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标勇
目的:从临床路径入手探讨2型糖尿病护理变化.方法: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79例,通过成立临床路径护理小组,按照心理、饮食、运动、药物、检查、危重症6个临床路径进行护理方法的实施,并按照优、中、差进行评估.结果:通过临床路径护理变化,患者在心理、饮食、运动、药物、检查、危重病情路径优分别达到85.47%、76%、68.16%、93.85%、90.5%、57%;中分别达到14.53%、24%、31.84%、6.15%、9.5%、43%,临床护理路径有效率100%.结论:通过从临床路径入手对2型糖尿病护理,解决了临床2型糖尿病护理的实际问题.
作者:臧义献;张继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机选择及操作技巧.方法:2008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243例.结果:手术成功241例,中转开腹2例,术中留置引流74例,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无其他并发症.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明确诊断宜72小时内尽早手术,术中严格遵循腹腔镜操作原则,适当引流,操作困难时及时中转开腹.
作者:顾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肝硬化血小板减少与疾病相关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慢性乙肝肝硬化血小板减少患者56例,分析血小板减少与慢性乙肝肝硬化病情发展的相关性,并且指导临床实践.结果:经药物或手术治疗的56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在6周后检测血小板明显减少,45例患者好转,统计临床的治疗愈率达到80.36%.结论:诊治慢性乙肝肝硬化病症,血小板数量的减少可以作为指导慢性乙肝肝硬化临床治疗的指标.
作者:唐琪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研究肛瘘手术以后采用湿润烧伤膏联合外用溃疡散对创面表面愈合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肛肠科进行肛瘘手术患者14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条治疗,试验组采用湿润烧伤膏联合外用溃疡散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瘘手术以后创面换药采取湿润烧伤膏联合外用溃疡散,获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疼痛明显减少,生活质量得到保证.
作者:杨恩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中老年脑出血患者并发患侧下肢静脉血栓(DVT)的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3例中老年脑出血患者并发DVT的临床资料,患者确诊后给予抗血小板、抗凝及溶栓等多种方法治疗,以观察疗效并进行原因分析和制定预防对策.结果:13例患者经治疗后,治愈9例,好转2例,死亡2例,有效率84.62%.经分析DVT形成的主要原因为患肢瘫痪、血液高凝、血管壁损伤、血流缓慢及血管内异物所致.结论:中老年脑出血下肢静脉血栓是由多因素促使形成的,合理预防,可避免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患者一旦确诊,采用抗血小板、抗凝及溶栓等措施治疗,可降低死亡率以及致残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田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总结成败经验.方法:接受冠脉造影患者5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顺利完成冠脉造影532例(98.5%),失败8例(1.5%),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手术失败后改股动脉入路,均成功手术,总成功率100%.结论:基层医院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是安全、可行的,且并发症少,成功率高.
作者:王琴;赵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牙周疾病患者1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甲硝唑口服,250mg/次,3次/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500mg/次,4次/日、奥美拉唑20mg/次,2次/日,两组均连续治疗10天.结果:两组治疗后出血情况和菌斑指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治疗后出血情况和菌斑指标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8.75%,对照组总有效率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晕1例,大便干1例,对照组大便于1例,不良反应少.结论: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治疗牙周病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刘艺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近年来,慢性病的高发率以及巨大医疗资源消耗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慢性病模式以及患者自我管理的需要已经使得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需要在诊治过程中花时间鼓励患者做出行为改变.本文依据焦点解决模式的基本观点,面对患者的医疗需要以及医护人员在实践中的困惑,以焦点解决模式简明易懂的理论说明、清楚明确的晤谈架构、系统条理的问话技巧,为当前提高医患沟通效果提供了一种可以实践的范式.
作者:刘艳丽;哈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调查本县区内2500例已婚妇女常见病,为临床诊断及妇女保健提供参考.方法:对2500例妇女进行妇科常见病调查与分析,包括询问病史:月经史、婚育史、双合诊,实验室检查(白带检查、宫颈刮片),B超检查.结果:2500例已婚妇女中患各类妇科病的人1811人次,占总数72.44%,其中患宫颈炎妇女是调查总数的34.40%,居妇科病的第一位.其次是霉菌性阴道炎的妇女占调查总数的13.20%,居妇科病的第二位.结论:定期妇科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全面提升妇女整体健康水平.
