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对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

洪忠新;王佳;武力;顾中一;毕研霞;丁冰杰;李伟;张立红

关键词:高血压, 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 人体测量, 蛋白质, 脂肪
摘要:目的 探讨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与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中老年村民150例,测量血压和人体指标,并对村民膳食摄入量进行调查,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入选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比例将村民分成两组:高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组(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占总能量比例大于或等于60%组),以下称高碳水化合物组(high carbohydrate group,HC组),和非高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组(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占总能量比例小于60%组),以下称非高碳水化合物组(none high carbohydrate group,NHC组),并对两组人群的有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村中老年高血压患病率较高,达59.1%.HC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NHC组,以收缩压升高为显著;两组村民年龄、性别、吸烟和饮酒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村民人体测量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村民总能量、碳水化合物、钙、钠及钾等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NHC组村民鱼肉类、干果类和油脂类摄入量显著高于HC组,按营养素换算后NHC组村民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亦显著高于HC组.结论 碳水化合物摄入占总能量比例大于或等于60%时,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增加,以收缩压升高为显著.这与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的减少有关,与年龄、吸烟、饮酒、人体测量指标及总能量、碳水化合物、钙、钠及钾等摄入量无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槲芪散及槲寄生提取物对肝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方剂槲芪散及其君药槲寄生提取物多糖、总碱对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槲芪散对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凋亡;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结果 槲芪散及槲寄生提取物有较好的抑制肿瘤细胞增生的作用,高剂量组除了槲芪散和槲寄生总碱48 h时间点外,OA值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呈现出时间-剂量依赖性;经药物作用48 h后,槲寄生多糖及总碱组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和G2期细胞比例降低,槲芪散组G1期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S期比例降低,G2期比例增加,3者均使细胞凋亡增加;加入不同浓度的槲芪散、槲寄生多糖及总碱,低浓度时荧光增强不明显,而高浓度均导致细胞内荧光强度瞬间增强,升高到一定水平后,基本维持在一高水平,除槲寄生总碱组有略微下降外,其余2组未见明显下降趋势.结论 槲芪散、槲寄生多糖及总碱均能抑制肿瘤细胞增生,促进细胞凋亡,且这3种药物引起胞内钙超载可能是诱导HepG2凋亡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鹏雁;安建多;王池;王学从;武鑫瑞;王学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中国、日本及非亚洲人群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nsulin autoimmune syndrome,IAS)的临床特点.方法 就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9例IAS患者临床特征,与北京协和医院总结的中国病例、日本及非亚洲人群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IAS发病无性别差异,发病年龄范围较广,40岁以上人群更易患此病.亚洲IAS者发病前多合并Graves病和服用甲巯咪唑;非亚洲人群多合并风湿或血液系统疾病.IAS临床特点为严重的自发性低血糖发作,血免疫活性胰岛素(immunoreactive insulin,IRI)浓度升高及胰岛素自身抗体(insulin autoantibodies,IAA)阳性.低血糖既可发生在空腹,也可发生在餐后.IAS预后良好,低血糖症状多在1~3月内缓解.IAS的治疗主要包括改善饮食、停用诱发药物,这可使多数日本患者症状缓解,而中国及非亚洲人群更常应用泼尼松口服治疗.结论 IAS临床表现特异,对低血糖合并高胰岛素血症患者测定IAA有助于诊断IAS,本病治疗简单、预后良好,及早诊断和适当治疗可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陈敏;庄晓明;窦京涛;王先令;谷伟军;杜锦;郭清华;杨国庆;巴建明;吕朝辉;母义明;陆菊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的结构精析

    药物作用机理是生物学时代药学、化学、生物学和医学共同关心的领域.研究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模式是揭露药物作用机理的重要途径之一.解析药物分子和受体的X-ray共晶结构,借助分子模拟技术和分子图形软件,可以直观地观察药物与受体在分子级别上的相互作用,揭露作用机理,进行新药设计.熟悉与此相关的文献、了解与此相关的进展、搜集生物大分子结构资源库中的受体结构信息、熟练使用计算机模拟软件以及正确分析药物作用模式是药学、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和研究人员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及时介绍这些知识和技能是生物学时代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任务.为了适应生物学时代医学教育和药学教育教学内容改革需求,本文以抗癌药物与拓扑异构酶Ⅰ的相互作用为示范,诠释熟悉相关文献、了解相关进展、搜集生物大分子结构资源库中受体结构信息、熟悉计算机模拟软件以及分析药物作用模式的过程和技巧,展示教学内容改革的魅力.

