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参对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柯于鹤;屈松柏

关键词:丹参, 心肌细胞, 凋亡
摘要:观察丹参对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索其机理.采用体外培养的wistar乳鼠心肌细胞缺糖缺氧6h,用心肌酶检测其代射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显示缺糖缺氧组心肌细胞凋亡数及酶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大、小剂量丹参液组心肌细胞凋亡及酶数量明显下降,与缺糖缺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丹参对缺糖缺氧心肌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现代中医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归纳比较法在中药教改中的教学效果

    在中药教学改革中,通过对中药学的某章节实施归纳比较法和传统中药讲授法的对比实验教学,统计结果显示,归纳比较法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中药教学法,它利于学生对学习信息的记忆,节约讲授时间,提高学习兴趣,吸引学习注意力,利于拓展学生的临床用药思维,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吴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针刺对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N80变化特点的实验观察

    观察了手针与电针(20Hz,1~2V)与(20Hz,2~5V)对正常人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皮层成分P45~N80波幅,潜伏时的影响.结果表明,手针与电针刺激N80波幅呈增高性变化,且弱电针与强电针刺激N80波幅增高显著(P<0.01,P<0.001);手针与电针对皮层成分潜伏时的影响未见明显变化规律.

    作者:张露芬;程金莲;严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两种含丁香油制剂的体外溶出度测定

    为测定丁香油-β-环糊精胶囊和丁香粉胶囊的体外溶出度,采用不同pH溶出介质(2.23~7.73)模拟胃肠道各段的pH条件,按中国药典转篮法,测定两种制剂在390min内的累积溶出量,并用HPLC法测定溶出液中丁香酚的含量.结果提示两种制剂的大累积溶出量分别为82%和52%,T50分别为42.13min和147.05min.说明丁香油-β-环糊精胶囊的体外溶出度明显好于丁香粉胶囊,更适合口服给药.

    作者:张纯;赵阳;郭澄;何骥驰;邵元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榄香烯乳对大鼠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NK细胞活性的影响

    采用乳配脱氢酶释放试验测定了榄香烯乳对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诱导的大鼠胃粘膜异型增生模型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结果表明MNNG可明显导致大鼠NK细胞活性下降,而榄香烯乳可预防MNNG的这种作用.提示,榄香烯乳提高机体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可能为它预防肿瘤发生的机制之一.

    作者:范钰;林庚金;钱立平;李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白首乌甙对DEN诱发实验性肝癌大鼠肝细胞DNA含量和生长周期变化的影响

    用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发生实验性肝癌,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白首乌甙对该模型大鼠肝细胞DNA含量和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治疗组大鼠与模型组比较,肝细胞内2倍体细胞明显增多,多倍体细胞明显减少;大鼠肝细胞处于G0/G1期的细胞显著增多,处于S期的细胞显著减少,说明白首乌甙可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合成,阻止肿瘤细胞分裂.

    作者:贾翎;顾立刚;赵建晴;王月琦;王庆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针刺临证体会

    针刺的临床疗效与针刺的方向、角度、深度等关系密切,还需注意避免针刺损伤、减轻针刺疼痛等问题.笔者临证多年,偶有所得,现介绍如下.

    作者:侯书伟;胡志强;谭奇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关于中药学专业(本科)营销方向课程设置之我见

    中药学专业(本科)营销方向是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设立的,对于弘扬我国传统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更快、更好地走向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该专业(方向)是新近才设立起来的,是中医药学学科与经济管理学学科相结合的产物,其课程设置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地充实、系统和完善.在此,本人结合自己多年从事<中药市场学>教学的经验与体会,对我校中药学专业(本科)营销方向课程设置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供参考.

    作者:张永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21世纪我国护理学改革初探

    21世纪是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发展的世纪.这两大科学的发展,必将带来医学科学的革命.人类健康长寿的梦想在新世纪将会实现.据日本老化制御研究所的越智宏伦先生1998年对日本人的平均寿命预测:日本人到2010年,人平均寿命达到85~90岁,到2030年,人平均寿命达到100岁,到2060年,人平均寿命达到120岁,到本世纪末,人平均寿命将达到160岁.这就是说,人类将逐步进入长寿时期,世界将进入老龄化社会.

    作者:刘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BDNF的影响

    探讨电针百会、三阴交穴对慢性应激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BDNF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针对BDNF阳性神经元进行染色,并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BDNF阳性神经元显著减少,形态以空泡为主.而电针对其有明显改善作用.说明电针对海马BD-NF的保护作用是电针对抗慢性应激引起的大鼠抑郁的机制之一.

