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护理在肝癌患者放疗期的应用效果分析

刘博

关键词:心理护理, 肝癌, 放疗
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在肝癌患者放疗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放疗期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所用不同方法 分为对照组(n=53)与观察组(n=63),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比护理前有所降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且护理总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心理护理在肝癌患者放疗期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当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曲唑酮对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 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评价曲唑酮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出现睡眠障碍;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条件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 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重点采取曲唑酮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6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分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进行对比评估.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PSQI评分与HAMD评分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4周(PSQI:t=5.634,P<0.01;HAMD:t=5.124,P<0.01)、治疗后6周(PSQI:t=7.393,P<0.01;HAMD:t=7.634,P<0.01),两组患者PSQI评分与HAMD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显著,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抑郁状态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于脑卒中后抑郁伴睡眠障碍患者,采取曲唑酮治疗有显著效果,可改善患者睡眠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江玉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对城市居民行为影响的效果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对城市居民行为影响的效果.方法 在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中的居民随机抽取辖区居民8456人,分别对其不健康行为改变情况进行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居民的吸烟、饮酒、参与锻炼、饮食以及其参与健康教育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将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相比于2013年,2015年社区居民的吸烟率和饮酒率明显下降,而嗜好甜食和喜好咸食的居民人数下降,从不参加锻炼的居民百分比下降,以各种方式参与社区卫生健康教育的居民比重上升,各项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很好的改善居民的不健康行为方式,如吸烟、饮酒以及不良饮食习惯,提高居民进行锻炼和健康教育的参与度,可见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城市居民行为的影响具有良好的效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应大力推广.

    作者:莫少伟;祝朝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不同手术时机在急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时机在急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12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在48 h内进行手术,对比组患者在48 h后进行手术,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和对比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死亡和肠坏死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比组,两者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肠胃恢复时间、手术恢复时间显著少于对比组,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正确选择早期时机来治疗急性肠梗阻,可以有效减少治疗的不良反应,并且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尹路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探讨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 .方法 选取5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参与研究,并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各29例.予以常规组患者神经内科常规护理,予以研究组合患者早期康复护理,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89.7%,护理满意度为93.8%,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65.6%,护理满意度为81.7%,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858;x2=5.497;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杨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胃切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对策及效果

    目的 研究对胃切除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实际对策以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88例胃切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Ⅰ组和Ⅱ组,各44例.Ⅰ组和Ⅱ组患者均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Ⅱ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观察Ⅰ组和Ⅱ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记录患者首次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掌握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Ⅰ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后20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5.45%,Ⅱ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后11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Ⅰ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为(2.3±0.6)d、首次排气时间为(4.6±1.0)d、住院时间为(10.5±2.4)d;Ⅱ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2±0.7)d、首次排气时间为(3.7±0.9)d、住院时间为(6.9±2.5)d.结论 对胃切除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恢复效率,值得深入研究并大力推广.

    作者:宋艳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经皮肾镜与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盏憩室结石的效果 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经皮肾镜与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盏憩室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 ,选取82例肾憩室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予以经皮肾镜治疗,观察组予以经尿道输尿管软镜治疗,随访周期为0.5~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1例患者手术后肾造瘘口持续出血,予以保守治疗8d后症状好转,其余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观察组1例患者需改为经皮肾镜治疗,其余患者均取得成功.输尿管软镜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经皮肾镜治疗相比,在肾盏憩室结石患者中实施经尿道输尿管软镜技术治疗,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王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急诊输液中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临床用药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及采取的护理对策,以达到保证临床安全用药的目的.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6月急诊输液室发生的不良反应76例来进行分析.结果 48例属于过敏,11例配伍禁忌,10例属于用药出现的药物性皮疹等不良反应,6例药物本身纯度问题,1例用药方式错误静滴误用静注.结论 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相关药学知识,正确判断用药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及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保证临床的安全用药.

    作者:严惠兰;朱晓燕;孔爱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在胃上部癌治疗中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胃上部癌行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胃上部癌患者共76例,采用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全胃切除术,对照组患者给予近端胃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与血清清蛋白,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5年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能够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作者:孙振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整体化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作用 分析

    目的 研究整体化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作用并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冠心病患者162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1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整体化康复护理,对照组则给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非常满意例数占比以及满意度分别为53.09%、93.8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10%、77.78%(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变率为91.36%,显著高于对照组67.90%,而心前区疼痛以及呼吸困难发生率分别为18.52%、20.9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44%、48.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体化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有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复方氟米松软膏外涂治疗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的 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复方氟米松软膏外涂治疗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80例神经性皮炎以及慢性湿疹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醋酸曲安奈德软膏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皮损积分、皮损面积积分、瘙痒程度积分,苔藓化程度积分以及总积分都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2.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具有明显的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氟米松软膏外涂在治疗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中具有明显的疗效,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症状,安全性高,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闫丽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小儿重症EV71感染早期临床特征和胸部 X线表现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重症EV71感染早期临床特征及胸部X线表现.方法 选取48例小儿重症EV71感染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患儿的临床特征,并分析胸部X线表现,探讨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实验研究表明,患儿较为普遍的临床症状有:持续发热、皮疹、嗜睡等.胸部X线表现有:位于患儿双肺下页,存在结节、片状影.对患儿展开治疗之后,其中有2例患儿死亡,其余患儿治愈.结论 针对重症EV71感染患儿来说,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并结合胸部X线表现,施以联合诊断,然后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降低患儿死亡率.

