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四联治疗HP相关性胃溃疡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刘新宇;陈普群;白凤芝

关键词:四联药物, Hp, 胃溃疡,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对药物四联治疗HP相关性胃溃疡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分析和探讨。方法方便选该院2015年1—9月期间治疗的110例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5例,对照组服用阿莫西里、克拉霉素和奥美拉唑,试验组服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和胶体枸橼酸铋,比较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4.55%高于对照组8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神经毒性、出血、幽门梗阻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四联治疗HP相关性胃溃疡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护理路径在胆结石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胆结石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胆结石手术患者66例,按照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均33例。对研究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护理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94%,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费用、下床活动时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胆结石手术期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在临床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春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表柔比星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表柔比星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院肿瘤科2012年1月—2015年1月之间收治78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照组行柔比星治疗,实验组行表柔比星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对两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后VEGF-C水平为(6012.4±214.4)ng/L,对照组临床治疗后VEGF-C水平为(5904.0±132.5)ng/L,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接受表柔比星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叶松青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小剂量米索前列醇和催产素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探析小剂量米索前列醇与催产素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62例足月妊娠且具备引产指征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为31例,研究组以小剂量米索前列醇引产,对照组催产素引产,比较引产成功率及分娩情况。结果研究组引产成功率90.32%、阴道分娩率80.6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药后宫颈Bishop评分(9.0±1.2)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米索前列醇在足月妊娠引产中成功率高,值得应用。

    作者:陈媛媛;李琴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我院肠外营养医嘱点评分析

    目的:了解该院住院患者肠外营养处方的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9月该院住院患者病历,随机抽取使用肠外营养病历共600份进行点评、记录、归类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院肠外营养药物使用基本合理,约35%患者存在糖脂比、热氮比不合理的情况,胰岛素使用量的规范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结论临床药师应加强与医生的配合,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营养处方,以提高临床营养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张琦;员晓佩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早期CD64和降钙素原检测在小儿腹泻鉴别诊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早期CD64和降钙素原检测在小儿腹泻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75例腹泻患儿(细菌性腹泻患儿25例纳入观察组,病毒性腹泻患儿25例均纳入对照A组,非感染性腹泻患者25例纳入对照B组),分析3组患儿CD64和降钙素原阳性率。结果观察组CD64指数、降钙素原阳性率高于对照A组(χ2=28.8800、15.9091,P<0.0001)、对照B组(χ2=32.0513、18.1159,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CD64和降钙素原检测可快速鉴别小儿细菌性腹泻和非细菌性腹泻。

    作者:张学杰;徐兴伟;徐萌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两种内固定治疗方案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并粗隆下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方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并粗隆下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研究对象方便选取该院2010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并粗隆下骨折患者共80例,以随机区组法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分别采用DHS和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多项指标。结果 A组手术时间为(103.10±7.35)min,术后卧床时间为(18.46±1.35)d;B组手术时间为(99.41±6.90) min,术后卧床时间为(21.08±1.42)d。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显著长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优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相较于DHS内固定方案,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并粗隆下骨折可有效提高骨折愈合效果,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并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彭贤富;杜成军;陈昌唯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个性化应用地塞米松治疗军事训练伤致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神经根性痛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XM)个性化治疗军事训练伤致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神经根性痛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5年6月,随机选取军事训练伤致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均为男患,平均分为A组(开放式椎板间小开窗)和B组(后路间盘镜)进行手术治疗,术前和术后第1、4、7、14天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法)进行神经根性痛评分,根据评分结果个性化应用DXM进行治疗,观察术后早期神经根性痛恢复情况和DXM应用情况。结果 B组在术后第1、4、7天在疼痛缓解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 d时两组间神经根性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VAS评分,A组术后5例应用DXM 3 d;B组4例应用DXM 3 d。两组间DXM应用在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间盘镜技术能显著降低术后早期神经根性痛整体严重程度,应用VAS评分法能有效评估和指导个性化治疗术后早期神经根性痛,同时降低术后DXM使用率和药物副作用风险。

