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凝血因子ⅩⅢ基因多态性与肺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性研究

许晓岩;杨媛华;翟振国;庞宝森;王辰

关键词:肺栓塞, 血栓栓塞, 凝血因子ⅩⅢ, 多态性, 单核苷酸
摘要:目的 探讨F ⅩⅢ A亚基Val34Leu(100G/T)和B亚基His95Arg(8259A/G)多态性与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经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V/Q)和/或螺旋CT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检查确诊的汉族PTE患者114例;对照组为与PTE患者同民族、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114人.应用酚-氯仿-异戊醇法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RFLP检测F ⅩⅢ A亚基Val34Leu(100G/T)和B亚基His95Arg(8259A/G)多态性.结果 F ⅩⅢ A亚基Val34Leu多态性等位基因G和T的频率在对照组和PTE组相同,分别为0.996、0.004;F ⅩⅢ B亚基His95Arg多态性等位基因A和G的频率在对照组分别为0.956,0.044,PTE组分别为0.987、0.013.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F ⅩⅢ A亚基Val34Leu多态性,在PTE组和对照组均未检测到突变的纯合子TT基因型,各检测到1例突变的杂合子GT基因型,在2组间基因型分布相同.F Ⅹ Ⅲ B亚基His95Arg多态性,在PTE组和对照组均未检测到突变的纯合子GG基因型,AA、AG基因型在PTE组分布为111(97.4%)、3(2.6%),在对照组分布为104(91.2%)、10(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6).相对于AA基因型而言,AG基因型有减低PTE发生危险的趋势OR=0.281 (95% CI:0.046~1.050,P=0.046).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中F ⅩⅢ A亚基Val34Leu多态性少见,该多态性可能对中国汉族人群PTE的发生影响很小.F ⅩⅢ B亚基His95Arg多态性,突变杂合子AG基因型有减低PTE发生危险的趋势.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心脏融合显像定量评价功能相关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利用无创性融合影像技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进行筛选诊断,旨在评价心脏融合显像MPI/CCTA用于鉴别功能相关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狭窄性病变的诊断效能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怀疑或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78例,均行常规两日法腺苷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和同机冠状动脉CT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30 d内完成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MPI:采用心肌15分段法对心肌血供做定性及半定量评价;CAG和CCTA:按常规将冠脉狭窄≥50%定义为临床有意义.以MPI/CAG作为标准对MPI/CCTA对冠脉狭窄致心肌血供异常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价.结果 78例患者中,MPI结果显示正常/异常为6/72例,其中66例为心肌缺血,6例为心肌梗死;根据3支主要冠脉血管的相应供血心肌节段划分,有可逆性缺损的节段: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LAD) 55段、左旋支(left circumflex artery,LCX)14段、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 11段,有固定性缺损的节段:LAD 4段、RCA 3段.CCTA结果显示:冠脉正常/异常为22/56例,78例患者共有234支主要冠脉,其中有74支冠脉狭窄≥50%,106支冠脉正常.MPI/CCTA融合影像结果显示:冠脉正常/异常(存在功能相关冠脉狭窄)为22/56例,与MPI/CAG对照,得到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33%、72.00%、87.18%、87.71%、85.71%.基于234支主要冠脉,MPI/CCTA融合影像与MPI/CAG对照,均异常(真阳性)55段/支,MPI/CCTA 正常而MPI/CAG异常(假阴性)7段/支,MPI/CCTA异常而MPI/CAG正常(假阳性)13 段/支,MPI/CCTA及MPI/CAG均正常(真阴性)159段/支,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88.71%、92.44%、91.45%、80.89%、95.78%.46例施行冠脉血管重建术患者均确定有功能相关冠脉狭窄,但是在67支行冠脉血管重建术的冠脉中,有25支(冠脉搭桥术CABG:8/22,36.36%;冠脉支架术PCI:17/45,37.80%)冠脉明显狭窄部位与心肌缺血区域并不匹配.结论 本研究显示心脏融合影像(MPI/CCTA)用于评价功能相关冠脉狭窄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其优势在于可无创性评价冠脉解剖结构和功能状态,明确冠脉狭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有望成为冠心病诊断,指导治疗方案的决策的首选方法.

