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亮
目的:探讨肝方叶切除在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6月-2014年3月收治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6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肝方叶切除、肝胆管切开取石、整形、高位胆肠吻合术,对照组采用未进行肝方叶切除的手术方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残石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1周时的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方叶切除治疗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疗效满意,能够有效降低残石率和术后并发症,并能提高患者的肝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赵劲良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感染后,采取提早手术干预的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5月收治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患者75例,在切开排脓后5~7天内行先天性耳前瘘管摘除术。结果:本组患者均获痊愈。随访半年,无一例复发,无一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耳郭软骨膜炎等近期并发症。结论: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时不需要等到化脓性伤口完全愈合,早期切除耳前瘘管病灶及脓腔的肉芽组织,有利伤口的愈合。
作者:何志刚;张云高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比较负压封闭引流术(VSD)与灌洗引流术(CCD)在治疗慢性骨髓炎中的近期疗效。方法:收治慢性骨髓炎患者40例,经彻底清创后分别给予VSD(20例)和CCD(20例)治疗,比较分泌物细菌培养转阴时间、冲洗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观察两组疗效。结果:40例患者伤口均临床愈合出院。治疗期间分泌物细菌培养转阴时间、冲洗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优良率、复发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 优于 CCD。结论:在治疗慢性骨髓炎彻底清创后,与灌洗引流术相比,VSD能显著防控创面的感染、减少抗生素用量、改善局部血运、减轻局部水肿、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利于创面修复,缩短病程,提高慢性骨髓炎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作者:孟祥永;崔旭娜;崔建胜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大隐曲张手术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大隐静脉曲张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在手术过程中对其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手术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其进行护理,观察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6.7%,对照组静脉血栓的发生率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6.7%,对照组护理满意率7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其进行护理,可取得较理想临床效果,可降低手术过程中深静脉曲张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手术治疗有效率,并且能够使患者满意率得到有效提高,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可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母斐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产前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中的实施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86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产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入院时与产前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前 SAS 评分均较入院时有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98%(3/43),明显低于对照组27.91%(12/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中实施精心的产前护理,可有效改善缓解产妇焦虑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汪德荣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对开放性股骨干骨折急诊扩髓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研究。方法:2008年5月-2013年3月收治开放性股骨干骨折患者38例,行急诊扩髓髓内钉固定治疗,患者手术时间≤24小时,抽取同期40例手术时间>24小时的开放性股骨干骨折扩髓髓内钉固定患者作对照,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两组开放损伤程度、合并伤情况、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合并休克20例(52.6%),对照组12例(3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 ISS 评分及合并伤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Ⅲ型开放伤程度及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休克,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在开放性股骨干骨折急诊扩髓及髓内钉固定治疗中尤为重要,此疗法未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分析实施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治乳腺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统计分析护理前后患者SAS 值和 SDS 值以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 SAS、SD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和随访3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晓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对传统手术方法与微创手术方法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对比。方法: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疝气患儿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则采取微创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自由活动时间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自由活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3.33%,治疗组发生率18.3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具有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保烈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4月-2014年5月收治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每次30 mg,1次/日,连续治疗6周。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每次10 mg,1次/日,连续治疗6周。结果:两组治疗前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TC、TG、HDL-C、LDL-C、TC/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赵菊梅;董凤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入耳穴贴压治疗组与口服元胡止痛对照组,观察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痛经疼痛程度变化。结果:与口服元胡止痛片治疗相比,耳穴贴压法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痛经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法可有效缓解痛经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红琼;郭晓敏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综合治疗及护理体会。方法:收治强直性脊柱炎患者5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59例患者中,显效30例(50.85%),有效26例(44.07%),无效3例(5.08%)。总有效率94.92%。