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
目的:探讨藏药六味能消丸对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7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藏药治疗组38例,术后12小时藏药六味安消散口服,对照组39例常规治疗。对比观察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开始饮食时间,术后第3天B超检查胆囊窝、肝下积液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缩短,进食时间提前,P<0.05,B超检查肝下积液明显减少。结论:胆囊切除术后用藏药六味能消丸口服能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青;王国庆;安加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采取切开挂线术治疗肛门狭窄的疗效。方法: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肛门狭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其中观察组采取切开挂线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切开扩张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后的实际效果,并且分析术后患者在每天排便数量、时间、疼痛时间、愈合时间、出血时间等因素的差异。结果:两者患者在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后其疗效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患者在每天排便数量、时间、疼痛时间、愈合时间、出血时间等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针对肛门狭窄患者,采取切开挂线术比采用切开扩张术具有更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玲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通过早期并持续监测婴儿期血红蛋白,结合身高和体重变化,评估婴儿的营养状态,进行喂养指导,从而降低贫血患病率。方法:对117例婴儿,从满3个月开始血红蛋白检测,在满6个月、9个月和1岁时进行持续检测,同时测量身高和体重,评估婴儿的营养状态,进行喂养指导。结果:3个月及6个月出现贫血的婴儿,在9个月和1岁时血红蛋白明显提高,有效率分别为72.55%和92.31%。由于提前进行有效管理,117例婴儿在9个月和1岁时新发贫血率仅为5.98%和2.56%。结论:在临床上对母乳营养素状况没有成熟的检测方法,其是否与婴儿生长发育需求相匹配,在没有明确的监测指标的情况下,血红蛋白的变化可以作为衡量婴儿生长发育及喂养状态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提早于婴儿满3个月、6个月、9个月持续检测血红蛋白,结合婴儿的身高及体重的变化,早期发现不当的喂养方式,进行干预,可以减低贫血的患病率。
作者:王友爱;周计平;於杨;李雪 刊期: 2014年第18期
通过落实村医对高危儿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落实镇(街)基层儿保医生高危儿知识业务培训,邹城市推广各级儿保门诊开展了高危儿脑损伤简易筛查工作。简易高危儿筛查法能早期发现脑损伤的高危儿,筛查出引起儿童运动发育迟缓的其他疾病。因此,应在儿童保健门诊中全面开展简易高危儿筛查法,以提高儿童系统化保健服务工作实效。
作者:郭红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皮肤科病种繁多,在临床教学中宜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从皮疹入手,由表象到本质,结合多媒体教学、PBL教学法从多个层面加强学生对常见皮肤病的认识和掌握,同时加强临床技能的培训,做到理论与操作并重,使学生对皮肤病有一个较为全面科学的认知。
作者:邹先彪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水疱引流保留水疱疱皮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烧伤患者60例,随机分成保留水疱组和水疱引流保留水疱疱皮组各30例,水疱引流保留水疱疱皮组创面均以碘伏消毒,于水疱低位剪破,充分引流疱液,用0.9%氯化钠注射液棉球清洗后以我院烧伤油纱布贴敷外加消毒敷料包扎,隔2~3天换药1次。保留水疱组创面以碘伏消毒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棉球清洗,以我院烧伤油纱布贴敷外加消毒敷料包扎。结果:水疱引流保留水疱泡皮组疼痛明显减轻,水疱基底未增大,局部创面感染1例,住院天数(10.8±3.1)天。保留水疱疱皮组疼痛较重,20例水疱均明显增大,10例水疱破溃,局部创面感染2例,住院天数(15.5±3.2)天,水疱引流保留水疱疱皮组疗效明显优于保留水疱组(P<0.05)。结论:水疱引流保留水疱疱皮治疗烧伤创面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罗成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自拟“红草汤”对中风鼻饲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作用。方法:2013年-2014年收治中风鼻饲患者32例,给予中药“红草汤”鼻饲治疗。结果:显效5例,有效22例,无效5例。在服药过程中,患者无呕吐、腹泻、腹胀、头晕、出血、皮疹等不良反应,无因不良反应而停药。结论:采用中药“红草汤”鼻饲,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全身脏器功能,特别是肺、气道的自净能力和吞咽功能,减少误吸,进而起到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的双重作用。
作者:张亚平;徐纯;叶云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痛风发作会在人体关节部位引发炎症和剧烈疼痛,但过了一段时间后,炎症通常会自动减弱,疼痛感也逐渐消失。这为何会发生?德国研究人员发现,原因在于一种人体免疫细胞的“自杀式攻击”。痛风的病因是体内嘌呤物质新陈代谢紊乱,导致尿酸合成增加、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血液中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会以微小的钠盐结晶(俗称痛风石)形式析出,积累在关节、软骨和肾脏中,引发炎症。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系统评价尼莫地平和纳洛酮治疗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以间接Meta分析的方法对已有研究进行合并,系统评价两种药物治疗颅脑损伤的GOS恢复良好率。结果:尼莫地平和纳洛酮的GOS恢复良好率分别为65.22%和61.10%。结论:在治疗颅脑损伤GOS恢复良好率方面,尼莫地平与纳洛酮基本相似,尼莫地平略好于纳洛酮。
作者:马骏捷;徐丹妮;马爱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究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0月-2014年2月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和辅助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针灸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A)、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等神经功能康复指标。结果:研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予针灸治疗效果显著,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进忠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对应激群体进行心理干预的必要性。方法:应激群体干预400例,干预前后使用标准化量表及问卷。结果:干预前后(SCL-90)配对比较(n=400),P<0.05。干预前后 SAS 和 SDS 总分和标准分配对 t 检验结果(n=400),P<0.001。结论:灾难发生后立即进行灾后心理评估及干预,可帮助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属大限度地积极应付不良心理状态。
