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云霞;卢善亮;郑健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晚期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80.8%,对照组显效率为65.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体力状况提高率为40.4%,对照组为25.0%,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晚期癌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硫酸吗啡控释片,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林明雄;曹科;王艺璇;赵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质子泵抑制剂(PPI)的临床应用现状及药物研究进展.方法:复习相关文献,总结PPI的药物特点及临床应用的适应证、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与结论:PPI广泛应用于酸相关疾病的治疗,对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及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方面有非常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长期应用PPI可能影响酸相关物质如维生素C和钙离子的吸收,增加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对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可能影响氯吡格雷的代谢,导致药物效能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临床应用PPI应注意适应证及不同PPI的特点,关注合并用药的相互作用及长期用药的不良反应,加强合理用药.
作者:杨雪松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新疆巴州人民医院妇科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用药的合理性,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2009年7-12月妇科手术病例118例,对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Ⅰ类切口64%为单一用药,36%为二联用药;Ⅱ类切口100%为二联或三联用药.不合理用药主要为用药起点高、用药时间长、用药剂量过大、无指征的联合用药等.结论:我院妇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存在不合理性,应规范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
作者:李勤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硫普罗宁对于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方法:检索有关用硫普罗宁或其商品名(凯西莱)对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治疗的临床随机时照文献,运用RevMan软件分析时照试验治疗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综合定量结果.根据资料的异质性检验,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加权均数差(WMD)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1)资料的异质性检验:肝功能测量指标ALT、AST、BT的异质性检验I2≥50%,具有异质性.(2)Meta分析结果:ALT、AST、BT的WND均不包括0,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20.08(95%CI为-22.23~-17.941),-14.49(95%CI为-17.02~-11.96),-4.09(95%CI为-5.04~-3.14).结论:硫普罗宁对于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马俊;冯端浩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调查苏北人民医院精神药品应用情况并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以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和日用药金额(DDC)为指标,对精神药品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0年我院住院药房的精神药品销售数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均逐年增加,日用药金额基本保持平稳态势.结论:我院精神药品应用基本合理.
作者:顾云霞;卢善亮;郑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对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住院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临床治疗的用药水平.方法:收集2008年10月-2009年2月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总处方数151522张,从中挑选出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归类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2 270张,占1.5%,表现为溶剂选择不合理998份、药物配伍不当721份、给药时间或剂量不当303份、药物选择不合理248份.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立使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现象明显下降.
作者:王丽宁;张军;方忠宏;曾宏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调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调节血脂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管理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我院2008-2010年3年中调节血脂药销售金额、销售量,采用金额分析法、用药频度(DDDs)分析法对调节血脂药的销售金额、年DDDs和日用药金额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调节血脂药的销售额以每年近30%的增长速度递增,DDDs同步性较好.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他汀类药物,多烯酸乙酯胶丸的用药频度仅次于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结论:我院调节血脂药应用合理,管理完善;疗效好、价格低的调节血脂药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
作者:杜海燕;林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调查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1-12月出院病历,每科室40份共840份,对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3.2%,其中预防用药占63.4%,治疗用药占36.6%,标本送检率为62.6%,合理用药率为65.0%,联合用药率为12.7%.使用频率较高的品种为头孢呋辛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头孢噻吩钠.结论: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还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必须采取措施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
作者:王杏娥;袁华兵;陈勇军;曾祥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我国是世界上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多的国家,庞大的乙型肝炎基础人群造成发生终末期肝病以及死于HBV相关疾病的数量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1].近几年,随着核苷类抗病毒药研究的不断深入,新药的研发进展迅速.
作者:谌晓明;田青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抗高血压药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2009年抗高血压药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限定日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来钙通道阻滞剂的销售金额及所占百分比排序居首位,居第2、3位的是血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结论:钙通道阻滞剂(CC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以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是临床常用的3类抗高血压药.
作者:江启蓉;王述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与肌红蛋白在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缺血中,对心肌损伤评价的价值.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用异丙肾上腺素建立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模型,分别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程度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中肌钙蛋白I含量与外周血肌红蛋白表达水平,同时结合心肌酶CK、CK-MB结果,分析血清中肌钙蛋白I检测的灵敏性,分析大鼠心肌缺血后外周血肌红蛋白与心肌缺血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取大鼠心肌组织制成石蜡切片,采用末端标记法对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观察心肌细胞是否凋亡及凋亡的程度与,心肌缺血的关系,以凋亡细胞占细胞总数的平均百分比表示.结果:(1)大鼠模型建立成功,大鼠血清中肌钙蛋白I含量明显升高,与CK、CK-MB的升高程度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其升高的倍数均大于CK、CK-MB,且随着程度的加重,血清中肌钙蛋白I蛋白的含量越高.(2)肌红蛋白在缺血早期升高较早且幅度较大,随缺血程度的进一步加重,其升高程度也随之增加.(3)心肌细胞凋亡检测可见,对照组未见明显凋亡细胞,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相继出现数量不等的棕黄色颗粒,而高剂量组出现大量棕黄色颗粒.结论:肌钙蛋白I与肌红蛋白都可作为缺血心肌损伤程度评价的指标,肌钙蛋白I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并随缺血程度加深而升高.肌红蛋白在缺血发生的早期即可大幅升高,但对于缺血程度的评价价值不及肌钙蛋白I.随着缺血程度的加深,心肌细胞除缺血坏死外还可出现凋亡,说明凋亡也是加重缺血表现的一个因素.
