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敬;华琦;徐东;谭静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法对再灌注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进行干预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梗死部位心肌组织微循环血流的作用.方法 103例接受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的AMI患者(Killip Ⅰ-Ⅲ),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分为2组,治疗组(51例)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的丹参和西洋参制剂,对照组(52例)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慰剂,观察2组在治疗3个月后心肌微循环血流灌注的变化.结果 在治疗3个月后,多巴酚丁胺负荷状态下,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增至68.40%±10.01%,正常心肌百分比(NCMP)增至89.61%±12.00%,A值显著改善的室壁节段数(NA)增至11.53±3.16,组间比较,治疗组LVEF、NCMP、NA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2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治疗组LVEF值较治疗前增加显著(P<0.05);治疗前后组间比较,治疗组LVEF值与NA值增加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法可以有效改善AMI患者直接PCI术后的心肌微循环血流灌注,对心肌收缩储备改善有一定作用.
作者:仇盛蕾;金玫;朱天刚;权欣;梁燕;史大卓;李永强;易京红;刘红旭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效果.方法 将2008年3月1日-2008年7月31日收入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治疗中心的51例14~25岁的网瘾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化原则选取28名网瘾青少年作为实验组,参加本研究设计的团体心理干预,余23例为对照组未参加该团体心理干预.实验组成员参加本研究设计的团体心理干预至少6次,实验组与对照组成员均参加治疗中心的其他治疗.采用戴维斯在线认知量表(OCS)、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马氏量表IV版本1(Mach Scale IV version1),分别对2组研究对象作干预前、干预后即时、干预后1个月和干预后3个月情况的测查.结果 1)实验组OCS中各维度及总分、FAD中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总的功能分量表、PSSS总分和马氏量表IV版本1总分在干预前、后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干预前与干预后3个时相两两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2)对照组仅OCS各维度及总分在干预前、后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干预前与干预后3个时相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实验组与对照组的OCS总分及社交安慰维度、FAD角色及总的功能分量表和PSSS总分在干预后3个月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设计的团体心理干预不仅对网络成瘾青少年成瘾总体情况和社交安慰方面有显著改善,而且对家庭功能的角色、总的功能及领悟社会支持方面的情况均有显著改善作用.
作者:钟欣;陶然;祖思;沙莎;杨凤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不同证型银屑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差异及理血解毒类方对银屑病患者血清VEGF的调节作用,探讨银屑病的病机基础及中医药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05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型、血燥型、血瘀型) 患者口服凉血解毒汤、养血解毒汤和活血解毒汤前后血清VEGF水平.结果 银屑病组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血热型银屑病组患者血清VEGF显著高于血燥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瘀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燥型银屑病组患者与血瘀型组患者相比血清VEGF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血热型和血燥型银屑病组经中药治疗后血清VEGF均明显降低(P<0.05),血瘀型银屑病组患者经中药治疗后血清VEGF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EGF的变化与银屑病之间具有疾病特异性,而证候及发展阶段的特异性不明显.抑制血管新生可能是凉血解毒方、养血解毒方治疗血热型和血燥型银屑病的机制之一.
作者:赵京霞;李萍;刘欣;王萍;张蕾;王丽华;周冬梅;陈维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咪唑安定和异丙酚用于后颅窝手术后带气管插管患者镇静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择期全麻后颅窝肿瘤手术后带气管插管躁动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咪唑安定组M组(n=30),异丙酚组P组(n=30).分别首先给予咪唑安定0.05 mg/kg或异丙酚0.5 mg/kg静脉推注,再给予咪唑安定(0.05~0.2)mg/(kg·h),异丙酚(0.5~3)mg/(kg·h)持续微量泵泵入,维持Ramsay镇静评分2~3级,于镇静前、镇静后10 min、30 min,1 h、2 h、4 h、8 h记录Ramsay镇静评分、用药量、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用胸阻抗法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体循环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SVR).结果 静脉注射负荷剂量的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后,病人的心率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DBP、MAP、CO和CI在镇静阶段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V和SVR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咪唑安定和异丙酚用于后颅窝术后带气管插管患者镇静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很小且二者作用相当.
