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娜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80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观察分析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梗死部位常发生在基底和顶叶,梗死病灶I级和I级单发病例较多,I I级多发病例较多.经过临床治疗,高血压I级患者总效率为82.2%,I级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5.0%,I I级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46.7%,I级患者的临床预后效果较好.结论 高血压作为脑梗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脑梗死患者的血压进行有效的控制以及抗凝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脑梗死的复发率.
作者:孙海林;孙灵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 探究急诊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至颅内合并脑疝的.方法 选择颅内动脉瘤破裂至颅内合并脑疝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后直接急诊开颅探查.为降低颅内压首先进行颅内血肿清除,再行动脉瘤探查并夹闭.结果 在术中动脉瘤再次破裂的患者为5例;术后存活的人数为17例,存活率为85%,死亡率为15%.术后有12例患者恢复良好,恢复良好率为60%.且一次加闭成功率为85%.结论 急诊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至颅内合并脑疝具有显著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醒夫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修补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5月2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行腰椎后路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修补术的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及术后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结束,下肢疼痛症状减轻,无护理并发症.结论 术前访视到位,术中体位安置舒适、到位,手术用物准备齐全,配合熟练、默契,术后心理护理到位,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丽;王明玲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名实习护生的一般资料,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模式,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教学模式.对比分析2组护生的教学结果 .结果研究组护生沟通技能成绩、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实习护生的临床护理带教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教学模式,能全面提升护理教学质量,改善护理教学效果,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龙兰珍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肺功能检查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肺功能检查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肺功能检查的影响因素,探讨肺功能检查的临床应用.结果 通过对患者的肺功能检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的肺功能检查的主要因素包括环境因素(1.25%)、疾病因素(2.50%)、治疗因素(3.75%)、测定因素(3.75%)、心理因素(1.25%)、患者配合因素(7.50%),其中患者配合因素对检查的影响大,为7.50%,其次是治疗因素与测定因素,皆为3.75%.结论 对肺功能检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帮助医护人员在临床上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促进肺功能检查结果的正确性.
作者:张文娟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 研究并分析艾滋病危害宣传的自省式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报告的27例艾滋病患者进行调查,以调查结果 为基础,对本市居民实行自省式健康教育.将教育前后数据进行对比.结果27例艾滋病患者中,性传播人数达到96.3%;艾滋病危害宣传可接受性达到100%;586名成人男性接受教育后均承诺在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与接受教育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滋病危害宣传的自省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公众对艾滋病认识,提高公众安全防护意识,具有重要社会意义,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王真华;周眉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 探究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肺部多耐药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48例因多重耐药杆菌感染的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的分为2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头孢曲松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并对细菌清除率与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细菌清除率为70.8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肺部多耐药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较好,菌株的清除率较高.
作者:况晓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 分析和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妇科临床护理路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妇科临床护理路径(CNP)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根据CNP的一般要求进行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优质护理服务.观察并对比2组的应用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疾病知识知晓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妇科疾病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曲红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普通儿外科护理工作中分级责任制的应用.方法 对普通儿外科15名护士实施分级责任制管理,同期选取400例儿外科患儿,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2组,以实施分级责任制护理前进行护理的患儿为对照组,以实施分级责任制护理后进行护理的患儿为观察组,比较2组护理质量和效果.结果 实施分级责任制护理后,护士在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专业技巧、急救措施、护理水平、病房管理、综合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实质性的加强,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护士压力感也随之减轻.结论 对普通儿外科护理人员实施分级责任制管理后,激发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责任感,使相关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充分发挥了普通儿外科的护理资源,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让患儿及家属更加满意,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的护理服务和保障.
作者:汪会珍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 研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在剖腹产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实施剖腹产手术孕妇14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抗生素的使用分为2组,研究组73例,采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方式,对照组73例,采用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方式,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术后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孕妇的剖腹产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1.3%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17.8%,且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孕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上,2组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腹产手术孕妇采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方式,能够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值得应用.
作者:杨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 研究基础治疗联合牙周维护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慢性牙周炎患者共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只是单纯的利用基础治疗,并未实施牙周维护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之上,再联合牙周维护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每年的缺失牙数,牙龈出血指标、牙周袋探诊深度以及牙龈附着水平.结果 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平均每年的缺失牙数、牙龈出血指数和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4372、t=22.5874,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每年缺失牙数、牙龈出血指数和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640,t=11.1926,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平均每年缺牙数、牙龈出血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962,t=7.3793,P<0.05);另外,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牙龈附着水平、牙周带深度,较治疗前,都有较大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125,t=2.4584,P<0.05),观察组患者的牙龈附着水平、牙周带深度,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668,t=10.5772,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牙龈附着水平改善状况、牙周带深度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组间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530,t=14.6578,P<0.05).结论 临床上在治疗慢性牙周炎时,可以在常规治疗结束之后,对牙周进行定期维护,这种治疗方法,有利于改善牙周炎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牙齿尽早恢复健康,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量应用.