作者:袁瑾;李娜娜;李文花;鲜春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同时分析测定盐酸萘甲唑林滴鼻液中有机汞抑菌剂硫柳汞及其活性成分盐酸萘甲唑林.方法:采用未涂层石英毛细管(50μm i.d.×46 cm,有效长度37 cm)为分离通道,20 mmol·L-1磷酸二氢钠(pH=6.5)为运行缓冲溶液;高度差进样,进样时间10 s;运行电压20 kV;紫外检测波长240 nm.结果:硫柳汞、盐酸萘甲唑林分别在6.15~196μg·mL-1和0.122~3.87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大于97.7%,RSD均小于3.2%.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分析时间短,整个分析过程在5 min内完成,专属性强,为盐酸萘甲唑林滴鼻液中硫柳汞及其活性成分盐酸萘甲唑林的同时检测提供一种新型的分析手段.
作者:徐荣;李岑;张福成;蒋晔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调查Ⅰ、Ⅱ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对不合理的现象提出管理对策.方法:对2010年中出院的289份Ⅰ、Ⅱ类切口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Ⅰ、Ⅱ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无明显差别,存在用药种类、用药时机、用药时间方面不合理现象.结论:应制定管理对策,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作者:陈惠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崇文区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门诊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为精神药品的合理使用提供指导,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1-12月门诊二类精神药品处方3841张,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作为药物使用研究的单位,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对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使用的8种二类精神药品中,7种药品的DUI<1.00,1种药品的DUI>1.00.结论:本院第二类精神药品应用基本合理.
作者:张杰;陈巧逢;孙锐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调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住院患者麻醉药品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8-2010年病区麻醉药品处方,采用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分析判断指标,对8种麻醉药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吗啡控释片DUI=1.57,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DUI=1.87,其他药品DUI<1.结论:我院住院患者麻醉药品使用和管理符合卫生部文件规定,但有些问题需要改进.
作者:李春艳;田德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肥胖症(obesity):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以体内脂肪细胞的体积和细胞数增加,从而导致体脂占体重的百分比异常增高并在某些局部过多沉积脂肪为特点.肥胖症可以引发生理、心理和社会问题,已证实肥胖症是心脑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某些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早在1948年,WHO已将肥胖症列入疾病分类名单.
作者:朱惠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调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门诊2007-2009年抗乙型肝炎病毒(HBV)干扰素的应用情况,分析评价其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门诊抗HBV干扰素的销售数量、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扰素销售数量、金额、DDDs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结论:我院抗HBV干扰素应用基本合理,符合我院用药特点,但在用药时应关注不良反应的发生,使用药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作者:马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解热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为今后的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HO推荐的用药频度(DDDs)作为评价药物利用的指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0年解热镇痛抗炎药的整体、分类和重点单品种应用情况.结果:该类药物的用药品种、销售量、用药频度运年增多;昔康类抗炎镇痛药在临床应用广泛,已成为一线药物.结论: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且价格适中的药物才是临床广泛应用、医患广泛认可的药物.
作者:尤厚成;尤楠;胡芸;李卫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9岁,因患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于2009年5月22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7 d(2009年4月15日)因情绪激动突发言语不能、右侧肢体无力,于北京某医院诊断为脑梗死住院治疗.入院后合并吸入性肺炎,予以抗血小板药、抗感染药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后,意识和肢体无力症状较前有所恢复.2009年5月3日患者突发意识不清、呼吸困难、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下降,急行气管插管及泵入多巴胺等抢救措施后患者意识恢复,转入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继续治疗.
作者:马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利培酮口服液与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02例儿童抽动障碍分别给予利培酮口服液与氟哌啶醇治疗,其中利培酮口服液组51例,氟哌啶醇组51例.疗效评定采用耶鲁抽动症状严重程度量表(YGTSS),不良反应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观察8周.结果:利培酮口服液组显好率、好转率分别为58.82%、76.47%,氟哌啶醇组显好率、好转率分别为56.86%、72.55%,2组总有效率接近,氟哌啶醇组流涎、震颤、EKG异常多见.结论:利培酮口服液和氟哌啶醇同样能有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利培酮口服液依从性较好.
作者:郭敬华;郭素芹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