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秋媚
目的 制备柳叶软膏,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及疗效观察.方法 用柳叶提取物作为主药,将其制备成软膏.结果 该软膏制备工艺简单,质量可控,性质稳定,对脚气的疗效确切.结论 本制剂可作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作者:冀小君;白小鹏;李宝霞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氯比格雷与阿斯匹林联用抗血栓是否比单用阿斯匹林更有效.方法 120例发生心房纤颤后使用药物转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氯比格雷与阿斯匹林联用组)60例,氯比格雷75 mg,阿斯匹林100 mg,1次/d,口服;B组(阿斯匹林组)60例,阿斯匹林,100 mg,1次/d,口服.连续观察4周.观察发生血栓栓塞的例数,发生出血的例数,治疗前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血小板计数,凝血象,其他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发生血栓栓塞的并发症:A组有4例(6.67%),B组有7例(11.67%);出血,A组有5例(5.00%),消化道出血4例(6.67%),牙龈出血1例(1.67%),B组有4例(6.67%),消化道出血2例(3.33%),牙龈出血2例(3.33%).结论 在抗血栓治疗中,氯比格雷与阿斯匹林联用要优于单独使用阿斯匹林,且不增加患出血性疾病的风险.
作者:全香兰 刊期: 2009年第13期
1 病例患者,27岁,孕29周出现双下肢浮肿,孕33周曾患上呼吸道感染.因停经36+6周,入院前1周自觉头晕,眼花,四肢无力,呼吸困难,3 d前出现周身黄染入我院.血压129/89 mm Hg,体温36℃,脉搏92次/min,呼吸急促.皮肤巩膜黄染明显,无出血点,心肺无异常,腹隆,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轻度浮肿.产科检查;宫高38 cm,腹围118 cm,胎心率112次/min,骨盆内外测量未查.肝炎标志性抗原抗体检测均显示阴性.
作者:王丽;郝云涛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全切除微创术护理经验,供临床护理参考.方法 通过术前心理护理建立患者对腹腔镜下微创术成功信心,使其全程主动配合;术中监控护理;术后严密观察求情及采用详尽得当的护理措施,预防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院内感染.结果 252例患者全部顺利平稳渡过围手术期治愈出院.结论 心理护理能解除患者思想顾虑,详尽得当的护理措施能确保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
作者:刘少燕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通过回顾性对102例新生儿窒息的发病因素分析,找出预防新生儿窒息发生的方法 .方法 2005年4月至2008年11月间在本院分娩102例新生儿窒息的发病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窒息主要发病因素为母体因素、分娩因素及胎儿因素,多种综合因素所致.结论 提高产科质量,提高住院分娩,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关键措施.
作者:黄玉梅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为了预防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传播传染病,保护人体健康,卫生部组织制定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范>规定了公共场所空调系统的一般卫生要求、传染病流行期间卫生要求、净化消毒装置卫生要求、卫生学评价和卫生管理要求.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管道的污染程度,根据卫生部2004年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抽检工作要求,依据<规范>于200年3月~4月份,我们对本县30家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了抽样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姜春杰 刊期: 2009年第13期
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在其发病过程中,可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头痛、淡漠、嗜睡、焦虑、烦躁等,但呈癫痫样大发作较少见,且病情危重、预后差.现将本院2005年以来经治的6例尿毒症并发癫痫样大发作病例作一临床分析.
作者:陈振峰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肺合剂中鱼腥草素的含量. 方法 色谱柱为ZORBAX Eclipse XDB-C18 (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01 mol/l四丁基溴化胺- 二乙胺(435:575:0.04),检测波长:283 nm. 结果 鱼腥草素在0.24~1.2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 ),平均回收率为103.3%,RSD为6.2%. 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准确,可用于清肺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应雪;刘锐锋;李运景;陈钧茂;韦国莲;蔡栋 刊期: 2009年第13期
慢性肾盂肾炎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多见与中老年妇女,以尿频、尿急、尿道灼热刺痛为主要临床症状,亦有部分患者即无全身症状又无明显的尿路刺激症状,仅表现为面色萎黄、倦怠乏力、食欲不振、低热、腰痛、体质量减轻.该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由于本病易反复发作,经常大量应用抗生素,做药敏实验多数呈耐药现象.近年来通过大量临床观察证实辨证应用银花泌炎灵片治疗慢性肾盂肾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产生耐药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康萍;张洪波;姜国红;谢长英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对骨髓炎患者经民间验方金蟾膏治疗的结果 进行分析归纳.让人们认识一种治疗骨髓炎更好的方法.方法 采用经金蟾膏治疗的245例骨髓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245例患者,233例痊愈,占95%,12例好转,总有效率100%.结论 金蟾膏确实是一种治疗骨髓炎的好药,值得推广.
