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骨科术后感染中的应用

吕豪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创伤, 骨科, 感染
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骨科术后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1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创伤骨科术后感染患者78例,其中包括股骨干骨折29例,跟腱断裂12例,髌骨骨折18例,骨盆骨折27例。将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的46例患者作为治疗组,治疗时,对患者的创伤面进行彻底清创,再进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结束7~12 d后,如果引流量还比较多,就需要更换引流装置,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1~3次。如果引流量比较少,伤口红肿消退,患者体温恢复正常,C反应蛋白、血常规、ESR降到正常水平,还需要再次清创,封闭创面;将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经过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7~12 d后,创面水肿有所缓解,有新鲜肉芽组织产生,对36例患者进行直接缝合,修复创面,对10例患者进行组织瓣移植。随访12~18个月,感染无复发。治疗组患者的换药次数、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骨科术后感染患者清创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刺激创伤面肉芽的生长,改善血液循环,有效控制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体重指数升高增加高血压前期发病风险

    目的:分析体重指数增加和高血压前期的相关因素。方法从郑州市6个社区18岁以上成人共4800例社区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压测量、身高、体重等记录居民的基线情况。根据中国肥胖工作组的公式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高血压前期BMI增加,与正常血压者相比较,P<0.001;随着BMI的增加,高血压前期的发生率也增加, P<0.001。结论高血压前期和肥胖密切相关,体重指数升高增加高血压前期的发病风险。

    作者:丁亚楠;刘恒亮;韩文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有效性、安全性、适应性。方法以神经外科收治并采用血管内介入技术治疗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调取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344例,年龄19~89岁,部分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Hunt-Hess分级:0级55例,Ⅳ-Ⅴ级28例;动脉瘤大小2~29 cm;致密栓塞170例、部分栓塞72例;动脉瘤破裂11例,术中血栓形成20例,器械所致不良事件12例;短期死亡率4.94%,0~2分76.45%;随访时间1个月~3年,随访时间≥5个月者288例,其中稳定212例,随访时间≥12个月者241例,预后不佳15例,死亡6例;预后不佳与死亡患者Hunt-Hess等级、瘤体大小与预后较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治疗适用于各年龄段、绝大多数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短期预后、长远预后均较好,死亡患者多为病情较重、出现破裂者。

    作者:袁乔红;毛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急性脑血管患者心肌酶谱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析急性脑血管患者的血清心肌酶谱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该院符合标准的急性脑血管患者116例为观察组,均于发病7 d内检测其血清心肌酶谱,即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同时选取116名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ST、LDH、CK、α-HBDH、CK-MB水平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患者的AST、LDH、CK、α-HBDH、CK-MB水平变化和脑出血组相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意识障碍组患者的AST、LDH、CK、α-HBDH、CK-MB水平变化和无意识障碍组患者相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患者存在着明显的心肌酶谱的改变,临床可以通过检测其血清心肌酶谱对临床病情轻重与预后的判断。

    作者:赵薇;崔焕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产后康复仪加手法按摩催乳450例

    目的:探究产后康复仪加手法按摩的催乳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母婴同室的900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母乳喂养指导护理,实验组产妇采用产后康复仪加手法按摩进行催乳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乳汁分泌时间和乳汁分泌量,比较两组产妇的催乳效果。结果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产妇乳汁分泌时间为(20.5±3.4)h,对照组产妇为(30.6±5.3),实验组产妇的乳汁初始分泌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进行纯母乳喂养395例,对照组产妇纯母乳喂养240例,实验组产妇的乳汁分泌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且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康复仪加手法按摩可以有效提早产妇母乳分泌时间,促进产妇乳汁的分泌和排出,减少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韦秋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50例神经外科肿瘤显微手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神经外科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应用显微手术治疗神经外科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手术前后的患者生活质量估计分级后,运用χ2检验得出χ2为5.23,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无手术后颅内出血,手术死亡患者,随访期内肿瘤复发率<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已成为目前治疗神经外科瘤的一种有效方式。

    作者:朱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疗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8月—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2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另外一组为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鼓膜穿刺术后负压吸引并行药物灌注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之后,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一定的改善,研究组患者更为显著,研究组100例患者中,有94.00%的患者病情得到改善,对照组则有78.00%的患者病情得到改善,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给予鼓膜穿刺术后负压吸引并行药物灌注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医学界中推广使用。

