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丽萍;张梅荣
目的 探讨老年肺结核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蒙古第四医院近2年收治的248例临床或实验室确诊的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影像特征,治疗方法及抗结核治疗的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住院期间治疗总有效率81.5%(202/248),住院死亡率4.4%(11/248),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以肝损46.8%(116/248)及胃肠道反应41.1%(102/248)为主.结论 老年肺结核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及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率较高.老年肺结核的治疗需要个体化方案.
作者:郑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2013年1月15日,位于济南市历城区东部的历城二中多名学生出现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历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接到电话立即组织业务人员赶至学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样,济南市疾控中心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确定是一起流感病例爆发疫情.现将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全霞;赵瑞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有限元分析探讨有限接触型动力加压钢板(LC-DCP)对桡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获取正常桡骨CT薄层扫描图像、利川三维重建软件Mi mics10.01及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0.0建立正常桡骨远端有限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制成桡骨远端骨骨折模型(AOC1),以4孔LCP固定拉伸载荷大小为66.7 N;压缩载荷大小为66.7N;内外旋载荷为22 N的一对力偶.分析不同工况下钢板螺钉的应力发布情况.结果 拉伸载荷下钢板应力峰值为30.4Mpa,位移0.79mm;压缩载荷下钢板应力峰值为31.89Mpa,位移0.84mm;内旋载荷下钢板应力峰值为27.33Mpa,位移0.23mm;外旋载荷下钢板应力峰值为28.69Mpa位移0.22mm.结论 应用LCP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作者:丁国正;徐宏光;王弘;刘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化脓性关节炎、肘关节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及肘关节骨折等多种疾患的并发症均可造成肘关节功能障碍或僵硬强直.肘关节的功能受限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为了能让患者肘关节功能得到大改善,自2002年8月~2007年6月我科室对16例患者行鹰嘴窝扩大成形松解术,并给予合理的康复护理,取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洪丽;刘芳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对动态心电图在急诊危重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0年1月份到2012年8月份收治的160例急诊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的心电图检查(对照组)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实验组),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结果显示,动态心电图在检出率上明显高J于常规的心电图检查,两种检查方式在检出率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诊危重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能够有效检出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缺血患者,从而有效对临床治疗方案进行设计和规划.
作者:张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剖腹产手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的镇痛效果.方法 硬膜外麻醉组给予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对比分析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腰硬联合麻醉组无痛例数明显多于硬膜外麻醉组,轻度疼痛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均比硬膜外麻醉组短,两组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剖腹产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麻醉阻滞时间、镇痛效果及不良症状对比上,腰硬联合麻醉都优先于硬膜外麻醉.
作者:庞留成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耐多药肺结核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本次选择2012年1月至201 3年1月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加以分组,对照组临床治疗应用常规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方案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 05).结论 耐多药肺结核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永波;那志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浅谈医学上对冠心病的防治.方法 选取200例在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使其参与到冠心病活动中心,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其饮酒、抽烟、肥胖以及饮食等习惯进行调查,出院后进行两年的随访,观察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后的心脏及生活情况.结果 患者在加入冠心病活动中心后的生活方式相比加入前有非常明显的改善,总胆固醇、血压及低密度脂蛋白出现明显下降,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 加入冠心病俱乐部对治疗冠心病患者非常有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红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如何利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在保证安全、合理用药方面的作用,提高临床静脉药物治疗水平,是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目标.
