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绝经期综合征中药临床应用动态的研究

刘雁峰;王洪彬;李峰;金哲

关键词:绝经期综合征, 中药, 补虚药
摘要: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出现的一系列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的证候群,是妇女由生育期向老年期过渡时的常见病.中医中药治疗绝经期综合征对于改善妇女的症状、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疗效,且副作用小.为了掌握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动态,探讨中医药治疗该病的辨证特点及用药规律,特将近年国内中医药杂志上发表的有关文章进行搜集、整理和初步分析,现报道如下.
现代中医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0例

    笔者自2001~2004年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30例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门诊病例(排除鼻及鼻咽部机械性阻塞).治疗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小9岁,大72岁;病程短1周,长1年;单耳36例,双耳24例,共84耳.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小8岁,大70岁;病程短1周,长1年;单耳22例,双耳8例,共38耳.一般资料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兴鸣;李汉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割治法治疗偏头痛10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割治法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割治法治疗偏头痛100例.结果治愈49例,显效22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86%.随访1年复发率为4%.结论割治法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确切,且可明显降低复发率.

    作者:陈颖;黄永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中药治疗慢性肾炎湿热血瘀证30例自身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炎湿热血瘀证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慢性肾炎湿热血瘀证患者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前瞻性临床研究.分别用复方1、复方2水煎剂口服进行两阶段治疗,各阶段分别治疗12周.观察证候疗效、蛋白尿和血尿疗效.结果第1阶段清热利湿法兼活血化瘀法获得了确切疗效之后,继之第2阶段活血化瘀法兼以清热利湿法可明显提高疗效.证候疗效显示第1阶段疗效对第2阶段疗效起促进作用.蛋白尿疗效优于血尿疗效.结论慢性肾炎湿热血瘀证用活血化瘀法可明显巩固和提高清热利湿法疗效.

    作者:李晓政;闫彩香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女性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30名确诊病例均予阿奇霉素1 g单次顿服;同时口服中药自拟芪柏化浊方14 d.结果痊愈18例,占60.0%;显效9例,占30.0%;进步2例,占6.7%;无效1例,占3.3%,有效率为9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魏爱平;刘艳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胃肠乐对乙酸慢性胃溃疡大鼠HSP70、HSP27表达及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胃肠乐(由党参、白术、田七、丹参、香附等组成)促进溃疡修复愈合的效应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胃肠乐高、中、低剂量组和洛赛克组,复制乙酸慢性胃溃疡模型后给药12 d,计算各组溃疡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粘膜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热休克蛋白27(HSP27)的表达.结果胃肠乐高、中、低剂量组及洛赛克组胃粘膜溃疡指数均较模型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胃肠乐高、中、低剂量组胃粘膜HSP70、HSP27的表达均较模型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结论胃肠乐可促进乙酸慢性胃溃疡大鼠溃疡的愈合,提高溃疡愈合质量,此作用可能与其促进胃粘膜组织表达HSP70、HSP27有关.

    作者:潘华峰;赵霞;赵自明;刘静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复发及中医治疗进展

    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近年来EMT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痛经、不孕、月经失调等,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作者:曹立幸;司徒仪;黄健玲;向东方;黄健;邓雪梅;陈梅芬;谢海虹;彭玉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在我国的患病率较高,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往往会给患者面部留有一定的后遗症,并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对于面瘫的急性期是否能进行针刺治疗,尤其是在患部进行针刺,目前仍存在很大的争议.

    作者:王朝阳;睢明河;马惠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漫谈辨证论治与遣药组方(下)

    我刚才讲的这些东西,从另外一方面来看搞方剂有个什么好处呢,就是只要善于比较,就有收获.就拿仲景的麻黄汤来说,他的麻黄用量之大小,相差了三四倍,用不用桂枝就更明显了,麻杏薏甘、麻杏石甘,从这些可以看出来为什么这么配,为什么要用这个量.

    作者:王绵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传统手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治疗中的合理应用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尤其是运用传统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一些效果,现将经验及体会介绍如下.中医综合治疗大体可分为6个方面:静卧、中药治疗、机械牵引、腾药热敷或中药离子透入、功能锻炼、手法治疗.其中手法治疗是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对突出的间盘及相关的小关节、肌肉进行多方位的局部调节,以解除间盘对神经根、硬脊膜的压迫和粘连,还可以改善全身微循环状态,从而进行整体调节.一般1周2~3次,1次20~30 min.

    作者:吕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绝经期综合征中药临床应用动态的研究

    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出现的一系列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的证候群,是妇女由生育期向老年期过渡时的常见病.中医中药治疗绝经期综合征对于改善妇女的症状、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疗效,且副作用小.为了掌握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动态,探讨中医药治疗该病的辨证特点及用药规律,特将近年国内中医药杂志上发表的有关文章进行搜集、整理和初步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雁峰;王洪彬;李峰;金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现代中医临床杂志

现代中医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