    作者:朱海梅;罗勇;赵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参麦注射液及乌司他丁对重症脓毒症患者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 应用旁流暗视野仪观察中药参麦注射液及西药乌司他丁对重症脓毒症患者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采用数字表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重症脓毒症患者45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参麦注射液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15例.遵照SSC2008指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参麦注射液和乌司他丁治疗,应用旁流暗视野技术,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舌下微循环的变化,观察指标包括:总血管密度(total vessel density,TVD)、灌注血管密度(perfused vessel density,PVD)、灌注血管比例(proportion of perfused vessels,PPV)、微血管流动指数(microvascular flow index,MFI).记录入组72 h的APACHE Ⅱ评分,以及患者住ICU天数及28天病死率.结果 参麦注射液组患者舌下微循环在给药6 h后出现明显变化,PPV明显增加(P<0.05).乌司他丁组患者在给药12 h后出现明显变化,PPV明显增加(P<0.05).参麦注射液及乌司他丁均对患者预后有一定改善作用.结论 参麦注射液及乌司他丁均可改善重症脓毒症患者早期舌下微循环;监测舌下微循环变化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赵梦雅;李昂;张淑文;段美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MBP68-86与MBP87-99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的轴突损伤修复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68-86 及MBP87-99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模型中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及生长相关蛋白(growth-associated protein,GAP)-43mRNA表达及其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PKA)的变化,探讨EAE大鼠发病过程中轴突损伤修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不同肽段的MBP 68-86或MBP87-99与不完全福氏佐剂及结核杆菌混合制成抗原,皮下注射于大鼠双后足垫,建立大鼠EAE模型.观察其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测定大鼠脑组织cAMP含量,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大鼠脑组织APP、GAP-43及PKA mRNA表达.结果 与MBP87-99组大鼠比较,MBP68-86所致EAE病情进展快,神经功能评分较高,炎细胞浸润重并形成袖套状改变.中剂量MBP68-86免疫大鼠第14天,脑组织GAP-43 mRNA表达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第28天,APP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MBP87-99免疫大鼠第28天,APP mRNA表达较正常组和小剂量MBP68-86明显上升(P<0.05);GAP-43 mRNA表达较大、小剂量MBP68-86明显升高(P<0.05).大、小剂量MBP68-86与MBP87-99免疫大鼠第28天,脑组织cAMP水平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或P<0.05),中剂量MBP68-86与MBP87-99组大鼠脑组织PKA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 MBP68-86或MBP87-99均可诱导Lewis大鼠产生EAE.可引起脑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脱髓鞘及轴突损伤等,且损伤有一定的自我修复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cAMP-PKA 信号途径有关.综合分析研究结果发现,MBP68-86中剂量(每只50 μg)可作为探索EAE发病特点及药物观察的实验模型.

    作者:赵晖;王义周;寇爽;李明;齐放;张秋霞;王蕾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门诊患者对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了解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门诊患者对慢性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医护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和加强健康监护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慢性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调查问卷,对2011年世界肝炎宣传日自愿参与北京友谊医院义诊活动的门诊患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在118名门诊患者中,对病毒性乙型肝炎和病毒性丙型肝炎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介于41.5%~87.3%.门诊患者中分别有50.0%和46.6%的患者知晓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病情进展;59.3%和57.6%的患者知晓两者何时需要治疗;14.4%和39.0%的患者知晓两者的治疗结局.在治疗结局方面,门诊患者对乙型肝炎的知晓率低于丙型肝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9,P<0.001).主要家庭成员中有无肝炎患者的门诊患者对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8%的门诊患者对肝炎患者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见.结论 应提高门诊患者对肝炎病毒传播途径全面的认知,重视对门诊患者,尤其是肝炎患者家属开展关于不同类型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作者:孔媛媛;孙亚朦;张群;吴晓宁;崔焱;马红;欧晓娟;尤红;贾继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保定市社区居民精神卫生知识认知态度和接触程度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保定市社区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的认知态度和接触程度,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传,进一步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奠定基础.方法 以河北省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简称686项目)城乡两个示范区为调查人群,重点调查社区医生、社区干部、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及城乡社区普通居民,并对4组人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4组人群对精神卫生知识的认知态度不同,患者家属对3个条目更是采取肯定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4组人群就医途径的首选都是精神病医院(76.57%),其次是综合医院(13.83%)、基层诊所(6.98%)、巫医神门求助(2.15%);(3)4组人群对精神卫生知识的接触程度不同,普通社区居民普遍低于其他3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本调查中人们获得精神卫生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广播(40.97%)、其次是书报(27.97%)、宣传培训(16.37%)、朋友聊天(14.69%).结论 保定市社区居民对精神卫生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和接触,4组人群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社区医生的认知普遍较高,普通居民相对较低,因此应加强精神卫生知识宣传覆盖面,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卫生知识水平.