作者:古丽巴哈尔吐尼亚孜;阿依先木·托合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书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80例.依据治疗方案选择不同,随机分为试验组(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组)和对照组(氯吡格雷治疗组),两组各90例患者.治疗结束后,统计两组治疗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借此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胡建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5例,对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25例,治疗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8例患者血管再通,观察组37例.对照组心力衰竭7例,心律失常15例,休克5例;观察组心力衰竭2例,心律失常7例,休克2例,两组血管再通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和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张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随着社会老龄人口的增多,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也渐增多.为了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和护理,针对疾病的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张中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高血压的终治疗目标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中国高血压的特点是“三高三低”,患病率高、增长趋势高,危害性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因此应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有目的地进行健康生活指导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作者:周彦君;李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枸橼酸克罗米酚联合小剂量戊酸雌二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132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66例给予枸橼酸克罗米酚联合小剂量戊酸雌二醇治疗,对照组66例单用枸橼酸克罗米酚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成功排卵数、子宫内膜厚度、宫颈黏液性状、雌二醇和孕酮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成熟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宫颈黏液性状改善情况、雌二醇和孕酮水平均高于单纯治疗组,两组在这几个指标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妊娠率28.79%(19/66),而对照组12.12%(8/66),联合治疗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Z=-4.702,P<0.05).结论: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给予枸橼酸克罗米酚联合小剂量戊酸雌二醇疗效显著,显著提高妊娠率,安全可靠,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首选药物.
作者:田小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斑秃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发现,血府逐瘀片口服联合液氮轻微冷冻治疗斑秃有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黎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日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日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在治疗前,两组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稠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35例显效,14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98.0%;对照组20例显效,11例有效,19例无效,总有效率6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0mg/日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明显优于20mg/日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
作者:赵洁;高艳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掌握儿童哮喘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的方法,了解吸入治疗的重要性,进一步进行推广.方法:收治哮喘患儿120例,回顾性分析规范化治疗后情况.结果:推广规范化管理和治疗之后,78%的家长对吸入治疗满意,并且主动要求做吸入治疗,与推广前相比,患儿用药依从性显著提高(P<0.05),患儿哮喘的控制程度也显著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哮喘儿童得到了规范化治疗和有效控制,增加了依从性,儿童哮喘早期诊断及吸入治疗效果较好,强调规范治疗,加强宣教.
作者:袁华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临床沟通干预对患者增强CT检查的影响.方法:收集CT增强患者资料1450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在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进行临床沟通干预,而对照组只是按照常规进行检查.结果: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大幅度降低,医患矛盾减少,住院时间缩短,患者的经济负担得到了减轻.结论:对CT检查患者进行临床沟通干预能大大降低患者的心理负担、经济负担,极大程度地降低了用药风险,得到了患者的理解,加强了医患沟通.
作者:马明星;王贤波;汤春贵;徐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颗粒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疗效及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扶风县人民医院诊断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2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6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匹多莫德颗粒治疗2个月,进行疗效比较;分析观察组患儿免疫球蛋白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①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4%和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5);②观察组患儿免疫球蛋白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5).结论:匹多莫德能增强RRI患儿的体液免疫功能,促进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痊愈.
作者:李新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小儿复发性鞘膜积液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根据小儿鞘膜积液的特点,设计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首先用5号小儿头皮静脉针对积液进行缓慢抽吸,继之采用皮下环投影处顺皮纹做长0.8~1.0cm的横切口,行鞘状突管高位结扎术,共治疗小儿复发性鞘膜积液28例.结果:小切口治疗小儿复发性鞘膜积液,疗效满意,创伤小,恢复快,麻醉清醒后即可进食及出院,术后不应用抗生素,不换药,不拆线.结论: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复发性鞘膜积液,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切口无明显瘢痕,外形美观,疗效满意,可替代传统的大切口治疗小儿复发性鞘膜积液.
作者:王玉丽;吕海潮;程永立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