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骞
目的:研究溶栓(尿激酶)联合抗凝(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整群抽取的该院收治的8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抽签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均采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研究组另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肢髌缘上下5 cm周径差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62%VS 78.57%显著较高(P<0.05);研究组髌缘上5 cm周径差及髌缘下5 cm周径差分别为(2.68±1.84)cm、(2.84±1.97)cm VS对照组(4.12±2.81)cm、(4.35±3.03)cm显著较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效果显著,优于单一抗凝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伟;戚文涛;杨志强;陈四华;王玲;刘青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究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护理中优质化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自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14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析这14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将140例患者用随机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70例,对照组患者70例,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方式上再添加优质护理。两组均连续护理1个月,然后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1个月的护理服务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优质化的护理服务可以提高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洪依今;郑丽芳;陈晓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肝动脉解剖变异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检查情况,以更好的指导临床介入治疗。方法从该院2010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肝癌患者中随机选择350例进行研究,均行DSA检查,对直接参与肿瘤供血的变异肝动脉起源和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350例患者中,63例患者的变异动脉直接参与到肿瘤的供血之中,46例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6例起源于腹腔干,4例起源于胃左动脉,3例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3例起源于腹主动脉,1例起源于肝总动脉。结论肝癌患者肝动脉解剖变异中,直接参与肝癌瘤体供血的变异动脉起源在分布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临床可以结合患者的DSA资料来制定介入治疗方案。
作者:李世兴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数字X线成像(DR)与多层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MSCT)在易漏诊的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2014年该院诊断的32例易漏诊的外伤性患者,行DR平片结合MSCT而得到确诊的患者。结果8例不完全骨折,20例完全性骨折,4例粉碎性骨折,DR平片诊断准确率为68.7%(22/32),MSCT结合DR平片准确率为93.7%(3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平片结合多层螺旋CT可明显提高骨创伤诊断的正确率,减少漏诊、误诊。
作者:李爱忠;刘建伟;乔志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通过临床手术,综合分析在对患有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以及腰椎后路减压的办法,并结合使用椎体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的手段,揭示了使用以上的手术方法对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手术后的实际效果。方法使用钉棒系统内固定、腰椎后路全椎板减压、椎间盘切除加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对84例患有腰椎邻近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手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施行单纯减压,观察组施行经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并对其进行术后的临床效果的回访记录与其术前的病症及治疗记录做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总有效率(95.23%),在术后的疗效要明显优于对照组(73.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腰椎后路全椎板减压、椎间盘切除术和融合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于相邻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
作者:侯金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该院收治的84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蒙脱石散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察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采用蒙脱石散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可进一步将临床疗效提高,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作者:黄体秀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研究心血管超声诊断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提供切实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6月-2014年12月来该院经CT、心电图、肺灌注扫描及通气显影等方法确诊的肺动脉栓塞的患者60例,同时对其行无创心血管超声检查,并对所做超声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有3例患者检测到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其中有2例左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表现为部分阻塞,另有1例在患者为右心房栓塞,栓子在右心房侧壁上附着;有45例患者存在肺栓塞的间接征象,具有室间隔向左侧移位、右心房及右心室出现扩大、右室/左室的比值增大等表现;另外有36例患者存在三尖瓣返流的情况。通过心血管超声检查诊断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共48例,对肺栓塞的诊断率为80.0%,另外12例患者未能通过心血管超声检查及时作出肺栓塞的诊断,其漏诊率为20.0%。结论对患者行心血管超声检查,能够对肺动脉栓塞的患者或疑似患者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并且具有无创、方便、快捷及成本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窦新萍;芦桂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IMP-3、Glypican-3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以104例肝细胞癌作为观察组,以52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MP-3、Glypican-3的表达,探讨IMP-3、Glypican-3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中IMP-3、Glypican-3阳性率分别为62.50%和76.92%,对照组为37.55%和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IMP-3、Glypican-3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径、分化程度、TNM分期、脉管浸润及转移具有相关性。 IMP-3、Glypican-3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47(P=0.01)。结论肝细胞癌中IMP-3、Glypican-3高表达且具有协同作用,对肿瘤的发生和进展可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陈辉;韦妹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联合术式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并对其治疗作用进行分析及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8月该院收治直肠脱垂患者共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经腹直肠悬吊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腹、肛门联合术式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评价。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3%,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为(11.57±3.54)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为(21.61±6.2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过程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肛门联合术式治疗直肠脱垂有效提高治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花销,同时也有利于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直肠脱垂的手术的方法。
作者:王伟一;赵亚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了解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进行生殖健康检查的400例育龄妇女,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常规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率为46.0%。发病率居前五位的疾病依次为:慢性宫颈炎,发病率67.75%;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率5.25%;滴虫性阴道炎,发病率13.75%;细菌性阴道病,发病率8.25%;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率5.25%;慢性盆腔炎和附件炎,发病率4.25%。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流产史、避孕方式五个因素是生殖道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应针对这些因素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
