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龙瑛;李俊
医学类独立学院是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医学类二级学院。根据《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教育部令第26号),独立学院“应当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构,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但纵观国内各医学类独立学院,大部分的教学管理模式是在母体学校原有基础上建构而成的,缺少与自身教学管理相符合的核心环节。本文旨在探索如何立足独立学院自身办学优势,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使学生的学习和特长得到大程度提高。
作者:张琪;潘湛;何乐雁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液基细胞学联合核基质蛋白22(NMP 22)、膀胱肿瘤抗原(BTA)检测对膀胱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对收治的196例膀胱癌疑似及随访患者的尿液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其中68例细胞学诊断阳性和非典型标本同时进行NMP 22、BTA检测,将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对比,评估它们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液基细胞学、液基联合NMP 22、BTA和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72.9%、83.3%、87.5%、9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分别为95.0%、80.0%、85.0%、9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液基细胞学联合NMP 22或(和) BTA检测可进一步提高对膀胱癌的敏感度,并无创伤性诊断方法。
作者:李红全;唐颛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究不同综合疗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效果。方法选取128例小儿秋季腹泻的患儿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71例患儿,采用妈咪爱(<2岁者1袋/次,>2岁者2袋/次,均为2次/d)、思密达(<1岁者1 g/次,>1岁者2 g/次,均为2次/d)妈咪爱、思密达的灌肠,同时使用西咪替丁的静脉滴注治疗,10~15 mg/(kg·d),分2次使用,连用3~5 d;对照组57例患儿,采用妈咪爱和思密达灌肠的治疗,观察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秋季腹泻的患儿采用妈咪爱、思密达灌肠,同时使用西咪替丁的注射可改善治疗效果能够保证治疗的安全性,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周燃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黄体酮联合寿胎丸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早期先兆流产患者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治疗组(n=48)。对照组给予黄体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寿胎丸治疗,记录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孕酮及β-HCG水平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酮联合寿胎丸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肯定,能够提高继续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瑞浦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达菲对流行性感冒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流行性感冒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n=50)。对照组采用美息伪麻片(白加黑)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磷酸奥司他韦(达菲)治疗。观察2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结果2组流行性感冒患者经过治疗之后,治疗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行性感冒患者采用磷酸奥司他韦(达菲)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美息伪麻片(白加黑)治疗的效果,患者的发热症状缓解时间以及症状完全缓解时间均得到明显加快,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薄湘晖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联合云南白药在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止血后恢复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再出血及改善内镜评分的疗效和效果。方法收治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致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6例,根据年龄、性别、内镜表现分层,按区组随机化方法分成十二指肠溃疡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1例)和胃溃疡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21例)。各组在应用泮托拉唑治疗止血后恢复服用阿司匹林,对照组用泮托拉唑40 mg静滴,1次/12 h,治疗组用同量泮托拉唑联合云南白药口服,0.5 g/次,4次/d,比较十二指肠溃疡组和胃溃疡组再出血情况及内镜表现。结果泮托拉唑联合云南白药在降低再出血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改善了十二指肠溃疡病例组的内镜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云南白药对改善恢复服用阿司匹林后消化性溃疡的内镜表现优于单用泮托拉唑。
作者:黄光鸿;姚民武;钟文英;梁崇芬 刊期: 2014年第35期
随着重症医学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长期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当预计机械通气的时间超过数周,应当考虑气管切开,但是何时进行气管切开仍存在争议。虽然有许多随机对照研究和荟萃分析探讨气管切开的时机,大部分并不能证明早期气管切开的好处。早期行气管切开与晚期相比,早期行气管切开可增加患者机械通气的舒适度,镇静药物的使用有减少的趋势,但是早期气管切开并不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机械通气的时间,对重症监护病房留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无影响,且不能降低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的死亡率。针对特定人群的研究提示急性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可能从早期气管切开获益。
作者:林影芯;罗华;张卫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分析先天性肠闭锁及肠狭窄的新生儿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30例先天性肠闭锁及肠狭窄的新生儿围手术期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先天性肠闭锁及肠狭窄的新生儿经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24例患儿痊愈,4例患儿死亡。结论先天性肠闭锁及肠狭窄的新生儿围手术期的护理意义重大,积极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发生率。
作者:郭凯娜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诊治方法及其诊治效果。方法选取不孕患者共计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宫腔镜检查。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设置为观察组(n=64),将未检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n=236)。观察组患者给予宫腔镜治疗,对比2组患者体外受精助孕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均接受体外受精助孕。观察组患者临床妊娠率为39.06%(25/64),流产率为8.00%(2/25),异位妊娠率为4.00%(1/25),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诊断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检出率高,诊断期间操作简便、安全可靠。诊断为本病后,及时给予宫腔镜手术治疗后,可实施体外受精,助孕效果良好。
