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赛尼哌

苗红京

关键词:抗Tac单抗, 阻断T细胞增殖, 白介素-2
摘要:[通用名称] daclizumab,达昔单抗[别名] 抗Tac单抗注射液[理化性质] 抗Tac单抗瓶装成分为澄清或淡乳白色液体.[药理作用] 赛尼哌含有的抗Tac单抗是一种重组并人源化的IgGI抗Tac单抗,它特异性的作用于激活的T细胞上白介素-2(IL-2)受体的小亚单位,通过竞争性地与IL-2受体结合,阻断IL-2与IL-2受体结合所介导的T细胞增殖,从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发挥药理作用:①与活化T细胞表面IL-2受体α亚单位(Tac/CD25)结合,抑制IL-2诱导的T细胞增殖.②激活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③可能使活化T细胞表面的IL-2受体表达下调.④对抗原激活的T细胞具有特异性,对淋巴细胞总数无影响.
中国新药杂志相关文献
  • 灯盏花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云南灯盏花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 .方法:86例发病5d以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灯盏花组46例,对照组40例,疗程14d.进行临床症状、体征、脑血流量、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方面观察及检测.结果:灯盏花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61.5%,经Ridit分析, P<0.05.灯盏花组治疗后脑血流量、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改善不明显.结论:灯盏花注射液可以改善脑血流量及血液流变学临床症状、体征.有效治疗脑梗塞.

    作者:张水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海捷亚

    [通用名称] losartan/hydrochlorothiazide,氯沙坦/氢氯噻嗪[有效成分] 每片含氯沙坦钾50mg和氢氯噻嗪12.5mg

    作者:赵志刚;彭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人类细胞色素P450s研究概况及其在新药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人类细胞色素P450s(CYP450s)对许多内源、外源性化合物在体内的I相生物转化有重要作用.人类编码CYP450s的基因已基本明确,为55个基因,29个假基因.目前欧美各国已经把CYP450s及其同工酶测定用于新药的筛选及安全性评价.本实验室建立了不同种属动物肝细胞色素P450s同工酶的测定方法,并选择来氟米特、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及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检测其对不同动物CYP450s 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①来氟米特对Beagle犬肝微粒体蛋白含量、CYP450s总量、7-乙氧基试卤灵脱乙基酶(CYP1A1)、香豆素7-羟化酶(CYP2A6/CYP2A2)、甲苯磺丁脲羟化酶 (CYP2C8/9)、氯唑沙宗羟化酶(CYP2E1)的比活性均无明显影响.②大鼠皮下注射 rhI L-11后,肝微粒体中CYP1A1及CYP2A2比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肝微粒体蛋白含量、CYP45 0总量及CYP2E1比活性无明显变化.③ rh-EGF对猕猴肝微粒体蛋白含量、CYP450s总量、C YP1A1、CYP2A6、CYP2C8/9、S-(+)-美芬妥英羟化酶(CYP2C19)、丁呋洛尔1-羟化酶(CYP2D6)、CYP2E1比活性均无明显影响.本实验建立的犬、大鼠及猴肝CYP450s测定方法具有快速、简单、重复性好等特点,可广泛用于药物筛选及临床前安全性评价.除合成药物外,在基因工程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也应重视药物对CYP450s的影响.

    作者:马璟;钱蓓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糖脉康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白蛋白排泄率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糖脉康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作用.方法: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随机及自身对照开放研究,分为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口服糖脉康颗粒5g,tid,对照组30例口服安慰剂1袋,tid,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开始后3,6个月UAER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糖脉康可明显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3个月和6个月的UA ER(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明显差异(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糖脉康可降低2型糖病患者的UAER.

