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路径在住院躁狂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意义

李秋云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住院躁狂抑郁, 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住院躁狂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意义。方法:2012年8月-2014年2月收治躁狂抑郁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住院躁狂抑郁症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可使健康教育规范化、系统化,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RCA)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安全质量,降低安全风险。方法:通过对已发生的安全风险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制定一系列对策及改进措施,对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前后的安全风险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后管腔类器械清洗质量不合格率由11.23%下降至0.63%,湿包发生率由18%下降至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来器械标签与器械不相符发生率0。结论:使用根本原因分析法能有效地实行质量持续改进,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降低消毒供应室安全风险的发生。

    作者:范文玲;谢丽锦;颜坚秀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82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42例和全肠外营养组40例,比较两组术后7天营养指标、免疫指标、血糖、肝功指标等变化,以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均较术前改善,其中肠内营养组改善情况较全肠外营养组明显(P<0.05)。全肠外营养组经营养支持后空腹血糖、肝功指标均高于术前水平(P<0.05),而肠内营养组该指标变化较平稳(P>0.05)。肠内营养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明显,较全肠外营养组快(P<0.05)。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在严密监护下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作者:栾炯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通阳法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通阳法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12月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法进行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冠心通阳汤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在临床效果、中医证候积分、实验室指标等方面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冠心通阳汤结合常规西医疗法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方面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冯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2011-2012年收治贫血患者120例,并根据患者情况分成地中海贫血组(64例)以及缺铁性贫血组(56例),并选取健康成人50例作对照组,对所有参与者血细胞进行检测,观察血液中 RBC、MCV、Hb、MCH、RDW、RBC/MCV 各项指标差异性。结果:地中海贫血组中 RBC/MCV、RBC指标均明显高于缺铁性贫血组以及对照组,缺铁性贫血组中Hb、RBC两项指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地中海贫血组,对照组中 MCV 和 MCH 明显高于地中海贫血组和缺铁性贫血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中各项指标有助于诊断贫血并鉴别贫血类型,具有较高价值。

    作者:邹小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索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12月15例住院患者发生跌倒,根据不良事件报告表,对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通过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评价2013年1月-12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效果显著。

    作者:邱素芬;林洁清;陈海花;谭素勤;冯凤谊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奥曲肽联合云南白药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45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云南白药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40 mg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注射液0.1 mg缓慢静脉推注,继之以25μg/h持续静滴,同时口服云南白药1.5 g,3次/日。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云南白药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花砚;王华光;汤永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

    目的:探究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治疗组利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进行治疗。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以及并发症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明显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迟新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伊托必利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伊托必利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2月-2014年2月收治胆囊切除术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比分析两组在用药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时间,观察出现不良反应的现象。结果:两组在接受治疗前的临床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接受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在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明显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1周后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托必利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作者:陈振亚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老年慢性卒中相关性肺炎临床特点及预防策略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防策略。方法:2009年9月-2012年9月收治老年卒中患者80例,SAP 患者4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40例,总结其临床发病因素,分析治疗效果。结果:SAP发生与长期卧床,吞咽困难,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意识障碍,气管切开,日常生活能力(ADL)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标准评定<60分,鼻胃管,营养不良性低蛋白血症等相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结果比较,观察组死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SPA危险因素较多,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存在,早期识别,正确诊断,及早干预治疗,降低慢性SAP的发生率与病死率。

    作者:黄新武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子宫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分析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对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46例,对其临床资料及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腹、经阴道超声显示率分别为71.7%(33/46)、84.9%(39/46),46例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有41例与临床确定诊断结果相符,其中孕囊型24例,不均团块型17例,误诊5例,诊断准确率89.1%(41/46)。结论:经腹及经阴道超声联合应用能提高剖宫产瘢痕诊断符合率,并能给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指导意见。