    作者:田梅;张勇;白珍;刘艳芳;杨淑恩;史彦彦;马磊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李贵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经验总结

    目的 比较李贵教授中西医结合方法和西医方法治疗小儿迁延性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 对照组以阿奇霉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7 d,如效果不满意间隔4 d再用3 d,之后再加用甲泼尼龙静脉滴注,3~5 d同时口服易坦静.治疗组以阿奇霉素静脉点滴7 d,效果不满意者停西药,按辩证分型加用不同方剂中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发热减轻和消退时间、咳嗽减轻和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湿啰音、哮鸣音减少和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后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与西药联合治疗小儿迁延性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效果明显优于组间均治疗组调痰、瘀、闭、虚是该类肺炎的病因病机.

    作者:刘晓红;崔红;韩伟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微小RNA在神经系统及髓鞘发生的调节作用

    微小RNA通过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的表达在细胞的发育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研究表明,微小RNA是神经系统中重要的调节因子.而构成轴突的髓鞘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微小RNA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髓鞘的发生也有非常重要的关系.本文就近年来微小RNA与神经系统以及髓鞘的发生中可能的调控作用进行了综述.

    作者:曹婷;杨丽君;崔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从急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治谈中西医结合

    急性感染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医疗界面临空前严峻的细菌耐药形势,而新药研发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发展速度.在严重感染诊治过程中注重脏器保护、改善微循环,是提高救治率的关键.我们在中西医结合理论指导下,采用西医辨病、中医辨证,中西医优势互补、病证结合的原则诊治急性感染性疾病,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通过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总结出实热证(热夹湿型、热盛伤阴型)、血瘀证、腑气不通证和厥脱证.通过实验研究,证实了中药在急性感染性疾病的细菌耐药、脏器保护、微循环等方面的作用.中西医结合是治疗急性感染性疾病的佳策略,突破中西医之间的壁垒是关键,病证结合、方证对应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切入点.

    作者:张淑文;苗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肾损伤分子-1对于脓毒症相关肾损伤的早期预测价值

    目的 观察脓毒症患者肾损伤分子-1 (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的浓度,探讨KIM-1是否对脓毒症相关肾损伤具有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自 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76例,另有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KIM-1、血β2- 微球蛋白(beta 2-microglobulin,β2-MG).随访28天,记录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随访28天,51例患者出现AKI,AKI发生率29%.脓毒症患者KIM-1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全部患者按KIM-1浓度五分位分组,随着KIM-1浓度升高,AKI发病率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KIM-1是预测肌酐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16,95%CI:1.155-1.737).KIM-1是预测急性肾损伤的指标,ROC曲线下面积为0.879.结论 KIM-1在肾损伤早期浓度升高,并与急性肾损伤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KIM-1是脓毒症相关肾损伤的预测因子.

    作者:孟广蕊;李春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低氧诱导VEGF基因表达载体治疗家兔肢体缺血性疾病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低氧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表达载体对家兔肢体缺血性模型的基因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切除髂外动脉远端和股动脉分支制作家兔左后肢缺血模型,术后立即将含VEGF基因的低氧诱导表达载体6HRE-pcDNA-VEGF165多点注射至患侧肌肉内,并于不同时间点进行后肢胫动脉血压测量和动脉血管造影.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应用低氧诱导VEGF基因表达载体的基因治疗组胫动脉血压恢复快;动脉血管造影显示基因治疗组动脉充盈早于对照组,新生血管多于对照组,早于对照组建立侧支循环.结论 低氧诱导VEGF基因表达载体可促进家兔肢体缺血模型新生血管的形成,改善缺血肢体的血液循环.

