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8-2010年解热镇痛抗炎药应用分析

尤厚成;尤楠;胡芸;李卫霞

关键词:解热镇痛抗炎药, 用药频度, 用药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解热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为今后的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HO推荐的用药频度(DDDs)作为评价药物利用的指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0年解热镇痛抗炎药的整体、分类和重点单品种应用情况.结果:该类药物的用药品种、销售量、用药频度运年增多;昔康类抗炎镇痛药在临床应用广泛,已成为一线药物.结论: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且价格适中的药物才是临床广泛应用、医患广泛认可的药物.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相关文献
  • 2007-2009年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甘肃省定西市人民医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取我院2007-2009年中药注射剂的年消耗金额和用药数据,对年消耗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07-2009年中药注射剂的消耗金额呈上升趋势,心脑血管系统中药注射剂的DDDs、DDC值在3年中排序均居首位.结论:中药注射剂在我院的应用日益广泛,尤以心脑血管系统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增多为明显.但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不够合理,不良反应已经浮出水面,值得临床工作者的高度注意.

    作者:令应芳;王建军;郭永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核苷类抗病毒药的耐药性

    我国是世界上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多的国家,庞大的乙型肝炎基础人群造成发生终末期肝病以及死于HBV相关疾病的数量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1].近几年,随着核苷类抗病毒药研究的不断深入,新药的研发进展迅速.

    作者:谌晓明;田青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国家药品降价政策对医院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国家的药品降价政策对医院药品临床应用的影响.方法:根据2007-2009年北京市发改委发布的药品降价政策文件,统计北京积水潭医院相关中成药的品种、数量,计算药品降价幅度,统计降价后临床停止使用的药品及数量,分析停止使用的原因.结果:根据文件执行降价的中成药品种81个,平均降价幅度为12.5%,停止使用品种18个.结论:药品降价政策起到了抑制药品价格虚高、降低患者用药费用的作用,但不能根本解决患者看病贵、药价高的问题,医药价格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作者:魏娜;许保海;张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2008-2010年调节血脂药应用分析

    目的:调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调节血脂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管理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我院2008-2010年3年中调节血脂药销售金额、销售量,采用金额分析法、用药频度(DDDs)分析法对调节血脂药的销售金额、年DDDs和日用药金额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调节血脂药的销售额以每年近30%的增长速度递增,DDDs同步性较好.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他汀类药物,多烯酸乙酯胶丸的用药频度仅次于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结论:我院调节血脂药应用合理,管理完善;疗效好、价格低的调节血脂药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

    作者:杜海燕;林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硫普罗宁治疗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疗效的Meta分析与系统性评价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硫普罗宁对于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方法:检索有关用硫普罗宁或其商品名(凯西莱)对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治疗的临床随机时照文献,运用RevMan软件分析时照试验治疗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综合定量结果.根据资料的异质性检验,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加权均数差(WMD)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1)资料的异质性检验:肝功能测量指标ALT、AST、BT的异质性检验I2≥50%,具有异质性.(2)Meta分析结果:ALT、AST、BT的WND均不包括0,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20.08(95%CI为-22.23~-17.941),-14.49(95%CI为-17.02~-11.96),-4.09(95%CI为-5.04~-3.14).结论:硫普罗宁对于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马俊;冯端浩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289例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及管理对策

    目的:调查Ⅰ、Ⅱ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对不合理的现象提出管理对策.方法:对2010年中出院的289份Ⅰ、Ⅱ类切口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Ⅰ、Ⅱ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无明显差别,存在用药种类、用药时机、用药时间方面不合理现象.结论:应制定管理对策,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作者:陈惠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代谢综合征与血脂代谢异常

    代谢综合征(MS)起因于肥胖(中心性或内脏型),核心是胰岛素抵抗,由此产生的多种代谢异常成分聚集于同一个体,并以心血管疾病和(或)2型糖尿病为临床特点的一组症候群[1,2];MS还可增加主动脉瓣钙化发生的风险[3].

    作者:迟家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2008-2010年住院药房精神药品应用分析

    目的:调查苏北人民医院精神药品应用情况并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以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和日用药金额(DDC)为指标,对精神药品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0年我院住院药房的精神药品销售数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均逐年增加,日用药金额基本保持平稳态势.结论:我院精神药品应用基本合理.

    作者:顾云霞;卢善亮;郑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综合性分析

    目的:了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探讨其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8年12月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期刊全文库中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病例和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同期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涉及到不同年龄,男性多于女性,静脉注射容易引起ADR.发生ADR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以左氧氟沙星多,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结论:导致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很多,临床应用时应该注意不良反应的监测,合理用药,以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减少ADR发生.

    作者:石晖霞;李江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2007-2010年肝病中心口服中成药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厦门市中医院肝病中心口服中成药的应用状况及趋势,为合理使用此类药品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中心2007-2010年口服中成药的使用数据,对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用药金额(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中心口服中成药销售金额逐年递增;清热利湿类中成药销售金额构成比排序居第1位,但呈逐年下降趋势;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类中成药增速较快,不论是销售金额还是用药频度上都排序靠前.结论:口服中成药在我中心应用较为稳定、合理,因其不良反应小,相对安全、经济,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强生命力和广阔前景.

