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玉玲;徐峰
本刊2014年7月第30卷第19期《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护理》一文作者王国红的单位更正为: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城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作者:《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社 刊期: 2014年第20期
健康是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和虚弱,还包括精神、心理的健康。可见心理和精神健康正在为人类所认识,并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理上的缺陷和躯体性疾病能够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心理上的长期或严重不健康状态也能够影响生理健康,导致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注意心理卫生,对于人们的心理与生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萍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中低位无肛畸形改良矢状入路Pena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先天性中低位无肛畸形患儿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行改良矢状入路Pena手术,对照组实施传统Pena手术,对两组的痊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通过相应治疗,治疗组痊愈率100%(38/38),高于对照组89.5%(3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15.8%(6/38),低于对照组42.1%(1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先天性中低位无肛畸形患儿来说,运用矢状入路Pena手术进行治疗可起到显著的效果,创伤小,手术视野开阔,可以使患儿消化道器官功能较大限度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刀永祥;刘建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对色素膜炎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方法:2012年9月-2013年10月收治色素膜炎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曲安奈德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环磷酰胺,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1%,显著均优于对照组36.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16.7%,与对照组1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安奈德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色素膜炎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未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丽芬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小儿哮喘雾化治疗中的作用,探讨如何提高小儿哮喘雾化治疗的效果。方法:将79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雾化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两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治疗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82.05%;观察组住院时间缩短、治疗的依从性高。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哮喘患儿雾化治疗的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成本,值得推广。
作者:黄莹;钟友娣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收缩性心衰与舒张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情况。方法: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心力衰竭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为心力衰竭Ⅲ~Ⅳ级且行入院即刻和出院前天 NT-proBNP 检查,比较所收集的舒张性心衰与同期收缩性心衰患者入院即刻和出院前NT-proBNP情况。结果:舒张性心衰与收缩性心衰比较,入院 NT-proBNP 中位数分别为3165.8 ng/ml,4348.6 ng/ml,出院前 NT-proBNP 中位数分别为1437.6 ng/ml,668.3 ng/ml。结论:入院时舒张性心衰患者NT-proBNP浓度比收缩性心衰低;出院时舒张性心衰患者NT-proBNP水平较收缩性心衰高。
作者:杨欣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并比较推拿结合针灸、玻璃酸钠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推拿结合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相世和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方法:2009-2012年收治颈椎病患者65例,均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结果:显效40例,有效3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4%。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地改善椎动脉动力学的紊乱状态。且未发现有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丁宏宇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术后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2003年1月-2013年1月收治锁骨骨折术后发生感染患者52例,分别采用钢板、弹性髓内钉、克斯针、螺钉或钢丝固定,对其感染原因分析,得出防治方法。对锁骨骨折术后感染病灶行彻底清创,负压或灌洗引流,及时拆除内固定,必要时更换外固定,皮瓣覆盖创面等治疗。结果:通过病灶清除、负压或灌洗引流、拆除内固定、更换固定方式、皮瓣覆盖创面等治疗,感染均得到控制,平均拔管时间23天。结论:锁骨骨折手术后感染原因较多,应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及时行病灶清创、引流、拆除内固定、更换固定方式及皮瓣覆盖创面等治疗方法,及时控制感染。
作者:郑水长;张绍安;魏新军;程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索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12月15例住院患者发生跌倒,根据不良事件报告表,对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通过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评价2013年1月-12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效果显著。
作者:邱素芬;林洁清;陈海花;谭素勤;冯凤谊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82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42例和全肠外营养组40例,比较两组术后7天营养指标、免疫指标、血糖、肝功指标等变化,以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均较术前改善,其中肠内营养组改善情况较全肠外营养组明显(P<0.05)。全肠外营养组经营养支持后空腹血糖、肝功指标均高于术前水平(P<0.05),而肠内营养组该指标变化较平稳(P>0.05)。肠内营养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明显,较全肠外营养组快(P<0.05)。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在严密监护下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作者:栾炯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产后出血中的作用。方法:选取76例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则采用综合护理方式,观察两组产后出血量和子宫收缩情况。结果:试验组产后2小时、24小时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子宫收缩情况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产妇生产过程中,护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够有效地减轻产后出血给产妇带来的危险。