    作者:仇宝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避孕药在减少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复发的作用

    目的:探讨避孕药在减少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中复发的作用。方法将7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分为观察组(n=46例)与对照组(n=32例),观察组采用TCRP手术联合避孕药优思明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TCRP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6月、术后12月的复发及月经量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月及术后12月的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6月的复发率分别为(0.0%vs18.8%),术后12月的复发率为(4.4%vs31.3%),术后6月经量减少(87.0%vs15.6%),术后12月的月经量减少(12.5%vs95.7%),术后6月时的血红蛋白水平[(118.5±12.39)g/L vs(109.86±10.46 g/L)],术后12月时的血红蛋白水平[(123.80±9.64)g/L vs(112.61±9.1)g/L],两两比较(P<0.05)。结论避孕药联合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可有效减少复发率、减少月经出血量及改善血红蛋白状况。

    作者:陈丽华;王永莉;麦晓帆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目的:研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总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患者120例进行研究分析,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时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散光情况在术后1 d、1个月及3个月时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在治疗老年白内障上疗效可靠,治疗费用低,应在基层医院得到广泛推广。

    作者:门保成;于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在脑外伤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索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在脑外伤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工作做出指导性意见。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5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CT、常规MRI(T2WI与FLAIR)与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扫描,比较不同检查方法颅内不同部位的检出病灶数,探讨其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相关性。结果 SWI共检出病灶数1394个, GCS评分为(7.8±2.2)分;CT共检出病灶数234个,GCS评分为(13.1±3.5)分;T2WI共检出病灶数594个,GCS评分为(10.2±3.2)分;FLAIR共检出病灶数857个,GCS评分为(9.7±2.4)分。 SWI共检出病灶数明显多于其他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CT外,其他三种检查方法检测出血灶数均与GCS呈负相关(P<0.05),其中SWI显示中线部位出血灶数与GCS亦呈负相关(P<0.05)。结论磁共振加权成像具有更加良好的性能,能够检测出更小的出血点,增加了临床诊断的准确性,较CT与常规MRI更具优势。

    作者:蒙智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术后患者疼痛原因及临床护理

    目的:对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术后患者疼痛原因,并探讨其临床护理办法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实施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50例泌尿外科患者,并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人性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发生原因比较多。其中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7.33%,对照组患者仅为69.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出现疼痛原因包括手术因素和自身因素,因此在其临床护理中实施综合人性化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夏淑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62例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式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62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展开研究,将其以不同的护理方式划分为观察组(31例,优质护理服务)和对照组(31例,常规护理),分析比较两种护理方式的优劣。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率比较χ2=13.01,在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的比较上t=4.96、5.37、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促进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大脑神经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于锦红;勾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与疼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膝关节功能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年4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采用内固定术治疗的股骨干骨折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针对护理干预组,每组各43例,其中,常规护理组患者采用普通护理方式,针对护理组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对股骨干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与疼痛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相比,常规护理组优35例(81.40%),良2例(4.65%),一般4例(9.30%),差2例(4.65%),优良率为37例(86.05%);针对护理组优39例(90.70%),良2例(4.65%),一般2例(4.65%),差0例,优良率为41例(95.34%),针对护理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值(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及HSS评分值(膝关节损伤标准评分法)。结论对股骨干骨折患者在内固定术后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加快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宋君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不同介入时窗和疗程对高压氧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介入时窗和疗程对高压氧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影响。方法该院于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急性脊髓损伤患者120例都给予基础治疗结合高压氧治疗,按计量变量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量变量有:术后高压氧开始治疗时间、术后高压氧治疗次数。结果术后3 d内与术后>3 d接受高压氧治疗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5.0%,术后高压氧治疗次数≤30 d与治疗次数>30 d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和96.7%。治疗前各变量组的血清IL-6和TNF-α表达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 d内接受高压氧治疗的血清IL-6和TNF-α表达量明显低术后>3 d接受高压氧治疗患者,术后高压氧治疗次数>30 d患者的血清IL-6和TNF-α表达量明显低术后治疗次数≤30 d患者(P<0.05)。结论早期长疗程高压氧辅助治疗急性脊髓损伤能抑制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实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章泉;吴晓球;廖立祥;黄仁建;古振;陈琦;郑彬;竺叶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DC-CIK细胞与顺铂对乳腺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DC-CIK细胞和不同浓度顺铂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将DC细胞和CIK细胞共同培养得到的DC-CIK细胞与顺铂分别作用于MCF-7细胞,共同培养12h、24 h和48 h,MTT法检测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对比DC-CIK细胞和顺铂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结果与DC-CIK细胞共培养12 h、24 h与48 h,MCF-7细胞均出现一定的凋亡,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与5×106个DC-CIK细胞共培养12h与40 ng/mL顺铂对其作用12 h的抑制效果相同,共培养24 h与50 ng/mL顺铂对其作用24 h的效果相同,共培养48 h与60 ng/mL顺铂对其作用24 h的效果相同。结论该研究为DC-CIK法治疗乳腺癌作出了实验室基础性研究,为临床DC-CIK细胞抑制乳腺癌细胞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底玮;沈方臻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缬沙坦与通心络合用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通心络合用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该院内科收治的11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服用缬沙坦缓释胶囊,观察组服用缬沙坦缓释胶囊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两组同时连续治疗10周比较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7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18%,P<0.05,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血脂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与通心络合用治疗高血压效果显著。

