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推拿结合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分析

相世和

关键词:针灸, 推拿, 肩周炎
摘要:目的:探讨推拿结合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并比较推拿结合针灸、玻璃酸钠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推拿结合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外伤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

    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为抢救生命的黄金时期。对出诊人员进行严格管理,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增强护士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是做好院前急救的关键。我院通过对出诊人员实行严格管理、对患者实施良好的治疗和护理,无一例因院前急救发生医疗纠纷,在社会上取得了一定好评。

    作者:吕茂英;李静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低渗口服补液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低渗口服补液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2013年收治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9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对照、双盲原则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抗病毒、调整饮食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低渗口服补液盐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补液盐Ⅲ,观察1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且血钠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渗性补液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能缩短腹泻时间,且对患儿血钠无明显影响,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黎明春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长春地区部分人群的心理卫生状况调查与建议

    健康是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和虚弱,还包括精神、心理的健康。可见心理和精神健康正在为人类所认识,并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理上的缺陷和躯体性疾病能够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心理上的长期或严重不健康状态也能够影响生理健康,导致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注意心理卫生,对于人们的心理与生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萍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护理心得

    老年人由于血管细、壁薄、弹性差,易造成静脉穿刺的失败,为了使护理人员能更好地应对和提高穿刺成功率,本文总结几点成功的静脉穿刺方法。根据老年患者静脉血管的特点、位置及情况选择不同的穿刺方法、培养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穿刺技术。

    作者:李静;吕茂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双波长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使用双波长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对于小儿病毒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小儿病毒性肠炎患者2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4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进行抗病毒治疗,注意进行实时补液,及时进行调整患者体内肠道的微生物,对胃肠黏膜进行合理保护;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双波长半导体激光治疗仪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80例治疗效果显著,32例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率77.78%;治疗组93例治疗效果显著,44例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率95.14%。对照组中,对发热、呕吐以及腹泻的治疗时间明显多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病毒性肠炎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波长半导体激光进行治疗,治疗的效果好,并发症少,患者的体征恢复良好。

    作者:肖红亮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艾司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治疗社交恐惧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治疗社交恐惧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7例社交恐惧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及阿普唑仑组,疗程均12周。疗效评定采用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四级疗效评定,以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艾司西酞普兰组显效率73.5%,有效率85.3%;阿普唑仑组显效率69.7%,有效率84.8%,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少于阿普唑仑组。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社交恐惧症疗效肯定且比阿普唑仑不良反应少。

    作者:郑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中国发布10条婚育新风含选择安全有效避孕方法等

    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今年的人口日主题是“投资于年轻人”。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宣传司副司长宋树立透露,为迎接世界人口日,国家卫生卫计委启动“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并发布十条婚育新风,提出生男生女一样好,提倡住院分娩和母乳喂养。

    作者:《健康报》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索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12月15例住院患者发生跌倒,根据不良事件报告表,对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通过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评价2013年1月-12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效果显著。

    作者:邱素芬;林洁清;陈海花;谭素勤;冯凤谊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超声联合钼靶X线在三阴性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钼靶X线在三阴性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三阴性乳腺癌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经过超声与钼靶X线的诊断。并对两类方法单独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与联合诊断结果的符合率进行对比。结果:超声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单独诊断符合率90.1%,钼靶X线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单独诊断符合率79.9%,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诊断方法结合后的诊断符合率94.3%。结论:超声联合钼靶X线显著提高了超声与钼靶X线的单独诊断符合率,临床上可将两种方法联用,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奠定基础。