    作者:迟家敏;付凌晨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缬沙坦与非洛地平对照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68例

    目的: 探讨缬沙坦与非洛地平对照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 2组基础治疗相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mg,qd,连用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应用非洛地平5mg,qd,连用4周为1个疗程.2组在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疗效评定.结果: 缬沙坦能减少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治疗脑梗死有效率为88.24%,与对照组(70.59%)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且不良反应少且轻微.结论:缬沙坦能降低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闵连秋;刘学文;袁静;郑春兰;马艳辉;杨丽;张静波;侯凤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生物芯片技术在药物研究与开发中的应用

    近年来,以DNA芯片为代表的生物芯片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已有多种不同功用的生物芯片问世.目前生物芯片技术已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新药开发、司法鉴定和食品卫生监督等诸多领域,已成为各国学术界和工业界所瞩目并研究的一个热点.生物芯片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制药业的极大兴趣,使得生物芯片技术在药物研究与开发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已逐渐渗入到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各个步骤.目前,生物芯片技术已经应用于药物靶点发现与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超高通量药物筛选、毒理学研究、药物基因组学研究以及药物分析等药物研发环节.可以预见,随着生物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芯片技术将在药物研究与开发领域,尤其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得到更广泛更深入的应用.

    作者:邓沱;宁志强;周玉祥;程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研究的进展

    综述了近年来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全文包括7个主要部分,分别叙述了头孢菌素、碳青霉烯、青霉烯、β-内酰胺酶抑制剂、β-内酰胺增强剂,具有双重作用的β-内酰胺,以及具有其他生物活性的β-内酰胺研究的主要进展.

    作者:张致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信息技术在新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存贮、传输、处理和实用的一门基础学科。

    作者:桑国卫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药指纹图谱的分类和发展

    中药指纹图谱是中药现代化关键问题之一.中药指纹图谱不仅是一种中药质量控制模式和技术,更是一种进行中药理论研究和新药开发的模式和方法.中药指纹图谱应具有特征性,重现性和可操作性.其发展应分为2个阶段: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初级阶段应解决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和相似度判定.高级阶段应实现指纹图谱特征和药效相关性研究,即指纹图谱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作者:罗国安;王义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冻干鼠表皮生长因子

    [通用名称] Mous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mEGF),冻干鼠表皮生长因子.[药理作用] 胚胎学和细胞学研究表明:mEGF是一种强有力的广谱细胞分裂促进剂,极微量外源 mEGF(10-6~10-8)即能刺激外胚层和内胚层起源的各种细胞增殖.受体结合研究表明:mEGF能与特异的跨膜受体结合,激活蛋白酪氨酸激酶,通过信息传导系统引起细胞内一系列生化变化,促进小分子化合物从细胞外环境主动运输,活化糖酵解作用,刺激细胞外大分子透明质酸的分泌,活化RNA和蛋白质,启动DNA合成,使静止的细胞进入分裂周期,促进细胞增殖,其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经过一段时间后即达到生命平衡,细胞不再无限增殖,同时mEGF尚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因此,mEGF能加快受损皮肤和内上皮的再生修复,减少皮肤的畸形.

    作者:廖彩霞;夏青兰;叶伟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新药药理毒理研究的国际申报要求——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ICH-5)

    1 非临床概述和非临床总结的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推荐协调非临床概述、非临床书面总结和非临床表格式总结的内容.非临床书面和表格式总结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广泛的、确实的非临床资料概要.应在概述中阐明数据、试验发现的情况与临床的相关性与药物质量方面的交叉联系以及非临床的发现对安全用药的影响(即适用于标签的内容).

    作者:钱蓓丽;邓中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如何写论文做报告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的知识产权.其他论著,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本文仅就原始论著的撰写谈一些体会,不涉及其他种类的科学著述.同时对如何做好学术报告也谈一些经验.

    作者:秦伯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新药研究与开发的进展(摘要)

    1 新药研究与开发由于新药研究是属于高科技领域,因此世界各国对市场的竞争体现在高科技的投入上.据统计,1981年全世界对R&D投入为52亿美元,至1996年已达到450亿美元.虽然新药研究开发的投入逐年增加,但每年上市的新的一类新药(NCE)却逐年减少,60年代初期,每年上市的NCE约100个,1996年仅40个,因此平均每一个新药的成本亦大幅度的增加.与此同时,组合化学、超高通量筛选(SHTS)、后基因组计划的启动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联合应用,使创新药的研究与开发可以减少风险、加快速度、降低费用.

