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矢状入路Pena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中低位无肛畸形疗效分析

刀永祥;刘建华

关键词:小儿, 先天性中低位无肛畸形, 改良矢状入路Pena手术, 传统Pena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中低位无肛畸形改良矢状入路Pena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先天性中低位无肛畸形患儿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行改良矢状入路Pena手术,对照组实施传统Pena手术,对两组的痊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通过相应治疗,治疗组痊愈率100%(38/38),高于对照组89.5%(3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15.8%(6/38),低于对照组42.1%(1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先天性中低位无肛畸形患儿来说,运用矢状入路Pena手术进行治疗可起到显著的效果,创伤小,手术视野开阔,可以使患儿消化道器官功能较大限度恢复,值得推广。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开放性股骨干骨折急诊扩髓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对开放性股骨干骨折急诊扩髓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研究。方法:2008年5月-2013年3月收治开放性股骨干骨折患者38例,行急诊扩髓髓内钉固定治疗,患者手术时间≤24小时,抽取同期40例手术时间>24小时的开放性股骨干骨折扩髓髓内钉固定患者作对照,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两组开放损伤程度、合并伤情况、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合并休克20例(52.6%),对照组12例(3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 ISS 评分及合并伤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Ⅲ型开放伤程度及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休克,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在开放性股骨干骨折急诊扩髓及髓内钉固定治疗中尤为重要,此疗法未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伊托必利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伊托必利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2月-2014年2月收治胆囊切除术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比分析两组在用药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时间,观察出现不良反应的现象。结果:两组在接受治疗前的临床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接受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在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明显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1周后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托必利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作者:陈振亚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全科医生参与高血压自我管理的效果

    目的:评价全科医生全程参与高血压自我管理并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设立对照的方法,对干预组进行规范的高血压管理1年,比较干预前后的血压控制情况及行为方式改变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在血压控制率及控制情况上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科医生参与的规范自我管理可以提高高血压管理小组成员对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一种规范、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

    作者:陈黎;顾亚琴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缬沙坦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高血压心脏病患者12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缬沙坦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收缩压、舒张压、超声心电图指标、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1.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下降程度明显,对照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下降也相对明显,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血压下降程度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压下降程度比较,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超声心电图各项指标的降低幅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对照组10.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缬沙坦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高血压心脏病,效果非常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在高血压心脏病临床治疗中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范秀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伴发焦虑情绪的调查及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住院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伴焦虑情绪的现状及原因与分析。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焦虑情绪测量表,对292例住院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住院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伴焦虑情绪发生率66.2%。结论: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伴焦虑情绪率相当高,原因比较多,需引起广大心血管内科医师及精神科医师的足够重视。

    作者:马秀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72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内镜诊疗对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内镜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医药治疗,内镜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内镜下药物注射、喷洒、金属钛夹等方法诊疗。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止血总有效率77.78%,内镜组止血总有效率94.44%,内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另内镜组转手术率、再次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内镜诊疗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风险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友亮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保健食品中何首乌用量下调

    7月1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其网站上发布《关于加强含何首乌保健食品监管有关规定的通知》,下调保健食品中的何首乌规定用量,规定保健食品中生何首乌每日用量不得超过1.5 g,制何首乌每日用量不得超过3.0 g。《通知》明确,保健功能包括“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的含何首乌的保健食品,应取消该保健功能或在配方中去除何首乌。

    作者:《健康报》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推拿结合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并比较推拿结合针灸、玻璃酸钠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推拿结合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相世和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治疗策略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术后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2003年1月-2013年1月收治锁骨骨折术后发生感染患者52例,分别采用钢板、弹性髓内钉、克斯针、螺钉或钢丝固定,对其感染原因分析,得出防治方法。对锁骨骨折术后感染病灶行彻底清创,负压或灌洗引流,及时拆除内固定,必要时更换外固定,皮瓣覆盖创面等治疗。结果:通过病灶清除、负压或灌洗引流、拆除内固定、更换固定方式、皮瓣覆盖创面等治疗,感染均得到控制,平均拔管时间23天。结论:锁骨骨折手术后感染原因较多,应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及时行病灶清创、引流、拆除内固定、更换固定方式及皮瓣覆盖创面等治疗方法,及时控制感染。