作者:马长林;杨晓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在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极易发生水中毒,而且这种水中毒常常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那么,究竟什么是水中毒?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水中毒就是体内水过多。其实,水中毒也可称为“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其特点一是高容量(就是水的容量过高--水过多),二是血钠降低。血清 Na+浓度<130 mmol/L,血浆渗透压<280 mmol/L,患者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所以称为水中毒。此时,细胞外液量增加,血液稀释,致使血钠进一步降低,细胞外液低渗,水自细胞外向细胞内转移,导致细胞内水肿,因此,早期潴留在细胞间液中的水分尚不足以产生凹陷性水肿;在晚期或重症患者可出现凹陷性水肿,此乃水中毒的特点之一。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中高血压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以便采取更合理的教育方式,满足患者的需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高血压患者的一般情况,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以及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结果:86%的患者认为戒烟、限酒能预防高血压的发展,74%的患者对自身的疾病是了解的,70%的患者能够遵从医嘱,坚持长期服药,但有64%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目的只限于减少并发症。结论: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社区医务工作者要按计划循序渐进开展健康教育,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逐步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董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涎腺肌上皮癌患者的免疫组化特点、临床病理分型情况以及鉴别诊断。方法:2010年3月-2014年1月收治涎腺肌上皮癌患者23例,并对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预后情况以及生物学行为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免疫组织的误诊率4.3%(1/23),病理检查的误诊率8.7%(2/23)。手术根治治疗涎腺肌上皮癌预后情况:6例腮腺区转移,3例颈淋巴结转移,4例血循环转移。患者病死率8.7%。结论:涎腺肌上皮癌采用免疫组化及病理检查进行诊断,具有极高的确诊率。同时给予高效的根治性切除治疗,并在术后进行化、放疗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癌症扩散速度,延长患者存活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付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超声在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和随访观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4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上述患者均经高频彩色超声检查,并于治疗后的随访过程中接受高频彩超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高频彩超在该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46例患者患侧甲状腺均出现增厚;36例(78.26%)局限性回声减低型,高频彩超检查亚急性甲状腺炎确诊率97.22%;10例(21.74%)弥漫性回声减低型,高频彩超确诊率90.0%。2例经治疗后检查发现低回声区范围扩大,2例病变由单侧变为双侧,其他42例患者高频彩超检查未见复发。结论:高频彩色超声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诊断和随访观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作者:宋传宏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总结妊娠剧吐患者的诊治经验。方法:对53例妊娠剧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入院后检查患者电解质、酸碱平衡、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根据患者检查结果,给予相应治疗。结果:52例水电解质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得到纠正,1例终止妊娠。52例完成妊娠并且新生儿正常。结论:妊娠剧吐应结合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
作者:许晓荣 刊期: 2014年第18期
心脏病在一般情况下不易出现黄疸,但是,当病情加重以致发展到心力衰竭时,常可以并发黄疸。长时间充血性心力衰竭,会导致肝脏长时间处于瘀血状态,肝脏内被动扩张的血管可以不断地挤压肝细胞,引起肝细胞坏死,致使肝细胞内的胆红素流入血中;另一方面,扩张的血管还可以挤压肝内胆管,以致造成胆管狭窄、阻塞,胆汁引流不畅,造成胆汁中的胆红素逆流入血;长时间充血性心力衰竭,还会使肝细胞因缺氧变性和坏死,造成肝功能损害,失去正常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导致血中胆红素增加。终,因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出现黄疸。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3种无痛人工流产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行无痛人流的孕妇302例,分为A组100例,B组96例和C组106例。A组口服米索前列醇,B组利多卡因宫颈旁局部麻醉,C组静脉推注异丙酚麻醉。观察3组镇痛效果、宫颈松弛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A、B、C组行无痛人流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宫颈扩张作用,A组宫颈松弛度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明显少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无血压、心率变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米索前列醇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宫颈松弛软化率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不良反应少,效果好。
作者:余国秀;胡晓琼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绝大多数的支气管哮喘发作期间,都会产生程度、性质不同的酸碱失衡(一项重要的病情变化指标),且形成较为一致的变化规律--“3阶段”。“3阶段”的形成及大致规律如下。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通过对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包括精神原因、穿刺疼痛原因、晕血和晕针原因、空腹献血、献血者献血知识缺乏以及献血环境原因等,找到合理有效的预防方法,包括做好献血知识的宣传工作、严格的体格检查、改善献血场所环境、提高采血人员业务知识及专业技术水平等,从而控制献血反应的发生率,减少献血者的恐惧心理,使无偿献血队伍得到壮大。
作者:冯颖 刊期: 2014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