    作者:屈金良;陈庆贺;王仑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替吉奥胶囊联合紫杉醇治疗术后复发或转移性胃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在术后复发或转移性胃癌治疗中采用替吉奥胶囊与紫杉醇联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在2011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复发或转移性胃癌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替吉奥胶囊与紫杉醇联合治疗,对其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经过联合治疗,患者完全缓解率为10.00%;部分缓解率为43.33%;稳定率为23.33%,病情进展率为23.33%,治疗总有效率为53.33%,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毒性、骨髓抑制。结论在复发或转移性胃癌治疗中给予替吉奥胶囊与紫杉醇联合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不良反应较轻,具有耐受性,此治疗方案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杜丽坤;唐嘉艺;王霄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骨化三醇冲击治疗量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钙磷代谢紊乱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慢性肾衰患者早期钙磷代谢紊乱给予骨化三醇冲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并回顾分析2013年7月—2014年7月于该科治疗的95例出现早期钙磷代谢紊乱的慢性肾衰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n=48)与对照组(n=47),两组均予腹膜透析,对照组晚睡前予0.5μg骨化三醇口服,1次/d,实验组晚睡前予2.0μg骨化三醇口服,2次/周,两组治疗均持续3个月,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FGF23(细胞成纤维生长因子)、iPTH(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血磷、矫正钙浓度、钙磷乘积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前FGF23、iPTH、血磷、矫正钙浓度、钙磷乘积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GF23水平为(83.75±7.72)RU/mL、iPTH水平为(353.83±85.39)ng/L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磷(7.58±1.01)RU/mL、矫正钙浓度(8.52±1.64)ng/L、钙磷乘积水平(48.25±5.78)ng/L,均较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早期钙磷紊乱者应用骨化三醇冲击治疗,通过降低FGF23、iPTH水平,能够改善钙、磷代谢,效果显著,应予推广。

    作者:方岳军;李传英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温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温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择了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107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资料,采取温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治疗措施的患者47例作为观察组,常规治疗措施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发现,两组患者在手术前的HSS膝关节评分、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与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HSS膝关节评分(87.78±10.46),WOMAC骨关节炎指数(22.34±4.33),关节活动度(122.34±6.49);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HSS膝关节评分(65.42±9.34),WOMAC骨关节炎指数(35.46±4.56),关节活动度(103.27±6.93)。两者患者术后3个月的HSS膝关节评分、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及膝关节活动度与手术前比较有明显好转,从好转程度方面分析,观察组优于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刺络放血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江明;杨桦;朱红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OSAHS合并COPD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COPD患者进行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入选2013年8月—2015年5月该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COPD病人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实验组进行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对照组进行单水平持续正压无创正压通气疗法。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睡眠时SaO2、呼吸暂停指数以及呼吸暂停时间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睡眠时SaO2、呼吸暂停指数以及呼吸暂停时间分别为(92.6±9.4)%、(8.4±3.1)次/h、(12.4±3.4)s,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2±7.6)%、(20.5±6.7)次/h、(19.5±4.7)s,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COPD病人进行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可促使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显著改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灿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乳腺肿块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乳腺肿块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择2014年5月—2015年11月该院收治的80例行乳腺肿块切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行麦默通微创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切除术。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术后瘢痕大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及疤痕大小分别为(20.38±4.42)min、(9.45±3.83)mL、(3.11±0.58)d及(3.34±0.42)mm,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乳腺肿块切除术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能显著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减小术后瘢痕长度,有利于保持乳房美观度。