    作者:郑水长;张绍安;魏新军;程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深圳评价医生不再偏重论文课题

    近日从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获悉,深圳已启动医疗人才评价制度改革试点,将打破传统以课题、科研论文为唯一导向的医疗人才评价体系,以临床技术为核心制定新的评价标准,遴选临床型实用医疗人才。

    作者:《健康报》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老年慢性卒中相关性肺炎临床特点及预防策略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防策略。方法:2009年9月-2012年9月收治老年卒中患者80例,SAP 患者4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40例,总结其临床发病因素,分析治疗效果。结果:SAP发生与长期卧床,吞咽困难,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意识障碍,气管切开,日常生活能力(ADL)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标准评定<60分,鼻胃管,营养不良性低蛋白血症等相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结果比较,观察组死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SPA危险因素较多,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存在,早期识别,正确诊断,及早干预治疗,降低慢性SAP的发生率与病死率。

    作者:黄新武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低渗口服补液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低渗口服补液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2013年收治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9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对照、双盲原则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抗病毒、调整饮食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低渗口服补液盐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补液盐Ⅲ,观察1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且血钠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渗性补液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能缩短腹泻时间,且对患儿血钠无明显影响,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黎明春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外伤性脾破裂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体会

    目的:加强对外伤性脾破裂合并失血休克患者的抢救,总结其临床护理经验。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外伤性脾破裂合并失血休克患者5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护理资料,总结出护理体会。结果:58例患者中,2例因血压不稳定转至医疗水平更高的医院,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给予外伤性脾破裂合并失血休克患者快速合理的抢救、精心护理,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郭爱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实施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治乳腺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统计分析护理前后患者SAS 值和 SDS 值以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 SAS、SD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和随访3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晓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注射用左卡尼汀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采取注射用左卡尼汀治疗的效果。方法:收治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B组以A组为基础增加注射用左卡尼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A 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 B 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 B 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增加使用注射用左卡尼汀,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作者:王华海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B族维生素或无助于改善记忆

    许多人补充B族维生素是为改善记忆力,甚至是为了预防早老性痴呆症(阿尔茨海默氏症)。但英国一项新研究显示,这类维生素对此并无明显效果,还不如多吃果蔬、保持营养均衡。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对比部分子宫切除和全子宫切除对子宫肌瘤患者性生活的影响

    目的:探讨部分子宫切除和全子宫切除对子宫肌瘤患者性生活影响。方法: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28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部分子宫切除和全子宫切除,对比分析其对患者的性生活影响。结果:观察组性欲异常症状、性唤起异常症状、性高潮异常症状、性心理异常症状、性行为异常症状评分及综合评分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治疗中,部分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明显小于全子宫切除术,同时其并发症发生率也比较低。

    作者:张琴;淡叶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宫颈腺癌15例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观察和分析宫颈腺癌的临床特征,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200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宫颈腺癌患者1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阴道镜检查显示,本组15例患者中,8例存在宫颈肥大以及不同程度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53.33%),其中4例患者上皮呈云雾状且伴随点状出现(50%),2例上皮呈云雾状伴随血管异常增生(25%),2例检查结果未见异常症状。7例宫颈内存在不明包块(46.67%)。通过病理学诊断,15例患者中有60%黏液腺癌,20%内膜样腺癌,20%腺鳞癌。结论:加强对各地区宫颈病变疾病的普查工作,该方式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检查结果异常的患者,应及时行临床病理学诊断,提高临床诊断率。

    作者:缪国裕;丰裕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疗效差异。方法: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一期缝合组和 T 管引流组各40例,并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手术。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胆道镜取石时间、术后胆瘘、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恢复正常生活时间方面,一期缝合组明显少于T管引流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胆总管缝合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不仅可以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而且能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兰钫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肿瘤患者抑郁症的调查和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肿瘤患者的抑郁症。方法:2013年2月-10月收治抑郁症肿瘤患者114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14例肿瘤患者中,患有抑郁症67例(58.77%)。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患者抑郁症患者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疾病分类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癌症患者要做到对症护理,尤其要有效缓解疼痛,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张燕;高海燕;野丽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