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首都医科大学被SCI收录论文的可视化分析

龚佳剑;刘玉婷

关键词:首都医科大学, SCI论文, 可视化, 研究热点, Bibexcel, Pajek, CiteSpace, VosViewer
摘要:目的 对首都医科大学近十年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收录的论文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 本文选取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首都医科大学作者近十年发表的文献,利用Bibexcel、Pajek、CiteSpace、VOSViewer等可视化分析工具,使用文献计量统计、词共现、作者共现、社会网络等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近十年被SCI收录的论文从发文数量、发文期刊、作者合作网络、国家合作网络、文献影响力、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首都医科大学被SCI收录的文献量快速增长,文献影响力在稳步上升,优势学科明显,呈现几个集中热点领域,有待各领域均衡发展.结论 首都医科大学今后在保证优势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应加强基础医学、交叉学科建设,注重提升期刊论文质量,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学术论文的国际影响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我国大陆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时空分布及空间聚集性规律

    目的 分析我国大陆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的时间与空间特点及空间聚集性、聚集区域随着时间变化的规律.方法 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即Moran's I和Getis G指数)描述我国大陆地区2006年至201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的时间、空间特征,并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数据在市(区)级尺度上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聚集性分析.结果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每年均有两个发病高峰(6月和11月),在全国市(区)级尺度上的全局自相关分析2006年至2010年的Moran’sI系数分别为0.0540、0.038 2、0.024 8、0.033 5和0.024 5(P值均<0.05);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高聚集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山东省南部、江苏省、海南省和陕西省;逐年发病热点区域主要分布有变化.结论 我国大陆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存在季节周期性,发病整体上呈现较弱的聚集性,聚集区域从海南省、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等地区逐渐转移到陕西省及周边省份地区.

    作者:耿亚辉;王超;胥芹;黄芳芳;郭秀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IL-33诱导的小鼠过敏原非依赖性哮喘样模型肺组织免疫细胞及亚群的改变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诱导的过敏原非依赖性哮喘样模型小鼠的观察,探索IL-33对小鼠肺组织中T、B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T(natural killer T,NKT)细胞和固有淋巴样2型细胞(type 2 innate lymphoid cells,ILC2)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采用数字表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氯化钠注射液(normal saline,NS)组和IL-33组,分别将NS、IL-33于1~6d连续滴鼻,之后隔天滴鼻至18d制备小鼠哮喘模型.采用有创肺功能检测小鼠气道高反应性;肺组织切片染色观察气道炎性反应;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肺组织中T、B细胞亚群,NKT细胞和ILC2细胞数量及比例变化.结果 与NS组相比,鼻腔给予IL-33刺激可引起小鼠气道反应性增高,气道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和杯状细胞增生.IL-33组小鼠肺组织T细胞(CD3+ T)及其亚群细胞数增多,Th2细胞(CD3+ CD8-IL-4+)出现优势分化,Th1/Th2细胞比例下降(P<0.01);B细胞(CD19+ B)及其亚群(B1a:CD19+CD23-CD5+ CD11b+,B2b:CD19+ CD23-CD5-CD11b+和B2:CD19+ CD23+ B220+)以及ILC2细胞(lineage-ICOS+ ST2+)数出现明显增加(P<0.01);NKT细胞(CD3+ CD8-CD49b+)比例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IL-33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造成肺组织T、B淋巴细胞亚群和ILC2细胞的数量及比例改变,打破局部免疫系统平衡,引发哮喘炎性反应.

    作者:袁琳洁;陈诗皓;安高;黄琼;易达委;李艳;吕喆;王晶晶;黄克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螯合锌离子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半暗带区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

