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89例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及管理对策

陈惠清

关键词:Ⅰ、Ⅱ类切口, 抗菌药物, 预防性用药
摘要:目的:调查Ⅰ、Ⅱ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对不合理的现象提出管理对策.方法:对2010年中出院的289份Ⅰ、Ⅱ类切口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Ⅰ、Ⅱ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无明显差别,存在用药种类、用药时机、用药时间方面不合理现象.结论:应制定管理对策,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相关文献
  • 万古霉素类抗菌药物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类抗菌药物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应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的慢性肾衰竭病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重点考察用药前后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肾功能衰竭期患者应用万古霉素类抗菌药物前后血肌酐(Scr)和肌酐清除率(Ccr)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应用万古霉素类抗菌药物需注意其对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特别是肾功能衰竭期患者,更应重视血药浓度监测,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者:彭晓青;关恺珍;韦炳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2008-2010年解热镇痛抗炎药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解热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为今后的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HO推荐的用药频度(DDDs)作为评价药物利用的指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0年解热镇痛抗炎药的整体、分类和重点单品种应用情况.结果:该类药物的用药品种、销售量、用药频度运年增多;昔康类抗炎镇痛药在临床应用广泛,已成为一线药物.结论: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且价格适中的药物才是临床广泛应用、医患广泛认可的药物.

    作者:尤厚成;尤楠;胡芸;李卫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苦参碱影响HepG2细胞分化的相关指标检测

    目的:观察苦参碱作用于肝癌HepG2细胞后,倒置显微镜和多功能显微镜下的细胞形态结构改变.方法: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胞形态;多功能显微镜下观察瑞氏染色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染色的细胞形态.结果:未用药细胞具有肿瘤细胞的典型的形态特征,苦参碱处理细胞后,细胞数量减少,分散生长,形态呈多形性.细胞浆内充满圆形透明的颗粒.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形态似上皮细胞样,细胞间相互连接,密集成片生长,细胞浆内未见透明颗粒.结论:苦参碱对HepG2细胞的生长增殖有抑制作用,是HepG2细胞的某些恶性增殖表型减弱或消失,说明苦参碱可能是一种很好的抗肿瘤药.

    作者:张彬;盖自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综合性分析

    目的:了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探讨其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8年12月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期刊全文库中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病例和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同期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涉及到不同年龄,男性多于女性,静脉注射容易引起ADR.发生ADR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以左氧氟沙星多,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结论:导致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很多,临床应用时应该注意不良反应的监测,合理用药,以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减少ADR发生.

    作者:石晖霞;李江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依达拉奉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

    依达拉奉是一种高选择性的羟自由基清除剂,能够把缺血半暗带及损伤区的自由基有效清除掉[1],可抑制脑细胞的过氧化作用,避免神经细胞坏死.作为神经保护剂,近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就其临床应用及安全性综述如下.

    作者:陈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2007-2010年肝病中心口服中成药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厦门市中医院肝病中心口服中成药的应用状况及趋势,为合理使用此类药品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中心2007-2010年口服中成药的使用数据,对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用药金额(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中心口服中成药销售金额逐年递增;清热利湿类中成药销售金额构成比排序居第1位,但呈逐年下降趋势;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类中成药增速较快,不论是销售金额还是用药频度上都排序靠前.结论:口服中成药在我中心应用较为稳定、合理,因其不良反应小,相对安全、经济,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强生命力和广阔前景.

    作者:江昌铭;陈雪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国家药品降价政策对医院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国家的药品降价政策对医院药品临床应用的影响.方法:根据2007-2009年北京市发改委发布的药品降价政策文件,统计北京积水潭医院相关中成药的品种、数量,计算药品降价幅度,统计降价后临床停止使用的药品及数量,分析停止使用的原因.结果:根据文件执行降价的中成药品种81个,平均降价幅度为12.5%,停止使用品种18个.结论:药品降价政策起到了抑制药品价格虚高、降低患者用药费用的作用,但不能根本解决患者看病贵、药价高的问题,医药价格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作者:魏娜;许保海;张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质子泵抑制剂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评价质子泵抑制剂(PPI)的临床应用现状及药物研究进展.方法:复习相关文献,总结PPI的药物特点及临床应用的适应证、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与结论:PPI广泛应用于酸相关疾病的治疗,对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及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方面有非常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长期应用PPI可能影响酸相关物质如维生素C和钙离子的吸收,增加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对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可能影响氯吡格雷的代谢,导致药物效能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临床应用PPI应注意适应证及不同PPI的特点,关注合并用药的相互作用及长期用药的不良反应,加强合理用药.

