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患者应用计划性排尿功能训练 影响术后血压等因素的探讨

刘秀兰

关键词: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 计划性排尿功能训练, 生理性血压升高, 尿路感染, 治疗满意度
摘要:目的 对比研究计划性排尿功能训练对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患者术后血压、尿潴留、尿路感染及二次导尿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方便选取2014年1—12月收治于该院神经外科病房脑动脉狭窄并择期行动脉支架置入的患者共80例,随机1:1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接受神经外科介入治疗常规护理和健康宣教.实验组患者采用接受该研究团队制定的计划性排尿功能训练,并在家属及医生协助下完成相关锻炼.术后麻醉苏醒6h后拔除导尿管,记录患者首次排尿时相关临床数据及住院期间尿路疾病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手术当日焦虑指数为(59.8±5.5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划性排尿功能训练有助于降低患者首次排尿的排尿时间(148.3±25.70)s、血压[收缩压(122.6±11.92)mmHg,舒张压(86.8±9.02)mmHg]、心率(89.1±6.24)次/min及呼吸频率(14.3±4.37)次/min,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计划性排尿功能训练明显降低实验组患者尿路感染、尿潴留和二次导尿的发生率,同时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长较短,治疗满意度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对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患者应用计划性排尿功能训练,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因排尿引发的生理性血压增高,可有效降低尿路系统感染和尿潴留风险,提高临床周转率和治疗满意度.该训练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CK18-M65、脂联素水平的 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血清中CK18-M65、脂联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NAFLD组方便选取2013年2月—2014年6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院体检诊断为NAFLD的患者98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103名作为对照组,对受试者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NAFLD组与对照组相比,体质量指数、血压、腰臀比、血糖、血脂、胰岛素、血尿酸、CK18-M65及脂联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91±2.15)kg/m2 vs(23.14±1.92)kg/m2,(125.31±6.84)mmHg vs(114.86±7.10)mmHg,(80.49±3.92)mmHg vs(75.28±4.18)mmHg,(0.92±0.18)vs(0.86±0.21),(5.89±0.61)mmol/L vs(5.44±0.53)mmol/L,(2.26±0.18)mmol/L vs(1.49±0.12)mmol/L,(5.35±0.24)mmol/L vs(5.08±0.31)mmol/L,(1.12±0.08)mmol/L vs(1.31±0.11)mmol/L,(3.12±0.14)mmol/L vs(2.79±0.21)mmol/L,(12.78±0.09)U/mL vs(3.45±0.10)U/mL,(361.54±3.15)μmol/L vs(312.51±2.91)μmol/L,(159.18±3.94)ng/L vs(108.54±4.08)ng/L,(1.60±0.08)μg/mL vs(2.23±0.09)μg/mL(P<0.05).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清CK18-M65及脂联素的表达均显著改变(单纯性脂肪肝组,NASH组,肝纤维化组3组CK18-M65水平分别为(128.14±11.26),(145.62±9.62),(167.15±12.08)ng/L;脂联素水平分别为(1.82±0.28),(1.67±0.19),(1.52±0.34)μg/mL)],CK18-M65与脂联素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223,P<0.05).结论 CK18-M65及脂联素在NAFLD患者中表达异常,且NAFLD患者CK18-M65与脂联素表达呈负相关.

    作者:何芳;王芳;王鵷臻;杨少奇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在对乳腺良恶性肿瘤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形式,对该院于2013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经过手术病理确诊的25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进行结果分析,并与同期确诊的25例良性肿瘤患者(良性肿瘤组)其超声特点、影像表现进行对比.结果 25例乳腺癌患者中,80%乳腺肿瘤形态为蟹足样或者毛刺样的变化、60%乳腺肿瘤边界不清楚,周围可见高回声晕、32%乳腺肿瘤呈现为后方回声衰减、25%乳腺肿瘤纵横比大于1、76%乳腺肿瘤低回声,内部微钙化、48%出现腋窝淋巴结;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中,80%肿瘤多为圆形或者椭圆形,部分出现侧方声影、24%肿瘤形态不规则、25%出现粗颗粒或者团状强光斑、20%出现后方回声衰减的情况、12%腋窝淋巴结肿大.乳腺癌的血流分级等指数大于良性肿瘤患者,级数多在2~3级,良性肿瘤血流不丰富,多处于0~1级.结论 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以及鉴别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所起到的效果显著,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吴敏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小细胞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的 应用价值评估