    目的 利用大脑中动脉梗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模型,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的动态变化,并给予脑缺血大鼠锌离子螯合剂[N,N,N’,N’-tetrakis(2-pyridylmethyl)ethylenediamine,TPEN]进行干预,研究锌离子对MCAO大鼠脑组织HIF-1α表达的影响,探讨锌离子介导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数字表法将45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MCAO组和MCAO+ TPEN组(于MCAO前30 min腹腔注射TPEN,剂量为15 mg/kg),每组15只.使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90 min再灌注模型.术中监测大鼠肛温及平均动脉压,使其维持在正常范围.分别于再灌注3、12和24h处死大鼠,迅速取脑,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冰冻切片内缺血半暗带区HIF-1α的表达水平,用免疫荧光双标对HIF-1d在缺血脑组织的表达进行细胞定位.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未见HIF-1α染色阳性细胞,MCAO组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区HIF-1α的表达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逐渐增加(P<0.01).给予15 mg/kg TPEN后,缺血再灌注各时间点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区内HIF-1 α的表达比MCAO组明显减少(P<0.01).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区内,HIF-1α免疫荧光染色与神经元标志物NeuN免疫荧光染色共定位.结论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神经元内HIF-1α表达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递增.螯合细胞内锌离子下调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HIF-1α浓度,提示锌离子可能通过促进HIF-1 α表达介导脑缺血损伤.

    作者:房亚兰;李森;赵咏梅;闫峰;尹洁;罗玉敏;刘克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脑钠肽增高的机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炎性反应性疾病,这种炎性反应可累及心血管系统,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加,心脏标志物脑钠肽及其前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脑钠肽增高的机制予以综述.

    作者:苗苗;卜小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探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6-OHDA大鼠胃体中的表达变化

    目的 研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在6-羟多巴(6-hydroxydopamine,6-OHDA)大鼠胃体中的表达变化情况,探讨神经胶质细胞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胃轻瘫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6-OHDA损毁大鼠中枢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建立PD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免疫阳性神经元在黑质的分布,并用同样的方法检测GFAP和神经微丝蛋白(neurofilament,NF)在大鼠胃体肌层的分布情况,采用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GFAP在6-OHDA模型大鼠胃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6-OHDA大鼠黑质内神经元大量丢失,并伴有TH免疫反应性明显降低;6-OHDA大鼠胃体肌层GFAP和NF免疫反应性下降;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6-OHDA模型大鼠胃体肌层GFAP蛋白下调.结论 6-OHDA模型大鼠胃部GFAP和NF表达降低,可能参与了胃轻瘫发病的过程,本研究可能为PD患者胃轻瘫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任沁展;郑丽飞;刘玮;朱进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方法的改进

    血脑脊液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是机体的内部屏障之一,由介于血循环与脑实质间的软脑膜、脉络丛的脑毛细血管壁和包于壁外的胶质膜所组成,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解剖结构基础[1].血脑脊液屏障主要是由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和周细胞构成,星形胶质足突包绕毛细血管的外周,覆盖其95% ~ 99%的表面积.其中,血管内皮细胞是构成血脑脊液屏障的关键组织细胞位点,存在结构复杂的紧密连接,且相对缺乏胞饮囊泡及窗孔,其能够阻止大多数内外源性物质透过血脑脊液屏障,BBB的通透性是药物分子发挥其中枢活性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药物是否能够在BBB上进行有效转运是药物进入脑组织和治疗脑部疾病的主要制约因素[2].

    作者:徐平湘;齐特;陆莉;薛明;肇玉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对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降血糖作用

    目的 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大鼠1型糖尿病(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模型,评价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的降血糖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单次尾静脉注射2%(质量分数)STZ 58 mg/kg制备IDDM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造模成功的动物(禁食血糖≥16.7 mmol/L)分为供试品甘精胰岛素注射液(glargine injection)低、中和高3个剂量组、参照药来得时(Lantus)中剂量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15只;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各组动物分别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来得时或等体积的溶媒,每天给药,连续给药9周.每周定时检测大鼠随机血糖、体质量、摄食量和饮水量;给药结束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采用比色法定量检测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GHb).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各剂量组大鼠:①体质量增加、摄食量减少;②给药后lh血糖开始降低,2h降至低,8h基本恢复到给药前,且具有剂量依赖性;③GHb不同程度地降低,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④血清中BUN和TG降低.结论 在4~8 IU/kg剂量范围内,每日皮下注射2次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明显改善IDDM模型大鼠的高血糖症状,其作用效果与来得时相当;连续给药9周后,模型大鼠的血清BUN、TG和GHb显著降低,提示其具有保护肾功能、调节血脂的作用,并能减少糖尿病合并症的发生.