    作者:杨雪松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晚期癌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晚期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80.8%,对照组显效率为65.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体力状况提高率为40.4%,对照组为25.0%,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晚期癌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硫酸吗啡控释片,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林明雄;曹科;王艺璇;赵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西帕依固龈液对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共60例,分为2组,观察组30例,每日使用西帕依固龈液含漱;对照组30例,每日使用复方硼砂漱口液含漱,4 d后观察2组患者疼痛程度和溃疡愈合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第1~4 d,疼痛感觉均有明显减轻(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第2~4 d,疼痛感觉有明显减轻(P<0.05),且治疗后第2~4 d,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疼痛减轻也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溃疡直径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缩小(P<0.001),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溃疡直径缩小出现明显差异(P<0.05).结论:西帕依固龈液对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有良好的止痛和促进愈合作用.

    作者:王鸿琳;郭春岚;吴青;吴宣;郭颖;肖镜琏;万阔;杜德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妇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新疆巴州人民医院妇科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用药的合理性,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2009年7-12月妇科手术病例118例,对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Ⅰ类切口64%为单一用药,36%为二联用药;Ⅱ类切口100%为二联或三联用药.不合理用药主要为用药起点高、用药时间长、用药剂量过大、无指征的联合用药等.结论:我院妇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存在不合理性,应规范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

    作者:李勤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2007-2009年门诊抗乙型肝炎病毒干扰素应用分析

    目的:调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门诊2007-2009年抗乙型肝炎病毒(HBV)干扰素的应用情况,分析评价其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门诊抗HBV干扰素的销售数量、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扰素销售数量、金额、DDDs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结论:我院抗HBV干扰素应用基本合理,符合我院用药特点,但在用药时应关注不良反应的发生,使用药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作者:马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2007-2009年抗精神病药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广西脑科医院抗精神病药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采用WHO推荐的以DDD数为指标的药物利用研究方法,计算我院2007-2009年3年间抗精神病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用金额等指标并进行排序.结果:抗精神病药的年用药金额及用药频度逐年提高.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虽然日用药金额普遍较高,但由于其优点突出,已逐渐被临床所接受并广泛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因价格低廉等原因仍占有不小市场份额.结论:我院抗精神病药应用合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DDDs排序靠前,是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首选.

    作者:梁素英;牙兰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北京地区二级以上医院抗微生物类国家基本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二级以上医院抗微生物类国家基本药物的应用现状,为合理使用基本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北京地区19家二级以上医院抗微生物药采购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微生物药中基本药物品种数、金额和DDDs分别占23.02%、18.17%和46.77%;头孢菌素类抗微生物药的品种数、金额和DDDs在各类抗微生物药中均居首位,且多为非基本药物;金额、DDDs排序前10位抗微生物药亦多为非基本药物,前者多数品种DDC值较高,多为注射剂,后者DDC值均相对较低,多为口服剂型.结论:北京地区二级以上医院抗微生物类国家基本药物使用较少,需加强非基本药物中头孢菌素类、DDC值较高注射剂的使用管理.

