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晋
资料与方法1997年始对职工健康普查发现部分围绝经期妇女出现以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为主的证候群,并有年龄逐渐提前的趋势.103例患者,小年龄36岁.排除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按年龄分为30岁以上12例,40岁以上37例,50岁以上54例,未绝经69例,绝经44例;病程3个月以上21例,1年以上47例,3年以上45例.
作者:刘利新;王菊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作者:张建军;罗双伟;郑吉琦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气阴两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结论:参麦注射液有缓解心绞痛症状,其疗效与复方丹参滴丸相当,在中医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复方丹参滴丸.
作者:王蓉晖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伏灸法是指在三伏天施以灸法治疗疾病的方法.该法用于哮喘主要选择背俞穴、督脉的穴位、经外奇穴以及与症状相关的穴位,如肺俞、肾俞、脾俞、大椎、陶道、身柱、神道、灵台、夹脊、涌泉、丰隆等.灸法有隔物灸、瘢痕灸、麦粒灸、实按灸等.
作者:李永刚;李和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资料与方法患者,女,45岁.多饮、多尿,伴头痛、头晕4个月.4个月前出现头晕伴轻度头痛,呈阵发性,以双颢部为主,可以忍受.同时表现烦渴、多尿,偶尔出现视物模糊,无恶心、呕吐.在当地卫生院行CT检查显示鞍内占位性病变.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无发热,睡眠差,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健康.月经较前欠规律.
作者:孙玉权;曹德文;李胜斌;辛玉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了解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检出的228株葡萄球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28株葡萄球菌对常见抗生素耐药性较高,但未见对万古霉素耐药者.结论:葡萄球菌是临床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分析葡萄球菌耐药情况,可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
作者:池新安;张华强;肖冬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近10年来,笔者自拟利咽解郁汤治疗梅核气,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作者:孟振国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皮肤血管炎,是指由某种致病因素直接作用于皮肤血管壁引起的原发性血管炎症状,同时产生一定临床症状和体征者称血管炎疾病.
作者:王征;贾玉玺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输血后肝炎输血后肝炎是输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乙型片肝炎和丙型肝炎.甲肝(HAV)和戊肝乇要是经消化道传播,很少经血液传播,但若献血者在献血时正处于甲肝血症期间,其受衄者也可能被感染.输血后乙型肝炎的潜伏期较长(14~180大),发病较急,症状较重,黄疸多见.
作者:刘士敬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山莨菪碱能增加脑血流,改善脑代谢,因此可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方法:山莨菪碱3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滴,1次/d,连用3天.
作者:边立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据<信息时报>报道 4月9日,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发表博文<医生的诊断有三成是误诊>,据他介绍,如果在门诊看病,误诊率高能达到50%.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帕金森病又称为帕金森综合征,是以静止性震颤、肌僵直、运动减少及姿势障碍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作者:马英传 刊期: 2008年第09期
2006年8月,年逾八旬的老人王大文先生,带着手写书稿<中医痘科诊疗>登门造访,嘱我为其新作写序,我收下书稿,并与其攀谈有关水痘的中医辨治,现实录如下.
作者:董汉良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我院自2003年5月以来,用乌梅丸加减口服配合中药汤剂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疡性结肠炎82例,并与西药对照组对比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秀丽;于水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资料与方法例1 患者,男,24岁.因剧烈咳嗽伴发热2日,前来我院就诊.患者2日前因夜感风寒后出现咳嗽,咳白色黏痰,伴头痛,鼻塞,流清涕,曾自服急支糖浆无好转.否认既往药物过敏史.
作者:徐凤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替硝唑临床应用广泛,不良反应少.我院自2000年以来,有2例患者应用替硝唑导致急性肾损害,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守春;廖永婵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比较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及雷比拉唑4种质子泵抑制剂用于短期治疗老年食管炎的有效率和耐受性.结论:对于老年食管炎患者,泮托拉唑和雷比拉唑的疗效显著优于奥美拉唑.
作者:蓝建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病情评估临床特征患有损害呼吸功能的疾病.呼吸困难、发绀,神经精神症状,心率增快,血压增高或下降等.PaO2<60mmHg伴或不伴PaCO2>50mm Hg.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辨内风外风,察血瘀血溢辨风自何来,内风柔熄,外风疏解 从辨证角度而言,中脏腑者病情虽危重,然闭证、脱证差别大,易于鉴别,用药相对有的放矢.而中经络者,概念比较模糊.
作者:刘爱东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