    作者:宋紫辉;张慧霞;项宗尚;范明源;蔡永明;张宗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鉴别诊断临床急性肺炎病原体感染的血清标志物研究

    目的 检测急性肺炎患者血清相关生物标志物含量,为建立一种快速鉴别诊断临床急性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的免疫胶体金检测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临床病原学诊断明确的急性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为检测样品,采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杀菌渗透增强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上述血清中相关生物标志物含量.结果 (1)正常人群血清78份,急性支原体肺炎患者血清46份,病毒性肺炎和细菌性肺炎患者血清42份,其中病毒感者患者血清35份,细菌感染患者血清7份;(2)正常人群血清PDGF大值<6 000 pg/mL;血清BPI大值<80 ng/mL;(3)以血清PDGF值6 000 pg/mL作为鉴别诊断急性支原体感染的基线值,支原体感染患者阳性检出率为93.47% (43/46);病毒和细菌感染患者出现支原体感染的假阳性率为7.14% (3/42);(4)以血清BPI值80 ng/mL作为鉴别诊断急性细菌感染的基线值,细菌感染患者阳性检出率为85.71% (6/7);病毒感染患者出现细菌感染的假阳性率为3.22% (1/31).结论 以血清PDGF6 000 pg/mL和BPI 80 ng/mL作为鉴别诊断不同病原体感染的基线值,对临床急性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鉴别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刘萌;窦云鹏;谷丽;吕喆;王一民;刘颖梅;安云庆;曹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尘螨变应原免疫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临床疗效及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

    目的 了解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经尘螨变应原免疫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对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2年1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尘螨致敏的轻、中度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26例,采用病例自身对照研究,对其进行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联合哮喘及鼻炎药物治疗.结果 26例患儿3年按期监测气道反应性,患儿症状用药计分(Symptom and Medication Score,SMS)由治疗前的6.1±2.3显著减低为1年时的3.3±1.5,2年时的2.2±1.6和3年时的1.1±1.3(P<0.05),自主哮喘控制评估(Children Asthma Control Test,C-ACT)由治疗前的22.2±3.3显著增高至1年时的24.7±2.6,并维持至2年时25.0±1.5和3年时的25.2± 1.8(P <0.05),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哮喘症状由治疗前的2.8±2.5显著下降为治疗1年时的1.1±1.7,2年时1.1 ±1.03和3年时的0.6±1.09(P <0.05),变应性鼻炎症状的VAS由治疗前的4.7±2.0显著下降为1年时的1.7±1.9,2年时的1.9±1.7和3年时的1.2±1.3(P<0.05),而肺功能指标无明显改善(P>0.05);气道反应性特征中,气道阻力由1年时的8.176 ±2.634下降为2年时的7.461 ±2.464和3年时的6.957±2.440(P<0.05);传导率(respiratory conductance,Grs)由1年时的0.135 ±0.045升高为2年时的0.151 ±0.062和3年时的0.163 ±0.067(P<0.05),小诱发累积剂量或反应阈值(minimum dose of bronchoconstrictor or the amount of the cumulative dose at the inflection point where the reciprocal of Rrs (Grs) decreases linearly,Dmin)由1年的7.110±10.865升高为2年时的9.558 ±9.487和3年时的19.640±12.379(P <0.05).结论 变应原免疫治疗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的疗效显著,气道反应性及气道敏感性降低.

    作者:皇惠杰;刘晓颖;侯晓玲;苗青;向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囊性纤维化及中国儿童特点

    囊性纤维化是一种以肺部病变伴随其他多系统受累为主要特点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高加索人群发病率较高,但近年来随着对该病认识的提高及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我国对儿童囊性纤维化的诊断有所增加.本文对该病发病机制、诊疗及中国儿童病例特点作一概述.

    作者:王昊;徐保平;申昆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治疗进展

    食管癌是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是食管癌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国家.内镜技术不但是早期食管癌诊断的重要手段,随着其迅速发展,已逐步取代传统外科手术,成为早期食管癌治疗的主流手段.现综述内镜治疗方法,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多环黏膜切除术、隧道法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射频治疗及光动力治疗等治疗早期食管癌的进展.