    目的 分析小细胞肺癌(SCLC)者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的应用价值情况.方法 便利选择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宝应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88例SCLC者为研究对象,另取健康体检者70名,良性疾病组56例为对照者.使用免疫磁珠阴性富集和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法,分析静脉血内CD45-/CTC/CK18+数量,随访104例化疗者,分析SCLC者CTC检测价值.结果 和良性疾病者(3.57%)以及对照组(5.71%)相比,SCLC组(64.58%)的CTC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CTC阳性率为5.7%,SCLC者临床分期IIIA,IIIB和IV期阳性率分别为32.1%,56.9%以及78.1%.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变量分析证实,肿瘤T和N分期与CTC阳性无相关性,远处转移与其结果呈正相关(P<0.05).阴性富集肿瘤回收率为92.0%,阳性对照细胞株H460和A549经荧光抗体染色后上述两种细胞株中存在细胞角蛋白CK18以及CK19.肺癌者敏感性以及特异性为98.2%以及72.9%.调查区间内生存者共计248例CTC数量为2~4个,无显著上升,其临床特征为CTC阳性全身多发性转移,PS分数低.结论 该实验所使用的检测方式简便可行,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CTC阳性和疾病分期,是否吸烟,治疗效果和转移呈现相关性,CTC越高,证实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葛含天;王达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刍议

    目的 分析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该研究中的66例研究对象均为该院于2015年4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治疗药物法的差异性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治疗药物为消炎痛,观察组治疗药物为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比对两种治疗药物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经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经软件计算后为96.97%,对照组经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经软件计算后为78.79%,观察组治疗后4周以及12周的JOA评分(56.30±10.40)分、(62.77±9.47)分高于对照组(40.30±10.87)分、(50.22±10.12)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前JOA评分、治疗前、治疗4周以及治疗12周的胫骨关节平均间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骨关节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选择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此药物能够将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有效缓解,同时对病情的发展可以有效控制,对患者的关节功能进行有效改善.

    作者:李传杰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住院待产时间对剖宫产率的影响调查与研究

    目的 研究住院待产时间对剖宫产率的影响,为住院待产时间的管理、控制剖宫产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方便选择从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来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中抽取200名作为该文观察对象,通过病例对照这一研究方法,将剖宫产分娩产妇纳入归为该文观察组、将阴道分娩产妇纳入归为该文对照组,对比在住院待产时间上存在的差异性.另外通过多因素分析剖宫产指标的调整、产妇年龄以及婴儿性别等因素对两者关联的影响.结果 两组产妇在是否实施抢救(对照组抢救率2.6%、观察组抢救率96.0%)、剖宫产指征(对照组有指征26.9%、观察组有指征72.0%)、住院时间[对照组(4.2±0.8)d、观察组(9.8±1.2)d]以及住院费用[对照组(4021.8±115.2)元、观察组(7863.5±241.5)元]上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性和线性分析分析表明,产妇分娩年龄超过34岁(>34岁比20~34岁,OR=2.78)、有剖宫产指征(OR=6.13)且住院待产时间长(超过7 d比0 d,OR=4.22)这3点皆为提高剖宫产分娩率的影响原因(P<0.05).结论 住院待产时间长是导致剖宫产率提高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应正确把握住院指征,提倡自然分娩,控制剖宫产率.