    作者:周海钧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赛尼哌

    [通用名称] daclizumab,达昔单抗[别名] 抗Tac单抗注射液[理化性质] 抗Tac单抗瓶装成分为澄清或淡乳白色液体.[药理作用] 赛尼哌含有的抗Tac单抗是一种重组并人源化的IgGI抗Tac单抗,它特异性的作用于激活的T细胞上白介素-2(IL-2)受体的小亚单位,通过竞争性地与IL-2受体结合,阻断IL-2与IL-2受体结合所介导的T细胞增殖,从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发挥药理作用:①与活化T细胞表面IL-2受体α亚单位(Tac/CD25)结合,抑制IL-2诱导的T细胞增殖.②激活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③可能使活化T细胞表面的IL-2受体表达下调.④对抗原激活的T细胞具有特异性,对淋巴细胞总数无影响.

    作者:苗红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氯苄律定中几种有机溶剂残留量

    目的:建立氯苄律定中几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PEG-20M石英毛细管柱(0. 25mm×30m),程序升温技术,用内标对比法分离测定氯苄律定中的残留溶剂.结果:建立的色谱方法对待测溶剂具有良好的分离度,在所考察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各溶剂回收率在98.4%~105.1%,检测限1~2ng.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色谱方法灵敏、准确,适用于氯苄律定中残留有机溶剂的检测.

    作者:王志群;屠洁;倪坤仪;郝翔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蚓激酶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实验室效果

    目的:观察蚓激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纤溶系统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的患者285例.治疗组209例予蚓激酶430mg,tid;安慰剂组76例服安慰剂2粒,tid.疗程均为4周.结果:蚓激酶治疗可使血纤维蛋白原降低(P<0.01),部分患者(43.1%)D二聚体转为阳性,血小板聚集率降低(P<0.01).对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也有轻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3%.结论:蚓激酶可作为治疗和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安全的药物之一.

    作者:盛爱珍;王新德;徐忠宝;龙洁;代志华;吴博贤;朱克;方定华;魏东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进展与新药开发策略

    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高新技术和科学研究成果在医药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生命科学技术、化学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新药研究与开发中提出了大量新的课题,极大地促进医药研究的进程.但新技术的应用,必须及时调整研究策略,才能真正发挥新技术的作用.本文讨论了计算机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组合化学合成技术、组合生物合成技术以及高通量筛选技术在药物发现中的作用和特点,探讨了新的药物发现的规律和特点,提出新技术应用条件下药物发现的基本策略.

    作者:杜冠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赛进

    [通用名称] abacavir,阿波卡伟[化学名称] (-)-(1S-4R)-4-[2-氨基-6(环丙胺)-9H-嘌呤-9-基]-2-环戊烷-2-甲醇

    作者:余继英;吴正中;何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静滴藻酸双酯钠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女,72岁.因头痛、头晕加重5d,于2000年12月20日入院.无药物过敏史.查体:血压21/13kPa,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70次*min-1,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X线胸透示左心室大,颈椎片示颈椎病.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颈椎病.给予卡托普利、地芬尼多(眩晕停)、培他啶口服,并给藻酸双酯钠(青岛第三制药厂,批号:099110)100mg、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各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 12月25日上午9点,患者输完藻酸双酯钠液体10min述舌尖麻木、视物不清、出汗、恶心、呕吐,吐出胃内容物.继之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血压7/5kPa,脉搏细弱(54次*min-1),心音弱、呼吸浅慢.立即给患者吸氧,给予肾上腺素0.25mg皮下注射,加地塞米松5mg,iv.半小时后患者症状稍缓,血压10/7 kPa,又给地塞米松5mg,iv,每隔10min测血压 1次.血压为9~10/6~8 kPa.于上午10点给多巴胺2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滴.血压逐渐回升至正常,患者症状缓解.

    作者:杨志彩;张美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聚乳酸微球生物降解机制和生物相容性研究进展

    介绍了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聚乳酸(PLA)的性质,综述了PLA和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其生物降解为均匀降解,材料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对降解行为有很大影响.注射微球的组织反应分为3个阶段,做组织相容性考察时应注意药物或生物活性物质的细胞毒性、抗原性和愈合作用对组织反应的影响.

    作者:赵锋;高永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中国新药杂志

中国新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