    作者:殷爱红;武文琦;崔世军;滕旭;郑少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胆碱能抗炎通路对内毒素复合油酸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目的 研究胆碱能抗炎通路(cholinergic anti-inflammatory pathway,CAP)对内毒素复合油酸2次打击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体质量250±20g.按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①对照组(control group,C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1;②急性肺损伤(ALI)组:腹腔注射1%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 10 mg*kg-1,30 min后静脉注射油酸(oleic acid,OA)0.15 mL·kg-1;③电刺激(stimulation,ST)组:右颈迷走神经干连接刺激电极,以5 V、2 ms、1 Hz强度持续刺激神经10 min,腹腔注射1% LPS10 mg·kg-1,再持续刺激神经10 min,20 min后静脉注射OA 0.15 mL·kg-1;④他克林(tetrahydroaminoacridine,THA)组:静脉注射胆碱酯酶抑制剂THA 1.5 mg*kg-1,10 min后行急性肺损伤操作.各组动物均于130 min后从颈总动脉采血1 mL行血气分析,处死动物采集标本,分别检测肺组织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2,TLR2)和TLR4 mRNA、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p65、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cloperoxidase,MPO)含量和肺组织湿质量-干质量比(wet weight/dry weight,W/D),HE染色观察左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ALI组与C组比较,pH和动脉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均显著下降,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显著升高;肺泡破坏严重,有大量组织液渗出;肺组织W/D及MPO活性均显著增高;肺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增强;血清IL-6浓度显著升高;与C组相比,其余3个实验组肺组织TLR2和TLR4 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组和THA组与ALI组比较,pH和PaO2均显著升高,PaCO2显著下降;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改善;肺组织W/D及MPO活性均显著降低;肺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及血清IL-6浓度显著下降.结论 电刺激迷走神经或者静脉注射他克林可通过激活CAP,减轻LPS复合油酸2次打击致大鼠ALI时的炎性反应;其可能的机制是抑制NF-κB途径活化,在转录前水平发挥抗炎作用,但是不影响ALI时TLR2和TLR4 mRNA的活化.

    作者:郑晖;许绍发;贾鸿彦;古淑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高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对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与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中老年村民150例,测量血压和人体指标,并对村民膳食摄入量进行调查,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入选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比例将村民分成两组:高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组(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占总能量比例大于或等于60%组),以下称高碳水化合物组(high carbohydrate group,HC组),和非高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组(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占总能量比例小于60%组),以下称非高碳水化合物组(none high carbohydrate group,NHC组),并对两组人群的有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村中老年高血压患病率较高,达59.1%.HC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NHC组,以收缩压升高为显著;两组村民年龄、性别、吸烟和饮酒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村民人体测量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村民总能量、碳水化合物、钙、钠及钾等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NHC组村民鱼肉类、干果类和油脂类摄入量显著高于HC组,按营养素换算后NHC组村民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亦显著高于HC组.结论 碳水化合物摄入占总能量比例大于或等于60%时,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增加,以收缩压升高为显著.这与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的减少有关,与年龄、吸烟、饮酒、人体测量指标及总能量、碳水化合物、钙、钠及钾等摄入量无关.

    作者:洪忠新;王佳;武力;顾中一;毕研霞;丁冰杰;李伟;张立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健脾补肾法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健脾补肾法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 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中药治疗组患者服用氯丙嗪的同时服用健脾补肾方药,对照组患者服用氯丙嗪的同时服用安慰剂.中药治疗组被试和安慰剂组被试分别在入组前和研究结束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symptom and negative syndrome,PANSS)评定精神症状.结果 治疗组阳性症状量表分、情感迟钝量表分、阴性症状量表分、情感退缩量表分、情感交流障碍量表分、刻板思维量表分与基线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且这种改善作用在后5项中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仅在阳性症状量表分和情感迟钝量表分上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补肾法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有一定改善作用.