    作者:杨建国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改良矢状入路Pena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中低位无肛畸形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中低位无肛畸形改良矢状入路Pena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先天性中低位无肛畸形患儿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行改良矢状入路Pena手术,对照组实施传统Pena手术,对两组的痊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通过相应治疗,治疗组痊愈率100%(38/38),高于对照组89.5%(3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15.8%(6/38),低于对照组42.1%(1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先天性中低位无肛畸形患儿来说,运用矢状入路Pena手术进行治疗可起到显著的效果,创伤小,手术视野开阔,可以使患儿消化道器官功能较大限度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刀永祥;刘建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2011-2012年收治贫血患者120例,并根据患者情况分成地中海贫血组(64例)以及缺铁性贫血组(56例),并选取健康成人50例作对照组,对所有参与者血细胞进行检测,观察血液中 RBC、MCV、Hb、MCH、RDW、RBC/MCV 各项指标差异性。结果:地中海贫血组中 RBC/MCV、RBC指标均明显高于缺铁性贫血组以及对照组,缺铁性贫血组中Hb、RBC两项指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地中海贫血组,对照组中 MCV 和 MCH 明显高于地中海贫血组和缺铁性贫血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中各项指标有助于诊断贫血并鉴别贫血类型,具有较高价值。

    作者:邹小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

    目的:探究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治疗组利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进行治疗。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以及并发症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明显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迟新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耳穴贴压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入耳穴贴压治疗组与口服元胡止痛对照组,观察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痛经疼痛程度变化。结果:与口服元胡止痛片治疗相比,耳穴贴压法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痛经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法可有效缓解痛经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红琼;郭晓敏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的观察及护理

    扩张型心肌病的心律失常发病率高且多样易变,故护理人员应该有高度的责任心,加强对心律失常的护理,握心电图知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有效控制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痛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文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预防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2003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胆囊切除术患者1542例,其中开腹胆囊切除手术(OC)患者86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C)患者681例。结果:其中胆管损伤1例,十二指肠损伤1例,切口脂肪液化3例,切口感染3例,空肠损伤1例,胆囊管残留结石1例,胆总管残留结石1例,胆漏1例,出血2例,LC中转开腹手术5例,余手术进展顺利。结论:术前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合理选择病例、恰当掌握好手术时机、谨慎规范的手术操作、果断及时地中转开腹可有效地防止和减少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尤其是在防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所致的严重并发症非常重要。

    作者:庞灵烈;刘红霞;李春光;侯宗胜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实施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治乳腺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统计分析护理前后患者SAS 值和 SDS 值以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 SAS、SD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和随访3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晓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全科医生参与高血压自我管理的效果

    目的:评价全科医生全程参与高血压自我管理并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设立对照的方法,对干预组进行规范的高血压管理1年,比较干预前后的血压控制情况及行为方式改变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在血压控制率及控制情况上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科医生参与的规范自我管理可以提高高血压管理小组成员对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一种规范、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

    作者:陈黎;顾亚琴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实境横截面检查联合床边查房在提高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实境横截面检查联合床边查房在提高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中的应用。方法:2013年1月-12月选取低年资护士38名,实行实境横截面检查联合床边护理查房模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工作指导及考核。结果:实施后护士核心能力测评结果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实境横截面检查联合床边护理查房模式有利于提高低年资护士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及其分析、判断问题、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促进护患关系的改善,真正提高了年轻护士的核心能力。

    作者:陈芳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外伤性脾破裂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体会

    目的:加强对外伤性脾破裂合并失血休克患者的抢救,总结其临床护理经验。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外伤性脾破裂合并失血休克患者5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护理资料,总结出护理体会。结果:58例患者中,2例因血压不稳定转至医疗水平更高的医院,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给予外伤性脾破裂合并失血休克患者快速合理的抢救、精心护理,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郭爱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原发性胆囊癌22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对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收治原发性胆囊癌患者22例,将临床治疗的资料进行分期统计,并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原发性胆囊癌易发于>50岁女性患者,这类高发人群建议将胆囊切除。其中有1、2期原发性胆囊癌9例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较好。9例3、4期原发性胆囊癌患者进行悉心全面呵护的治疗也有明显的好转。4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进行扩大根除治疗。经过治疗对胆囊癌患者寿命的延长、生活质量的提高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结论:无论是早期、中期还是晚期的胆囊癌患者都要进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更能够延长患者的寿命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当学;罗卿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