    作者:祁艳征;邢方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更正

    本刊2014年7月第30卷第19期《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护理》一文作者王国红的单位更正为: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城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作者:《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社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渐进式康复护理法在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的护理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渐进式康复护理法在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早期渐进式康复护理,包括健康意识教育、心理调节、饮食指导和渐进式康复运动,护理干预时间均为12个月,12个月后对两组生理检测结果、体质量指数、血压、血脂、运动耐受强度、胸闷的发作频率及其射血分数等进行比较。结果:12个月后,两组在体重指数、血压、血脂、射血分数、运动耐受度、胸闷发作次数等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渐进式康复护理可促进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临床疗效满意,可显著提高患者心脏康复水平和患者生活质量,且患者易于接受亦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运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心绞痛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体会

    目的:探讨对心绞痛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和体会。方法:2012年6月-2013年10月收治心绞痛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0%,对心绞痛患者实施精心的舒适护理,提高了心绞痛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同时也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结论:对心绞痛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够提高整体护理质量,贴合心绞痛患者的需求,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李蕊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47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收治老年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47例,对其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经个体化对症治疗后,平均住院时间(23.5±7.4)天,平均治疗时间(9.2±5.3)个月,总有效率89.36%(42/47)。结论:痰涂片检查是诊断老年 COPD 合并肺结核的重要方式,但需多参考临床表现、X线及CT、其他相关疾病检验等以求明确诊断,经个体化对症治疗后,多数患者病情可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李海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伴发焦虑情绪的调查及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住院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伴焦虑情绪的现状及原因与分析。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焦虑情绪测量表,对292例住院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住院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伴焦虑情绪发生率66.2%。结论: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伴焦虑情绪率相当高,原因比较多,需引起广大心血管内科医师及精神科医师的足够重视。

    作者:马秀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彩超检查肝血管瘤60例分析

    目的:探讨彩超检查肝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2013年1月-12月收治肝血管瘤患者60例,以彩超进行重复检查,比较该检查方法的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吻合率,判定彩超检查肝血管瘤的应用价值。结果:彩超对肝血管瘤的检出率88.3%(53/60)。且由彩超声像图显示可知,病灶周边分界清晰,轮廓鲜明,回声正常。并根据病灶回声强弱可将图像分为强回声25例,等回声15例,混合声10例,低回声10例。结论:彩超对肝血管瘤的诊出率较高,但较易发生误诊漏诊等情况,医护人员行彩超检查时应多次重复,也可结合CT、MRI等其他检查方法降低误诊、漏诊率。

    作者:刘静颖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治疗策略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术后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2003年1月-2013年1月收治锁骨骨折术后发生感染患者52例,分别采用钢板、弹性髓内钉、克斯针、螺钉或钢丝固定,对其感染原因分析,得出防治方法。对锁骨骨折术后感染病灶行彻底清创,负压或灌洗引流,及时拆除内固定,必要时更换外固定,皮瓣覆盖创面等治疗。结果:通过病灶清除、负压或灌洗引流、拆除内固定、更换固定方式、皮瓣覆盖创面等治疗,感染均得到控制,平均拔管时间23天。结论:锁骨骨折手术后感染原因较多,应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及时行病灶清创、引流、拆除内固定、更换固定方式及皮瓣覆盖创面等治疗方法,及时控制感染。

    作者:郑水长;张绍安;魏新军;程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早产儿微量喂养在临床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观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微量喂养组,每组30例,微量喂养组于出生后4~26天开始微量喂养并静脉联合营养,对照组采用静脉营养至病情较稳定后再开始喂养,胃肠喂养开始时间早为2天。观察两组达到完全胃肠喂养所需的时间、应用静脉营养时间、住院时间、是否有坏死性小肠炎等。结果:两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喂养组达完全胃肠喂养所需的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微量喂养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可缩短完全胃肠喂养所需的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同时可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

    作者:陈芳芳;王金仙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实施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治乳腺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统计分析护理前后患者SAS 值和 SDS 值以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 SAS、SD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和随访3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晓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实施产前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产前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中的实施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86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产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入院时与产前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前 SAS 评分均较入院时有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98%(3/43),明显低于对照组27.91%(12/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中实施精心的产前护理,可有效改善缓解产妇焦虑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汪德荣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