作者:赵立红;石广志;郑一;徐明;周建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现在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宫颈癌也相应增加[1],有报道[2]宫颈癌的发病年龄高峰为35~39岁和60~64岁.
作者:贺昕红;蔺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雷公藤多甙对于子痫前期孕鼠蛋白尿的治疗作用. 方法采用皮下注射亚硝酸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125 mg·(kg·d)-1建立大鼠子痫前期模型.将造模后的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大、小剂量治疗组和对照组.2个治疗组分别给予6 mg·(kg·d)-1或3 mg·(kg·d)-1灌胃,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另设一健康大鼠对照组即D组.测量孕鼠尾动脉收缩压、蛋白尿浓度、肾功能、胎盘质量、仔鼠体长、体质量及肝、脑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雷公藤多甙治疗组的尿蛋白明显降低,胎盘质量、仔鼠体长及体质量增加,仔鼠死亡率明显降低.3组之间畸形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雷公藤多甙可以显著降低子痫前期孕鼠的蛋白尿水平,增加胎盘质量、仔鼠体长及体质量,降低死胎率,而未增加仔鼠的畸形率.
作者:高小平;翟桂荣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凉血解毒方含药血清对模拟银屑病病理状态的T淋巴细胞增生、活化及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为阐明凉血解毒类中药治疗银屑病血热证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用Jurkat E6-1 T淋巴细胞株为研究材料,以不同剂量的凉血活血胶囊药物粉末灌服大鼠,制备大鼠含药血清.将含药血清预先与细胞孵育3 h,用多克隆刺激剂佛波醇酯(phorbol 12,13-dibutyrate,PDB)活化T淋巴细胞.采用CCK-8比色法检测含药血清对活化及正常的T淋巴细胞增生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药物对T淋巴细胞早期活化标志分子CD69表达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ELISA)检测药物对T淋巴细胞所释放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 低、中、高3种剂量的凉血解毒方含药血清均可使活化的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下降,且排除药物毒性作用.不同剂量的药物均可显著降低T淋巴细胞早期活化标志分子CD69的表达,不同浓度的药物均可抑制T细胞分泌TNF-α.结论 临床用于治疗银屑病的常用有效方剂凉血解毒方能显著抑制T淋巴细胞增生、活化及炎性反应细胞因子的释放.
作者:刘欣;李萍;赵京霞;梁代英;王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脂质体介导法和裸质粒直接转染法导入CYP2J3基因表达的效率.方法 将CYP2J3真核表达质粒导入原代培养大鼠平滑肌细胞,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CYP2J3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CYP2J3蛋白表达,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培养液11,12-EET含量.实验分为裸质粒转染组(2J3)、脂质体介导转染组(L2J3)和对照组,转染后24 h和48 h收集细胞.结果 转染后24 h,2个转染组CYP2J3 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2J3组蛋白含量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J3组蛋白含量较L2J3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液11,12-EET含量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染后48 h 2个转染组CYP2J3 mRNA表达较24 h时弱,但仍较对照组高,脂质体转染组较裸质粒转染组CYP2J3 mRNA表达增强;2J3组及L2J3组蛋白含量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个转染组培养液中11,12-EET浓度较对照组高,脂质体转染组表达高于裸质粒转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裸质粒直接转染能成功导入CYP2J3基因并表达产物.