    作者:宋春蕾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前来就诊的面神经麻痹患者89例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急性期(n=29)、静止期(n=30)和恢复期(n=30),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的评分与临床疗效.结果 3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急性期针灸组评分为(24.8±5.1)分,静止期针灸组评分为(25.1±4.8)分,恢复期针灸组评分为(25.0±5.3)分;治疗后急性期针灸组评分为(48.2±4.7)分,静止期针灸组评分为(45.6±3.2)分,恢复期针灸组评分为(41.9±5.2)分,两组之间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急性期痊愈率为79.31%,显著高于静止期(70.00%)与恢复期(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止期痊愈率明显优于恢复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显著,且越早进行针灸治疗,患者的预后效果越好.

    作者:云建新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 股骨骨折手术中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骨折手术中麻醉效果.方法 该研究将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住该院需外科手术的老年股骨颈或粗隆间骨折60例患者,随机分成神经阻滞组30例和腰硬联合麻醉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药物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麻醉过程中,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NB组较CSEA组平稳(P<0.05),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NB组发生率少于CSEA组(P<0.05),药物起效时间CSEA组优于NB组(P<0.05).结论 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股骨骨折手术更安全、有效.

    作者:张晓琛;魏真;潘玢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患者应用计划性排尿功能训练 影响术后血压等因素的探讨

    目的 对比研究计划性排尿功能训练对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患者术后血压、尿潴留、尿路感染及二次导尿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方便选取2014年1—12月收治于该院神经外科病房脑动脉狭窄并择期行动脉支架置入的患者共80例,随机1:1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接受神经外科介入治疗常规护理和健康宣教.实验组患者采用接受该研究团队制定的计划性排尿功能训练,并在家属及医生协助下完成相关锻炼.术后麻醉苏醒6h后拔除导尿管,记录患者首次排尿时相关临床数据及住院期间尿路疾病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手术当日焦虑指数为(59.8±5.5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划性排尿功能训练有助于降低患者首次排尿的排尿时间(148.3±25.70)s、血压[收缩压(122.6±11.92)mmHg,舒张压(86.8±9.02)mmHg]、心率(89.1±6.24)次/min及呼吸频率(14.3±4.37)次/min,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计划性排尿功能训练明显降低实验组患者尿路感染、尿潴留和二次导尿的发生率,同时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长较短,治疗满意度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对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患者应用计划性排尿功能训练,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因排尿引发的生理性血压增高,可有效降低尿路系统感染和尿潴留风险,提高临床周转率和治疗满意度.该训练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刘秀兰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产妇术后新生儿母乳喂养观察以及护理干预

    目的 对产妇术后新生儿母乳喂养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做出研究分析.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该院进行剖宫产的90例产妇做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45例)及护理干预组(45例),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护理干预组产妇护理满意度95.6%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82.2%,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汁开始分泌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护理干预组产妇的乳汁充足率64.5%及乳汁刚够率22.2%均高于常规护理组40.0%、6.7%,术后第2天喂养成功率57.8%及第4天喂养成功率68.9%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33.3%、42.2%,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妇术后实施护理干预在短时间内有效的提高了新生儿成功喂养率,提高了产妇的护理满意率,保证了产妇分泌充足的乳汁,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聂真红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导乐配合PCE在低位水囊引产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效果探讨

    目的 探析导乐配合PCEA应用于低位水囊引产初产妇分娩中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该院接收的112例行低位水囊引产的初产妇资料进行探析,因不同的镇痛及干预方式可分为两组,行导乐联合PCEA的56例产妇设研究组,行传统干预的56例产妇设对照组,并对两组产程疼痛程度、产程时间及产妇结局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第一、二、三产程的疼痛评分(2.30±1.58)分、(3.45±1.78)分、(5.30±2.41)分均比对照组低,第一、二、三产程的时间(130.48±11.78)、(41.64±11.20)、(6.01±1.48)min均比对照组短,而自然分娩率75.00%比对照组57.1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位水囊引产产妇行导乐联合PCEA可减轻分娩疼痛,缩短产程时间,提高自然分娩几率.