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接受积极的综合治疗和护理,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闫海花;王学志;张小丽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对色素膜炎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方法:2012年9月-2013年10月收治色素膜炎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曲安奈德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环磷酰胺,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1%,显著均优于对照组36.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16.7%,与对照组1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安奈德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色素膜炎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未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丽芬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高危人群中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方法:对1000例艾滋病高危人群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讲解与宣传,增强高危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的基本知识了解。结果:展开防治工作后,艾滋病高危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得到极大的提高,且在行为、情绪上也得到一定的改善。结论:通过对艾滋病高危人群进行疾病知识的普及后,可显著改善其行为习惯与态度,对保障人群安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崔言炬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采取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2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缩宫素静滴治疗,而研究组采取缩宫素静脉微泵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用药后的出血量及止血有效率。结果:研究组的有效率80.0%,对照组有效率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血量(215.2±18.9)ml,对照组出血量(282.1±22.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素静脉微泵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白慧萍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观察急性肺脓肿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及 C反应蛋白(CRP)情况,同时,对比肺结核及肺癌患者3种炎症指标水平,了解联合炎症指标检测在肺脓肿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免疫比浊法对16例肺脓肿患者的血清 PCT 进行检测,同时应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计数WBC。并与肺结核组、肺癌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肺脓肿患者血清PCT、CRP及IL-6的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组血清PCT及CRP水平高于肺癌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水平较肺癌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组血清PCT水平较肺脓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低于肺脓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水平与CRP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54,P<0.01);血清PCT水平与IL-6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65,P<0.01)。结论:联合PCT、CRP及IL-6检测可以成为肺脓肿鉴别诊断的依据,并为临床决定是否使用抗菌素提供参考价值。
作者:李云飞;周国旗;黄天银;刘振锋;刘代顺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淋球菌/沙眼衣原体抗原二联检测试剂盒(乳胶免疫层析法)(以下简称淋球菌/衣原体二联检测试剂)检测女性宫颈分泌物中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的临床应用。方法:收治疑为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女性感染者558例,对其宫颈分泌物标本进行检测。淋球菌以培养法为金标准,沙眼衣原体以杭州艾康沙眼衣原体免疫层析试剂为对照,不符的标本用PCR确认,进行评价淋球菌/衣原体二联检测试剂的临床性能。结果:淋球菌/衣原体二联检测试剂检测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的敏感性分别为96.88%和94.12%,特异性分别为95.75%和99.15%,准确性分别为95.88%和98.39%。结论:淋球菌/衣原体二联检测试剂操作简单、快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有效性,适宜基层计生站孕前检测和妇保院普查应用。
作者:朱冬梅;于云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对男性健康的影响。方法:收治慢性前列腺炎患者200例作为研究组,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表进行男性健康的质量评估,同时随机抽取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在体貌特征及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没有太大差异,但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三个方面,研究组的健康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影响男性健康的因素有经济收入、生活满意度等。结论:慢性前列腺炎在各个方面对男性的健康存在着负面影响,临床医生应该对之足够重视。
作者:杨海帆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和氟西汀对抑郁症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40例,通过药物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通过药物氟西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缓解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均有所下降,试验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且对第1周与第8周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得知,试验组有效率分别为18%、80%;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3%、7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此外,通过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检测(WCST)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比较,两组认知功能均有所提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在治疗抑郁症方面临床效果显著,起效快、有效率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陈晓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0例拟诊为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经阴道与腹部超声检查资料,比较诊断符合率。结果:380例病例均经手术或随访观察统计,376例确定为宫外孕,经阴道超声诊断符合率99%,腹部超声诊断符合率23%。结论: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包块多较小,早期经阴道超声较腹部超声诊断符合率明显增高,经阴道超声对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李华林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2003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胆囊切除术患者1542例,其中开腹胆囊切除手术(OC)患者86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C)患者681例。结果:其中胆管损伤1例,十二指肠损伤1例,切口脂肪液化3例,切口感染3例,空肠损伤1例,胆囊管残留结石1例,胆总管残留结石1例,胆漏1例,出血2例,LC中转开腹手术5例,余手术进展顺利。结论:术前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合理选择病例、恰当掌握好手术时机、谨慎规范的手术操作、果断及时地中转开腹可有效地防止和减少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尤其是在防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所致的严重并发症非常重要。
作者:庞灵烈;刘红霞;李春光;侯宗胜 刊期: 2014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