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用于脑出血迟发性脑水肿治疗128例分析

赵英民

关键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脑出血迟发性脑水肿,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对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用于脑出血迟发性脑水肿治疗的分析和评价。方法整群选择从2014年5月—2015年5月入住该院接受治疗的128例脑出血迟发性脑水肿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用于脑出血迟发性脑水肿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128例患者的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终均好转出院。其中62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10例伴有显著肌力降低的患者中有9例出现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15例伴有麻木、疼痛的患者有13例主观感觉恢复正常。结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用于脑出血迟发性脑水肿的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内科的工作中应用C反应蛋白检测仪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内科的工作中应用C反应蛋白检测仪的价值。方法该文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整群选取了2014年2月—2015年6月就诊该院呼吸内科、儿科与神经内科等临床内科的脑卒中和肺炎患者共88例,包括35例呼吸内科肺炎患者、29例儿科肺炎患者和24例脑梗死患者,88例脑卒中和肺炎患者血液中的C反应蛋白均分别给予C反应蛋白的检测仪与免疫酶联法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呼吸内科、儿科和神经内科患者C反应蛋白检测仪测定的阳性率94.28%、93.10%和79.17%,免疫酶联反应法测定的阳性率88.57%、96.55%和87.50%,两种方法的检测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C反应蛋白的检测仪可以对临床内科患者的 C反应蛋白进行有效的检测,具有临床上应用的价值。

    作者:张旋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脑梗死的诊断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评价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脑梗死的诊断作用与意义。方法该研究方便选取该院住院部在2015年2月—2016年1月期间心血管内科疑似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50例。分别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以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以头颅CT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检验结果。结果应用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脑梗死病变的灵敏度为97.62%(41/42),特异度为87.50%(7/8);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脑梗死病变的灵敏度为93.02%(40/43),特异度为74.13%(5/7);两种检查方法下对脑梗死的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脑梗死诊断有确切价值,可有效掌握检查对象病变血管血流动力学以及斑块形成情况,对脑梗死发病因素判断有参考意义,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姬冬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药物四联治疗HP相关性胃溃疡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对药物四联治疗HP相关性胃溃疡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分析和探讨。方法方便选该院2015年1—9月期间治疗的110例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5例,对照组服用阿莫西里、克拉霉素和奥美拉唑,试验组服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和胶体枸橼酸铋,比较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4.55%高于对照组8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神经毒性、出血、幽门梗阻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四联治疗HP相关性胃溃疡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新宇;陈普群;白凤芝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2010-2015年珠海地区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肺炎链球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明确珠海地区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月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痰标本分离到的837株SP,采用K-B法及E-test法检测菌株对13种抗菌药的敏感性。结果837株SP对青霉素G、阿莫西林、头孢噻肟钠的不敏感率分别为21.1%、33.3%、66.7%,其中耐药率分别为7.6%、11.1%、28.6%;对红霉素、克拉霉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达96.8%、96.6%、93.0%、72.5%、83.8%;而对利福平、氯霉素、左旋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分别为97.4%、98.4%、100%、100%、100%。当SP耐青霉素G时,对阿莫西林、头孢噻肟钠、红霉素、克拉霉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的耐药率也明显增加;5年间,SP对青霉素G、阿莫西林、头孢噻肟钠的耐药率分别从2010年的6.9%、7.2%、19.2%增加到2015年的8.7%、13.7%、34.9%,对其它10种药物的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珠海地区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SP对常用抗菌素的耐药情况较为严重,且与广州、深圳、武汉等地存在差异,应加强SP耐药性监测,保护性、合理使用抗菌素。

    作者:徐进;蒋艳平;周玉球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超声联合生化及病理检查对乙肝的诊断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联合生化及病理检查对乙肝的诊断意义。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生化及病理检查,比较诊断效果。结果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超声诊断方法中45例轻度,17例中度,16例重度,22例肝硬化;生化诊断方法中57例轻度,19例中度,8例重度,16例肝硬化;病理诊断方法中60例轻度,12例中度,10例重度,18例肝硬化。结论超声联合生化及病理检查对乙肝的诊断准确。

    作者:付晓杰;王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2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缩宫素治疗)、试验组(缩宫素+米索前列醇治疗)各36例,观察比较止血效果和阴道出血量。结果试验组止血有效35例(97.2%)、子宫收缩良好34例(94.4%);对照组止血有效28例(77.8%)、子宫收缩良好27例(75.0%);用药后30 min、2 h,阴道出血量试验组为(105.6±13.7)mL、(124.0±15.8)mL,对照组为(192.4±22.0)mL、(221.5±27.4)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米索前列醇、缩宫素联合用药能够有效控制出血,促进子宫收缩。