    作者:谷珊珊;王蒨;董薇;焦建;苏航;付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远隔缺血预适应对脑缺血疗效的SPECT评价

    目的 通过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观察远隔缺血预适应组与对照组中风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变化,了解SPECT在远隔缺血预适应中的价值.方法 50例患者入选,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远隔缺血预适应组33例,对照组17例.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患单侧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磁共振成像检查除外脑占位病变及脑出血性病变.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显像结果分别进行分析.结果 1)远隔缺血预适应组患者额、颞、顶、枕叶皮质,患侧与对侧相应区域放射性计数比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底节和丘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上述各部位,患侧与对侧相应区域放射性计数比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远隔缺血预适应能改善缺血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通过SPECT检查发现经缺血预适应治疗的患者基底节和丘脑血流灌注改善明显.SPECT可为临床判断疗效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何洁;吉训明;李思颉;李如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脑代谢-脑血流同期显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像特征与类型

    目的 研究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脑代谢与脑血流同期显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ICVD)的影像特征以及匹配关系的类型.方法 受检者分为两组,正常人10例,ICVD组87例.采用1日法,首先进行13N-氨水(13N-Ammonia)显像,然后进行氟代脱氧葡萄糖(fludeoxyglucose F-18,18F-FDG)显像.获得脑血流灌注和脑葡萄糖代谢断层影像,并得到各脑区/小脑代谢和血流的放射性计数比值,进一步得到ICVD组的代谢、血流减低百分率和代谢/血流比值.结果 10例正常人脑代谢和脑血流影像表现为放射性分布呈左、右完全性对称和前、后基本对称.代谢与血流影像的放射性摄取程度呈完全匹配型影像.87例ICVD患者发现病灶267个;其中234个病灶表现为18F-FDG摄取减低;189个病灶表现为13N-Ammonia摄取减低;2个病灶表现为13N-Ammonia摄取增高;ICVD病灶大多呈多灶性、不对称性分布.异常影像类型分为5种:Ⅰ型(112个病灶):脑代谢-脑血流匹配性减少,减低程度基本相同;Ⅱ型(76个病灶):脑代谢不同程度减低,脑血流保持正常;Ⅲ型(33个病灶):脑血流不同程度减低,脑代谢保持正常;Ⅳ型:(44个病灶)脑代谢中重度减低,脑血流轻度减低;Ⅴ型:(2个病灶)脑代谢不同程度减低,脑血流增高.第Ⅱ型-第Ⅳ型为代谢-血流不匹配型;第Ⅴ型为代谢-血流反向分布.结论 18F-FDG 和13N-Ammonia 同期PET显像的影像特征与类型,对于研究ICVD脑代谢与脑血流的匹配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曼;马云川;吉训明;高利;苏玉盛;彭程;魏翠柏;张琳瑛;尚建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乌拉地尔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乌拉地尔是一种苯哌嗪取代的尿嘧啶衍生物,它通过阻断突触后肾上腺素α1受体,兴奋中枢5-羟色胺1受体,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危象、外科手术降压及预防血压峰值等各种降压治疗;同时它具有中度的突触前α2受体兴奋作用及微弱的β1受体阻滞作用,有助于通过减少回心血量,阻断儿茶酚胺的释放,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及缺血性心脏病等同样具有广泛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总结了乌拉地尔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何婧瑜;华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功能评分与脑梗死体积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的神经功能评分与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方法 2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采用线栓法制作短暂性MCAO模型,于缺血再灌注后24 h、3 d、7 d、14 d、30 d进行三种神经功能评分(Longa 5分法、前肢踩空实验、Ludmila Belayev 12评分法),取脑组织后行HE染色.计算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相对百分比,采用方差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统计结果.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24 h到30 d,三种神经功能评分均有降低,7 d组与30 d组的前肢踩空实验和Ludmila Belayev 12评分法的评分结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体积随着时间延长有所降低,但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种神经功能评分中,缺血再灌注3 d组及30 d组,Ludmila Belayev 12分法评分的结果与脑梗死体积呈显著相关(P<0.05),其余时间点与三种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在线栓法制作的SD大鼠短暂性MCAO模型中,Ludmila Belayev 12评分法与缺血再灌注后第3 d、30 d的梗死体积有显著相关性,该评分法可用于评估这两个时间点的大鼠脑梗死损伤程度.

