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联合钼靶X线在三阴性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杨建国

关键词:超声, 钼靶X线, 三阴性乳腺癌, 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联合钼靶X线在三阴性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三阴性乳腺癌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经过超声与钼靶X线的诊断。并对两类方法单独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与联合诊断结果的符合率进行对比。结果:超声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单独诊断符合率90.1%,钼靶X线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单独诊断符合率79.9%,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诊断方法结合后的诊断符合率94.3%。结论:超声联合钼靶X线显著提高了超声与钼靶X线的单独诊断符合率,临床上可将两种方法联用,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奠定基础。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影响血液净化护理安全管理因素的分析和应对策略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护理安全管理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行血液净化患者,共计12467例次,分析血液净化护理安全管理因素。结果:本组发生176例次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1.41%。低血压、失衡综合征、肌肉痛性痉挛等并发症75例,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39例,穿刺内瘘血肿、出血34例,治疗告知未及时记录16例,穿刺针管因素12例。分析原因与护士责任心不强、患者安全管理不到位、违反操作流程、环境安全意外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血液净化室要严格执行核心制度及操作流程,加强环节管理,加强专科知识及心理素质培训,保证血液净化治疗安全进行。

    作者:杨泽曼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住院躁狂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意义

    目的:观察和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住院躁狂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意义。方法:2012年8月-2014年2月收治躁狂抑郁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住院躁狂抑郁症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可使健康教育规范化、系统化,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秋云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减重训练及口服二甲双胍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

    目的:探讨研究减重训练及口服二甲双胍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安全性分析。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80例,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观察组采用单纯进行减重训练治疗,对照组则在观察组治疗基础上再口服二甲双胍辅助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总睾酮、黄体生成素及身体质量指数等指标较之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但对照组总睾酮、黄体生成素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观察组。②治疗后两组排卵情况均得到改善,但是对照组排卵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重训练及口服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纯减重训练,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骆玮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高频电刀对扁桃体组织热损伤的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模式和功率的高频电刀对扁桃体组织产生热损伤方面的临床特点,以降低高频电刀在治疗扁桃体时造成的损伤。方法: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扁桃体切除术治疗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成3组,各40例。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电凝模式和电切模式,1组功率15 W和20 W,2组功率25 W和30 W,3组的功率35 W和40 W。观察各电凝和电切模式下不同功率对扁桃体组织产生的热损伤情况。结果:电凝和电切这两种模式下的功率20~25 W时,高频电刀对患者扁桃体组织产生的热损伤是低的,和其余功率情况下产生的热损伤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模式下和不同功率下的高频电刀对于扁桃体组织的热损伤程度不一,损伤程度低的是20~25 W,医师在使用时需注意控制高频电刀的使用功率。

    作者:刘亚昕;张幸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伐昔洛韦联合膦甲酸钠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伐昔洛韦联合膦甲酸钠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伐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膦甲酸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止疱时间和结痂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伐昔洛韦联合膦甲酸钠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疗效可靠,能够缩短止疱时间和结痂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郝玉玲;徐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和优缺点。方法:2006年1月-2011年5月收治股骨近端骨折患者65例。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和人工关节置换组,比较两组复位情况、临床效果和长期预后情况。结果:65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术后药物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金属植入方式均可缩短病程,达到治疗骨折的目的。但两组也都存在缺陷。结论:临床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不同采取差异化治疗。

    作者:高静波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施行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大隐曲张手术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大隐静脉曲张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在手术过程中对其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手术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其进行护理,观察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6.7%,对照组静脉血栓的发生率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6.7%,对照组护理满意率7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其进行护理,可取得较理想临床效果,可降低手术过程中深静脉曲张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手术治疗有效率,并且能够使患者满意率得到有效提高,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可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母斐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治疗策略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术后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2003年1月-2013年1月收治锁骨骨折术后发生感染患者52例,分别采用钢板、弹性髓内钉、克斯针、螺钉或钢丝固定,对其感染原因分析,得出防治方法。对锁骨骨折术后感染病灶行彻底清创,负压或灌洗引流,及时拆除内固定,必要时更换外固定,皮瓣覆盖创面等治疗。结果:通过病灶清除、负压或灌洗引流、拆除内固定、更换固定方式、皮瓣覆盖创面等治疗,感染均得到控制,平均拔管时间23天。结论:锁骨骨折手术后感染原因较多,应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及时行病灶清创、引流、拆除内固定、更换固定方式及皮瓣覆盖创面等治疗方法,及时控制感染。

