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砚;王华光;汤永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和氟西汀对抑郁症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40例,通过药物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通过药物氟西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缓解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均有所下降,试验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且对第1周与第8周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得知,试验组有效率分别为18%、80%;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3%、7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此外,通过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检测(WCST)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比较,两组认知功能均有所提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在治疗抑郁症方面临床效果显著,起效快、有效率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陈晓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作为血站血液质量检测体系的关键部门,血站检验科担任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和任务。然而,如今血站检验科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尤其在质量管理方面,探索质量管理的途径方法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就从血站检验科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出发,探索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为医学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陆建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采取注射用左卡尼汀治疗的效果。方法:收治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B组以A组为基础增加注射用左卡尼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A 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 B 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 B 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增加使用注射用左卡尼汀,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作者:王华海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小儿哮喘雾化治疗中的作用,探讨如何提高小儿哮喘雾化治疗的效果。方法:将79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雾化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两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治疗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82.05%;观察组住院时间缩短、治疗的依从性高。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哮喘患儿雾化治疗的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成本,值得推广。
作者:黄莹;钟友娣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索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12月15例住院患者发生跌倒,根据不良事件报告表,对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通过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评价2013年1月-12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效果显著。
作者:邱素芬;林洁清;陈海花;谭素勤;冯凤谊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龙珠软膏保留灌肠治疗直肠炎的疗效。方法:2009-2010年收治直肠炎患者684例,采用中药联合龙珠软膏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疗效。结果:684例患者中,痊愈668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药联合龙珠软膏保留灌肠治疗直肠炎的疗效显著。
作者:王革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研究使用双波长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对于小儿病毒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小儿病毒性肠炎患者2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4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进行抗病毒治疗,注意进行实时补液,及时进行调整患者体内肠道的微生物,对胃肠黏膜进行合理保护;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双波长半导体激光治疗仪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80例治疗效果显著,32例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率77.78%;治疗组93例治疗效果显著,44例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率95.14%。对照组中,对发热、呕吐以及腹泻的治疗时间明显多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病毒性肠炎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波长半导体激光进行治疗,治疗的效果好,并发症少,患者的体征恢复良好。
作者:肖红亮 刊期: 2014年第20期
近年来,莱菔子中芥子碱硫氰酸盐的降压作用和莱菔子素的抗癌作用成为研究热点,还有些学者提出莱菔子中的多糖类成分可开发成保健食品。本文主要对莱菔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马东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情绪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分娩孕妇98例,按照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包括产前、产时、产后各个阶段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产前、产后负面情绪进行评价。结果:两组产前与产后相比 SAS、SDS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产前、产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孕妇产后情绪,减少产后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的发生,对于保障母婴健康有极大的意义。
作者:张新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对脑血管病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鼻饲间隔时间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治脑血管病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具有相同的日鼻饲总量、鼻饲体位以及鼻饲置管方法,对照组间隔时间3小时进行鼻饲,观察组间隔4小时进行鼻饲。结果:在淋巴细胞总数、总蛋白以及血清白蛋白数量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误吸以及反流方面,相对于观察组而言,对照组明显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间隔时间3小时鼻饲而言,间隔时间4小时的鼻饲可以有效减少反流的发生几率,实现吸入性肺炎再发率的降低。
作者:李晓久;姜艳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健康是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和虚弱,还包括精神、心理的健康。可见心理和精神健康正在为人类所认识,并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理上的缺陷和躯体性疾病能够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心理上的长期或严重不健康状态也能够影响生理健康,导致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注意心理卫生,对于人们的心理与生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萍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钼靶X线在三阴性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三阴性乳腺癌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经过超声与钼靶X线的诊断。并对两类方法单独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与联合诊断结果的符合率进行对比。结果:超声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单独诊断符合率90.1%,钼靶X线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单独诊断符合率79.9%,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诊断方法结合后的诊断符合率94.3%。结论:超声联合钼靶X线显著提高了超声与钼靶X线的单独诊断符合率,临床上可将两种方法联用,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奠定基础。
作者:杨建国 刊期: 2014年第20期
扩张型心肌病的心律失常发病率高且多样易变,故护理人员应该有高度的责任心,加强对心律失常的护理,握心电图知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有效控制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痛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文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分析实施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治乳腺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统计分析护理前后患者SAS 值和 SDS 值以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 SAS、SD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和随访3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晓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摄碘率<30%甲亢患者131I的治疗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经甲亢131I治疗患者844例,将甲状腺摄碘率<30%的患者作为试验组,而将甲状腺摄碘率>30%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后的甲亢治愈率和甲减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在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两组的甲低发生率和治愈率并无明显的差异。结论:131I治疗适用于低甲状腺摄碘率甲亢患者且疗效显著。
作者:刘敏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产后出血中的作用。方法:选取76例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则采用综合护理方式,观察两组产后出血量和子宫收缩情况。结果:试验组产后2小时、24小时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子宫收缩情况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产妇生产过程中,护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够有效地减轻产后出血给产妇带来的危险。
作者:单金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对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收治原发性胆囊癌患者22例,将临床治疗的资料进行分期统计,并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原发性胆囊癌易发于>50岁女性患者,这类高发人群建议将胆囊切除。其中有1、2期原发性胆囊癌9例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较好。9例3、4期原发性胆囊癌患者进行悉心全面呵护的治疗也有明显的好转。4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进行扩大根除治疗。经过治疗对胆囊癌患者寿命的延长、生活质量的提高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结论:无论是早期、中期还是晚期的胆囊癌患者都要进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更能够延长患者的寿命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当学;罗卿 刊期: 2014年第20期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烟草使用知识概述》报告,公布了一项新的研究结果,确认吸烟是导致阿尔兹海默病(老年痴呆症)的危险因素。研究称,全球约有14%的老年痴呆症可归因于吸烟,接触二手烟也会增加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戒烟能降低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作者:《健康报》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评价全科医生全程参与高血压自我管理并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设立对照的方法,对干预组进行规范的高血压管理1年,比较干预前后的血压控制情况及行为方式改变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在血压控制率及控制情况上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科医生参与的规范自我管理可以提高高血压管理小组成员对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一种规范、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
作者:陈黎;顾亚琴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木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DPN患者1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治疗组B和对照组。3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A服木丹颗粒7 g/次,3次/日;治疗组B服木丹颗粒7 g/次,3次/日,弥可保0.5 mg/次,3次/日;对照组只服弥可保0.5 mg/次,3次/日。3组均治疗8周。结果:治疗组A、治疗组B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B与组A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木丹颗粒联合弥可保治疗DPN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有效。
作者:林继红 刊期: 2014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