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虹
本文从产科角度分析新生儿窒息原因,探讨预防新生儿窒息的有效措施,对214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新生儿窒息与胎儿宫内窘迫密切相关.加强孕期保健,预防并及时处理有关并发症,重视产前、产时电子监护及B超监测,及时处理胎儿窘迫,适时选择正确分娩方式,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宝青;郝丽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永城市急性胰腺炎流行病学及病因的情况.方法:对住院的42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的调查分析.结果:428例患者中,男263例(61.45%),女165例(38.55%);年龄16~84岁,平均43.0±12.5岁;城镇户籍275例(64.25%),农村户籍153例(35.75%);其中胆源性胰腺炎245例(57.24%),高脂血症所至胰腺炎42例(9.81%),酒精性胰腺炎54例(12.62%),手术后胰腺炎8例(1.87%),药物性胰腺炎16例(3.74%),ERCP术后胰腺炎12例(2.80%),特发性胰腺炎51例(11.92%).结论:调查发现胆道疾病、高脂血症、大量饮酒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流行趋势如年龄分布、城乡分布、性别分布具差异有显著性.
作者:张晓飞;姚茜;李凤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自发破裂出血,出血量大病情重,病情急,易出现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是泌尿外科急症.2006年7月~2011年2月对收治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患者5例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5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果说明,B超和CT是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重要手段,动态超声检查可监测肿瘤破裂出血程度,早期手术能提高肾单位的保留.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权;赵声龙;吴学振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α-干扰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组方适当依证型辨证加减,3个月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显效26例,有效30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32例,无效10例,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肝功能、HbeAg、HBV - DNA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改善明显(P<0.05),HbeAg及HBV - DNA阴转率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差异(P<0.05),均无因药物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结论:干扰素联合中药增强抗病毒的作用,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效果明确.
作者:李克宁;刘洪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益生菌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氨、凝血指标和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6例重症肝炎按住院单双号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日经胃肠道给予含益生菌的活性乳酸奶3次,3正餐餐后半小时服用.对照组3正餐餐后给予白开水,2周后测生化值等一系列检查与治疗前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胃肠道功能改善较明显,血氨值升高较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凝血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益生菌有利于慢性重症肝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有利于控制血氨升高.
作者:翁田波;施海燕;许敏;张复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HBV)母婴传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1928例孕妇中筛查出病毒性乙肝患者118例,分别于产前3个月每月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U,共3次,孕妇所生新生儿,生下即按0、2周龄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接受被动免疫,分别于1、2、6个月龄肌内注射乙肝疫苗接受主动免疫.分别于小儿1岁、2岁时各随访1次.结果:经过产前、产时、产后3个阶段主、被动联合免疫的阻断,乙肝表面抗体阴性率95.80%.结论:说明采用主、被动免疫联合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取得很好效果.
作者:何捷;刘淑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手术室的运用方式,对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对224例3个月~85岁手术患者在整体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方式,并评价其效果.结果:224例手术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改善,减轻了患者术前焦虑、紧张和恐惧心理,增强了安全感、信任感、依赖感和舒适度,术后随访满意度为97.46%.结论: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
作者:吴建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经过对全球人体平均寿命进行测定,对年龄段的划分标准作出新的规定:45~59岁为中年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日渐增多.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要特点的糖代谢紊乱,是一种不可治愈性的心身疾病.中年又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既是家庭的栋梁,又是工作岗位上的骨干,生活和事业负担较重.此时患上一种不可治愈性疾病,心理会产生多种不良反应.心理因素对其发生、发展、疗效及预后均起到重要作用,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因此,在药物治疗和加强锻炼的同时,分析其心理特点,及时采取护理措施,有助于病情的稳定,药物的发挥,疗效的巩固.现报告如下.
作者:倪海英;田会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原发性肝癌,90%以上为肝细胞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10种恶性肿瘤之一,就全球而言,在各种肿瘤致死病因中,肝癌在男性中列第7位,女性中列第9位,在我国HBV感染是肝癌发病的主要致癌因素,黄曲霉素和饮水污染则可能是重要的促癌因素.而肝癌的治疗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作者:张学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概述褥疮( Decubitus ulcer)是指由压力和剪切力所引起的皮肤损害[1],是因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2]、局部持续缺血、营养不良而发生的软组织坏死.近年这一名词渐被废弃,因为它不仅发生于卧床患者,许多也发生于坐位.现多采用压迫性溃疡或压疮(Pressure Ulcer,Pressure Sore)一词,它从其发生的病理生理学角度准确地概括了本病的实质.褥疮可由于家庭护理不当或缺乏相应的护理知识而发生于院外,也可以由于护理工作的不当或不仔细、不认真而发生在患者住院期间,甚至发生在短短的几小时的手术过程中.