    作者:郝敬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管状胃替代食管对食管癌术后胃动力学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管状胃替代食管对食管癌术后胃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5年9月昌乐县中医院收治的142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食管癌切除后对游离胃腔是否行剪裁术处理分为两组,管胃组76例,全胃组66例,比较两组术前、后食管胃腔内的压力及蠕动功能,术后3个月胸腔胃排空功能.结果 两组术后食管胃腔的静息压、蠕动收缩压及频率较术前均有所改善,管胃组术后食管胃腔的静息压、蠕动收缩压及频率均比全胃组高,且术后3个月在30 min、60 min、90 min后的胸胃排空率均比全胃组高(P<0.05).结论 管状胃替代食管对食管癌术后胃动力学具良好的影响,可提高胃排空功能,改善食管胃腔内的压力及蠕动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张传凯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

    目的 研究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方法 选取4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CT、MRI检查,具有完整病历资料,利用x2与t值对数据加以检验.结果 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为6.8%.患者脑梗死后1周以内出血发生率达到58.4%;出血性脑梗死发病时间≤3与≤7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发现脑梗死有助于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患者出血发生率,因此,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对出血性脑梗死至关重要.

    作者:甘本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帕罗西汀和西酞普兰对急性应激障碍疗效的 对比研究

    目的 观察和探讨帕罗西汀和西酞普兰针对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疗效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急性应激障碍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急性应激障碍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应用药物区别将患者分为观察A组和观察B组,各15例,两组患者临床应用心理疗法和常规治疗均相同,其中观察A组患者给予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观察B组患者给予抗抑郁药物西酞普兰,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宗氏焦虑量表(SDS)和宗氏抑郁量表(SAS)评估,对比分析结果 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观察A组和观察B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下降,其中观察B组患者评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观察A组患者(P<0.05).结论 针对急性应激障碍患者应用西酞普兰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冯灵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能级对应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能级对应的效果.方法 以本院心血管内科18例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实施能级对应管理前、后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各指标评分情况.结果 实施能级对应管理后,基础服务质量、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健康宣教效果、病房管理、危重症患者护理及消毒隔离质量等护理质量各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能级对应管理前(P<0.05).结论 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能级对应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李鲜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凝血、纤溶功能状态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凝血、纤溶功能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新生儿科诊断胎粪吸入综合征收住的患儿128例作为研究组,以同时期60例新生儿肺炎、新生黄疸、新生儿肠炎等其他病种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研究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凝血、纤溶功能状态及临床意义.血凝标本使用EDTA-K2抗凝管按要求采集,利用t值对数据加以检验.结果 研究组PT(15.8±4.9)s、APTT(55.3±16.7)s、FIB(1.43±0.74)g/L、FDP(10.8±11.79)μg/mL、DD(4.82±5.8)μg/m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T(21.4±4.1)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患儿PT、APTT明显延长,FIB显著降低、FDP显著升高、D-二聚体升高.常规检测PT、ATPP、FIB、FDP、D-二聚体可作MAS患儿病情及预后判断的有用指标.

    作者:高红爱;李清学;任宏伟;高红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椎间孔镜治疗的效果 研究

    目的 研究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椎间孔镜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82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法 把8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椎间盘镜治疗,观察组实施椎间孔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5.1%,对照组治疗优良率75.6%,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椎间孔镜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桂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细胞炎性因子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应用 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18(IL-18)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中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AURI患者共97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4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血清PCT、CRP及IL-18水平,检测阳性率;细菌感染组在治疗前后血清PCT、CRP及IL-18的含量水平变化,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给予处理.结果 血清PCT、CRP、IL-8比较:对照组与病毒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病毒组和对照组低于细菌组(P<0.05);PCT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好;观察组各炎症指标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感染组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后1 d、3 d、7 d,血清PCT、CRP及IL-18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且在第7天各指标的含量处于低.结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PCT、CRP及IL-18水平均明显升高,其中血清PCT诊断细菌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勇;刘珍珍;李焕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孟鲁司特联合鼻内激素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 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联合鼻内激素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以供参考.方法 选取儿童腺样体肥大患儿80例,根据患儿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为单药组与联用药组,各40例.单药组单纯以鼻内激素进行治疗,联用药组以孟鲁司特联合鼻内激素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症状Bitar评分、腺样体体积和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经过数据统计发现,联用药组临床症状Bitar评分、腺样体体积均明显低于单药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联合鼻内激素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作用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小腺样体体积,值得推广.

    作者:黄斌;刘明;罗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乌司他丁联合善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善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5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7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对症综合治疗,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予以善宁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予以乌司他丁联合善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临床疗效以及体内C-反应蛋白、尿淀粉酶、血淀粉酶、白细胞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8.21±3.16)d、(11.68±5.19d)]明显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8.70%)明显高于对照组(88.0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尿淀粉酶、血淀粉酶、白细胞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单一应用善宁治疗相比,在急性胰腺炎中予以乌司他丁联合善宁治疗,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有效降低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尿淀粉酶、血淀粉酶、白细胞水平.

    作者:蔡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当代医学杂志

当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