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

高静波

关键词:金属植入物, 股骨近端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人工关节置换
摘要: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和优缺点。方法:2006年1月-2011年5月收治股骨近端骨折患者65例。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和人工关节置换组,比较两组复位情况、临床效果和长期预后情况。结果:65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术后药物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金属植入方式均可缩短病程,达到治疗骨折的目的。但两组也都存在缺陷。结论:临床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不同采取差异化治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益气活血通络治疗颈椎病65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方法:2009-2012年收治颈椎病患者65例,均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结果:显效40例,有效3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4%。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地改善椎动脉动力学的紊乱状态。且未发现有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丁宏宇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的观察及护理

    扩张型心肌病的心律失常发病率高且多样易变,故护理人员应该有高度的责任心,加强对心律失常的护理,握心电图知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有效控制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痛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文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比较

    目的:对传统手术方法与微创手术方法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对比。方法: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疝气患儿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则采取微创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自由活动时间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自由活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3.33%,治疗组发生率18.3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具有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保烈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小儿疝气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呛咳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49例(77.78%),对照组治愈37例(58.73%),两组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83%,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指标上,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也较对照组少(P<0.05),切口长度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仅发生1例并发症(1.59%),对照组发生6例(9.52%)并发症,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治疗方法治疗小儿疝气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和康复时间,减少患儿痛苦,并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的康复。

    作者:吴发友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美容横纹小切口不缝皮阑尾切除108例的体会

    目的:探讨美容横纹小切口不缝皮阑尾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1998年5月-2012年7月收治施行不缝皮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患者108例,观察疗效。结果:除个别病例出现切口内线头肉芽肿外,无其他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美容横纹小切口不缝皮阑尾切除术具有手术损伤小、基本无出血、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较轻、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等优点,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红领;潘建芬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肝方叶切除在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肝方叶切除在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6月-2014年3月收治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6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肝方叶切除、肝胆管切开取石、整形、高位胆肠吻合术,对照组采用未进行肝方叶切除的手术方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残石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1周时的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方叶切除治疗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疗效满意,能够有效降低残石率和术后并发症,并能提高患者的肝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赵劲良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实施产前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产前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中的实施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86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产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入院时与产前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前 SAS 评分均较入院时有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98%(3/43),明显低于对照组27.91%(12/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中实施精心的产前护理,可有效改善缓解产妇焦虑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汪德荣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缩宫素静脉微泵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采取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2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缩宫素静滴治疗,而研究组采取缩宫素静脉微泵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用药后的出血量及止血有效率。结果:研究组的有效率80.0%,对照组有效率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血量(215.2±18.9)ml,对照组出血量(282.1±22.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素静脉微泵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白慧萍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低渗口服补液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低渗口服补液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2013年收治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9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对照、双盲原则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抗病毒、调整饮食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低渗口服补液盐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补液盐Ⅲ,观察1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且血钠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渗性补液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能缩短腹泻时间,且对患儿血钠无明显影响,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黎明春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中药莱菔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近年来,莱菔子中芥子碱硫氰酸盐的降压作用和莱菔子素的抗癌作用成为研究热点,还有些学者提出莱菔子中的多糖类成分可开发成保健食品。本文主要对莱菔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马东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院前急救护理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整理分析8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前经过院前急救护理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没有经过院前急救护理的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风险较高,实施院前急救和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提高。

    作者:焦国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预防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2003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胆囊切除术患者1542例,其中开腹胆囊切除手术(OC)患者86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C)患者681例。结果:其中胆管损伤1例,十二指肠损伤1例,切口脂肪液化3例,切口感染3例,空肠损伤1例,胆囊管残留结石1例,胆总管残留结石1例,胆漏1例,出血2例,LC中转开腹手术5例,余手术进展顺利。结论:术前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合理选择病例、恰当掌握好手术时机、谨慎规范的手术操作、果断及时地中转开腹可有效地防止和减少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尤其是在防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所致的严重并发症非常重要。

    作者:庞灵烈;刘红霞;李春光;侯宗胜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外伤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