作者:范金山;张佩武;马训世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道开窗治疗上颌窦囊肿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对35例(36侧)上颌窦囊肿在强化局麻鼻内镜下行下鼻道开窗术,术中彻底吸除囊液,钳除上颌窦囊壁组织.结果 随访1a以上,无并发症,治愈率达100%,无复发.结论 鼻内镜下采用下鼻道开窗术可彻底清除上颌窦囊肿,可达到根治效果,较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具有优越性.
作者:彭凯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葛根素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 方法 8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静脉注射葛根素注射液,平均44.6 d. 结果 患者视力有所改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动静脉充盈时间延长,视网膜循环时间缩短. 结论 应用葛根素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功能得到改善并且十分安全.
作者:孙玉波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联用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对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建立DSS诱导的小鼠急性UC模型,观察给予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治疗后,小鼠结肠黏膜的病理改变和Caspase-1和 PCNA表达的变化.结果 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可明显减轻小鼠结肠黏膜的损伤;可明显抑制Caspase-1的表达,同时,促进PCNA的表达,两菌合用组对Caspase-1和 PCNA表达的影响作用强.结论 联用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对DSS诱导的UC有协同治疗作用,抑制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促进其增殖可能是它们发挥协同治疗作用的部分分子机制.
作者:刘凌云;杨伟峰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颜面部疾病患者应用CT扫描诊断技术的佳角度的选择.方法 采取不同的扫描方法 ,以便能清晰的显示病变,多采用轴位扫描,层厚2 mm,层距3~5 mm,能清晰显示咽隐窝及咽旁间隙的改变.如怀疑眶底后及颅底侵犯,加扫冠状位,这样能显示颅底骨质有无破坏,颅内有无侵犯.以上扫描用多窗宽多窗位观察.结果 ①老年患者多采用轴位扫描,角度是17°~20°;②外伤患者应采用完善位扫描;③颅底骨折患应用轴位扫描.结论 :选择合适的扫描角度,是诊断病变部位的关键.
作者:王陈红;杨植林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为临床合理用药、减少退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底,门诊药房药品发出后,药品再退回药房情况及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二年门诊药房共调配处方287643张,共记录退药处方214张,占总处方数的0.074%.退药原因有不良反应、患者拒绝用药等.结论 加强合理用药指导,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服务质量.
作者:施锦柏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一种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外侧骨折的新方法 .方法 于2003年7月至2006年12月应用AO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9例、锁骨外侧骨折2例.结果 11例随访6个月~2年,均无肩部不适感及畸形复发,肩关节上举外展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锁骨钩钢板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外侧骨折的良好方法 .
作者:陈冰峰;张忠国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临床药学(clinical pharmacy)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例),45%的医院设有临床药师职位,而且多由具有药学博士(Pharm D.)学位的药师担任[1].我国临床药学工作虽起步不晚,但一直发展缓慢,各地区间发展也缺乏均衡.对比一些临床药学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我们应明确我国临床药学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制定出适应我国临床药学工作迅速发展的方案.
作者:于湛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近年来,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高并呈年轻化趋势.急性心肌梗死是危及中老年人健康的危重疾病,以脑卒中症状发病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特有合并症之一,且以广泛前壁及大面积心肌梗死急性期发病率高,容易误诊,故已受到高度关注.
作者:遇红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总结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 对20例IC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病理检查、X线钡灌肠检查资料及临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IC好发于中老年人,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左下腹痛及便血.内镜检查可见结肠黏膜充血、坏死糜烂及黏膜下出血,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钡灌肠检查阳性率低,中西结合及手术治疗均获良好效果.结论 中老年人突发左下腹痛及便血时应警惕IC,肠镜检查是确了解病变程度及预后的主要方法 .中西结合治疗效果良好,慢性型患者必要时应手术治疗.
作者:王业宝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硬膜外镇痛泵在剖宫产术后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0例孕妇分为2组,术后采用硬膜外镇痛泵100例为观察组;采用肌注杜冷丁100例为对照组.比较镇痛效果、新生儿体质量变化、产妇阴道出血情况、术后睡眠、肛门排气及副作用情况.结果 术后观察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0);新生儿体重在出生后第三天差异有显著性(P<0.05);阴道出血情况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睡眠、肛门排气平均时间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泵持续输注布比卡因和芬太尼混合液镇痛操作简便、镇痛效果好、有利于母婴健康.
作者:杨凤清 刊期: 2009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