作者:张敏;刘世军;谷雨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护理分析.方法 资料随机选自2010年5月-2012年11月在我院诊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56例,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护理后的临床疗效分析.结果 经过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治疗后,痊愈48例均健康出院,6例患者出现程度不同的偏瘫,2例患者不幸死亡.结论 脑血管痉挛属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严重并发症,护理人员需要严格进行护理和病情的观察,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文利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我国糖尿病患者近年呈增加趋势,2007年至2008年在全国14个省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估计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患病率为9.7%[1].随着降糖药物的应用,低血糖症甚至低血糖昏迷的患者越来越多;非糖尿病患者因进食差、腹泻等原因引起的低血糖症也不容忽视.低血糖可导致患者不适,甚至生命危险,也是血糖达标的主要障碍,应该引起特别注意和重视[1].本文总结了我院2008年至2012年因低血糖住院的病例,对其病因、年龄、病情、转归、合并症等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书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弹簧圈在颅内动脉瘤大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2012年24例颅内动脉瘤大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对其弹簧圈临床应用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 24例患者经过有效治疗后,21例痊愈并出院,1例患者出现脑积水,2例患者因动脉瘤破裂死亡.结论 给予颅内动脉瘤大出血患者弹簧圈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可以降低临床死亡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实践治疗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变应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织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包括幼婴儿.哮喘儿童往往也合并有本病,主要症状有鼻痒、连续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等,遇冷空气加重.由于长期用口呼吸,较多的变应原进入机体,从而引起哮喘并使原有的哮喘加重.喷嚏多于刚睡醒时及遇冷空气时发作,鼻痒是过敏的特征性表现,本病婴儿表现多不典型,常以鼻塞为主.此外,患儿常有变态反应家族史.而且鼻塞、打鼾还可导致患儿颌面、胸部以及智力等发育不良,故儿童变应性鼻炎需积极治疗.
作者:杨晓茹;黄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就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观察其不同的治疗效果.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在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8%,中药组总有效率为76%,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6%.三组患者经治疗后疗效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而言,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远期效果较为稳定,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在基层大量推广使用.
作者:杨曙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首发脑梗死患者在卒中后的抑郁(PSD)和卒中位置间关系.方法 对已确诊的34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其中抑郁自评指数等于或大于0.5的169例为PSD组,使用x2检测PSD同卒中位置间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患者PSD发病率达49.7%,其中66.7%的是额叶卒中患者PSD,47.3%的患者是其它位置卒中患者PSD,两者间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2,x2=5.51).结论 脑梗死患者患PSD的概率较高,而且额叶卒中患者在卒中后的六个月中存在极高的PSD发病概率.
作者:彭张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建设工地的建筑工人对艾滋病相关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干预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梁山县的三个建设工地的建筑工人355名,进行健康教育与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建筑工人对艾滋病的传染途径具有较高知晓率,但在非传播途径方面了解不多.结论 艾滋病宣教的一个重点对象就是建筑工地的工人,针对建筑工人找寻适合的宣教的方式和途径,是控制艾滋病蔓延扩散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曹春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的阿伐他汀对稳定型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左室重构指数的影响.方法 将筛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阿伐他汀,A组10 mg/d,B组40 mg/d.主要观察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功能、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B型脑钠肽.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FMD、EID值、血脂水平及心衰生物标志物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4周后,B组患者FMD值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MMP-9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LDL-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B组TG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高剂量阿伐他汀短期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和左室重构指数产生有利影响.
作者:薛慧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对我院2012年1月~12月门诊处方进行抽样分析,以了解我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的处方抽样方法,每月16日从当天的门诊普通成人(≥16岁)处方中抽取100张处方.如遇16日为法定公休日或节假日时,将抽样时间提前至公休或节假日前的一个工作日.对所抽处方进行各项基本指标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1月~12月共抽取处方1200张.结论 我院门诊处方用药基本合理,基本指标基本达标,但仍存在抗菌药物的不规范,故还应继续加强监管与指导,促进医师合理用药.
作者:祁琳;王海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应用DHS及PFNA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10月伴有骨质疏松的股骨粗隆间骨折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内固定治疗方法.随机分为PFNA组37例,DHS组38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过12~24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均获骨性愈合.PFN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均显著少于DHS (P<0.05).经过观察评分,PFNA组的优良率为91.89%,DHS组的优良率为71.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伴有骨质疏松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属于多发病,常见于老年人,此类骨折愈合能力降低,PFNA不但能够给予坚强的固定,又允许早期下地活动,更加适合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
作者:李安平;吴雄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手段是以手术为主,配合术后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等的综合疗法.近年来我院对80例中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黄芩多糖和丹参酮联合化疗和单纯化疗来进行治疗观察,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80例中晚期乳腺癌患者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年龄30~60岁,中位年龄45.6岁,均为女性.Karnofsky的评分≥60分.采用随机方法分为联合组和单纯化疗组,联合组40例,中位年龄为47岁,采用黄芪多糖合丹参酮配合NP的方案进行治疗;单纯化疗组40例,中位年龄为46岁,采用单纯的NP方案治疗,其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
作者:张敬涛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