    作者:韩毳;李学武;李晓泓;郭顺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丹参对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观察丹参对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索其机理.采用体外培养的wistar乳鼠心肌细胞缺糖缺氧6h,用心肌酶检测其代射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显示缺糖缺氧组心肌细胞凋亡数及酶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大、小剂量丹参液组心肌细胞凋亡及酶数量明显下降,与缺糖缺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丹参对缺糖缺氧心肌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柯于鹤;屈松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论医学课堂记忆学习法

    无论是中医学还是西医学,其科学都以浩繁的多门系统理论知识编排而成,并在近几十年来成倍地加快了更新速度.敏捷的记忆越来越成为竞争优秀医学生的关键所在;而持久且准确的记忆更是塑造临床亦或基础医学家的起码资本.因此,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记忆的机理与记忆的基本技巧.

    作者:李田;李德松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留学生中医药教育管理特点与思考

    广州中医药大学自1974年起,至今已招收和培训了50多个国家地区的、包括有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和进修生等不同层次的来华学生,共3000多人,取得了政治、社会、经济、人才等方面显著的综合效益.我们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中医药对外教育除具有其他对外教育一般共性外,其固有的特殊性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教与学的难度方面.

    作者:梁宏佐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浅谈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专业英语内在动机的培养

    我国高等中医药院为顺应时代的要求,培养既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的专业外语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一项紧迫而倍受关注的任务.本文通过对学习和掌握中医药专业英语的必要性及艰巨性阐明了学生在学习时具备内在动机的重要性;并围绕对这一动机的培养,对该专业的教学者在课外营造学习氛围方面和课内改革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朱玉琴;徐竹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21世纪医学生培养模式探讨

    21世纪医学将朝着整体化、综合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分子生物学将成为医学的带头学科.医学的社会作用越来越显著.医学模式将发生改革.21世纪需要的是复合型医学人才.因此,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建立新的培养模式,以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

    作者:孙英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中医骨伤科学多媒体教学实践

    近几年来,各种计算机教学软件如3D studio、 Htool、 powerpoint、 authorware、 flash corel draw等正在向教学领域发展,逐渐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大大促进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

    作者:曾展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中医专业英语教学方法初探及体会

    中医作为一门传统的经验医学,要立足于科技高度发展的二十一世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具有良好中医基础,能继承中医精髓,又具有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和技术,具备发展中医理论与实践潜力的人才是十分关键的.近年来的课程改革,除调整基本中医药课程的结构课时之外,又增加开设了如数理、人文等相关学科,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中医专业英语作为对外交流、引进先进技术的必备工具,受到了重视.我校自九十年代中期为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由具备一定英语水平如通过六级或WSK考试的专业老师授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笔者从事此项工作三年以来,对教学方法作了初步探讨.

    作者:叶丽红;黄桂成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方剂学网络教学课件的研制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临床防病治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从现存早的<五十二病方>,到博采众方的<伤寒杂病论>,唐代的<千金方>,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明代的<普济方>,直至现代的<中医方剂大辞典>,方剂学逐渐走向规范、完善.方剂的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已被列为当代中国重点攻关研究课题.

    作者:袁秀荣;陈德兴;梁国庆;杜炯琪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大造补骨散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一)

    取大鼠卵巢造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3个月后将72只大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Sham组)、模型组(OVX组)、阳性对照组(E-VD-Ca组)、大造补骨散高剂量组(DZBGS-H组)、中剂量组(DZBGS-M组)、低剂量组(DZBGS-L组).给药3个月后,检测股骨骨密度(BMD)、骨生物力学、体重、股骨重量、血清雌二醇、血清生化指标等.大造补骨散三个剂量组均能提高去巢卵大鼠的股骨BMD、股骨弯曲破坏载荷、血清雌二醇,降低血清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与模型组比较,P<0.01,统计学差异显著;与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研究证实大造补骨散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显著疗效.

    作者:杨梅香;欧阳志钢;邬洪波;谷胜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B超在急性腹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附110例分析)

    B型超声检查具有诊断迅速、简便、不受病情限制、无创伤等优点,自2000-01~2000-11,我科接诊了急诊科110例急性腹痛病人的急诊B超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凡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浅谈高等中医药专业留学生教育改革

    随着我国近年实行开放政策,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以及自然医学为世界人民越来越接受,因此,更多的外国学生愿意到中医的发祥地--中国接受正统的中医专业高等教育.我们在长期的教学管理工作中,不断对高等中医专业留学生教育进行摸索、研究和总结,得到一些初步的体会.

    作者:张义胜;马良宵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现代中医临床杂志

现代中医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