    作者:郑水长;张绍安;魏新军;程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经阴道超声对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0例拟诊为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经阴道与腹部超声检查资料,比较诊断符合率。结果:380例病例均经手术或随访观察统计,376例确定为宫外孕,经阴道超声诊断符合率99%,腹部超声诊断符合率23%。结论: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包块多较小,早期经阴道超声较腹部超声诊断符合率明显增高,经阴道超声对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李华林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宫颈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对宫颈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一个基本的探讨研究,旨在对此病症进行一个深刻的认识,普及相关知识,大程度上预防此病症的发生。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宫颈癌患者510例,222例经过HC2检测为HPV-DNA阳性,288例经检测为HPV阴性。以阳性组为研究组,以阴性组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研究组和对照组成员的信息,对获取的数据资料通过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宫颈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其营养条件状况、卫生习惯、分娩的次数、受教育程度等各种因素有关。结论:低的教育背景和经济收入、营养状况不佳和健康卫生习惯的缺乏等与宫颈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具有协同的相关性,脑力劳动工作者不容易感染宫颈高危人乳头瘤病毒。

    作者:姚吾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乳牙龋齿的危害及预防

    儿童乳牙龋齿比较严重,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且大都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严重危害着乳牙生长发育和牙齿的咀嚼功能,因而必须加强对儿童乳牙龋齿的预防和治疗。本文主要分析国内儿童乳牙龋齿的现状,阐述造成乳牙龋齿的原因及其危害,提出了预防乳牙龋齿的措施,旨在降低乳牙龋齿发生率,保证乳牙健康。

    作者:胡志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艾司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治疗社交恐惧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治疗社交恐惧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7例社交恐惧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及阿普唑仑组,疗程均12周。疗效评定采用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四级疗效评定,以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艾司西酞普兰组显效率73.5%,有效率85.3%;阿普唑仑组显效率69.7%,有效率84.8%,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少于阿普唑仑组。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社交恐惧症疗效肯定且比阿普唑仑不良反应少。

    作者:郑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RCA)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安全质量,降低安全风险。方法:通过对已发生的安全风险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制定一系列对策及改进措施,对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前后的安全风险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后管腔类器械清洗质量不合格率由11.23%下降至0.63%,湿包发生率由18%下降至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来器械标签与器械不相符发生率0。结论:使用根本原因分析法能有效地实行质量持续改进,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降低消毒供应室安全风险的发生。

    作者:范文玲;谢丽锦;颜坚秀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美容横纹小切口不缝皮阑尾切除108例的体会

    目的:探讨美容横纹小切口不缝皮阑尾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1998年5月-2012年7月收治施行不缝皮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患者108例,观察疗效。结果:除个别病例出现切口内线头肉芽肿外,无其他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美容横纹小切口不缝皮阑尾切除术具有手术损伤小、基本无出血、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较轻、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等优点,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红领;潘建芬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妊娠期糖尿病治疗对妊娠结局安全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规范治疗对妊娠结局安全性的影响。方法: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0例,将血糖控制达标者设为观察组,共70例,未达标者设为对照组,共30例,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血糖有效控制70例,造成血糖控制无效的原因与医护依从差,运动、饮食、用药均未按医嘱严格执行相关。两组平均年龄、孕周、GDM血糖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病、剖宫产、羊水过多、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胎儿窘迫、早产围生儿并发症率也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需早期明确诊治,制定有效方案及时治疗,以保障母婴健康,同时需针对危险因素加强防控,以全面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闵馥纯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护理干预在小儿哮喘雾化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小儿哮喘雾化治疗中的作用,探讨如何提高小儿哮喘雾化治疗的效果。方法:将79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雾化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两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治疗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82.05%;观察组住院时间缩短、治疗的依从性高。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哮喘患儿雾化治疗的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成本,值得推广。

    作者:黄莹;钟友娣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钻孔引流术和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慢性硬膜下血肿采取钻孔引流术与微创穿刺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钻孔引流术给予治疗,试验组实施微创穿刺术给予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以及手术后残余液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采取微创穿刺术治疗,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以及住院天数较短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白文雄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血清炎性标记物在急性肺脓肿早期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观察急性肺脓肿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及 C反应蛋白(CRP)情况,同时,对比肺结核及肺癌患者3种炎症指标水平,了解联合炎症指标检测在肺脓肿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免疫比浊法对16例肺脓肿患者的血清 PCT 进行检测,同时应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计数WBC。并与肺结核组、肺癌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肺脓肿患者血清PCT、CRP及IL-6的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组血清PCT及CRP水平高于肺癌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水平较肺癌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组血清PCT水平较肺脓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低于肺脓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水平与CRP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54,P<0.01);血清PCT水平与IL-6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65,P<0.01)。结论:联合PCT、CRP及IL-6检测可以成为肺脓肿鉴别诊断的依据,并为临床决定是否使用抗菌素提供参考价值。

    作者:李云飞;周国旗;黄天银;刘振锋;刘代顺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的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88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采用开腹手术,术后分别给予常规处理与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温变化情况、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率、抗生素使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对照组治疗前后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体温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体温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②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③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91%,显著高于观察组(4.55%)(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用于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可有效缓解发热症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盛传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平片式修补与疝环充填式修补在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分析研究平片式修补与疝环充填式修补在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平片式修补组和疝环充填式修补组,各19例。对比两组手术、下床活动、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疝环充填式修补术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平片式修补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疝环充填式修补手术时间短、患者康复快、对患者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实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杜晔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