作者:石玉甄;朱晓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收治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回顾性分析其资料.结果: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部位以前壁所占的比率高,为41%;前壁加下壁者占22%;发病时间越长,首诊误诊率越高;治疗上发病时间越短,治疗成功率越高,表明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多且严重,易漏诊、误诊,本身合并症多,死亡率比较高.结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常缺乏典型症状,对患者及时进行动态心电图常规检查,及早诊断、早治疗,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
作者:董素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2%~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寿命的延长,糖尿病的患病率将继续增加[1].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医护患交流不足,人们对糖尿病知识缺乏.为此,对141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前、后问卷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掌握有关疾病知识程度与自身文化素质有直接关系;系统且适宜的健康教育可以显著地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和自我监护能力,有利于血糖控制;定期进行健康教育是多数糖尿病患者的需求.通过集体性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水平和自我监护能力,预防和延缓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慧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导尿并留置尿管是临床上抢救危重患者、某些大手术后、排尿困难患者常用的一种操作技术,而长期留置尿管后引发的尿路感染却是一种常见的院内感染,居医院感染的前3位.有资料显示,医院获得性感染40%为尿路感染,70%以上尿路感染与尿管有关[1].因此留置导尿中如何预防和控制感染成了临床工作中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本文查找留置导尿中引起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提示医护人员应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适应证,缩短留置尿管时间,加强无菌观念,加强对留置导尿后的护理,可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现将留置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施少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肋骨骨折的优势.方法:采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1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选择性固定部分移位较大骨折.术后定期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本组20例全部治愈,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术后8 ~12周X线片示骨折临床愈合.结论:应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固定可靠、组织相容性好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能促进骨折愈合,改善呼吸功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史博;王亚鹏;杨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大血管破裂引起休克的患者的急救与观察.方法:收治四肢大血管严重损伤所致休克患者13例,对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回顾分析,并总结经验.结果:13例患者中,11例抢救成功,2例因伤情极危重入院30分钟内死亡;11例抢救成功患者中,有2例患者因肢体毁损严重,为保全生命行截肢处理.结论:对大血管损伤休克患者的处理应以保全患者生命、保留离断肢体肢体,及时有效地控制出血、积极补充血容量、解除原发病灶为急救处理原则.
作者:李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术后使用自控静脉镇痛泵( PCIA)与其他镇痛方法相比,不仅镇痛效果明显,使用安全,而且体现了患者的主动参与意识[1],但是镇痛效果取决于患者及家属是否懂得正确使用PCIA技术,因此,为了提高自控镇痛的效果,必须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作者:刘春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期妊娠引产是指在妊娠13 ~24周之间,孕妇由于避孕失败造成计划外妊娠或者因为孕妇患有某种全身性疾病(如严重心脏病、重度贫血、肾功能不全等)不宜继续妊娠或者胎儿有先天疾病或畸形等原因,用人工的方法终止妊娠.虽然大多数流产在早孕时期实施,但某些由于胎儿畸形、死胎等可能被迫在妊娠中期行引产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引产的安全性、无创、无痛的要求日益增加,国内外学者一直在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痛苦轻、不良反应少的引产方式.
作者:莫正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介绍PBL教学模式的含义以及在老年临床教学中的意义、具体实施方式.
作者:高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脑蛋白水解物、银杏达莫、复方樟柳碱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AION)的疗效.方法:临床确诊的AION患者70例(70只眼),其中35例(35只眼)接受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另外35例(35只眼)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溶栓抗凝剂、血管扩张剂静滴治疗,1次/日;糖皮质激素、654 -2球后或球旁注射,1~3次/周.均以20天为1个疗程.两组用药后每天观察视力、眼底变化,治疗前有视野检查者复查视野.结果:治疗组视力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P<0.01);治疗组中,32只眼(91.43%)治疗有效;3只眼(8.57%)无变化.对照组中,27只眼(77.14%)治疗有效;8只眼(22.86%)无变化.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61,P<0.01).结论:三联疗法治疗AION有效.
作者:王锋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和评价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对88例拟诊为肺癌的患者行电子支气管镜直视下常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CDTA)及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TBNA).结果:88例患者中有77例经支气管镜检查获得阳性结果,其中常规支气管镜检查确诊64例,诊断阳性率为72.75%;TBNA确诊肺癌有68例,诊断阳性率为75%;两者联合检查诊断肺癌77例,诊断阳性率87.5%.结论:TBNA的开展明显提高了电子支气管镜的诊断阳性率,TBNA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方法.
作者:石红梅;李飞;王金亮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