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比部分子宫切除和全子宫切除对子宫肌瘤患者性生活的影响

张琴;淡叶

关键词:部分子宫切除术, 全子宫切除, 子宫肌瘤
摘要:目的:探讨部分子宫切除和全子宫切除对子宫肌瘤患者性生活影响。方法: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28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部分子宫切除和全子宫切除,对比分析其对患者的性生活影响。结果:观察组性欲异常症状、性唤起异常症状、性高潮异常症状、性心理异常症状、性行为异常症状评分及综合评分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治疗中,部分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明显小于全子宫切除术,同时其并发症发生率也比较低。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联合钼靶X线在三阴性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钼靶X线在三阴性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三阴性乳腺癌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经过超声与钼靶X线的诊断。并对两类方法单独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与联合诊断结果的符合率进行对比。结果:超声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单独诊断符合率90.1%,钼靶X线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单独诊断符合率79.9%,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诊断方法结合后的诊断符合率94.3%。结论:超声联合钼靶X线显著提高了超声与钼靶X线的单独诊断符合率,临床上可将两种方法联用,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奠定基础。

    作者:杨建国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深圳评价医生不再偏重论文课题

    近日从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获悉,深圳已启动医疗人才评价制度改革试点,将打破传统以课题、科研论文为唯一导向的医疗人才评价体系,以临床技术为核心制定新的评价标准,遴选临床型实用医疗人才。

    作者:《健康报》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高频电刀对扁桃体组织热损伤的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模式和功率的高频电刀对扁桃体组织产生热损伤方面的临床特点,以降低高频电刀在治疗扁桃体时造成的损伤。方法: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扁桃体切除术治疗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成3组,各40例。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电凝模式和电切模式,1组功率15 W和20 W,2组功率25 W和30 W,3组的功率35 W和40 W。观察各电凝和电切模式下不同功率对扁桃体组织产生的热损伤情况。结果:电凝和电切这两种模式下的功率20~25 W时,高频电刀对患者扁桃体组织产生的热损伤是低的,和其余功率情况下产生的热损伤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模式下和不同功率下的高频电刀对于扁桃体组织的热损伤程度不一,损伤程度低的是20~25 W,医师在使用时需注意控制高频电刀的使用功率。

    作者:刘亚昕;张幸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长春地区部分人群的心理卫生状况调查与建议

    健康是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和虚弱,还包括精神、心理的健康。可见心理和精神健康正在为人类所认识,并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理上的缺陷和躯体性疾病能够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心理上的长期或严重不健康状态也能够影响生理健康,导致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注意心理卫生,对于人们的心理与生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萍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益气活血通络治疗颈椎病65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方法:2009-2012年收治颈椎病患者65例,均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结果:显效40例,有效3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4%。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地改善椎动脉动力学的紊乱状态。且未发现有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丁宏宇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治疗策略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术后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2003年1月-2013年1月收治锁骨骨折术后发生感染患者52例,分别采用钢板、弹性髓内钉、克斯针、螺钉或钢丝固定,对其感染原因分析,得出防治方法。对锁骨骨折术后感染病灶行彻底清创,负压或灌洗引流,及时拆除内固定,必要时更换外固定,皮瓣覆盖创面等治疗。结果:通过病灶清除、负压或灌洗引流、拆除内固定、更换固定方式、皮瓣覆盖创面等治疗,感染均得到控制,平均拔管时间23天。结论:锁骨骨折手术后感染原因较多,应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及时行病灶清创、引流、拆除内固定、更换固定方式及皮瓣覆盖创面等治疗方法,及时控制感染。

    作者:郑水长;张绍安;魏新军;程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微量元素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微量元素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6月-2013年5月收治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54例作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婴幼儿40例作对照组,对两组微量元素和免疫指标进行测定,分析患儿微量元素和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钙、铁、锌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gA、Ig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血清铁与IgA呈正相关,血清锌与IgA和IgG呈正相关。结论: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缺乏和免疫功能紊乱,其中微量元素锌、铁与体液免疫功能低下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慕桂芹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明年医责险投保医院达8000家市场或迎井喷