    作者:王蕾;李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放射性支架治疗肝外胆管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一种新的放射性支架治疗晚期肝外胆管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将9名符合条件的患者经十二指肠镜植入新型放射性支架,放射剂量的确定由计算机按照新的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进行计算,观察实际吸收剂量、支架通畅时间和生存期等指标.结果 9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实际的辐射剂量为(57.10±21.14)Gy,中位生存期为397 d.在放射性支架联合普通塑料支架和单纯使用放射性支架的情况下,平均通畅时间分别为125.7 d和101.8 d.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非随机和回顾性设计.结论 放射性支架治疗晚期肝外胆管癌安全、有效.

    作者:沈伟;刘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α-突触核蛋白与血红蛋白复合物的形成可致线粒体中血红蛋白减低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段食蟹猴中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与脑血红蛋白(neuronal hemoglobin,nHb)复合物在不同亚细胞中的形成.方法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α-syn与nHb复合物在不同年龄段食蟹猴不同脑区亚细胞结构中的表达,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食蟹猴不同亚细胞结构中游离α-syn与nHb的表达.结果 在纹状体中,nHb-α-syn复合物在胞质组分中存在增龄性增加,而在线粒体组分中存在增龄性减低,并且在纹状体中,线粒体中游离nHb随年龄增加而表达减少(P<0.05);在青、中、老年食蟹猴小脑中,nHb-α-syn复合物在胞质及线粒体组分中并无明显变化.同时,线粒体中游离nHb不随年龄增加发生改变.结论 在老化脑的易感区,α-syn与nHb复合物的形成可致线粒体游离nHb降低.

    作者:杨巍巍;李旭冉;李昕;李旭颖;于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北京市某三级医院体检人群尿酸与代谢综合征关联性研究

    目的 探讨北京市某三级医院体检人群尿酸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对2012年在北京某三级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包括问卷、体格检查、生物化学指标测定等.采用200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和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国立心肺和血液研究(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NHLBI)发表的联合声明作为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根据四分位数将尿酸分为4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年龄、性别、尿酸与代谢综合征的关联性.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共10 061例,其中男性6 089例,女性3 972例,平均年龄为(43.35±13.18)岁.根据尿酸四分位数将人群分为4组:Q1(<264.85 μmol/L)、Q2(264.85~324.00 μmol/L、Q3(324.01 ~383.25 μmol/L),Q4(≥383.26 μmol/L).以尿酸第1四分位数(Q1)区间人群为参照组,调整年龄、性别后,尿酸第2、3、4四分位数区间人群发生代谢综合征的优势比(OR)及其95% CI分别为:1.987 (1.570 ~2.514)、3.144 (2.470~4.000)、5.821 (4.573 ~7.410).随着尿酸的增加,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增加(P trend<0.000 1).结论 北京市成年人群尿酸与代谢综合征发生具有一定关联性.

    作者:李海彬;陶丽新;郭晋;刘相佟;杨昆;曹凯;王超;闫焱;郭秀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HBV相关肝硬化结节癌变的MR增强特征与GPC-3、CD34表达的对应性研究

    目的 探索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肝硬化结节癌变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动态增强特征与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及CD34表达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 收集44个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经病理证实的47个肝硬化结节纳入本研究,术前均行MR扫描,用软件将动态增强扫描序列自动生成时间-信号曲线,术后常规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GPC-3和CD34表达.结果 1)在47个结节中,GPC-3在早期肝癌(earl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eHCC),高级不典型增生结节(high grade dysplastic nodule,HGDN),低级不典型增生结节(low grade dysplastic nodule,LGDN)各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8.9%、26.1%、0%,CD34强阳性表达在eHCC、HGDN及LGDN中分别为78.9%、56.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eHCC、HGDN、LGDN的MR动态灌注时间-信号曲线特点分别倾向为陡升型、缓升型、平行型.GPC-3阳性的结节和阴性的结节两者之间时间信号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4强阳性、弱阳性、阴性的eHCC之间时间-信号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MR时间-信号曲线特点对eHCC及HGDN的鉴另诊断有一定的价值.2)GPC-3表达阳性具有提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同时MR时间-信号曲线表现为陡升型.3)CD34表达量与MR增强时间-信号曲线呈正相关.