作者:常静;曾翔俊;王红霞;穆晶;刘琨;王瑛;李珊珊;张立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卵巢早衰的临床资料,评价性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reatment,HRT)对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患者的疗效,探讨卵巢早衰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38例卵巢早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行HRT共3个月~1年,观察服药前后临床症状、盆腔超声相、血清生殖激素变化.结果 25例患者经性激素替代治疗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治愈率为13.2%,有效率为65.8%,与服药前比较雌激素水平(E2 estradiol)明显升高,血清卵泡激素(serum follicle hormone,FSH)水平明显下降(P<0.01),血清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显著下降(P<0.05).双侧卵巢无显著变化(P>0.05),子宫内膜明显增厚(P<0.01).服药期间无肝肾功能的损伤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卵巢早衰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疾病,治疗较困难,尽早行性激素替代治疗可使临床症状缓解,血清FSH、LH水平降低,预防合并症的发生.
作者:孙敏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停通气预处理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水含量、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150只,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假手术组(S组)、脑出血对照组(I组)、停通气预处理组(P组),每组50只.各组大鼠均用水合氯醛腹腔麻醉后行气管插管并给予维库溴胺(0.2 mg/kg),机械控制通气.P组进行停通气1 min、复通气5 min的预处理,反复4次.所有大鼠机械通气1 h后,拔出气管导管,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50 μL自体不凝血注入I组和P组的尾状核制备脑出血模型,S组注入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脑出血后6 h、24 h、48 h、72 h各组随机取5只存活大鼠,麻醉处死后断头取脑,用干湿重法测量不同脑区的含水量.各组在各时间点另取5只存活大鼠制备脑组织匀浆,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TNF-α和IL-6含量,用化学比色法进行周围组织中SOD、MDA含量的测定.结果 脑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后24 h和48 h时P组实验侧基底神经节脑水含量为(79.96±0.52)%和(80.49±0.69)%,明显低于I组(81.78±1.49)%和(83.93±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和IL-6含量在S组各时间点未见明显升高,而在I组和P组,随着脑出血时间的延长含量逐渐增加,至48 h时达峰值,72 h时有所下降.停通气预处理降低了TNF-α含量,增加IL-6含量,48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和P组在脑出血后各时间点脑血肿周围组织中SOD含量下降,而S组变化不明显.与I组相比,P组SOD活力下降的程度显著降低,其中在ICH后48 h时P组SOD活力明显高于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和P组MDA含量在ICH后各时间点都显著升高并持续至ICH后72 h.与I组相比,P组MDA含量增加的不明显,在ICH后24 h和48 h时,P组MDA含量明显低于I组.结论 停通气预处理降低了致炎因子TNF-α的含量和MDA含量,增加SOD活力和IL-6含量,降低了脑出血模型大鼠的脑水肿程度,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安立新;彭宇明;王保国;孙梅珍;袁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健康体检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状况和亚型分布,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体检女性宫颈脱落细胞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PV亚型检测并分析其感染率及年龄分布.结果 400例女性中共检出HPV阳性68例,占总检测人数17.0% .68例中高危型HPV感染者42例,占61.8%;低危型HPV感染者15例,占22.1%;高低危混合HPV感染者11例,占16.1%.阳性患者中高危型以16型为主,占23.5%;其次为66型,占8.8%;低危型以43和11型为主,分别占13.2%和8.8%.在各年龄组中,20~34岁妇女HPV感染率高,为18.2%,≤19岁、≥35岁患者的HPV感染率依次为15.4%和12.7%,受检者各年龄组之间HP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康体检女性中有相当的比例感染HPV,尤其是高危型.对体检女性进行HPV DNA检测及分型有重要意义.