作者:单金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比较负压封闭引流术(VSD)与灌洗引流术(CCD)在治疗慢性骨髓炎中的近期疗效。方法:收治慢性骨髓炎患者40例,经彻底清创后分别给予VSD(20例)和CCD(20例)治疗,比较分泌物细菌培养转阴时间、冲洗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观察两组疗效。结果:40例患者伤口均临床愈合出院。治疗期间分泌物细菌培养转阴时间、冲洗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优良率、复发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 优于 CCD。结论:在治疗慢性骨髓炎彻底清创后,与灌洗引流术相比,VSD能显著防控创面的感染、减少抗生素用量、改善局部血运、减轻局部水肿、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利于创面修复,缩短病程,提高慢性骨髓炎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作者:孟祥永;崔旭娜;崔建胜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分析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的联合麻醉(CSEA)用于老年患者下肢多种骨折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收治下肢骨折老年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麻醉方法为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方法为小剂量轻比重CSEA方法,观察麻醉后患者SBP、DBP及HR的变化,对比分析所用手术时间以及麻醉效果等。结果:患者麻醉后不同时间点的SBP、DBP及HR较麻醉前略有下降,但仅SBP的数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5.5±2.6)分钟和麻药用量(4.1±2.8) ml,分别少于对照组的(12.2±3.5)分钟、(12.3±3.5) 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作用时间便于调控,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小剂量轻比重的联合麻醉可以安全地应用于老年人下肢骨折手术的麻醉。
作者:张锋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综合性评价 Foley 管作为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后肾造瘘管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11年3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收治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168例,根据术后使用肾造瘘管的种类,随机分为Foley管组(82例)和普通肾造瘘管组(86例),比较两组间术后出血时间、血红蛋白下降值、输血率、需介入止血率、术后第2天和第5天疼痛分值(VAS值)等指标。结果:Foley管组的术后出血时间、血红蛋白下降值均低于普通肾造瘘管组(P<0.05),术后第2天疼痛分值(VAS值)及输血率、介入止血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疼痛分值(VAS值)高于普通肾造瘘管组(P<0.05)。结论:Foley管作为肾造瘘管可减少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出血,但并不适用于较大肾动脉分支损伤的治疗,留管时间长将加重疼痛。
作者:胡志雄;杨帝宽;吴保忠;刘明建;车晓娟;肖剑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内镜诊疗对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内镜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医药治疗,内镜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内镜下药物注射、喷洒、金属钛夹等方法诊疗。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止血总有效率77.78%,内镜组止血总有效率94.44%,内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另内镜组转手术率、再次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内镜诊疗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风险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友亮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疗效差异。方法: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一期缝合组和 T 管引流组各40例,并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手术。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胆道镜取石时间、术后胆瘘、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恢复正常生活时间方面,一期缝合组明显少于T管引流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胆总管缝合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不仅可以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而且能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兰钫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微量喂养组,每组30例,微量喂养组于出生后4~26天开始微量喂养并静脉联合营养,对照组采用静脉营养至病情较稳定后再开始喂养,胃肠喂养开始时间早为2天。观察两组达到完全胃肠喂养所需的时间、应用静脉营养时间、住院时间、是否有坏死性小肠炎等。结果:两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喂养组达完全胃肠喂养所需的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微量喂养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可缩短完全胃肠喂养所需的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同时可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
作者:陈芳芳;王金仙 刊期: 2014年第20期
7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部署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7月1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司法部、中国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医疗责任保险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指出,到2015年年底前,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医责险参保率应当达到100%;二级公立医院参保率应当达到90%以上。如果上述参保目标顺利实现,那么,医责险市场规模将呈现几何式增长。
作者:《健康报》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采取注射用左卡尼汀治疗的效果。方法:收治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B组以A组为基础增加注射用左卡尼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A 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 B 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 B 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增加使用注射用左卡尼汀,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作者:王华海 刊期: 2014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