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创伤性脾破裂35例诊治分析

李云涛

关键词:脾破裂, 脾切除术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脾破裂的诊治经验,进一步提高临床上对脾破裂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共35例,总结诊断治疗方法。结果手术治疗22例,全部痊愈;非手术治疗13例,其中1例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改为手术治疗后痊愈,余均痊愈。结论提高脾破裂诊断率的关键是详细了解病史、完善彩超等相关检查,要把握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对影响血流动力学的脾破裂患者需积极的外科手术治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卒中单元综合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综合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后吞咽困难(DAS)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卒中单元病房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DAS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普通病房收治的DSA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训练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卒中单元综合康复护理治疗DSA,疗效显著,且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谢平英;兰碧玉;陈水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昆明机场42例癔症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昆明机场42例癔症的个性特征、诱发因素及治疗效果,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08年9月~2013年5月昆明机场收治的癔症42例癔症发作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发病形式多样,其中精神症状(71.7%),躯体功能障碍(28.3%),发作的诱因以紧张、焦虑为主因,发作形式以单独发作为主。结论女性明显多于男性,根据发作的诱因,快速诊断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对提高机场医疗服务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马芸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加强冷链药品管理的重要性

    目的:研究分析加强冷链药品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对本院药品管理有关温度划分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且探究冷链系统对冷藏药品、冷冻药品管理的重要性。结果在药品贮藏保管期间,冷藏库的温度调节至2~8℃,阴凉库的温度调节至0~20℃,常温库的温度调节至0~30℃。结论加强对药品的冷链管理,能够保证药品在适宜的环境中有效贮藏,对保证药品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王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周剂量奈达铂化疗联合调强放疗治疗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疗效及血清IL-10水平变化

    目的:探讨周剂量奈达铂化疗联合调强放疗(IMRT)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安全性及对血清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入组45例晚期鼻咽癌患者均接受周剂量奈达铂化疗联合IMRT,治疗结束后评价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0水平的变化,并分析治疗对血清IL-10水平的影响,并以同期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45例晚期鼻咽癌患者的均顺利完成治疗,均可评价疗效,有效率为86.67%,疾病控制率95.56%。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放射性食管炎,大多为轻度。晚期鼻咽癌患者血清IL-1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IL-10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剂量奈达铂化疗联合IMRT治疗晚期鼻咽癌患者安全、有效;放化疗可降低患者血清IL-10水平, IL-10水平可用于疗效评估。

    作者:王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药房开展药师业务培训的体会与分析

    目的:加强药师业务培训,提高药师日常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方法通过每月进行1~2次授课形式和自学模式,并以药品调配差错率和投诉率为指标对比培训前后3个月的效果。结果培训前后对比分析,培训后药品调配差错率下降77%,因各种原因引起投诉率减少80%,窗口服务态度明显改善。结论通过系统药师业务培训,使药师及规范化学员对药学相关法律法规认知度、中药学相关专业知识、窗口服务态度以及药房各岗位操作流程等都得到很大的提升。

    作者:林深常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美洛西林钠治疗小儿肺炎59例

    目的:探讨美洛西林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9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用青霉素治疗,观察组用美洛西林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症状改善。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31%,观察组为93.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啰音消失和胸片复查、咳嗽咳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洛西林钠治疗小儿肺炎疗效确切,能较快地控制病情,缩短病程,减少住院天数。

    作者:潘巧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巨大儿相关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巨大儿发生相关因素及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方法从2008年3月~2013年3月,于本院抽取150例产妇,包括产巨大儿的产妇73例作为观察组,产正常新生儿的产妇77例作为对照组,经产妇或其家属同意,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孕妇怀孕情况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进行相互的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巨大儿产妇的体重,宫高,腹围大小明显高于对照组产正常新生儿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新生儿发生窘迫的概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且产妇发生产后产道裂伤,需行剖宫术的几率要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孕妇肥胖,或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可导致巨大儿的产生率升高。巨大儿的生产可引发对产妇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加大。

    作者:倪丽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切开引流加挂线术治疗坐骨直肠窝脓肿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切开引流加挂线术治疗坐骨直肠窝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8月~2013年8月本院肛肠科收治并实施手术治疗的60例坐骨直肠窝脓肿患者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切开引流加挂线术的临床效果。结果60例均一次性治愈,无肛门失禁,无并发肛瘘。结论本术式能够一次性根治坐骨直肠窝脓肿,安全有效。