    作者:陈晓翔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针对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的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156例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将其随机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与血压变化。结果高剂量组的并发症发病率为6.41%,低剂量组的并发症发病率为7.69%,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艳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药物四联治疗HP相关性胃溃疡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对药物四联治疗HP相关性胃溃疡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分析和探讨。方法方便选该院2015年1—9月期间治疗的110例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5例,对照组服用阿莫西里、克拉霉素和奥美拉唑,试验组服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和胶体枸橼酸铋,比较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4.55%高于对照组8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神经毒性、出血、幽门梗阻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四联治疗HP相关性胃溃疡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新宇;陈普群;白凤芝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研究针对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其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整群选取该院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49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分析其围手术期护理要点,观察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49例患者中没有一例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对术后患者进行出院后随访一年,观察患者疾病复发率,出现真菌球型-鼻窦炎复发率为1例(2.04%);所有复发患者在经历二次手术治疗后痊愈。患者在治疗前生存质量情况较差,经过术后护理生存质量较好。结论针对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对其实施全方位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措施,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较好,出现并发症情况较少且生存质量较高。

    作者:王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经腹与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经腹与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0—2015年该院收治的220例疑似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检查方法将其分为参照组(n=110,利用经腹部彩超进行诊断)和观察组(n=110,利用经阴道彩超进行诊断),对两组子宫肌瘤检出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子宫肌瘤病例检出率99.1%与对照组88.2%进行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肌瘤总数检出率经统计比较,观察组97.8%明显高于参照组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显著提高检出率,具有积极的临床借鉴和推广意义。

    作者:金丽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CT诊断在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探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CT诊断对于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整群选取该院在2013年7月—2015年6月这段期间内收治的72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为分析的对象,先对全部患者进行X线检查,之后再做CT诊断,仔细观察CT扫描影像学具有的特点,后分析两种方法各自所取得的结果情况。结果采取X线这种方法检出了7例,检出率是9.7%;而采取CT诊断检出了43例,检出率为59.7%,提示CT的阳性检出率要显著高于X线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X线曲线和CT曲线的下面积分别是0.671与0.749,提示CT诊断准确率更高。结论通过CT诊断这种方法来对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诊断,可获得较高的检出率。

    作者:杨晓慧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曲美他嗪联合黄芪注射液在治疗病毒性急性心肌炎中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曲美他嗪联合黄芪注射液在治疗病毒性急性心肌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抽选2014年12月1日—2016年1月1日在该院收治的病毒性急性心肌炎的患者110例,分成观察组(常规治疗)和对照组(曲美他嗪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的有效率分别是96.36%、76.36%,两者差别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左室舒张末内经、脑尿钠肽、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曲美他嗪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毒性急性心肌炎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心肌功能,使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梁明;丛云峰;陈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初探血尿酸与高血压脑出血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外周血浆中尿酸与高血压脑出血的关系。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于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1例,以头颅CT影像学确诊有无脑出血,将患者分为脑出血组(147例)和高血压组(94例)。采用免疫法检测外周血中尿酸,以尿酸≥430 umol/L作为诊断高尿酸血症的标准。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外周血中尿酸水平高于高血压组(503.4±40.2)比(447.3±38.8),P<0.05。伴有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出血的比例高于高血压组患者(64.7%比9.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有高血脂(OR=1.08)、高尿酸血症(OR=1.04)、饮酒(OR=2.30)、收缩压(OR=1.10)、高同型半胱氨酸(OR=1.02), 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脑出血,即高尿酸血症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出血的危险性更高。

    作者:沈钦龙;张延军;夏海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10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疗效及愈后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及治疗方案。方法方便选取并回顾性分析该科从2009年5月—2015年5收治的10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100例患者行钻孔冲洗引流术,或者小骨窗开颅清除术。结果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9例患者出现血肿残留,残留量为10~30 mL,2例钻孔引流术后出现硬膜下血肿,再次行钻孔冲洗引流术后血肿消失,硬膜下血肿出现机化及分隔的14例,钻孔引流后效果不佳,改为小骨窗开颅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术后效果良好。随访半年到两年,复发8例。结论钻孔引流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首选手术方法。

    作者:李自坤;宋香孔;张伟;康健;赵兴海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