    作者:王荣亮;刘小蒙;张营;吉训明;罗玉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β淀粉样肽结合乙醇脱氢酶及胆碱乙酰转移酶在糖尿病小鼠海马内表达的时程变化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β淀粉样肽结合乙醇脱氢酶(amyloid-β peptide-binding alcohol dehydrogenase,ABAD)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 transferase,ChAT)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小鼠海马CA1区表达的时程变化,探讨DM脑病发病的相关机制.方法 48只雄性昆明小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C,n=24)和DM组(n=24).小鼠禁食12 h后,按200 mg/kg腹腔注射新鲜配制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3 d后尾部测非禁食血糖,大于15 mmol/L者为DM模型复制成功.分别在造模后1周、4周及8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C组与DM组小鼠海马CA1区ABAD及ChAT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 1)ABA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组小鼠海马CA1区ABAD阳性细胞数量少,染色浅;而造模后1周、4周、8周,DM组小鼠海马CA1区ABAD阳性细胞数量较C组增多,染色深.细胞计数结果显示,1周、4周及8周,DM组小鼠海马CA1区ABAD阳性细胞数量(18.50±2.72,21.10±2.47,18.90±2.08)比C组(14.30±2.63,15.30±3.13,14.10±3.07)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hA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组小鼠海马CA1区ChAT阳性细胞数量多,染色深;而造模后1周、4周及8周,DM组小鼠海马CA1区ChAT阳性细胞数较C组减少,染色变浅.细胞计数结果显示,1周、4周及8周DM组小鼠海马CA1区ChAT阳性细胞数量(21.20±2.15,19.60±3.50,21.30±3.20)比C组(25.50±3.63,26.40±3.37,26.30±4.88)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M早期(1周)小鼠海马内即出现ABAD 表达增加,并持续至实验终点(8周),同时DM小鼠海马内ChAT表达明显减少.ABAD可能参与DM小鼠胆碱能神经元的变性过程,在DM脑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闫颖;李森;赵志炜;赵咏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比较高碘酸-雪夫与双花扁豆凝集素反应标记的小鼠蜕膜自然杀伤细胞

    目的 对比高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Schiff,PAS)与双花扁豆凝集素(Dolichos Bifows Agglutinin,DBA)组织化学法所显示的小鼠蜕膜自然杀伤 (decidual natural killer,dNK) 细胞的不同.方法 取妊娠第3~19天小鼠子宫,制备成连续的切片,分别经PAS、DBA组织化学法、DBA加PAS双重反应显示dNK细胞.结果 典型的 dNK细胞含有PAS阳性颗粒,其胞膜、核膜和颗粒膜与DBA特异性结合而呈阳性反应;妊娠早期(妊娠第3~6天)不含颗粒的幼稚dNK细胞也可以被DBA标记.DBA加PAS双重反应时,含颗粒的dNK细胞大部分可以被同时标记.结论 DBA是dNK细胞的一种新的标志物,在妊娠早期可用以显示 PAS阳性颗粒尚未出现的幼稚dNK细胞.