    作者:张琦;李宏军;李云芳;张岩岩;袁星星;常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如何更有效的采用血管内联合血管旁注射聚桂醇治疗食管静脉曲张

    目的 探讨血管内联合血管旁注射聚桂醇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及提高疗效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6年来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endoscopic injection sclerotherapy,EIS)治疗的患者260人,EIS采用血管内联合血管旁注射的方法,观察其急症止血、食管静脉曲张好转等疗效以及合并症.结果 ①EIS治疗疗效与治疗次数明显相关,每次治疗与前一次治疗相比均有明显的疗效(P≤0.001),静脉曲张好转率随治疗次数增加而提高,连续4次及以上治疗后静脉曲张缓解率可达96.55%(28/29),恢复到轻度甚至消失者可达82.76%(24/29).②急症内镜下止血69例,成功率94.20%(65/69).③治疗的合并症包括早期再出血13例,迟发性再出血27例,较为严重的合并症4例,包括2例食管黏膜糜烂、脱落至出血和2例食管狭窄,均予以相应的治疗后好转.结论 血管内联合血管旁注射聚桂醇可有效进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急症内镜下止血,短间隔多次治疗可有效提高食管静脉曲张缓解率并预防出血,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许昌芹;刘慧;许洪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高内涵分析及Western blotting法在蛋白质核质分布研究中的应用及比较研究

    目的 使用不同方法对蛋白质的核质分布进行检测并比较差异.方法 细胞经免疫荧光染色后使用高内涵分析(high content analysis,HCA)对蛋白质的细胞质或细胞核总荧光强度进行分析;分别提取胞质及胞核蛋白,使用Western blotting法对核质组分中的蛋白质含量进行鉴定.结果 两种方法均可检测到蛋白质的出核转运;经定量分析,HCA法检测到的HuR蛋白质/核比升高倍数小于Western blotting法.结论 使用HCA法检测蛋白质核质定位具有准确、客观、成本低、快捷、多参数等特点,不失为Western blotting的有效补充及替代方法.

    作者:纪晓方;李丽英;常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2016年拉斯克奖

    北京时间2016年9月13日,拉斯克奖获奖者名单公布.基础医学奖颁发给William G.Kaelin,Jr.、Peter J.Ratcliffe以及Gregg L.Semenza,以表彰他们发现了人体和大多数动物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机制.临床医学研究奖颁发给Ralf F.W.Bartenschlager、Charles M.Rice以及Michael J.Sofia,以表彰他们对丙型肝炎的“复制子”系统的研究及药物的研发.特殊贡献奖颁发给Bruce M.Alberts,以表彰他在DNA复制和蛋白质生化研究方面的发现,在国家和国际科研机构中为改善人类生活而展现出的富有远见的领导力,以及在改进科学和教育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作者:李禹正;张婷;王晓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2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primary malignant mediastinal germ cell tumor,PMMGCT)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2例PMMGC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复习文献.结果 病例1,男性,22岁,咳嗽、呼吸困难5个月,胸部CT显示前纵隔巨大肿物,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升高,超声引导穿刺病理为精原细胞瘤.病例2,男性,20岁,胸痛10 d,胸部CT显示前纵隔巨大肿物,血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明显升高,CT引导穿刺病理为纵隔卵黄囊瘤.回顾文献,PMMGCT多见于青年男性,症状缺乏特异性,胸部CT可见巨大肿物多位于前纵隔,内部可见低密度囊性改变和钙化.精原细胞瘤血β-HCG升高,卵黄囊瘤血AFP明显升高.PMMGCT对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敏感,首选含铂类的联合化疗,后可辅以手术或放射治疗清除残留病灶.结论 PMMGCT临床罕见,呼吸科和放射科医师应提高认识,为患者争取较好的预后.

    作者:路明;陈红姗;韩翔;杨薇;朱翔;朱红;贺蓓;姚婉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资癸女贞胶囊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资癸女贞胶囊对复发性流产的疗效.方法 76例复发性流产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n=45)和对照组(n=31).对照组单纯应用雌二醇贴片,研究组联合雌二醇贴片和资癸女贞胶囊,治疗3个月期间监测排卵后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黄体期孕酮和雌二醇浓度,随访1年后的妊娠和活产情况.结果 研究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型内膜数目明显增多(P<0.05),排卵日子宫内膜血流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年后随访,研究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雌二醇贴片联合资癸女贞胶囊可显著改善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子宫内膜血供,优化内膜厚度和类型,改善黄体功能,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这类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为复发性流产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作者:李嘉音;李扬璐;阮祥燕;李玉林;刘敏如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