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泽辉;颜玲娣;柳用绍;秦伯益
为适应现场快速办案及某些场合特别是急救室的需要,综合介绍了近年来国际上发明的快速检验检测滥用药物(及其代谢物)的方法、试纸及试纸的制备方法.这些滥用药物包括海洛因、安非他明、吗啡、可卡因、美沙酮等.
作者:周娣;张大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一、前言药物依赖问题乃全球性的社会问题,药物依赖本身不但有损个人之身心健康,也严重阻碍了个人之自我实现能力,而无法适应社会生活.同时也对社会造成很多不良之影响,危害社会安定及损害社会经济发展.各地区政府或民间团体,必须重视有关之问题,为药物依赖者提供协助,使其能顺利戒除依赖,并对未能即时戒除之人士,给予减低伤害协助,以减少毒品对其自身、家庭和社会之伤害.
作者:韩卫;李丽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识别和快速检测是否滥用“摇头丸”,本文对“摇头丸”的外观形状、颜色及滥用者的身体表现特征进行总结归纳,并利用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GC/NPD)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对“摇头丸”成分及滥用者的尿样进行快速检测,其小检出限为0.5ng/ml尿,可以确认嫌疑人一周内是否滥用过“摇头丸”,为法庭毒物学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卓先义;孙亚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本文应用酶联免疫法对24例海洛因依赖者脱毒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进行检测,同时观察白细胞总数与体温的变化,发现海洛因依赖者IL1-β水平明显偏低,免疫功能低下,体温调节障碍通过脱毒治疗后,患者的IL1-β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免疫防御等功能得到一定恢复.结果显示IL1-β参与了海洛因引起的免疫功能的异常反应.
作者:张建兵;张尧铭;周文华;杨国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昆明市金碧社区自开展以社区为基础“减少毒品需求和预防HIV/AIDS”国家级战略项目,4年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有关专家和各级领导的肯定.国际合作“项目”的引进是一个契机,使金碧社区有机会学习到国际先进的观念、思路和方法,结合国情不断摸索、实践、总结形成自己的工作模式即“金碧模式”.创造了政府职能部门与居委会为社区开展群众性防毒、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对吸毒目标人群抗复吸治疗的帮教.帮戒工作的新路子,提高了戒断巩固率或操守率.它是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呢?目前,存在有否定、观望、怀疑、无用等不同的观点,我们现在就金碧社区开展“项目”工作的可行性进行剖析和探讨.
作者:曾黎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本研究目的为观察纳曲酮微球缓释制剂抗吗啡镇痛和成瘾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组织相容性及生物降解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通过小鼠热板法、大鼠甩尾法和吗啡依赖催促实验表明,纳曲酮微球缓释制剂单次皮下给药后对抗吗啡的镇痛作用和阻断小鼠吗啡躯体依赖形成的有效时间均达一个月以上.药代动力学研究证明,大鼠皮下给药有效血药浓度均能维持30天以上.注射局部的病理检查,无明显局部刺激反应,组织相容良好;在大鼠皮下微球约50天内完全降解.
作者:宫泽辉;颜玲娣;柳用绍;秦伯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一、近年全球毒品形势全球的毒品问题在近20年日益严重化,联合国禁毒和犯罪预防署(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Drug Control and Crime Prevention,UNODCCP)2000年度世界毒品报告公布了90年代后期全球几种毒品的滥用者估计数(表1).