作者:王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对以颅脑创伤为主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以颅脑创伤为主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30例,轻残11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0例。治愈率51.72%,病死率17.24%。结论早期迅速准确的评估伤情,积极抗休克治疗,避免漏诊,多学科联合实施早期抢救及ICU综合监护治疗,是提高颅脑创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潘祥勇;张符林;黄朝旭;魏疆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了解南阳市卧龙区2010~2013年度常见革兰氏阳性菌的分布,分析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收集卧龙区某医院2010~2013年度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革兰氏阳性菌,分析标本来源、主要分布特点,并利用自动化仪器分析法对临床分离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利用WHO-NET 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3年共分离了革兰氏阳性菌1240株,检出比例占居前5位的革兰氏阳性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46株(35.96%),表皮葡萄球菌285株(22.98%),溶血葡萄球菌210株(16.94%),肺炎链球菌148株(11.93%),粪肠球菌124株(1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45.0%,耐苯唑西林表皮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为77.90%、64.77%,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为50.62%。检出的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都保持100%的敏感,对呋喃妥因等也保持高度的敏感率,奎奴普丁除了对粪肠球菌耐药外,对其他3种常见菌都保持高度敏感;氨基糖普类能保持一定的活性,对肠球菌有一定的协同作用。结论在临床上应注意监测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根据各种细菌的耐药性及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耐药细菌的产生,利于患者的疾病恢复。
作者:景书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到来,终身学习成为每一位社会成员必备的基本素质。而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对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医学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标。
作者:苏燕;韩丽莎;潘桂兰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超声技术在长期颈内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患者行长期颈内静脉置管,术中实时监测引导穿刺,术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患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100%,所有患者未出现1例动脉损伤、动静脉瘘及血、气胸等并发症。术后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例局部渗血,8例血栓形成。结论超声技术应用于长期颈内静脉置管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实用性强等特点,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罗飞;王琰;耿荣华;李巍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分析七氟醚麻醉在老年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2组(n=25)。对照组采取异丙酚诱导麻醉方案,干预组采取七氟醚麻醉诱导麻醉方案,对2组患者麻醉期间的血流动力学数据及麻醉恢复时间进行分析。结果干预组诱导期、插管期平均脉动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清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麻醉可用于老年腹腔镜手术麻醉,且安全性高、麻醉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符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对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检查时间(单日、双日)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评估,实验组采用PET/CT显像评估,比较2组患者扫描时间、花费等指标。结果实验组35例病情稳定,且患者对本院满意度为95%,患者1年生存率为45%,15例患者远期生存,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扫描时间为(20±4)min,检查费用为(4500±890)元,病情进展时间为(3.9±1.1)个月,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位生存期为(9.2±0.6)个月,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PET/CT显像技术操作简单,扫描时间较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伍日照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丰富康复训练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大鼠40只,预训练后随机均分为缺血组和假手术组(n=20)。其中缺血组制作脑缺血模型后再次随机均分为丰富锻炼组和正常喂养组(n=10),同时将假手术组随机分为假手术正常喂养组和假手术锻炼组,每组10只;分别于锻炼后3天、1周、2周、4周时行神经功能评估,比较脑损伤功能恢复程度。结果造模缺血丰富锻炼组四个时间段神经功能评分依次为(1.82±0.67),(1.69±0.74),(1.05±0.6)和(0.97±0.21),假手术正常喂养组四个时间段为(1.85±0.38),(1.76±0.48),(1.55±0.42),(1.56±0.39);假手术锻炼组四个时间段为(1.95±0.48),(1.92±0.52),(1.62±0.57),(1.40±0.41);缺血正常喂养组四个时间段为(2.05±0.82),(1.88±0.67),(1.53±0.34),(1.24±0.39)。因此丰富锻炼组数据明显优于其他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复测肢体放置试验和足失误试验与假手术组无显著差异。结论丰富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提高功能恢复效果。
作者:毛波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分析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重叠综合征(MDS/MPD)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在36例老年MDS/MPD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将随机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n=18)。研究组患者使用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案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1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的有9例,部分缓解的有4例,总有效率为72.22%。对照组中完全缓解的有4例,部分缓解的有3例,总有效率为38.8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肺部感染、恶心、骨髓抑制、肝功能损伤等,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老年MDS/MPD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邢富兴;韩斯琴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36例患儿的临床诊断、相关因素分布以及治疗情况。结果本组136例患者共54例(40.00%)发生VAP,不同产重、胎龄、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次数以及卧位方式VAP发生率均存在较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P发生率与产重、胎龄呈负相关,与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次数及卧位方式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P组患儿治愈率为61.11%,显著低于非VAP组的85.37%,VAP组患儿死亡率为22.22%,显著高于非VAP组的4.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P发病因素较多,临床需加强对相关因素的预防,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VAP发生率。
作者:胡安辉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Ⅰ缓释片引起药物性牙龈增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80例药物性牙龈增生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时间顺序均分为2组(n=40)。对照组进行基础治疗,实验组采用牙周基础治疗和维护期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治疗前GI、PLI、SBI、PD等指标没有差异性,治疗后1个月,实验组GI指标为(2.14±0.47)、PLI为(1.17±0.25)、SBI为(1.61±0.37)、PD为(3.91±0.53)mm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牙周基础治疗联合定期维护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硝苯地平Ⅰ导致的牙龈增生复发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凤仙;管晓娟;仲姗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比较5种不同的清洗方法清洗窥阴器上残留的血渍及有机物的效果。方法采用医院近期使用的有明显血污的窥阴器400件,分别用手工清洗方法、超声波清洗、全自动清洗、人工清洗与超声波清洗、人工清洗与全自动清洗5种方法进行清洗。并且采用目测法、5倍放大镜检测法和潜血测试法进行测验。结果5组用目测法检测窥阴器的阳性分别为5.10%、3.70%、2.53%、0.00%、0.00%;用5倍放大镜检测的阳性率为7.49%、5.05%、3.67%、1.30%、1.25%;用潜血测试法检测的阳性率为15.12%、12.55%、8.75%、4.20%、2.00%。5种清洗方法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清洗加超声波清洗和人工清洗加全自动清洗合格率明显高于其他清洗方法。
作者:曹美花 刊期: 2014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