    作者:康玉春;贾竑晓;朱虹;刘杰;江镇康;张继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缬沙坦胶囊、厄贝沙坦片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106例临床观察

    目的 前瞻性观察缬沙坦与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尿白蛋白及血压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观察106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均采用相应的基础降糖治疗后,A组(n=51)患者加用缬沙坦80 mg/d,B组患者(n=55)用厄贝沙坦150 mg/d,12周为1个疗程,每疗程观察微量白蛋白尿及血压,共3个疗程.结果 ①缬沙坦及厄贝沙坦对微量尿白蛋白经3个疗程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490,P<0.001).两种药物对于微量尿白蛋白治疗在各疗程终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缬沙坦及厄贝沙坦对血压经3个疗程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药物对于收缩压治疗在各疗程终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组药物均有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蛋白尿及降压作用,而厄贝沙坦比缬沙坦在降低血压方面更有优势.

    作者:阿布都沙拉木·阿布都热衣木;刘涛;米尔班·阿不力克;木胡牙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IL-28B基因多态性对干扰素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应答的影响

    目前针对丙型肝炎的标准治疗方案是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宿主IL-28B基因多态性对丙型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治疗清除有影响,可以对治疗应答进行预测.本文将从IL-28B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丙型肝炎治疗应答的关系及其影响应答的可能机制两个方面,对宿主IL-28B基因在慢性丙型肝炎治疗实践中的意义进行探讨.

    作者:佟小非;尤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药复方通腑颗粒对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大鼠肠黏膜微生态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通腑颗粒对抗生素相关性大鼠的肠道微生态屏障的保护作用,进一步比较通腑颗粒2种主要成分大黄、厚朴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SD 大鼠80只,以4 g/kg盐酸林可霉素灌胃制备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模型,将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大黄组、厚朴组、通腑颗粒组和模型组,模型制作成功后开始给药.观察各组体质量变化、内毒素情况.取大鼠结肠内容物进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4种菌的培养与计数.同时取各组大鼠空肠组织做常规固定、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 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治疗后通腑颗粒组大鼠较大黄组、厚朴组体质量明显增加.通腑颗粒组、大黄组与厚朴组内毒素浓度降低,但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腑颗粒、大黄与厚朴均具有调节肠道菌群作用,通腑颗粒组疗效更优.模型组小肠黏膜病理损伤评分明显高于其他治疗组,治疗后通腑颗粒组与大黄组比较,小肠黏膜病理损伤明显降低.结论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大鼠存在肠黏膜屏障损伤;中药通腑颗粒、大黄、厚朴可以有效减轻肠黏膜损伤,纠正大鼠的肠道菌群紊乱,中药通腑颗粒疗效更优.

    作者:李丹;任爱民;王红;许淑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261例多发性硬化患者临床特点和中医证候分布

    目的 总结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的临床特点、中医证候分布,探讨MS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临床病例分析统计方法,对261例MS患者的临床特点、舌苔脉象和中医证型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女性与男性患者之比为1.8:1,患者发病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151例(58%),80.2%的患者无明显的诱因,以急性起病、复发-缓解多见,平均复发2.1次,大多数患者以感觉、视觉和运动障碍为首发和就诊即时症状,中医辨证有肝肾阴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脾气不足、痰热瘀阻等,主要涉及肾、肝、脾3种脏器.结论 本组病例证候要素以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痰、血瘀、湿、热为多.因此,MS本虚以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为主,邪实以痰、血瘀、湿、热合而为病为主.其中肝肾阴虚和痰瘀内阻的病理机制在多发性硬化患者中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这一特点从患者的舌象和脉象上也可以得到佐证.

    作者:樊永平;尤昱中;陈克龙;杨涛;吴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北京某高校教职工健康状况调查和分析

    目的 了解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更好的实施健康管理.方法 将首都医科大学2009~2010年教职工体检报告进行汇总,同时对教职工进行问卷调查,对574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在574例教职工中,女性教职工多于男性教职工,男女比例约为2∶3,年龄40~60岁以上教职工的比率为74.3%.职工所患疾病前6位分别为,慢性骨关节病(骨关节炎、骨质增生)227例(39.5%),心血管疾病225例(39.2%),口腔疾病155例(27.1%),眼科疾病134例(23.3%),耳鼻喉科疾病101例(17.6%),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86例(15.0%).结论 高校教职工的慢性病疾病谱与社会慢性病的疾病谱基本相似.高校教职工正在成为亚健康的高发人群,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应该逐步完善社区保健医疗网络和全面改善医疗机构设施,加强健康管理及健康教育,更好地为高校教职工做好医疗保健服务.

    作者:朱宪;胡梅;彭晓霞;侯婕;忻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