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军保;刘颖
近日,卫生部在京召开乡镇卫生院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工作座谈会.目前已有8个省市的11个县参与试点,广州、重庆、北京的社区医院的尝试为这种模式在全国的推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杭州市也决定在2007年试行这种新政策.
作者:白世雄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小半夏汤治疗胃失和降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半夏汤对胃失和降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崔文堂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EB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由于本病临床表现不典型,缺乏特异性,故易造成误诊.现将2000年9月~2006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邢玉娥;陈红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资料与方法患者,男,63岁.因肺结核病史3个月,乏力、浮肿1个月,于2006年4月10日入院.患者3个月前因慢性咳嗽、喘憋就诊于当地医院,胸片检查怀疑肺结核,遂就诊于我市结核病防治所,复查胸片及痰查结核菌阳性,确诊为肺结核.血常规化验检查各项指标正常.于结防所取药治疗,口服利福平每次0.45 g,每日1次;异烟肼每次0.1 g,每日3次;吡嗪酰胺每次0.5 g,每日3次.应用上述药物治疗约1个月时,因服用利福平后出现皮疹过敏反应,遂停用之,继续应用其他两种药物治疗,同时复查胸片示结核灶明显好转,其间未检查血常规.
作者:蔡艳青;王福平;张立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汇糖脉康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15例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给予中汇糖脉康口服,每次5g,每日3次.2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15例病人中痊愈1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4%.结论:在严格控制血糖基础上,服用中汇糖脉康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有明显疗效.
作者:杨宝淮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小檗碱(Ber)又名黄连素,系异喹啉生物碱,为抗微生物药,近年来发现其在糖尿病、心血管等方面的临床新用途,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红萍;陈冠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患者,女.怀孕5个月,一切正常,只是近1周发现每次大便后都有鲜血滴出,开始没有注意.近来可能是因为大便干燥,滴血越来越多,不伴有疼痛.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阿司匹林曾经仅被当作一种解热镇痛药,但近年来研究表明其有抗血小板作用.目前已有超过100项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汇总分析表明,在心血管高危患者中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长期治疗能够使严重血管事件联合终点发生率降低约1/4,其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危险降低1/3,非致死性卒中的危险降低1/4,血管事件死亡率降低1/6.
作者:孙卫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癫痫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结果:该病好发于老年人、有糖尿病或隐性糖尿病史者,以局限性运动性发作及持续状态形式多见,脑电图检查发现明显的癫痫波者较少,抗癫痫药物疗效不明显,控制血糖能终止发作.结论:糖尿病性癫痫的发作与血糖升高密切相关.
作者:宁世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急性泌尿道感染的抗菌治疗根据患儿年龄和疾病严重性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若患儿年龄<2~3个月,不能耐受足量口服摄入,有全身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应住院采用广谱抗生素静脉给药.抗生素可联合应用氨基糖苷类+氨苄青霉素或头孢菌素,或用第三代头孢菌素.若父母依从性好,可门诊静脉给药,对门诊静脉给药治疗可选用头孢曲松,因其可1天1次,是合适的药物.静脉给药常持续48~72小时,直到体温正常和临床稳定,此时可改为对致病菌敏感的口服抗生素治疗[1].
作者:张星星;易著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典型带状疱疹的早期诊断.结论:局部皮肤感觉过敏和轻度触痛是一个重要的临床体征,具有相对特异性.
作者:王金广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我院2005年1月~2006年6月共收治小儿急性胰腺炎61例,笔者用小剂量肝素治疗3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苏振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胃神经官能症是由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胃功能障碍.主要为运动和分泌功能紊乱,而无器质性病变,所以又称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多与精神因素有关.笔者自1993年以来,采用针刺、中药治疗该病58例,疗效较佳,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春丽;陈天安;赵红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跖疣为发生在足跟、跖骨头或跖间的赘生物,多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所引起,是寻常疣的一种.与压迫、摩擦、外伤、多汗有关.单发或多发,数目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故多采用手术切除、冷冻、激光等治疗.我院于2000年3月以来对30例跖疣患者采用钝性摘除法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健;薛玉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资料与方法近年收治的120例疖病患者均为门诊患者,男70例,女50例,年龄在15~50岁之间.
作者:杨东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早期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是降低深部真菌感染病死率的关键,但确诊十分困难.预防性及经验性治疗将导致耐药菌增多,故何时开始抗真菌治疗存在较大争议.
作者:王虎军;杨立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高脂血症又称为高脂蛋白血症,系指血中甘油三酯(TG)和/或胆固醇水平高于正常值,目前有学者将其称为血脂紊乱.小儿高脂血症绝大多数为原发性,其发病与遗传基因缺陷或环境因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有关.高脂血症多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但是已经有研究证明,在儿童时期就即可出现成人常见的致死性疾病--冠心病(CHD)的病理改变,其程度与增高的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呈正相关,因此预防儿童时期高脂血症具有重大意义[1].
作者:杜军保;刘颖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变态反应性亚败血症,简称变应性亚败血症,以发热、易变性与复发性皮疹、关节症状和血象中性粒细胞高度增多等四大症状为临床特征,有时伴发寒战.本病罕见,误诊率甚高.近15年来,我院收治变应性亚败血症3例,均为儿童,其中2例曾经误诊,现分析如下.
作者:李献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胸腔积液为临床常见症状,对任何胸腔积液患者均应考虑做诊断性胸腔穿刺抽液,以明确病因进行治疗.
作者:黄昭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笔者自2003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男炎消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20例,并对照观察该药与西药氟哌酸及中成药前列康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子泰;高翔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