作者:蔡志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心瘾程度(Craving)和抵抗情绪(Resistance)是影响强制劳教戒毒人员接受劳动教改,戒除毒瘾,回归社会的两个不利因素,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建立由数个客观变量构成的数学模型,以此对戒毒人员的C和R进行预测,并就模型反映出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得到劳教戒毒人员心理渴求程度对数回归模型:Z=1.180-.609G(1)-.035G(2)-.096ED+091YEARS-.052AGE+.025TIMES和抵抗情绪对数回归模型:Z=-.566-.280G1-.578G2+.301TERM+.041YEARS-.038AGE+.024MONTHS其中影响戒毒人员心瘾的主要变量是与吸毒史有关的变量,如吸毒年数、初吸年龄、戒毒次数;而影响抵抗情绪的变量主要是与刑期有关的变量,如刑期和在所的月数.在模型中有几个重要的变量:包括初吸时年龄,对C和R都起负面影响;受教育年数,在各个C模型中,教育年数越长,文化水平越高的劳教人员,越能克服心瘾;刑期,在各个R模型中,刑期对个组的劳教人员的抵抗情绪都有明显的消极作用.三组劳教戒毒人员调查的结果还表明,刚进所的吸毒者无论是对毒品的心理渴求程度还是对强制戒毒的抵抗情绪都是强烈的,但在经过一段时期的劳动教改后,C和R都会有显著的改善.
作者:舒霞;耿文秀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药物渴求是影响复吸行为主要的始动因子之一.操作性行为理论认为动物的觅药行为和人类的用药行为主要是由药物正性强化和负性强化的药理学特征来决定的,产生药物渴求,导致复吸行为.外界的条件性刺激可以与觅药/用药行为建立经典的条件性反应,从而对药物渴求和复吸行为产生影响.药物滥用行为不仅具有生物学特征,而且具有明显的社会学特征.因此,药物渴求的理论模式至少包括下列5个方面的内容:①奖赏性药物渴求;②消除性药物渴求;③强迫性药物渴求;④获得性药物渴求;⑤社会性药物渴求.我们认为在加强复吸和渴求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人类复吸行为的社会学研究,为预防和干预复吸行为提供科学的理论和依据.
作者:梁建辉;刘锐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一、药物滥用之流行病学调查药物滥用之调查(Drug Abuse Survey)通常以流行病学(Epidemiology)为基础.其目的主要为查明用药人士之背景、动机、分布与一般人口之比较(Demography).
作者:钱明年;张越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随着吸毒时间的延长,吸毒者合并各种躯体疾病的发生也逐渐增多,本文仅从合并肺结核的角度进行了统计.结果:合并肺结核的吸毒者46例,占同期海洛因依赖者总数的1.33%(46/3456),以青壮年男性居多,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的0.523%(523/10万)[1],可能与吸毒者长期生活无规律,营养摄入不足,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有关.统计还发现本组30~39岁年龄段(28例,占本组的60.9%)患肺结核的吸毒者较多,较本次统计的海洛因依赖者的平均年龄(24.2士3.3)错后,提示吸毒史在5年以上的易患肺结核.本组“静脉注射”吸毒者较“烫吸”吸毒者患肺结核的要多,“静脉注射”的40例,“烫吸”的6例(40 : 6),显示“静脉注射”吸毒者易患肺结核,与既往资料相符[2].本文还就海洛因依赖者合并肺结核的诊断、治疗及回归社会的管理进行了讨论.
作者:张诗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通过对随机抽取的,在深圳市戒毒的330名戒毒者,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统计调查结果,分析深圳市毒品问题的现状和特点,以明确我们禁毒戒毒工作的重点,确定今后的主攻方向,避免盲目性,发现新的问题苗头,以达到控制毒品蔓延,打击毒品犯罪的目的.
作者:王柏艳;袁玉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一、澳门地区药物滥用情况澳门在近十几年之毒品问题主要仍以滥用海洛因为主,但在90年代开始,大麻类及精神科药物滥用之情况逐渐突出,出现了镇定剂类之蓝精灵、安定、兴奋剂类之冰、摇头丸(MDMA-Ecstasy),和近流行属麻醉剂类的K仔(氯胺酮-Ketamine)等毒品.
作者:黄艳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海洛因滥用者心理控制源倾向的特点,为制定预防复吸措施提供心理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用“内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IPC)量表”对228名海洛因依赖者进行自评测查,并与大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海洛因滥用者内控性低,内控定向与吸毒时长呈正相关,外控性高,而且男性又比女性高.结论:海洛因滥用者在很大程度上把行为的后果归结为自己无法控制的力量,对事件知觉到的控制能力低,不利于他们对复吸行为的自身控制及心理健康.
作者:全东明;刘珍妮;李刚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