    作者:张明婵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Wnt2、dvl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和评价

    目的:探究Wnt2、dvl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整群收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该院确诊的食道鳞癌手术切除标本131例和131例健康食管组织标本,检测Wnt2、Dvl,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在食管鳞癌组织中Wnt2及Dvl阳性率分别为89.3%和78.2%,正常食管组织中Wnt2及Dvl的阳性率分别为11.9%、8.6%,P<0.05。且有淋巴结转移组织阳性率较高。结论 Wnt2、Dvl蛋白的表达异常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常慧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初探血尿酸与高血压脑出血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外周血浆中尿酸与高血压脑出血的关系。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于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1例,以头颅CT影像学确诊有无脑出血,将患者分为脑出血组(147例)和高血压组(94例)。采用免疫法检测外周血中尿酸,以尿酸≥430 umol/L作为诊断高尿酸血症的标准。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外周血中尿酸水平高于高血压组(503.4±40.2)比(447.3±38.8),P<0.05。伴有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出血的比例高于高血压组患者(64.7%比9.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有高血脂(OR=1.08)、高尿酸血症(OR=1.04)、饮酒(OR=2.30)、收缩压(OR=1.10)、高同型半胱氨酸(OR=1.02), 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脑出血,即高尿酸血症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出血的危险性更高。

    作者:沈钦龙;张延军;夏海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100例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方便选取的该院2013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病原因,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根据病因的针对性综合治疗和对症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①100例小儿慢性咳嗽患者中,呼吸道感染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所占比例较高,气管、支气管异物、先天性呼吸道疾病和胃食管返流性咳嗽所占比例较低;②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62.5%)(P<0.05)。结论对小儿慢性咳嗽,应该在明确病因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综合治疗,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照中;李彦青;刘树照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军事训练致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探究军事训练致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该院就诊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男患者90例,均由于军事训练引起发病,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其中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后实施中药治疗为实验组,疗程结束后对每一组患者进行症状情况评定和关节活动度评定。结果中药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95%,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中药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症状有了显著性的改善,关节活动度的评分较高。结论中药治疗事训练致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申耀山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10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疗效及愈后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及治疗方案。方法方便选取并回顾性分析该科从2009年5月—2015年5收治的10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100例患者行钻孔冲洗引流术,或者小骨窗开颅清除术。结果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9例患者出现血肿残留,残留量为10~30 mL,2例钻孔引流术后出现硬膜下血肿,再次行钻孔冲洗引流术后血肿消失,硬膜下血肿出现机化及分隔的14例,钻孔引流后效果不佳,改为小骨窗开颅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术后效果良好。随访半年到两年,复发8例。结论钻孔引流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首选手术方法。

    作者:李自坤;宋香孔;张伟;康健;赵兴海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个性化应用地塞米松治疗军事训练伤致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神经根性痛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XM)个性化治疗军事训练伤致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神经根性痛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5年6月,随机选取军事训练伤致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均为男患,平均分为A组(开放式椎板间小开窗)和B组(后路间盘镜)进行手术治疗,术前和术后第1、4、7、14天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法)进行神经根性痛评分,根据评分结果个性化应用DXM进行治疗,观察术后早期神经根性痛恢复情况和DXM应用情况。结果 B组在术后第1、4、7天在疼痛缓解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 d时两组间神经根性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VAS评分,A组术后5例应用DXM 3 d;B组4例应用DXM 3 d。两组间DXM应用在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间盘镜技术能显著降低术后早期神经根性痛整体严重程度,应用VAS评分法能有效评估和指导个性化治疗术后早期神经根性痛,同时降低术后DXM使用率和药物副作用风险。

