《药学简报》上通报。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56张,占全部抽查处方的4.67%,处方合格率为95.33%,符合要求。结论门诊处方质量和合理用药水平明显提高,处方点评工作成效显著。

    作者:张雪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贝复新预防阻生牙拔牙后并发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商品名:贝复新)在预防阻生牙拔牙后并发症方面疗效。方法180例行阻生牙拔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患者拔牙后立即于创面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对照组不放任何材料任其自行愈合,分别观察拔牙后1周内两组患者出现拔牙后出血、拔牙后感染及拔牙干槽症并发症发生例数,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拔牙后出血发生1例,发生率为1.11%。对照组拔牙后出血发生12例,发生率为13.33%。观察组拔牙后感染发生3例,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拔牙后感染发生14例,发生率为15.55%。观察组拔牙后干槽症发生1例,发生率为1.11%。对照组拔牙后干槽症发生10例,发生率为11.11%。两组间在拔牙后出血、拔牙后感染、拔牙后干槽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凝胶可有效降低拔牙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加大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作者:张杰;王翀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75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的再梗死、再住院、死亡和体力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6个月再梗死2例(5.26%)、再住院发生率3例(7.89%)以及病死率2例(5.26%)均低于对照组,并且体力状况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住院康复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再梗死、再住院发生率以及病死率,促进体力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旭帮;魏娟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应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00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仅应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为(9.78±7.23)分;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15.21±7.67)分,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具有较好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甜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社区综合护理对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

    目的:研究社区综合护理对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门诊医护服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规范化疗效为97.1%、疾病认知率为97.1%、住院率为14.3%、病死率为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3%、77.1%、40.0%和20.0%(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率,降低慢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病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黎玉冰;陈丽彩;周宝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急诊使用胺碘酮的临床效果和可靠性。方法142例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心律平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缓解率以及药物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的心功能缓解率为83.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的心功能缓解率为94.4%,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为7.04%(5例),观察组出现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为8.45%(6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急诊使用胺碘酮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心功能,是一种起效迅速、临床效果确切、安全可靠性高、药物副反应低的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温丽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胸腔镜下治疗肺癌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肺癌患者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38例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同时给予围术期精心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184.2±11.3)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1±0.5)d;经相应护理干预,患者均得到良好恢复,且均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是肺癌患者临床治疗常用术式,在围术期给予精心护理干预,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患者手术配合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马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10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中医辨证论治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方法对10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辨证治疗方法进行分析,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显效36例,有效6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1%。结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有一定的优势,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白晓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冷冻切片诊断和免疫组化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冷冻切片诊断及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间皮瘤相关抗体-1(HBME-1)、细胞角蛋白19(CK19)、CD56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40例冷冻切片诊断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进行光镜观察并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Galectin-3、HBME-1、CK19、CD56的表达水平。结果40例均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光镜下主要组织学特征为毛玻璃样核、核沟、纤维性间质、核内包涵体及砂砾体。免疫组化Galectin-3、HBME-1、CK19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均呈阳性表达,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呈阴性或个别弱阳性表达。CD56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6例呈轻度着色,34例呈阴性表达,在周围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均呈阳性表达。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 Galectin-3、HBME-1、CK19及CD56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杨长俊;吴莉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药学干预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医嘱的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医嘱实施药学干预的效果,旨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抽取本院2013年7~12月病历300份作为非干预组,制定一系列干预措施后,选取2014年1~6月病历300份作为干预组,对两组患者临床不合理用药医嘱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干预前相比,不合理用药医嘱比例从1.43%降至0.72%,干预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师对临床用药实施药学干预能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黄荣海;刘小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