    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为抢救生命的黄金时期。对出诊人员进行严格管理,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增强护士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是做好院前急救的关键。我院通过对出诊人员实行严格管理、对患者实施良好的治疗和护理,无一例因院前急救发生医疗纠纷,在社会上取得了一定好评。

    作者:吕茂英;李静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清洁洗肠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80例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清洁洗肠后给予个性化综合护理在急性细菌性痢疾中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抗生素+清洁洗肠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护理效果,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经治疗及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清洁洗肠后给予个性化综合护理,临床效果显著,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实施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治乳腺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统计分析护理前后患者SAS 值和 SDS 值以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 SAS、SD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和随访3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晓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彩超检查肝血管瘤60例分析

    目的:探讨彩超检查肝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2013年1月-12月收治肝血管瘤患者60例,以彩超进行重复检查,比较该检查方法的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吻合率,判定彩超检查肝血管瘤的应用价值。结果:彩超对肝血管瘤的检出率88.3%(53/60)。且由彩超声像图显示可知,病灶周边分界清晰,轮廓鲜明,回声正常。并根据病灶回声强弱可将图像分为强回声25例,等回声15例,混合声10例,低回声10例。结论:彩超对肝血管瘤的诊出率较高,但较易发生误诊漏诊等情况,医护人员行彩超检查时应多次重复,也可结合CT、MRI等其他检查方法降低误诊、漏诊率。

    作者:刘静颖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慢性骨髓炎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负压封闭引流术(VSD)与灌洗引流术(CCD)在治疗慢性骨髓炎中的近期疗效。方法:收治慢性骨髓炎患者40例,经彻底清创后分别给予VSD(20例)和CCD(20例)治疗,比较分泌物细菌培养转阴时间、冲洗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观察两组疗效。结果:40例患者伤口均临床愈合出院。治疗期间分泌物细菌培养转阴时间、冲洗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优良率、复发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 优于 CCD。结论:在治疗慢性骨髓炎彻底清创后,与灌洗引流术相比,VSD能显著防控创面的感染、减少抗生素用量、改善局部血运、减轻局部水肿、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利于创面修复,缩短病程,提高慢性骨髓炎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作者:孟祥永;崔旭娜;崔建胜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淋球菌/沙眼衣原体抗原二联检测试剂盒在检测女性宫颈分泌物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探讨淋球菌/沙眼衣原体抗原二联检测试剂盒(乳胶免疫层析法)(以下简称淋球菌/衣原体二联检测试剂)检测女性宫颈分泌物中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的临床应用。方法:收治疑为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女性感染者558例,对其宫颈分泌物标本进行检测。淋球菌以培养法为金标准,沙眼衣原体以杭州艾康沙眼衣原体免疫层析试剂为对照,不符的标本用PCR确认,进行评价淋球菌/衣原体二联检测试剂的临床性能。结果:淋球菌/衣原体二联检测试剂检测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的敏感性分别为96.88%和94.12%,特异性分别为95.75%和99.15%,准确性分别为95.88%和98.39%。结论:淋球菌/衣原体二联检测试剂操作简单、快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有效性,适宜基层计生站孕前检测和妇保院普查应用。

    作者:朱冬梅;于云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脑血管病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鼻饲间隔时间的研究

    目的:对脑血管病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鼻饲间隔时间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治脑血管病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具有相同的日鼻饲总量、鼻饲体位以及鼻饲置管方法,对照组间隔时间3小时进行鼻饲,观察组间隔4小时进行鼻饲。结果:在淋巴细胞总数、总蛋白以及血清白蛋白数量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误吸以及反流方面,相对于观察组而言,对照组明显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间隔时间3小时鼻饲而言,间隔时间4小时的鼻饲可以有效减少反流的发生几率,实现吸入性肺炎再发率的降低。

    作者:李晓久;姜艳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中药联合龙珠软膏保留灌肠治疗直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龙珠软膏保留灌肠治疗直肠炎的疗效。方法:2009-2010年收治直肠炎患者684例,采用中药联合龙珠软膏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疗效。结果:684例患者中,痊愈668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药联合龙珠软膏保留灌肠治疗直肠炎的疗效显著。

    作者:王革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