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不同模式自愿戒毒机构的优势及弊端对比分析

郑瑛;王海成;罗洪英;王英;杨冬梅

关键词:新模式, 戒毒机构, 优势, 弊端, 戒毒康复, 劳教戒毒, 职业技能培训, 康复者, 强制戒毒所, 自愿戒毒, 康复治疗, 就业指导, 戒毒效果, 戒毒人员, 教育矫治, 回归社会, 改建扩建, 综合性, 一体化, 司法部
摘要:为了帮助戒毒人员彻底戒除毒瘾,成功回归社会,中央提出要依托强制戒毒所和劳教戒毒所,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建成一批综合性的戒毒康复场所.司法部决定利用劳教所现有的戒毒资源和教育矫治条件,建立戒毒康复场所,接收劳教戒毒期满后自愿留在戒毒康复场所接受戒毒康复者及其他自愿到戒毒康复场所接受戒毒康复者,通过有效的康复治疗和职业技能培训,实现戒毒、治疗、康复、劳动、就业指导一体化,不断提高戒毒效果.这是我国戒毒事业中一个新的突破和探索,同时也是一种自愿戒毒的新模式.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吸毒成瘾认定办法》(公安部令第115号)

    <吸毒成瘾认定办法>已经2010年11月19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并经卫生部同意,现予发布,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珠海市戒毒所HIV感染者AIDS相关行为学和人口学特点分析

    目的:了解戒毒所内被监管人员的艾滋病(AIDS)流行规律和特点,为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提供科学依据,以进一步控制人群中乃至普通人群的艾滋病病毒(HIV)流行和蔓延.方法:由珠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每年定期到珠海市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抽取新入所的目标人群的血液标本,检测HIV抗体.用专门设计的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对HIV抗体阳性者进行艾滋病相关行为学和人口学调查.结果:2008~2010年,共检测803人,检出HIV阳性者25例,总阳性率为3.11%.其中以中、年轻男性、低文化程度、本省人口居多.通过静脉吸毒途径感染的占一大半.结论:应定期进行HIV的检测,并长期坚持开展性病艾滋病知识宣传干预活动,以降低高危人群的新发感染.并加强对监管工作人员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和安全防护技能培训,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作者:任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单亲或无亲抚养环境在海洛因依赖者中的分布及对成瘾相关行为的影响

    目的:调查单亲或无亲抚养环境在海洛因依赖者中的具体分布,并进一步以性别为基轴,研究单亲或无亲抚养环境对海洛因依赖者成瘾相关行为的具体影响.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内容包括主要抚养者的组成情况和各项成瘾相关行为,共收集有效资料890例,对调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亲或无亲抚养在女性患者中占17.5%,在男性患者中占8.5%,男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在总体上,单亲或无亲抚养的海洛因依赖患者首次使用海洛因年龄较早(t=2.03.P=0.004),日使用海洛因量较大(t=3.74,P=2.63E-4),曾有自杀企图或行为者较多(X<'2>=4.02,P=0.045).男女分层后比较:单亲或无亲抚养的上述影响在男性患者中不显著,也未见该因素对男性患者其他成癔相关行为的影响;单亲或无亲抚养对女性患者初次使用海洛因年龄和日使用海珞因量仍有显著影响,单亲或无亲抚养的女性患者初次使用海洛因年龄相对较早(t=2.98.P=0.003),日使用海洛因剂量相对较大(t=4.59,P=1.47E-5);单亲或无亲抚养对海洛因依赖者自杀企图或行为的影响在男性患者中和女性患者中均不显著.结论:单亲或无亲抚养的成长环境对女性海洛因依赖形成的影响更大,对女性海洛因依赖者成瘾相关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单亲或无亲抚养的女性患者初次使用海洛因年龄相对较早,日使用海洛因剂量相对较大.且单亲或无亲抚养还是海洛因依赖者自杀的危险因素.因此,针对毒品滥用的防治措施似乎应尽早对单亲或无亲环境中成长者,尤其是单亲或无亲环境中的女性有所侧重.

    作者:刘国阳;杨梅;肖杰屏;姜国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3例患者接住院号奇数和偶数分为两组,分别服用奥氮平或利培酮6周,分别在治疗0,1,2,4,6周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0、6周检查心脑电图和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血催乳素和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结果:奥氮平组治愈率为76.66%(23/30),利培酮组治愈率为70.97%(22/31),两组的治愈率相当(P值>0.05),奥氮平组PANSS减分率在第1周末高于利培酮组(P值<0.05),奥氮平组TESS分在第2、4、6周末低于利培酮组(P值均<0.01),很少引起血催乳素升高,利培酮会显著升高血催乳素水平,均会导致甘油三酯升高.结论:奥氮平、利培酮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均安全有效,应根据不同的个体需要,选择奥氮平或利培酮治疗.

