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谦;刘海东
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剂的出现是近代药理学的一项重大进展,倍他乐克为第2代β受体阻滞剂,有选择性β受体阻滞作用,在随机对照试验中被证实能降低心血管病患者的病死率和死亡率.
作者:王谦;刘海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二期梅毒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呈多样化表现,在临床上多易造成误诊.现将我科门诊所见的4例2期梅毒误诊病例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邱玉芬;孙建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临床资料26例患者中,男18例,女8例;平均年龄16~67岁,16~41岁患者21例,41~67岁5例;病程1个月内9例,1~6个月14例,6个月以上3例.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皮疹特点及好发部位、发病与季节的关系等可诊断.
作者:雷大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患者,男,61岁,2003年1月21日初诊.反复背心及头顶部作冷,或伴阴下潮湿约3年.虽经中西医治疗,但诊断不确,且无良效.
作者:江长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曲霉菌病是指由一些致病曲霉菌引起的急性炎症和慢性肉芽肿,临床上包括皮肤曲霉菌病及内脏曲霉菌病,常侵犯皮肤、指甲、外耳道、鼻窦、眼眶、支气管、肺、骨及脑,严重者可发生曲霉败血症.
作者:张明;张风华;常俊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2004年3月~11月,我们对1716名儿童进行了血铅筛查,发现血铅>100u g/L儿童434例,对他们进行千果花非药物驱铅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怀迟;陈明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临床资料我所皮肤科门诊就诊的185例痤疮患者,男99例,女86例,年龄15~36岁,病程3个月以上,且3个月内未用其他药物治疗.皮损以颜面为主,部分颈项、上胸部及背部受累.皮疹以炎性丘疹、脓疱,黑、白头粉刺为主.少数为结节和囊肿.所有病例治疗前均进行患部的分泌物加甘油压片镜检.共检出合并螨虫感染者136例,感染率为73.51%.
作者:兰建华;张树锡;张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肝性脊髓病(HM)是肝脏疾病达到严重阶段,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脊髓损害.其发生率约为0.1%,突出特点是脊髓锥体束的脱髓鞘病变,主要表现为脊髓锥体束征和痉挛性截瘫,不伴感觉障碍和肌萎缩,起病缓慢,但进行性加重.多见于有多次肝性脑病发作或施行了门-体分流术的肝硬化患者.
作者:李燚绯;李贯绯;康治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院从1998年以来收治流行性腮腺炎伴脑膜脑炎共54例,用阿昔洛韦治疗,并与三氮唑核昔进行临床观察比较,现将总结如下.
作者:王忠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着色芽生菌病是由一组暗色真菌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可形成结节、疣状斑块、化脓、溃疡和瘢痕.病程发展缓慢,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初起损害常局限于单侧肢体的某一部位,逐渐向外扩展,后可累及肢体大部或整个肢体,亦可经淋巴和血行播散.
作者:李春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肺曲菌病主要由烟曲霉感染引起,少数为黑曲霉、土曲霉、黄曲霉和构巢曲霉等.曲霉菌在自然界如空气、土壤中繁殖力较强.室温、37℃或更高温度中均能生长.肺曲菌病大多数是在原有肺部疾患的基础上或因长期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后继发感染.临床上分4型:变态反应性曲菌病、支气管-肺炎型曲菌病、肺曲菌球和继发性肺曲菌病.
作者:夏建新;张春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当归芍药散始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由当归、芍药、川芎、茯苓、白术、泽泻组成.原为妇人怀孕腹中疼痛而设,有养血疏肝、健脾渗湿、安胎止痛之功效,乃疏肝健脾之名方.古方多用散剂,目前习惯将散剂改为汤剂.多年来,笔者运用该方于临床治疗多种内科杂病,常获奇效,兹举验案3则,供同道参考.
作者:邓存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临床表现鹅口疮好发部位为舌、软腭、颊黏膜、齿龈、咽部等,损害为灰白色假膜附着于口腔黏膜上.边缘清楚,四周有红晕,剥除白膜留下湿润的鲜红色糜烂面或轻度出血,严重者黏膜可溃疡坏死.患者自觉疼痛,吞咽困难,食欲不振.以新生儿多见,损害多在出生后1周出现,白膜可长满整个舌面,引起肿胀,影响吞咽甚至呼吸,损害可向下延及口角,此类患儿母亲大多有念珠菌性阴道炎.
作者:康萍;金东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可寄生于健康的口腔消化道、呼吸道、阴道及皮肤上,一般不发病.当菌群失调或免疫力低下时,念珠菌大量繁殖而发病.本病遍布世界各地.
作者:李福秋;曲生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社区卫生服务是国际卫生服务的大趋势社区卫生服务体现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而不是以病人为中心,更不是以疾病为中心.这种变化需要极大地转变观念,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仅仅靠治疗个体疾病的医疗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要求社区卫生服务走进社区和家庭,动员每个人主动地改变社会环境,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和残疾,促进健康.从英国新的卫生政策(见图1)和美国卫生世纪的划分(见图2)可以清楚看到这种趋势.
作者:郭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颜亦鲁(1897~1991年),江苏丹阳县人,现代著名中医学家.颜氏自幼体弱多病,遂有志于歧黄之术.薪传舅家名医魏东莱,复从学名医贺季衡,学成后悬壶乡里,屡起沉疴,医名远扬,深受群众爱戴.哲嗣颜德馨,继承家学,复游学上海,为全国名老中医之一.现根据颜德馨教授提供的资料,对颜亦鲁先生若干古方的运用经验作一总结.
作者:邢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类包括林可霉素及克林霉素,克林霉素的体外抗菌活性优于林可霉素.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因各种原因所致的切口延期修复,是手术科室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其治疗方法目前仍以局部处置为主.我院自1991~2003年采用胰岛素药纱湿敷法治疗此类病人12例,并设对照组对比分析,临床差异显著(P<0.01).
作者:孙步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引发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罕见,现将我院收治1例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孔德玲;胡平;沈学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放线菌病是一种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患,病变常向四周扩展并深入邻近组织形成许多排脓窦道,脓汁中含有硫磺颗粒为本病特征.主要侵犯面颊、颈、胸、腹部等,常致严重畸形,活动障碍,也可泛发.
作者:张明;石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