作者:伍星蓉;朱威;张海萍;连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以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为工具药处理MN9D细胞,建立帕金森病(Pakinson's disease,PD)的细胞模型,观察褐藻多糖硫酸酯对细胞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25、50、100、200 μmol/L)的 MPP+处理MN9D细胞 36 h,50 μmol/L MPP+处理 MN9D细胞,时间分别为12、24 36、48 h,建立细胞损伤模型.用0.01、0.1、1 g/L褐藻多糖硫酸酯预孵育MN9D细胞1 h后,加入50 μmol/L MPP+共同作用36 h以探讨褐藻多糖硫酸酯的保护作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生化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并采用二氯荧光素乙二酯(DCF-DA)染色法检测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水平.结果 随着MPP+浓度增加或作用时间延长,MN9D细胞MTT值逐渐降低.50 μmol/L MPP+ 处理细胞36 h,MTT值明显下降,LDH释放量增加.而0.1、1 g/L的褐藻多糖硫酸酯预孵育1 h,可明显减轻MN9D细胞的损伤,提高 MTT 值并降低LDH 释放量,细胞形态学改变与生化实验结果一致.50 μmol/L MPP+作用12 h,可使MN9D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明显升高,而0.1、1 g/L的褐藻多糖硫酸酯预处理 1 h,可以拮抗MPP+引起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增高.结论 褐藻多糖硫酸酯可以有效拮抗 MPP+ 对 MN9D 细胞的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褐藻多糖硫酸酯具有抗氧化活性有关.
作者:罗鼎真;崔艳秋;王晓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银屑病血热证患者血浆代谢表型的特征及凉血解毒汤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53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和31例健康志愿者,采用核磁共振谱仪技术分析银屑病血热证治疗前后及健康志愿者血浆代谢产物谱,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健康人与银屑病血热证患者之间、银屑病血热证患者经凉血解毒汤治疗前后代谢产物谱的差异.结果 银屑病血热证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志愿者血浆核磁共振氢谱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仅银屑病血热证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能够被明显区分,银屑病血热证治疗前后也能较好的分开.组间内源性代谢物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提示银屑病血热证患者存在脂类、蛋白质、能量代谢异常及肝肾功能损害.凉血解毒汤能调节银屑病血热证患者的糖脂类代谢,使其代谢网络呈现向正常状态修复的趋势.结论 采用代谢组学方法能较全面地反应生物体的生理病理及代谢状态,并可应用于药效评价研究.
作者:刘卫红;李萍;王萍;颜贤忠;张琪;陈合兵;张蕾;王丽华;于凤华;王莒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构建携带大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并确定其对INS-1细胞的感染效率.方法 采用RT-PCR方法,从大鼠肾脏组织中扩增出ACE2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将ACE2基因定向克隆到穿梭质粒载体pShuttle-GFP-CMV,经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xsi载体同源重组后得到携带大鼠ACE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pAdxsi-GFP-CMV-ACE2),采用PCR的方法对重组腺病毒进行鉴定,转染HEK293细胞进行包装和扩增,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50% 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TCID50)方法测定重组腺病毒的滴度.体外转染INS-1细胞,绿色荧光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ACE2蛋白的表达.结果 克隆得到大鼠ACE2基因,经PCR鉴定和测序证实结果正确,成功构建得到高滴度的重组腺病毒,并能高效感染INS-1细胞.结论 成功构建了表达ACE2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为深入研究ACE2基因在胰岛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一定的工作基础.
作者:方红娟;杨金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模型结肠功能紊乱与结肠电-机械活动、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胃肠调节肽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6-羟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诱导制备实验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并用左旋多巴(levodopa)处理正常大鼠和模型鼠,记录其结肠电-机械活动,观察PD和左旋多巴对结肠电-机械活动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结肠肌间神经丛nNOS和血管活性肠肽(VIP)以及酪氨酸羟化酶(TH)的变化,并用Western blotting法定量检测TH在结肠肌间神经丛的表达.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未接受左旋多巴治疗的PD组大鼠模型的结肠慢波峰值频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慢波百分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平均振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左旋多巴组结肠慢波峰值频率呈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峰值频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D+左旋多巴组运动峰值频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平均振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慢波百分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PD组和PD+左旋多巴组结肠肌间神经丛表达nNOS的神经元个数明显增加(P<0.05),灰度值明显降低(P<0.05).5)各组结肠黏膜下神经丛VIP未发现有异常改变.6)PD组TH染色阳性的神经元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的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NO能神经元可能参与PD结肠活动的抑制过程,而VIP能神经元可能并未参与PD结肠活动的调节.PD还可能造成胃肠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缺陷,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对于PD结肠功能障碍也可能起一定作用.