    作者:岳卫清;姚明荣;查显友;夏江明;袁天懿;滕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2010年广州亚运会禁用的兴奋剂对机体的危害性

    兴奋剂可以说是伴随着体育的发展而出现的事物,虽然兴奋剂可以帮助运动员大幅提高运动成绩从而赢得比赛,但是在他们得到了荣誉和利益的同时却牺牲了体育的公平,自身的健康.本文主要介绍这些药物对机体的危害性.

    作者:闫翠花;李晓健;田忠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两种不同模式自愿戒毒机构的优势及弊端对比分析

    为了帮助戒毒人员彻底戒除毒瘾,成功回归社会,中央提出要依托强制戒毒所和劳教戒毒所,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建成一批综合性的戒毒康复场所.司法部决定利用劳教所现有的戒毒资源和教育矫治条件,建立戒毒康复场所,接收劳教戒毒期满后自愿留在戒毒康复场所接受戒毒康复者及其他自愿到戒毒康复场所接受戒毒康复者,通过有效的康复治疗和职业技能培训,实现戒毒、治疗、康复、劳动、就业指导一体化,不断提高戒毒效果.这是我国戒毒事业中一个新的突破和探索,同时也是一种自愿戒毒的新模式.

    作者:郑瑛;王海成;罗洪英;王英;杨冬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开塞露灌肠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开塞露灌肠对产后尿潴留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产后尿潴留患者,随机抽取32例为治疗组,28例为对照组.治疗组用开塞露保留灌肠治疗尿潴留;对照组单纯采用新斯的明肌肉注射.结果:治疗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64.3%,P<0.01.结论:开塞露灌肠效果明显高于单纯注射新斯的明,两组有显著差异.

    作者:马霞娇;张帆;叶建红;王飞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滥用糖皮质激素导致精神障碍2例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滥用糖皮质激素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例滥用糖皮质激素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临床表现为躁狂,易激怒,幻听,幻视,自知力缺乏.结论:滥用糖皮质激素会导致精神障碍,应提高认识和警惕性,杜绝滥用糖皮质激素,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作者:颜国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齐拉西酮所致不良反应

    齐拉西酮是第二代新型抗精神病药,临床应用广泛.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综述如下.

    作者:曹青文;卢林;王东明;贺秀林;惠钧光;孛成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90例酒依赖者血液生化水平分析

    目的:了解酒依赖者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90例酒依赖者进行生化项目检测分析,并与8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电解质改变.酒依赖组血钾、钙、镁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血清酶改变.酒依赖组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移酶(GGT)、肌酸激酶(CK)及乳酸脱氢酶(LDH)等血清酶类指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其他血清生化指标改变.酒依赖组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葡萄糖(GLU)、总蛋白(TP)、白蛋白(ALB)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酒依赖者的生化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应大力宣传过量饮酒的危害和酒依赖的防治知识,对酒依赖的患者应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王凌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127例酒依赖住院患者脑电图分析

    目的:对127例酒依赖住院患者进行脑电图分析.方法:采用南京伟思科技公司生产的VEEG1160A型脑电图仪.按国际10/20系统电极放置法和特殊电极放置,并加用剥夺睡眠诱发实验及反复多次检查.结果:脑电图异常46次/人,异常率为36.2%.脑电图主要表现为慢波化,并以θ及δ波活动占优势,以顶、枕区较明显,额、中央区出现较多不规则β波,以20~21 Hz为主.结论:酒精对脑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EEG作为研究脑功能的重要手段,是脑细胞功能的直接反映.

    作者:余林蔓;杨兴丽;罗昭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2008~2009年我院痰培养病原菌及其对抗菌药物耐药率的分析

    目的:了解沈阳地区市级医院痰培养病原菌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8年2475例和2009年2743例痰标本检出的病原菌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痰标本检出细菌116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51株,占21.64%,革兰阴性菌909株,占78.36%.2009年痰标本检出细菌127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94株,占15.26%,革兰阴性菌1077株,占84.74%.对比2008年,2009年革兰阴性菌中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突然上升.与2008年相比,2009年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标准化后总耐药率降低,肺炎链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标准化后总耐药率增加,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标准化后总耐药率下降,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标准化后总耐药率基本没变,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标准化后总耐药率下降,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标准化后总耐药率下降,其中目标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说明我院对新喹诺酮类药物的控制取得成效.结论:控制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减少细菌的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和耐药菌株的传播,减少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