    作者:路欣;许晴;翁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微小RNA-144的研究进展

    微小RNA(microRNAs,miRs)通过靶向降解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或抑制mRNA翻译参与个体发育,细胞增生、分化、凋亡,肿瘤形成等生理病理过程.近年的研究证实循环中的miRs以稳定的形式存在于各种体液包括血浆、尿液中,可作为疾病的生物标记物.已经鉴定的哺乳动物miRs中约50%在基因组中成簇存在,转录为多顺反子的初转录本,而miR-144前体以miR-144/miR-451簇形式存在.近年研究表明,miR-144既是红系分化的重要调节因子,也参与肿瘤、心脑血管病等的发生,本文对miR-144在血液病、癌症、神经系统疾病、心脏病等多种疾病中的表达变化、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赵海苹;罗玉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18F-FDG PET-CT在肺结核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成为恶性肿瘤主要的死亡原因.目前中国每年大约有60万人死于肺癌,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每年肺癌发病人数将会超过100万.肺癌的预后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0期至Ⅳ期,5年生存率可由90%降到5%以下.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肺癌对于延长肺癌患者的寿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18F-FDG PET-CT 的应用日趋广泛且日益增长,主要集中于肿瘤领域,特别是在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等方面的应用.但18F-FDG不是肿瘤特异性的示踪剂,一些感染性或炎性反应相关的病变,特别是肺结核,对葡萄糖的摄取与代谢也增强.有效提高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检查中肺部病变的良恶性鉴别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雪;李亚明;李雪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哮喘急性发作时呼吸音的分析研究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 在于利用计算机处理的声音分析技术,对哮喘患者的呼吸音进行评估,并且对哮喘患者和正常个体的声音进行比较.方法 对22例哮喘患者分别在发作时和治疗后的整个呼吸循环的呼吸音进行分析.15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分别记录其声音振动模式.对左肺和右肺的呼吸音分别进行分析.结果 哮喘发作时左右肺呼吸音的振动能量峰(vibration energy peaks,VEPs)具有不同步性.正常个体的左右肺VEPs几乎同时发生;其呼气VEPs的时间间隔为(0.006 ± 0.012) s.哮喘患者左右肺的呼气VEPs的时间间隔为(0.14 ± 0.09)s,经过治疗改善后的VEPs时间间隔为(0.04 ± 0.04)s.与正常的个体相比,哮喘患者左右肺的不同步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种不同步经过治疗改善之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音分析结果证明,哮喘发作时左右肺VEPs的不同步性显著增加,哮喘患者经过临床治疗改善之后不同步性显著减少.

    作者:陈菲;王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CT肺动脉造影与肺灌注断层显像对肺栓塞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目的 对研究CT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诊断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文献进行Meta汇总分析,评价两者对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199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Pubmed、Ovid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中关于CTPA和SPECT显像的文献,应用Meta-Disc软件分别汇总两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及其95%可信区间.根据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curve,AUC),得出各自的Q*值,评价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共有1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CTPA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9(0.75,0.83)和0.90(0.87,0.93),SPECT显像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为0.86(0.78,0.93)和0.95(0.92,0.98).两者的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3.72%和97.64%.两者的Q*值分别为0.8740和0.9306.比较两者Q*值,CTPA与SPECT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A与SPECT显像在诊断肺栓塞方面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孙朋涛;王铁;梁福兵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锌离子在脑缺血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近期研究表明,锌离子是介导脑缺血损伤的一种重要离子.缺血时,大量的锌离子从突触末端释放出来,聚集于突触后神经元内.缺血时产生的氧化应激和酸中毒也促使锌离子从胞内锌结合位点如金属硫蛋白释放.急剧的胞内锌超载可引起严重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及活性氧簇产生,继而引起细胞坏死,而轻度的胞内锌超载则可能放大凋亡通路,导致细胞凋亡.深入研究锌离子在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有可能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新策略.

    作者:李森;刘克建;赵咏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不同负荷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血尿酸、QTCB、左室心肌质量指数比较分析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负荷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PVC)患者血尿酸(uric acid,UA)、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mass index,LVMI)、校正QT间期(correct QT interval by Bazett,QTCB),探讨期前收缩负荷与这些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入选期前收缩频次大于360次/h或 8 640次/24 h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7例,研究对象均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及空腹接受化验检查,将入选患者分为期前收缩负荷<10%(低负荷组)、10%~20%(中等负荷组)、>20%(高负荷组),比较3组间生物化学指标、LVMI、心电图指标等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高负荷组QTCB、LVMI、UA水平明显高于低负荷组(P<0.01),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得出回归方程Y=0.029X1+0.045X2-12.558,F=10.037,P<0.001(Y=期前收缩负荷,X1 =UA,X2 =QTCB),标准化回归系数UA为0.357,QTCB为0.295.结论 PVC患者随着期前收缩负荷的增加,QTCB延长、左室肥厚程度加重,UA水平升高,并且对期前收缩负荷的影响UA比 QTCB大.