    作者:马玉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小剂量地西泮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运用小剂量地西泮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消化科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治疗的17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口服莫沙必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地西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应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35%vs86.05%,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0%vs16.28%,P>0.05)。结论对于消化性功能不良患者运用小剂量地西泮联合莫沙必利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优于单用莫沙必利治疗者,具有安全高效和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作者:赵彩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早期腹腔灌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实施腹腔灌洗的方法和成效。方法以86例2013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之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手段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6例),前者应用的是常规治疗,后者是应用的常规治疗联合早期腹腔灌洗,对比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持续时间、治疗有效率、平均住院时间、腹水淀粉酶水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器官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在以上观察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性,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早期腹腔灌洗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作者:刘亚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外科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73例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3例均行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甲状旁腺腺瘤72例,甲状旁腺增生1例。术后患者血清钙、PTH明显下降,症状缓解率为96.43%。结论手术治疗PHPT效果确切,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防止发生器官不可逆损害。

    作者:于愿;薛新波;程志俭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NT-proBNP检测联合GRACE评分对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NT-proBNP检测联合GRACE评分对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3月来该院就诊的300例ACS患者,行NT-proBNP检测、GRACE评分。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将患者分为事件组与非事件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 NT-proBNP、GRACE等数据。结果事件组NT-proBNP值仍高于非事件组(P<0.05),事件组GRACE评分高于非事件组(P<0.05);GRACE评分及NT-proBNP水平对于预测ACS患者预后的能力均为中等,且二者对NSTE-ACS患者出院后6个月后发生MACE事件的预测能力无统计学差异。而对GRACE联合NT-proBNP进行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852(P<0.001),表明二者联合可以增加对NSTE-ACS患者预后判断的能力。结论 NT-proBNP检测联合GRACE评分对ACS患者预后的预测可以更为准确评估ACS患者早期风险,有着独特的临床价值,也可以辅助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更科学的治疗。

    作者:牛振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超声诊断脂肪肝与酒精肝的临床价值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方法对于脂肪肝与酒精肝的临床价值,研究超声诊断对脂肪肝与酒精肝患者治疗效果的意义。方法随机抽取该院于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患者200例进行超声诊断,分析超声诊断方法的优势,观察经超声诊断后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超声诊断方法,共检查出脂肪肝患者68例,其中男性31例,女37例,酒精肝患者73例,其中男性48例,女25例。超声诊断的总检出率是70.5%。其中,检出的脂肪肝和酒精肝男性患者的比例明显大于女性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通过对脂肪肝与酒精肝进行超声诊断,反映出超声诊断能够在有效的提升脂肪肝和酒精肝的检出率,进而使患者及时得到治疗,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

    作者:窦芊;杜敬佩;杨瑞;刘淑媛;李长安;赵巍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