    作者:王桂香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药食合用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细胞凋亡及ER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更年滋肾汤合玉女酥对雌性去势大鼠下丘脑、垂体、子宫、胸腺、脾脏细胞凋亡及ER表达的影响,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探讨药食合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取双侧卵巢切除法建立围绝经期综合征大鼠模型,2015年10月—2016年4月,选取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中心健康、12周龄、雌性未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更年滋肾汤)组、食疗(玉女酥)组、药食合用组,每组12只.给药(食)6周后,处死大鼠取丘脑、垂体、子宫、胸腺、脾脏组织,检测如下指标: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Rα蛋白的表达变化;Real time PCR方法检测ERα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细胞凋亡率变化:下丘脑、垂体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子宫(13.12±0.066)明显高于对照组(3.28±0.075),中药组(6.35±0.038)、药食合用组(4.90±0.034)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胸腺(3.46±0.215)明显高于对照组(1.70±0.045),中药组(2.51±0.038)、药食合用组(2.18±0.034)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脾脏(4.05±0.205)明显高于对照组,中药组(2.15±0.115)、药食合用组(1.64±0.082)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②ERα蛋白表达变化:各组织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除胸腺外,其他组织中药组、药食合用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P<0.01).③ERαmRNA表达变化:模型组垂体(0.210±0.012)、下丘脑(0.197±0.015)、子宫(0.168±0.016)、脾脏(0.137±0.01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垂体(0.458±0.026)、下丘脑(0.410±0.028)、子宫(0.367±0.037)、脾脏(0.301±0.025)高于模型组(P<0.05);食疗组子宫(0.349±0.021)、脾脏(0.282±0.018)高于模型组(P<0.05);药食合用组垂体(0.523±0.025)、下丘脑(0.488±0.024)、子宫(0.743±0.042)、脾脏(0.723±0.069)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药食合用(更年滋肾汤合玉女酥)可通过影响雌性去势大鼠下丘脑、垂体、子宫、胸腺、脾脏细胞凋亡及ER表达,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从而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

    作者:宋雨菊;桑锋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析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应用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患牙270颗)予以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口腔正畸治疗,对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予以统计分析.结果 经治疗,患者临床有效率为88.9%(240/270).治疗后各级牙齿松动度分别为88.9%、5.9%、3.3%、1.9%,与治疗前的51.9%、31.1%、11.1%、5.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牙周袋深度(3.5±1.0)mm,前牙覆盖距离(2.7±1.1)mm,前牙覆颌深度(2.3±1.0)mm,牙周出血指数(25.5±5.6)%,均优于治疗前的(4.9±1.3)mm、(6.5±1.5)mm、(5.0±1.2)mm、(97.5±9.5)%,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应用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好,值得广泛应用与普及.

    作者:蔡熙珉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 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脂蛋白(a)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来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名健康人作为健康体检组,另外选取同期来该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急性脑梗死组.对比健康体检组的血清hs-CRP和Lp(a)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组hs-CRP和Lp(a)水平,急性脑梗死组同NIHSS评分亚组间血清hs-CRP和Lp(a)水平进行比较,并对急性脑梗死组血清hs-CRP和Lp(a)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的Lp(a)和hs-CRP水平分别为(333.72±32.56)mg/L和(5.32±2.60)mg/L,健康体检组两种检测项目血清水平分别为(146.30±21.17)mg/L与(0.87±0.44)mg/L,组间比较健康体检组明显低于急性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11,4.573,P<0.05).急性脑梗死组不同NIHSS评分亚组间血清Lp(a)[<5分:(284.43±25.79)mg/L;5~15分:(346.47±32.35)mg/L;﹥15分:(468.85±45.47)mg/L]和hs-CRP水平[<5分:(5.14±2.10)mg/L;5~15分:(8.63±2.45)mg/L;﹥15分:(11.52±3.1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评分的逐渐增高,检测血清指标水平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显著成正相关(r=0.684,P=0.011).结论 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血清Lp(a)和hs-CRP参与了以积极的干预措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生物学指标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进行重要评估,降低急性脑梗死的死亡率,防治预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海鹏;张艳丽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氧氟沙星与氟罗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药效 差异性比较

    目的 分析氟罗沙星与氧氟沙星在下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药效差异性.方法 方便选取112例该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接受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依循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6例,实验组采用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采用氟罗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生活质量、治疗成本与C/E.结果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E、治疗成本、生活质量分别为(23.14±0.69)、(1726.33±126.41)元、(6.46±0.53)分,实验组生活质量为(9.35±0.22)分,治疗成本为(563.45±58.24)元,C/E为(19.52±0.44),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氧氟沙星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C/E与生活质量,同时降低治疗成本,值得推广.