    7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部署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7月1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司法部、中国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医疗责任保险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指出,到2015年年底前,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医责险参保率应当达到100%;二级公立医院参保率应当达到90%以上。如果上述参保目标顺利实现,那么,医责险市场规模将呈现几何式增长。

    作者:《健康报》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骨科清洁-污染手术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调查本院骨科在手术期间抗菌药物的具体使用情况,提高骨科应用抗菌药物的科学合理性。方法:2012年3月-2013年9月收治开放性骨伤患者622例,研究患者的临床手术资料,分析患者在手术期间使用抗菌类药品的实际状况和使用效果。结果:本院骨科在开放性骨伤手术期间应用的抗菌药物主要是林可霉素类药物和头孢菌素类药物;手术期间使用抗菌类药物存在预防用药时间过长,药物选择不恰当等问题。结论:在给患者进行骨科手术期间,应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并结合患者的实际病状,科学合理地选用适当的药物。

    作者:容世健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艾司西酞普兰和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和氟西汀对抑郁症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40例,通过药物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通过药物氟西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缓解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均有所下降,试验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且对第1周与第8周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得知,试验组有效率分别为18%、80%;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3%、7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此外,通过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检测(WCST)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比较,两组认知功能均有所提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在治疗抑郁症方面临床效果显著,起效快、有效率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陈晓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施行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大隐曲张手术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大隐静脉曲张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在手术过程中对其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手术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其进行护理,观察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6.7%,对照组静脉血栓的发生率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6.7%,对照组护理满意率7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其进行护理,可取得较理想临床效果,可降低手术过程中深静脉曲张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手术治疗有效率,并且能够使患者满意率得到有效提高,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可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母斐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肿瘤患者抑郁症的调查和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肿瘤患者的抑郁症。方法:2013年2月-10月收治抑郁症肿瘤患者114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14例肿瘤患者中,患有抑郁症67例(58.77%)。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患者抑郁症患者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疾病分类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癌症患者要做到对症护理,尤其要有效缓解疼痛,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张燕;高海燕;野丽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钻孔引流术和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慢性硬膜下血肿采取钻孔引流术与微创穿刺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钻孔引流术给予治疗,试验组实施微创穿刺术给予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以及手术后残余液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采取微创穿刺术治疗,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以及住院天数较短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白文雄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高危人群中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目的:探讨高危人群中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方法:对1000例艾滋病高危人群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讲解与宣传,增强高危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的基本知识了解。结果:展开防治工作后,艾滋病高危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得到极大的提高,且在行为、情绪上也得到一定的改善。结论:通过对艾滋病高危人群进行疾病知识的普及后,可显著改善其行为习惯与态度,对保障人群安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崔言炬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静脉麻醉在B超引导下麦默通乳房肿块旋切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静脉麻醉方式在 B 超引导下麦默通乳房肿块旋切术中疗效。方法:为50例患者实施静脉麻醉,在 B 超引导下行乳房肿块旋切术,调查患者及手术者对此麻醉方式的满意度。结果:90%的患者对手术感到紧张,80%的患者对手术中可能发生的疼痛表示在意,通过改变传统的局部浸润麻醉方式,94%的患者对在静脉麻醉方式下行乳房肿块旋切手术表示满意。结论:静脉麻醉在B超引导下麦默通乳房肿块旋切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薛惠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和优缺点。方法:2006年1月-2011年5月收治股骨近端骨折患者65例。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和人工关节置换组,比较两组复位情况、临床效果和长期预后情况。结果:65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术后药物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金属植入方式均可缩短病程,达到治疗骨折的目的。但两组也都存在缺陷。结论:临床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不同采取差异化治疗。

    作者:高静波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清洁洗肠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80例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清洁洗肠后给予个性化综合护理在急性细菌性痢疾中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抗生素+清洁洗肠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护理效果,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经治疗及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清洁洗肠后给予个性化综合护理,临床效果显著,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推拿结合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并比较推拿结合针灸、玻璃酸钠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推拿结合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相世和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试验组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总体效果比较理想,总有效率较高达90%高于对照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治疗、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姚袁晖;向斌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的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88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采用开腹手术,术后分别给予常规处理与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温变化情况、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率、抗生素使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对照组治疗前后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体温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体温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②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③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91%,显著高于观察组(4.55%)(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用于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可有效缓解发热症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盛传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