    作者:赵凯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自愿戒毒医院海洛因依赖者HBV、HCV感染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自愿戒毒医院海洛因依赖者HBV、HCV感染状况,为相应的疾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新入院的1642例海洛因依赖者进行HBV、HCV血清学检测并分类.结果:HBV抗体阳性率7.32%,其中男性阳性率(6.99±2.32)%,女性(6.12±2.41)%;P>0.05.HCV抗体阳性率41.38%,其中男性阳性率(42.14±3.94)%,女性(45.96±9.57)%;两者之闻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上海地区自愿戒毒医院海洛因依赖者HCV感染率也远远高于普通人群,但男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作者:李广君;陈福达;张小奇;宾想利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护士身心健康的危害因素及对策

    分析了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及影响护士身心健康的常见危害因素,应强化职业安全教育,规范护理操作程序,提高防护措施,加强护患沟通及自身的心理调节,减轻职业压力,提高工作适应能力,避免或减少各种危害因素,大限度地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

    作者:李向梅;蔡贤和;肖丽黎;黄瑶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度洛西汀治疗海洛因依赖患者情绪障碍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度洛西汀对海洛因依赖患者情绪障碍的疗效.方法:58例海洛因依赖情绪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度洛西汀治疗观察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28例,观察4周,分别在治疗0、2、4周,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度洛西汀治疗观察组在治疗2、4周时HAMD及HAMA量表总分有显著性下降,治疗2、4周时HAMD量表6个因子分中焦虑/躯体化因子分下降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常规治疗组间HAMD及HAMA量表总分在2、4周时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耒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度洛西汀对海洛因戒断后情绪障碍有效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广东;李庆丽;刘德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75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精神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5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患者均使用了苯二氮卓类药物及抗精神病药物.其中50(66.67%)例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痊愈达到68(90.67%)例,6例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超出15 d.结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要注意患者的躯体情况、尽量选择单一、小剂量、短期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时应注意控制时间,防止产生新的药物依赖.

    作者:李神赐;徐雪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内隐致敏法对线索诱发酒依赖患者心理渴求的影响

    目的:了解线索诱发酒依赖患者心理渴求情况,探讨内隐致敏法对酒依赖患者心理渴求的干预效果.方法:将90名康复期酒依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根据被试者的自我报告初次评价心理渴求程度,采用内隐致敏法对观察组进行干预,每周干预四次,对照组未采用内隐致敏法,其余干预措施与观察组相同.3周后,对照组、观察组观看饮酒相关视频,同时给予酒瓶、酒杯、酒味刺激,线索诱发后1分钟内再次评价心理渴求程度.结果:线索明显诱发酒依赖患者心理渴求(P<0.01),内隐致敏法能降低酒依赖患者心理渴求程度(P<0.01).结论:康复期酒依赖患者在线索诱发下产生明显的心理渴求;内隐致敏法能降低酒依赖患者心理渴求程度.

    作者:张秀丽;孙素珍;张瑞岭;宁夔;李栓荣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吸食新型毒品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焦虑情绪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评定吸食新型毒品患者的焦虑情绪,分析导致和加重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以利于病房管理.方法:对98例新型毒品滥用的住院患者在入院时、住院一周、住院两周后,用SAS量表进行自评,根据得分情况评定患者的焦虑情绪.结、果:患者入院初期焦虑情绪得分较入院后低,入院一周后焦虑严重.入院一周与入院初比较患者焦虑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入院两周与入院一周比较患者焦虑情绪改变不明显,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院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毒品滥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尤其在住院一周左右患者的焦虑情绪明显,此期间应重点加强患者焦虑情绪的管理.

    作者:胡玉珍;鲁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152例门诊患者退药分析

    目的:分析门诊处方退药情况和原因.方法:根据门诊处方退药152例中所涉及的药物名称、种类、剂型及医师填写的<退药申请表>进行汇总分析.结果:退药处方中药品种类主要是抗感染药、中药注射剂及心、脑血管用药等,剂型以注射剂和口服制剂为主.退药的主要原因是出现药品不良反应退药占总数的61.18%,其次是由于不合理用药、病情发展或改变等因素造成的.结论:应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及合理性监督,加强抗菌药物ADR的监测,从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使用药品.

    作者:李学秀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600例海洛因依赖者心电图变化异常分析

    目的:观察海洛因依赖者心电图(ECG)变化情况,探讨海洛因依赖者的吸食时间、剂量及方式与ECG异常变化的关系.方法:对康慈医院2007年11月至2009年12月600例海洛因依赖者进行ECG检查,并与同期5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ECG检查结果分析,对海洛因依赖时间、剂量及方式比较.结果:海洛因依赖者ECG异常改变率高达52.33%,显著高于对照组(13.39%).以窦性心动过缓(17.83%)、ST段及T波改变(17.5%)、窦性心律不齐(7.82%)为主.结论:海洛因依赖者的ECG异常发生率较高,且与滥用时间、剂量及方式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周燕;查显友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