    作者:冯伟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恢复期早中期面神经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恢复期早中期面神经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2012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在该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恢复期早中期面神经炎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组(mNGF治疗组)及无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的对照组,两组的其余治疗方案相同,对比观察两组的有效率和治愈率.结果 mNGF治疗组的有效率96.5%、治愈率44.8%;对照组的有效率83.3%、治愈率26.7%.mNGF治疗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恢复期早中期面神经炎的患者有疗效,值得推荐.

    作者:余金虬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奥氮平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止吐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奥氮平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止吐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9月—2016年4月该院采用CET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帕洛诺司琼、地塞米松止吐,观察组同时加用奥氮平止吐.比较两组控制急性和延迟性恶心、呕吐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化疗前后的体重变化.结果 观察组急性、延迟性恶心、呕吐控制有效率分别为92%,76%,均高于对照组的7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重变化有效率32%,比对照组有效率22%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 奥氮平提高了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止吐疗效.

    作者:田瑞华;郑宗柱;陈祥明;李宝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方便抽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该院接收、检查的41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对入选的41例患者施以常规心电图技术诊断(参照组)、动态心电图技术诊断(研究组),诊断后同时观察、对比2组临床诊断结果.结果 研究组36例(90.24%)诊断结果显示阳性,参照组26例(63.41%)显示阳性,组间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成对房性早搏的诊断准确率是39.02%,房性早搏二联律、三联律是48.78%,室性早搏二联律、三联律是46.34%,短阵室速是53.66%,与参照组的2.44%、9.76%、7.32%、14.6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针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开展各项诊断工作时,有效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确诊率、可行性相对较高,能够大大提升临床诊断阳性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亚萍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230例被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接受治疗的方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选择脑蛋白水解物、甲钴胺联合依达拉奉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以奥拉西坦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痊愈率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 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50.23±16.10)分vs(40.51±12.92)分];观察组患者痊愈率(61.9%)明显高于对照组(25.7%),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率(15.1%)明显低于对照组(29.5%),对照组患者有所好转情况(26.9%)明显好于观察组(12.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奥拉西坦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相比,运用脑蛋白水解物、甲钴胺联合依达拉奉药物治疗能够产生更加显著的效果,可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进行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陈兵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护理干预应用于真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真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1—12月期间该院诊治的40例真菌性阴道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冲洗治疗的临床疗效、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及抑郁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冲洗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焦虑及抑郁评分没有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均较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大幅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真菌性阴道炎患者冲洗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时、有效地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连晓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Rcan2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Rcan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相互关系.方法 方便收集该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期间诊治的炎症性肠病20例、增生性息肉20例、腺瘤40例、结直肠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80例,获取标本总RNA,q PCR测定Rcan2 mRNA表达水平,对Rcan2 mRNA的差异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信息进行相关性分析.体外转染Rcan2基因于结直肠癌colo320DM细胞,MTT实验观察Rcan2过表达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体外转染kras突变基因(G12V)于人结直肠癌细胞中,观察Rcan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Rcan2 mRNA表达量(2.98±0.21)明显高于其他各组.Rcan2 mRNA的表达量与肿瘤大小密切相关(P<0.01).Rcan2-pcdna3.1转染的细胞增长速度慢,OD值从10上升到14,而pcdna3.1转染的细胞增长速度快,OD值从12上升到18,过表达kras(G12V)抑制Rcan2基因表达.Rcan2相对表达量从2.8下降到1.1.结论 这些发现提示Rcan2是一个潜在的结直肠癌诊断指标.

    作者:陈苗生;邱晓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