    作者:全美燕;华琦;任海荣;王云飞;刘荣坤;杨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1日至2011年8月1日之间所有入北京通州区潞河医院的STEMI患者的病历资料,合并HAP的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住院的STEMI但无HAP的患者作为对照.回顾性分析患者各项可能与HAP相关的临床指标,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病例组患者16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患者年龄、男性患者比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长期服用激素、心脏功能差(Killip分级3级及以上)、卧床时间、大手术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经鼻胃管、应用镇静、肌松药物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例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比例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明显长于对照组,病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行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并发HAP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大于75岁(OR=3.205,95% CI:1.314~7.813)、合并COPD(OR=8.264,95% CI:2.165~31.250)、卧床时间(OR=2.583,95% CI:1.793~3.713)及未行PCI治疗(OR=0.361,95% CI:0.213~0.613).结论 高龄(大于75岁),合并COPD,卧床时间、机械通气大于48 h及未行PCI治疗是发生HAP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崔纳;郭金城;华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胰岛素抵抗与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与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新发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DM)和非糖尿病(non-diabetes mellitus,NDM)患者,分别为392例和95例.根据IR程度按四分位分成4组,由低到高依次为A、B、C和D组.比较各亚组DM和NDM患者各项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差异.结果 DM与NDM亚组在不同IR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prothrombin time,APTT)、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大血小板比率(platelet-large cell ratio,P-LCR)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C和D组中在DM、NDM亚组间P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R水平和是否合并DM在PT、APTT、PDW、MPV和P-LCR水平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IR可作为独立的影响因素作用于凝血过程的环节中,IR患者存在体内高凝状态及出现血栓性疾病的倾向.

    作者:杨宁;王立;徐援;张冬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局部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细胞外基质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局部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基质金属蛋白酶9(metalloproteinase 9,MMP9)、细胞外基质蛋白--层黏连蛋白(laminin,LN)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表达的影响,为局部亚低温应用于脑缺血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缺血时间为2 h,缺血即刻于大鼠头部放置冰块,脑温维持在32.5 ℃~33.5 ℃,并持续至再灌后1 h.采用12分评分法与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测定;免疫荧光方法测定检测缺血半暗带MMP9、LN及FN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体温再灌注组比较,局部亚低温再灌注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和神经功能评分均减小(P<0.01);脑组织MMP9表达降低(P<0.05),LN及FN表达升高(P<0.05).结论 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局部亚低温能够明显减小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局部亚低温可能通过减少MMP9的表达,增加LN及FN的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李芳;刘向荣;闫峰;张陈诚;罗玉敏;方伯言;吉训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不同性别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脑血流及梗死体积的变化

    目的 探讨正常生理条件下性别因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脑梗死体积及梗死过程中脑血流变化的影响.方法 健康雌、雄(sprague dawley,SD)大鼠(280~310g)各12只,使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线栓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2 h,再灌注24 h后处死.(1)手术中全程监测大脑中动脉灌注区域脑血流变化,记录梗死前脑血流的基础值,插栓后脑血流的下降值及拔栓后脑血流的恢复值,并比较雌雄2组之间的差异.(2)处死大鼠后进行大脑切片,通过2,3,5-氯化三苯四氮唑(2,3,5-triphenyl tetrazolium,TTC)染色测量并比较雌雄2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结果 (1)脑血流监测基础值雌性为(154±20)PU,雄性为(212±24)PU,雌性显著低于雄性(P<0.01);线栓插入后,雌性为(48±3)PU,雄性为(78±21)PU,雌性显著低于雄性(P<0.05),下降百分比雌性为(68±4)%,雄性为(63±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栓后脑血流雌性为(159±5)PU,雄性为(196±36)PU,恢复百分比雌性为(104±11)%,雄性为(91±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TTC染色发现雌性大鼠脑梗死体积为(28.4±3.3)%,雄性为(40.0±3.1)%,雌性明显小于雄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生理条件下,雌性大鼠脑血流基础值显著低于雄性,单侧MCAO缺血再灌过程中,雌雄2组脑血流和各自基础值相比,下降和恢复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推测雌性大鼠脑血流基础值低水平状态可能提高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终导致在病死率及脑梗死统计中雌性大鼠都显著低于雄性大鼠.