    作者:屈金良;陈庆贺;王仑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曲美他嗪联合黄芪注射液在治疗病毒性急性心肌炎中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曲美他嗪联合黄芪注射液在治疗病毒性急性心肌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抽选2014年12月1日—2016年1月1日在该院收治的病毒性急性心肌炎的患者110例,分成观察组(常规治疗)和对照组(曲美他嗪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的有效率分别是96.36%、76.36%,两者差别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左室舒张末内经、脑尿钠肽、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曲美他嗪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毒性急性心肌炎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心肌功能,使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梁明;丛云峰;陈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优质护理服务ICU护理风险规避中的应用探究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ICU护理风险规避中的应用。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ICU接诊的228例患者,按照接诊顺序编号,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4例。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ICU常规临床护理,主要包括:ICU病情监护、健康宣教、遵医嘱护理、心理干预及并发症防护。观察组结合既往临床工作经验,分析ICU的护理风险,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并实施优质护理,尽可能规避护理风险,排除安全隐患,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2.63%显著低于对照组14.9%,较对照组,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95.61%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在ICU病房护理风险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有效规避护理风险,促进友好互换关系的培养,提高护理满意度,具备于临床推广应用的意义与价值。

    作者:许金链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HMGBl在AECOPD、肺炎、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变化

    目的:探讨分析HMGBl在AE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炎、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变化。方法该文研究对象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AECOPD患者40例、肺炎患者40例、肺癌患者40例,同时选取来该院自愿接受检查的30例研究者为对照组,抽取4组研究对象全血,检测其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HMGB1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及肺癌标志物等。结果 AECOPD患者血清HMGB1、WBC、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肺炎组患者的血清HMGB1、WBC、CRP水平均较高,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肺癌患者血清HMGB1和CE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MGBl在AECOPD、肺炎、肺癌患者中的显著升高,说明该指标可能参与呼吸系统炎症性病、肺癌疾病发病机制,同时可能提示疾病的严重程度。

    作者:尹力;李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益肾健脾法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骨代谢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益肾健脾法改善老年髋部骨折后骨代谢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5年5月该院的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益肾健脾法进行治疗,比较两个月后两组患者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骨代谢指标中的血清Ca (2.27±0.14)、ALP(111.50±31.53)、BGP(10.67±5.68)以及CT(62.45±3.16)明显升高,血清PTH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实施益肾健脾法中医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骨代谢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欧荣福;张亦工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OSAHS合并COPD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COPD患者进行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入选2013年8月—2015年5月该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COPD病人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实验组进行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对照组进行单水平持续正压无创正压通气疗法。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睡眠时SaO2、呼吸暂停指数以及呼吸暂停时间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睡眠时SaO2、呼吸暂停指数以及呼吸暂停时间分别为(92.6±9.4)%、(8.4±3.1)次/h、(12.4±3.4)s,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2±7.6)%、(20.5±6.7)次/h、(19.5±4.7)s,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COPD病人进行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可促使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显著改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灿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两种内固定治疗方案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并粗隆下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方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并粗隆下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研究对象方便选取该院2010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并粗隆下骨折患者共80例,以随机区组法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分别采用DHS和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多项指标。结果 A组手术时间为(103.10±7.35)min,术后卧床时间为(18.46±1.35)d;B组手术时间为(99.41±6.90) min,术后卧床时间为(21.08±1.42)d。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显著长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优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相较于DHS内固定方案,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并粗隆下骨折可有效提高骨折愈合效果,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并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彭贤富;杜成军;陈昌唯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比较LCP、DHS和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

    目的:研究LCP、DHS以及PFNA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方法方便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6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划分为A、B、C组,A组15例接受LCP治疗,B组17例接受DHS治疗,C组30例接受PFNA治疗。结果 C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2.8±1.1)周,显著短于A组的(14.5±1.9)周和B组的(14.7±2.1)周(P<0.05);A、B、C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41.9±95.2) mL、(462.3±124.8) mL和(190.8±45.6)mL,A组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C组出血量明显少于A、B两组(P<0.05)。结论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治疗具备极高的应用有效性以及治疗安全性。

    作者:陈晓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培菲康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疗效研究

    目的:对培菲康联合葡萄糖酸锌在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整群选择84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所有人员均为2013年11月—2014年11月间入院治疗的人员,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采用培菲康、葡萄糖酸锌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痊愈的20例,病情明显改善的18例,评价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痊愈的14例,病情明显改善的17例,评价有效率为7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锌离子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锌离子浓度为(86.5±14.8)μmol/L,治疗后4周锌离子浓度为(94.3±12.7)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年疾病复发率为7.1%,对照组患者治疗1年后疾病复发率为1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腹部无痛感的有34例,轻度疼痛的7例,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上腹部无疼痛感的20例,轻度疼痛的11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菲康联合葡萄糖酸锌在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中的干预效果非常理想。

    作者:梅成义;孙树怀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