作者:王金海;杜原宏;魏振辉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 分析卡泊芬净在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44例重症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伏立康唑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卡泊芬净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泊芬净在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中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叶培富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笑气/氧气吸入镇静技术在儿童牙科焦虑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需进行牙髓炎根管治疗的儿童牙科焦虑症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笑气/氧气吸入镇静.观察患儿生理指标变化情况,包括心率、呼吸频率、氧饱和度等.观察患儿镇静评分和治疗依从性.观察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患儿镇静后心率显著低于镇静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频率、氧饱和度,镇静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儿镇静后,Ranmsay评分、Briekopf and Buttner精神状态评分、Frank1评分均显著高于镇静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吸氧均恢复正常.结论 笑气/氧气吸入镇静技术在儿童牙科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佳,可有效达到镇静目标,提高治疗依从性.
作者:王萍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 分析急诊抢救重症哮喘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选取68例重症哮喘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常规抢救组实施常规急诊抢救措施,肾上腺素组在常规急诊抢救措施同时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不同时间点症状积分和不良事件情况.结果 肾上腺素组治疗效果88.24%更高,跟常规抢救组67.6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上腺素组不同时间点症状积分均显著优于常规抢救组(P<0.05).治疗前、治疗15 min、治疗30 min、治疗60 min常规抢救组分别为(12.58±0.72)、(10.24±3.60)、(10.76±0.49)、(5.65±1.21),肾上腺素组分别为(12.73±0.46)、(7.09±0.81)、(3.75±0.48)、(2.61±0.22).2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出现,肾上腺素组有2例心率稍微加快,但迅速缓解,对治疗不影响(P<0.05).结论 急诊抢救重症哮喘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的疗效确切,可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的基础上,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叶贵鸣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应激及术后复苏的影响.方法 抽取全身麻醉患者82例作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法将本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接受保温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保温措施,对比2组患者的术中应激和术后复苏情况.结果 术中观察组AD、NE和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完全清醒时间是(45.5±10.2)min,远低于对照组的(75.2±14.2)min,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患者应用保温护理的临床效果肯定,其术中应激反应较小,术后复苏快,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作者:顾奕;齐云;郑海燕;许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 研究分析PDCA循环法在护理实习生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2015年的90名护理实习生作为观察组,对所有实习生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技能培训,将所有护理实习生分为本科组、大专组和中专组,各30名;同时选择2013年~2014年90名护理实习生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技能培训,将所有护理实习生分为本科组、大专组和中专组,各30名,对比2组护理实习生的培训效果和实习生培训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合格率为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6%,观察组实习生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应用PDCA循环法管理护理实习生技能培训,可以使培训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合格率和实习生认可度,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梅菁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 分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特点,分析恩再适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患者服用阿米替林,观察组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注射恩再适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疗程结束后评估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治疗期间2组均有2例出现胃部不适,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26.67%(4/15),好转率为40.00%(6/1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3.3%(11/15),好转率为93.33%(14/1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恩再适治疗方法有效率较高,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痛苦,具有经济安全的特点,值得进一步加强临床推广.
作者:蒋春;王思鸿;李刚;翁红霞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蓝光照射治疗基础上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58/60),高于对照组的83.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能够有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具有更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寒微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 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中毒性急性肾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76例中毒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性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还原性谷胱甘肽结合治疗.结果 研究组治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8.95%,研究组在少尿期、多尿期的持续时间、血肌酐恢复时间和尿渗透压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内生肌酐清除率为(89.23±22.01)mL/min,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11±20.14)mL/min,尿NAG酶降低为(22.11±8.70)U/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04±11.12)U/L,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中毒性急性肾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时,在常规性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还原性谷胱甘肽结合治疗,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伟达;郝爱丽;那红巍;马晓欢;丁晖;陈杰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 对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并发症护理和检测进行总结,促进糖尿病母亲新生儿护理质量的提升.方法 选取糖尿病母亲新生儿85例,在住院中给予予各项护理举措,包括产前监护和护理、分娩过程中相应监护和护理、新生儿出生后的监护和处理、注意新生儿喂养的合理化和有效性、制定规范消毒隔离制度、密切观察新生儿的血糖变化.结果 所选取的85例IDMS患者当中,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状况有3例,发生低血糖为4例,先天畸形为4例,经过对其实施住院治疗及观察后,病症得到全面恢复,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所有患儿均顺利出院.结论 针对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其并发症病情严重,临床症状表现不突出,对新生儿开展及时有效的监护和护理,对于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的治疗与减少起到关键性作用.
作者:刘爱香;刘叶兰 刊期: 2016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