作者:赵英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析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重组人脑利钠肽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LVWP、LVD、HR显著降低,LVEF显著升高,治疗组患者的LVWP、LVD、HR及LVEF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67%较对照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较对照组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有效率高,安全性好,值得应用。
作者:吴建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鼻内窥镜下同期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鼻窦炎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来该院就诊的100例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利用鼻内窥镜开展偏曲对侧中鼻甲整形、鼻窦开放术,高位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则放于Ⅱ期手术中,观察组患者同期进行偏曲对侧中鼻甲整形、鼻窦开放术、高位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100%,对照组是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隔鼻甲、筛窦腔闭锁、中鼻甲粘连的发生率分别是8%、14%、16%,对照组患者分别是30%、5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鼻内窥镜下同期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鼻窦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鼻腔功能的恢复。
作者:栗俊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患者的治疗记录进行分析,总结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的病理特征,探讨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有效的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从该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时间段内前来就诊的患者中以随机抽取的方式抽取240例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患者,对这240例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临床诊断资料主要包括术前甲状腺触诊结果,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特别是实验测定的甲状腺有关激素含量,术前对患者进行了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术中取得的快速冰冻切片检查资料等。结果240例患者在经术前甲状腺触诊结合甲状腺相关激素含量结果得到诊断,90例确诊患者采取激素非手术治疗,80例有效,避免了对患者甲状腺进行误切;150例患者因误诊采取的手术治疗,单叶切除30例,峡部切除10例,单叶大部切除加峡部切除30例,次全切除80例,给患者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往往较为复杂,同时可能是其它甲状腺疾病的前期病变或合并其它甲状腺疾病同时发生。该次研究说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在临床上误诊率极高,治疗方法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应尽量避免手术治疗。
作者:杨云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胸外科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胸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前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呼吸道管理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呼吸道管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后FEV1[(2.90±0.04)VS(1.90±0.05)]L、FEV1/FVC[(0.59±0.02)VS(0.45±0.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0%,与对照组的3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胸外科患者呼吸道管理中应用循证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护理质量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飒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该院就诊的老年骨科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术后的短期认知功能并比对。结果术后24、48 h及麻醉前后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 h和12 h患者的认知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具有较小的影响,有助于术后患者的恢复。
作者:杨志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小剂量胰岛素联合电解质补充治疗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该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3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小剂量胰岛素、电解质补充等治疗,统计患儿酸中毒纠正时间、住院时间,同时比较治疗前后患儿血糖、钠、钾水平及主要血清炎症因子变化。结果治疗后患儿病情均稳定,平均酸中毒纠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3.50±1.12)、(14.00±1.05)d。治疗前后患儿血糖[(38.66±2.37)VS(12.07±2.85)]mmol/L、血钾[(5.52±0.81)VS(4.70±0.78)]mmol/L、血钠[(133.27±10.41)VS(142.68±9.98)]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治疗前后IL-6、IL-12、IL-18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胰岛素联合电解质补充治疗能明显改善患儿高血糖、高血酮症状,安全有效,可作为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的重要手段。
作者:孙衍;王彦;夏星霞;贺娅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开腹与腹腔镜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不孕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00例来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诊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不孕症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开腹手术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00%,前者明显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对比,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复发率、成功受孕率及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分别为2.00%、44.00%及98.00%,均优于对照组的12.00%、20.00%及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不孕症的患者,通过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可以减少手术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同时还能降低术后复发率,使受孕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加,可以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罗芳;李寅;岳红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地塞米松和甘露醇合用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脑保护作用的疗效。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甘露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颅内压(ICP),并发症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段ICP恢复正常例数所占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塞米松与甘露醇合用治疗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ICP恢复速度快,患者预后情况良好,且不会增加治疗期间的并发症,能够有效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细胞、减轻脑水肿,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蔡黎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对比无痛人流与药物流产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该院妇产科行人工流产的273例孕妇作为该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分别给予无痛人流与药物流产两种人流方式实现早期妊娠终止,按照人流方式将其分为无痛人流组(151例)与人工药物流产组(122例),对比两组孕妇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①无痛人流组中,完全流产119例,不完全流产32例,治疗成功率为100%;药物流产组中,完全流产66例,不完全流产49例,流产失败7例,治疗成功率为94.26%;无痛人流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药物流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无痛人流组术中出血量为(7.85±5.04)mL、疼痛持续时间为(11.25±8.55)min;药物流产组术中出血量为(12.57±5.37)mL、疼痛持续时间为(42.62±7.79)min;无痛人流组在术中出血量及疼痛持续时间方面均明显低于药物流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人流治疗的术中出血量少,疼痛持续时间短,而且治疗成功率较高,是终止早期妊娠的理想手段。
作者:梁淑姮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对比治疗乙肝病毒所致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将乙肝病毒所致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297例分为2组,观察组行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行拉米夫定治疗。结果2组治疗前后ALB、TBIL、PTA、A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64%)高于对照组(79.73%),其治疗后4周、12周、48周转阴率(78.52%、87.25%、96.64%)高于对照组(48.65%、64.19%、79.7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病毒所致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效果优于拉米夫定,近期疗效明显,转阴率高。
作者:袁立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