    作者:闫序波;郭旭;徐孟;王剑峰;孙旭;赵德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运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诊治的4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将所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24例患者运用内固定术,观察组的24例患者运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死亡率、术后髋部畸形率、术后内置物松动率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内科并发症发生率、髋部畸形率以及内置物松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均有优劣,临床在制定治疗方法时应全面分析患者的情况后决定。

    作者:张静;赖泽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联合使用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和替吉奥三种药物对晚期胃癌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效果,研究药物的安全性和患者的耐受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晚期胃癌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安全性和疗效评价,其中2例患者完全缓解,11例患者表现部分缓解,3例患者病情稳定稳定,2例患者病情进展,病情进展率为11.1%,总有效率72.2%部分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以及外周神经炎等,无患者由于化疗不良反应死亡。结论以上三种药物联用对晚期胃癌患者进行化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耐受,应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冯继;方军;方献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压疮的早期预防与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压疮的早期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对25例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翻身、擦浴、加用气垫床、加强营养以及消毒、消炎药定期涂擦创面等方法进行压疮的预防与护理。结果25例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压疮病例出现。结论早期预防与护理可有效减少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压疮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1例化脓性膝关节炎感染病例的药学监护

    1例50岁男性患者,20 d前左膝疼痛入院,既往有10年风湿性关节炎病史。入院后先后给予五种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临床药师会诊后,评估其用药方案,建议更换抗菌药物,并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在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时,及时进行用药分析,调整药物剂量及对症治疗。医师采纳用药建议,患者感染得以控制,病情稳定,治疗15 d出院。

    作者:韦又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研究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析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发生窒息的38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主要与宫内感染、胎儿窘迫、缺血缺氧性脑病、败血症等因素有关。结论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患者进行早期的预防、治疗、监测原发病等可以有效的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作者:梁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糖尿病酸中毒患者26例临床护理

    目的:探究糖尿病酸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26例作为观察对象,记录患者住院期间所行护理方法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院主要通过观察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及预后护理四种方法行DKA患者护理,23例患者成功治愈出院,死亡3例。结论 DKA患者采用观察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及预后护理,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姚小舍;秦文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神经外科病房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因素与必要防范措施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病房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及其必要的防范措施,以便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外科病房住院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并给予积极的防范措施处理。结果神经外科病房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护理人员因素、肺栓塞、压疮、皮肤损伤、烫伤或冻伤、坠床或自伤与跌倒等。结论加强神经外科病房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因素的评估与分析,给予积极的防范措施处理,能大化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

    作者:李洁;岳艳芳;张贤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改变意义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改变意义。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248例,作为冠心病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上述患者分别作为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同时选择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循环酶法来测定血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改变情况。结果冠心病组的C反应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的C反应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C反应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其水平升高有助于了解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

    作者:谢爵隆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产科36例作急症子宫切除患者做回顾性的分析。结果以上所选取36例产科子宫切除指征为产后大出血,其中胎盘因素占首位。结论产科急症切除子宫是挽救产妇生命的一项有效的措施,减少剖宫产可以降低子宫切除的发生。

    作者:彭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治疗60例脊髓肿瘤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在脊髓肿瘤手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脊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大切口全椎板切除入路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切除脊髓肿瘤手术。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I级16例,对照组I级6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8, 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8例,观察组患者下床时间为(13.5±1.5)d,住院时间为(16.5±2.0)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5,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进行脊髓肿瘤切除安全、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国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多元呼吸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

    目的:研究和探讨多元呼吸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口头宣传教育的方式,观察组采用多元呼吸康复训练的方式进行康复训练一年。观察两组患者康复前和康复后的肺功能变化。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FEV1/FVC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的组内比较,患者康复后的结果明显高于康复前,康复后的组间比较观察组的康复效果更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老年COPD患者进行长期的多元呼吸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老年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胡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按照数字表法将2011年5月~2013年5月本科收治的肺透明膜病患者86例分成对照组34例和试验组52例,其中对照组未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试验组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比较两组的患者应用机械通气率、存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应用机械通气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存活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可尽早改善患者的症状、有效的降低应用机械通气率、显著的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大大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姜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