作者:王伟;张丽娟;李燕;黄海霞;刘萍;曲瑞瑶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刻苦勤奋,硕果累累庄辉教授主要从事病毒性肝炎研究.现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委员会委员、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控制乙型肝炎专家委员会委员、世界肝炎联盟公共卫生专家、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名誉主任委员及 <中华肝脏病杂志>等十余种期刊的名誉总编、总编、常务编委或编委.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毫针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共纳入50例病人,治疗组27例,对照组23例,完成随访46例.治疗组针刺头部和辨证远端穴位,对照组接受安慰针刺加服艾司唑仑.针刺治疗每周3次,连续治疗4周,艾司唑仑0.5 mg每晚睡前服用,连续4周.16周后进行随访.结果 治疗组随机分组后第4周、16周时,在头痛天数变化率、头痛天数、头痛时间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治疗组仅在2个维度(社会功能、健康状况)得分上优于对照组(P<0.05),在头痛程度、情绪及生活质量等其他6个维度的改善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刺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安全、不良反应小,疗效优于安慰针刺加服小剂量艾司唑仑.
作者:张路;张琰;刘慧林;刘红;王麟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对北京市顺义区南法信镇35~74岁自然人群进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2DM)筛查,分析不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仅进行空腹血糖筛查可能造成的漏诊及误诊情况.方法 在北京市顺义区南法信镇自然人群进行体检.35~74岁居民均纳入研究对象,对空腹血糖≥5.6 mmol/L者作OGTT筛查.结果 体检结果显示,2DM患病率为15.1%,其中新诊断2DM者为45.8%,明显高于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大城市糖尿病患病率.糖调节受损(IGR)163例,患病率为4.9%.若不进行OGTT试验将有12.6%新诊断的2DM、42%空腹血糖受损(IFG)、25.8%糖耐量异常(IGT)、41.3 % IFG合并IGT漏诊,36.4%新诊断2DM误诊为IFG.结论 2DM患病率在我国处于不断上升阶段,大城市郊区农民患病率明显上升,对其进行糖代谢检查十分必要,进行OGTT试验可明显减少漏诊及误诊情况.
作者:邢建平;杨俊芬;甄亚平;马亚红;赵蕾;杨金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基于随证加减的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arrhea predominant,IBS-D)的近期和中期疗效.方法 107例IBS-D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疏肝健脾中药组和匹维溴胺西药组,分别予基于随证加减的疏肝健脾方及匹维溴胺治疗.疗程4周,随访3个月.重点观察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①治疗4周结束后,疏肝健脾组西医症状总有效率为90.6%,匹维溴胺组为70.4%,2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改善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等主要单项症状方面疏肝健脾组明显优于匹维溴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②治疗结束第1个月及第3月随访,疏肝健脾组在西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上明显优于匹维溴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③疏肝健脾组治疗4周后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可持续至随访的3个月,疗效优于匹维溴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应用疏肝健脾法随证加减治疗IBS-D具有较好的近期和中期疗效,能够较持久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声生;许文君;陈贞;陈誩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高磷条件体外培养的原代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是否发生钙含量的变化及其电镜下的微观表现.方法 应用大鼠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进行体外实验,将培养细胞分为对照组和高磷组.在培养的10 d内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应用原子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钙含量,应用电镜观察细胞的微观变化.结果 对照组细胞VSMCs钙含量在10 d内无明显增加,高磷组VSMCs钙含量在培养第8天后明显增加,与换液当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细胞电镜下第10天VSMCs细胞外基质中均可见大量胶原纤维,高磷组还可见高密度电子致密物呈颗粒状沿胶原纤维沉积.结论 高磷条件可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VSMCs细胞钙含量增加.电镜下高密度电子致密物呈颗粒状并沿胶原纤维沉积.
作者:王英;王梅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