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世健
目的:探讨伊托必利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2月-2014年2月收治胆囊切除术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比分析两组在用药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时间,观察出现不良反应的现象。结果:两组在接受治疗前的临床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接受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在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明显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1周后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托必利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作者:陈振亚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部分子宫切除和全子宫切除对子宫肌瘤患者性生活影响。方法: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28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部分子宫切除和全子宫切除,对比分析其对患者的性生活影响。结果:观察组性欲异常症状、性唤起异常症状、性高潮异常症状、性心理异常症状、性行为异常症状评分及综合评分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治疗中,部分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明显小于全子宫切除术,同时其并发症发生率也比较低。
作者:张琴;淡叶 刊期: 2014年第20期
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近日组织召开2014年度卫生技术评估选题会,确定了今年卫生技术评估选题的5项基本原则。
作者:《健康报》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外伤性脑梗死患者22例,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按照GOS评分,22例患者中,6例恢复良好,中残3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7例。结论:外伤性脑梗死是由于颅脑外伤、颅内压增高造成的脑组织移位、脑血流量减少、脑血管痉挛、脑血管内膜释放组织凝血酶原促进凝血等多因素所致。早期治疗原发颅脑外伤,早期维持正常血容量、应用钙离子拮抗剂等综合措施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许志杰;姜凡军;王东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治疗社交恐惧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7例社交恐惧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及阿普唑仑组,疗程均12周。疗效评定采用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四级疗效评定,以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艾司西酞普兰组显效率73.5%,有效率85.3%;阿普唑仑组显效率69.7%,有效率84.8%,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少于阿普唑仑组。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社交恐惧症疗效肯定且比阿普唑仑不良反应少。
作者:郑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RCA)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安全质量,降低安全风险。方法:通过对已发生的安全风险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制定一系列对策及改进措施,对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前后的安全风险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后管腔类器械清洗质量不合格率由11.23%下降至0.63%,湿包发生率由18%下降至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来器械标签与器械不相符发生率0。结论:使用根本原因分析法能有效地实行质量持续改进,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降低消毒供应室安全风险的发生。
作者:范文玲;谢丽锦;颜坚秀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0例拟诊为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经阴道与腹部超声检查资料,比较诊断符合率。结果:380例病例均经手术或随访观察统计,376例确定为宫外孕,经阴道超声诊断符合率99%,腹部超声诊断符合率23%。结论: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包块多较小,早期经阴道超声较腹部超声诊断符合率明显增高,经阴道超声对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李华林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木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DPN患者1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治疗组B和对照组。3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A服木丹颗粒7 g/次,3次/日;治疗组B服木丹颗粒7 g/次,3次/日,弥可保0.5 mg/次,3次/日;对照组只服弥可保0.5 mg/次,3次/日。3组均治疗8周。结果:治疗组A、治疗组B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B与组A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木丹颗粒联合弥可保治疗DPN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有效。
作者:林继红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对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46例,对其临床资料及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腹、经阴道超声显示率分别为71.7%(33/46)、84.9%(39/46),46例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有41例与临床确定诊断结果相符,其中孕囊型24例,不均团块型17例,误诊5例,诊断准确率89.1%(41/46)。结论:经腹及经阴道超声联合应用能提高剖宫产瘢痕诊断符合率,并能给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指导意见。
作者:祁艳征;邢方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高危人群中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方法:对1000例艾滋病高危人群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讲解与宣传,增强高危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的基本知识了解。结果:展开防治工作后,艾滋病高危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得到极大的提高,且在行为、情绪上也得到一定的改善。结论:通过对艾滋病高危人群进行疾病知识的普及后,可显著改善其行为习惯与态度,对保障人群安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崔言炬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索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12月15例住院患者发生跌倒,根据不良事件报告表,对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通过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评价2013年1月-12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效果显著。
作者:邱素芬;林洁清;陈海花;谭素勤;冯凤谊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入耳穴贴压治疗组与口服元胡止痛对照组,观察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痛经疼痛程度变化。结果:与口服元胡止痛片治疗相比,耳穴贴压法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痛经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法可有效缓解痛经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红琼;郭晓敏 刊期: 2014年第20期
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近日组织召开2014年度卫生技术评估选题会,确定了今年卫生技术评估选题的5项基本原则。
作者:《健康报》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和优缺点。方法:2006年1月-2011年5月收治股骨近端骨折患者65例。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和人工关节置换组,比较两组复位情况、临床效果和长期预后情况。结果:65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术后药物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金属植入方式均可缩短病程,达到治疗骨折的目的。但两组也都存在缺陷。结论:临床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不同采取差异化治疗。
作者:高静波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美容横纹小切口不缝皮阑尾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1998年5月-2012年7月收治施行不缝皮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患者108例,观察疗效。结果:除个别病例出现切口内线头肉芽肿外,无其他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美容横纹小切口不缝皮阑尾切除术具有手术损伤小、基本无出血、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较轻、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等优点,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红领;潘建芬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钼靶X线在三阴性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三阴性乳腺癌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经过超声与钼靶X线的诊断。并对两类方法单独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与联合诊断结果的符合率进行对比。结果:超声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单独诊断符合率90.1%,钼靶X线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单独诊断符合率79.9%,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诊断方法结合后的诊断符合率94.3%。结论:超声联合钼靶X线显著提高了超声与钼靶X线的单独诊断符合率,临床上可将两种方法联用,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奠定基础。
作者:杨建国 刊期: 2014年第20期
老年人由于血管细、壁薄、弹性差,易造成静脉穿刺的失败,为了使护理人员能更好地应对和提高穿刺成功率,本文总结几点成功的静脉穿刺方法。根据老年患者静脉血管的特点、位置及情况选择不同的穿刺方法、培养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穿刺技术。
作者:李静;吕茂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对传统手术方法与微创手术方法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对比。方法: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疝气患儿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则采取微创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自由活动时间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自由活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3.33%,治疗组发生率18.3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具有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保烈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对脑血管病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鼻饲间隔时间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治脑血管病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具有相同的日鼻饲总量、鼻饲体位以及鼻饲置管方法,对照组间隔时间3小时进行鼻饲,观察组间隔4小时进行鼻饲。结果:在淋巴细胞总数、总蛋白以及血清白蛋白数量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误吸以及反流方面,相对于观察组而言,对照组明显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间隔时间3小时鼻饲而言,间隔时间4小时的鼻饲可以有效减少反流的发生几率,实现吸入性肺炎再发率的降低。
作者:李晓久;姜艳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对色素膜炎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方法:2012年9月-2013年10月收治色素膜炎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曲安奈德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环磷酰胺,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1%,显著均优于对照组36.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16.7%,与对照组1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安奈德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色素膜炎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未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丽芬 刊期: 2014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