    作者:江昌铭;陈雪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辅助化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行辅助化疗的患者146例,在化疗的前1 d开始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15 mL,1日1次,随化疗药同时静脉滴注。同时选取122例单纯化疗的术后患者做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行结核菌素试验(OT试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Treg细胞水平的测定。结果:治疗组的OT试验稀释度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Treg细胞水平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可提高肺癌化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左占杰;辛永祥;张洪波;李伟;王静;王蛟龙;王建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神经节苷脂在脑梗死治疗中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入院治疗中应用神经节苷脂注射液的临床疗效及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09年9月-2010年8月期间住院的脑梗死患者中,筛选出治疗有效的病例115例,根据方案分为2组:使用神经节苷脂注射液组(Ⅰ组)和未使用神经节苷脂注射液组(Ⅱ组).Ⅰ组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40~100 mg,静脉滴注,1日1次,治疗时间2~3周.2组结果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结果:2组的成本分别为42061.19元、26 972.42元.Ⅰ组与Ⅱ组的治疗结果(有效率)分别为89.66%、73.68%,成本效果比分别为469.11元/单位效果、366.08元/单位效果.在Ⅱ组的基础上.Ⅰ组每增加1个单位效果多花费的成本为146.45元.结论:Ⅱ组的成本-效果比较低,Ⅰ组有效率较高.如果患者经济条件允许,则在治疗方案中加用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有利于提高疗效.

    作者:宋小骏;原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晚期癌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晚期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80.8%,对照组显效率为65.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体力状况提高率为40.4%,对照组为25.0%,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晚期癌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硫酸吗啡控释片,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林明雄;曹科;王艺璇;赵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2008-2010年解热镇痛抗炎药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解热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为今后的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HO推荐的用药频度(DDDs)作为评价药物利用的指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0年解热镇痛抗炎药的整体、分类和重点单品种应用情况.结果:该类药物的用药品种、销售量、用药频度运年增多;昔康类抗炎镇痛药在临床应用广泛,已成为一线药物.结论: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且价格适中的药物才是临床广泛应用、医患广泛认可的药物.

    作者:尤厚成;尤楠;胡芸;李卫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门诊第二类精神药品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市崇文区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门诊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为精神药品的合理使用提供指导,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1-12月门诊二类精神药品处方3841张,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作为药物使用研究的单位,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对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使用的8种二类精神药品中,7种药品的DUI<1.00,1种药品的DUI>1.00.结论:本院第二类精神药品应用基本合理.

    作者:张杰;陈巧逢;孙锐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西帕依固龈液对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共60例,分为2组,观察组30例,每日使用西帕依固龈液含漱;对照组30例,每日使用复方硼砂漱口液含漱,4 d后观察2组患者疼痛程度和溃疡愈合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第1~4 d,疼痛感觉均有明显减轻(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第2~4 d,疼痛感觉有明显减轻(P<0.05),且治疗后第2~4 d,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疼痛减轻也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溃疡直径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缩小(P<0.001),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溃疡直径缩小出现明显差异(P<0.05).结论:西帕依固龈液对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有良好的止痛和促进愈合作用.

    作者:王鸿琳;郭春岚;吴青;吴宣;郭颖;肖镜琏;万阔;杜德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住院患者麻醉药品应用分析

    目的:调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住院患者麻醉药品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8-2010年病区麻醉药品处方,采用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分析判断指标,对8种麻醉药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吗啡控释片DUI=1.57,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DUI=1.87,其他药品DUI<1.结论:我院住院患者麻醉药品使用和管理符合卫生部文件规定,但有些问题需要改进.

    作者:李春艳;田德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2007-2009年抗精神病药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广西脑科医院抗精神病药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采用WHO推荐的以DDD数为指标的药物利用研究方法,计算我院2007-2009年3年间抗精神病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用金额等指标并进行排序.结果:抗精神病药的年用药金额及用药频度逐年提高.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虽然日用药金额普遍较高,但由于其优点突出,已逐渐被临床所接受并广泛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因价格低廉等原因仍占有不小市场份额.结论:我院抗精神病药应用合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DDDs排序靠前,是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首选.

    作者:梁素英;牙兰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在急诊应用的处方分析

    目的:调研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在急诊的临床使用情况,为该药在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深圳市某医院2008年急诊化学药处方29 356张,统计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处方占处方总数的百分率,研究它和其他药物联用的比率及合理性.结果: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处方占总处方数的26.42%.和其他药物联用的占84%,其中不合理联用占25%.结论:目前临床存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滥用现象,临床药师有必要开展合理用药教育.

    作者:赵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1-12月出院病历,每科室40份共840份,对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3.2%,其中预防用药占63.4%,治疗用药占36.6%,标本送检率为62.6%,合理用药率为65.0%,联合用药率为12.7%.使用频率较高的品种为头孢呋辛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头孢噻吩钠.结论: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还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必须采取措施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

    作者:王杏娥;袁华兵;陈勇军;曾祥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