    作者:郑利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硫普罗宁治疗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疗效的Meta分析与系统性评价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硫普罗宁对于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方法:检索有关用硫普罗宁或其商品名(凯西莱)对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治疗的临床随机时照文献,运用RevMan软件分析时照试验治疗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综合定量结果.根据资料的异质性检验,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加权均数差(WMD)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1)资料的异质性检验:肝功能测量指标ALT、AST、BT的异质性检验I2≥50%,具有异质性.(2)Meta分析结果:ALT、AST、BT的WND均不包括0,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20.08(95%CI为-22.23~-17.941),-14.49(95%CI为-17.02~-11.96),-4.09(95%CI为-5.04~-3.14).结论:硫普罗宁对于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马俊;冯端浩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2008-2010年调节血脂药应用分析

    目的:调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调节血脂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管理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我院2008-2010年3年中调节血脂药销售金额、销售量,采用金额分析法、用药频度(DDDs)分析法对调节血脂药的销售金额、年DDDs和日用药金额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调节血脂药的销售额以每年近30%的增长速度递增,DDDs同步性较好.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他汀类药物,多烯酸乙酯胶丸的用药频度仅次于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结论:我院调节血脂药应用合理,管理完善;疗效好、价格低的调节血脂药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

    作者:杜海燕;林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2007-2009年抗高血压药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抗高血压药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2009年抗高血压药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限定日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来钙通道阻滞剂的销售金额及所占百分比排序居首位,居第2、3位的是血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结论:钙通道阻滞剂(CC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以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是临床常用的3类抗高血压药.

    作者:江启蓉;王述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减重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抗肥胖症药安全性再评价

    肥胖症在全球流行,迄今至少有5亿例之多,每年约有260万人死于超重或肥胖症.另全球还有4200多万例5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症已成为21世纪面临的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抗肥胖症药的应用日益重要,但其发展步履维艰,关键是其安全性问题.

    作者:孙忠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毛细管电泳法同时测定盐酸萘甲唑林滴鼻液中有机汞抑菌剂硫柳汞及其活性成分

    目的: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同时分析测定盐酸萘甲唑林滴鼻液中有机汞抑菌剂硫柳汞及其活性成分盐酸萘甲唑林.方法:采用未涂层石英毛细管(50μm i.d.×46 cm,有效长度37 cm)为分离通道,20 mmol·L-1磷酸二氢钠(pH=6.5)为运行缓冲溶液;高度差进样,进样时间10 s;运行电压20 kV;紫外检测波长240 nm.结果:硫柳汞、盐酸萘甲唑林分别在6.15~196μg·mL-1和0.122~3.87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大于97.7%,RSD均小于3.2%.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分析时间短,整个分析过程在5 min内完成,专属性强,为盐酸萘甲唑林滴鼻液中硫柳汞及其活性成分盐酸萘甲唑林的同时检测提供一种新型的分析手段.

    作者:徐荣;李岑;张福成;蒋晔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肌钙蛋白I与肌红蛋白联合应用评价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缺血损伤及凋亡发生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与肌红蛋白在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缺血中,对心肌损伤评价的价值.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用异丙肾上腺素建立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模型,分别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程度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中肌钙蛋白I含量与外周血肌红蛋白表达水平,同时结合心肌酶CK、CK-MB结果,分析血清中肌钙蛋白I检测的灵敏性,分析大鼠心肌缺血后外周血肌红蛋白与心肌缺血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取大鼠心肌组织制成石蜡切片,采用末端标记法对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观察心肌细胞是否凋亡及凋亡的程度与,心肌缺血的关系,以凋亡细胞占细胞总数的平均百分比表示.结果:(1)大鼠模型建立成功,大鼠血清中肌钙蛋白I含量明显升高,与CK、CK-MB的升高程度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其升高的倍数均大于CK、CK-MB,且随着程度的加重,血清中肌钙蛋白I蛋白的含量越高.(2)肌红蛋白在缺血早期升高较早且幅度较大,随缺血程度的进一步加重,其升高程度也随之增加.(3)心肌细胞凋亡检测可见,对照组未见明显凋亡细胞,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相继出现数量不等的棕黄色颗粒,而高剂量组出现大量棕黄色颗粒.结论:肌钙蛋白I与肌红蛋白都可作为缺血心肌损伤程度评价的指标,肌钙蛋白I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并随缺血程度加深而升高.肌红蛋白在缺血发生的早期即可大幅升高,但对于缺血程度的评价价值不及肌钙蛋白I.随着缺血程度的加深,心肌细胞除缺血坏死外还可出现凋亡,说明凋亡也是加重缺血表现的一个因素.

    作者:袁瑾;李娜娜;李文花;鲜春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