    作者:闫峰;刘向荣;赵海苹;王荣亮;吉训明;赵咏梅;陶真;罗玉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GAP-43高表达转基因小鼠的建立

    目的 构建GAP-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高表达转基因小鼠,为进一步研究GAP-43对神经发生及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提供基础.方法 构建pCEP4-PDGF-GAP-43转基因构件,通过原核显微注射方法将线性化、纯化后的外源质粒pCEP4-PDGF-GAP-43 注射入C57小鼠受精卵中,胚胎移植至同期发情的假孕受体母鼠输卵管内,获得子代小鼠.用PCR方法检测子代鼠尾基因组DNA,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GAP-43基因表达,并通过免疫荧光的方法对GAP-43表达位置进行定位.结果 经PCR方法检测得到转基因阳性鼠,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 GAP-43蛋白的表达量高于同胞对照组的小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GAP-43阳性反应物弥散分布于大脑皮质和海马中,且特异性存在于神经元中.结论 外源基因GAP-43在小鼠基因组中得到整合并稳定遗传,为神经损伤修复及神经发育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作者:黄蕊;赵君朋;文玉军;徐群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白芍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目的 考察白芍粗提物及其有效成分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pentagalloylglucose,PGG)抗氧化活性.方法 用乙醇为提取剂超声提取白芍中有效成分PGG;用高速逆流法分离纯化PGG;用高效液相色谱及质谱法分析、鉴定PGG;以维生素C(vitamin c,Vc)为阳性对照,用1,1-二苯基-2-苦基苯肼自由基法(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和Fe3+ -三吡啶三吖嗪法(ferric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FRAP)法评价白芍粗提物及PGG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从白芍中分离纯化得到PGG,其纯度为95.7%.DPPH实验表明,白芍粗提物及PGG对DPPH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其残留率的IC50为PGG<白芍粗提物白芍粗提物>Vc.FRAP实验结果表明,与白芍粗提物及Vc相比较,PGG抗氧化作用强,尤其在浓度较低(如10 μg/mL)时,其FRAP值大于白芍粗提物并远远大于Vc;当浓度增大时,各物质FRAP值均增大,抗氧化能力增强.但Vc增加得更为显著,在100 μg/mL时,Vc的FRAP值为420.8 μmol/L,已接近白芍粗提物的FRAP值,但仍低于PGG的FRAP值567.1 μmol/L.结论 中药白芍中含有抗氧化有效成分PGG,PGG的抗氧化作用远大于阳性对照药Vc,PGG将有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天然高效抗氧化剂,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夏颖;殷志爽;石晨;王桥;宋学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胃食管反流显像和唾液吸入显像在儿科肺吸入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胃食管反流显像和唾液吸入显像在诊断儿童肺吸入方面的价值.方法 140名儿童患者[(年龄在3周~18岁,平均年龄(3.4±2.1)岁,其中男孩61例,女孩79例]同时行胃食管反流显像和肺吸入显像.回顾性分析并比较这两种显像的诊断结果.结果 胃食管反流显像显示1.4%(2/140)的患儿有肺吸入胃食管反流物;而唾液吸入显像显示22.1%(31/140)的患儿有肺吸入唾液,且胃食管反流显像阳性的2名患儿的唾液吸入显像也呈阳性表现.结论 在诊断肺吸入方面,唾液吸入显像的价值大于胃食管反流显像.因此如欲明确是否有肺吸入存在,则应首先行唾液吸入显像.

    作者:杨吉刚;李春林;邹兰芳;庄红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