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240例临床诊治分析

杨云花

关键词:慢性, 淋巴性, 甲状腺炎, 临床诊断, 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对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患者的治疗记录进行分析,总结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的病理特征,探讨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有效的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从该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时间段内前来就诊的患者中以随机抽取的方式抽取240例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患者,对这240例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临床诊断资料主要包括术前甲状腺触诊结果,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特别是实验测定的甲状腺有关激素含量,术前对患者进行了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术中取得的快速冰冻切片检查资料等。结果240例患者在经术前甲状腺触诊结合甲状腺相关激素含量结果得到诊断,90例确诊患者采取激素非手术治疗,80例有效,避免了对患者甲状腺进行误切;150例患者因误诊采取的手术治疗,单叶切除30例,峡部切除10例,单叶大部切除加峡部切除30例,次全切除80例,给患者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往往较为复杂,同时可能是其它甲状腺疾病的前期病变或合并其它甲状腺疾病同时发生。该次研究说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在临床上误诊率极高,治疗方法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应尽量避免手术治疗。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糖皮质激素在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中效果的探析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在结核性脑膜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于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糖皮质激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转归率和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良好转归率为72.91豫,高于对照组的43.75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等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配合治疗可以提高良好转归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韩永峰;段晋宁;张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小儿心律失常采用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的疗效及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小儿心律失常使用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其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0例该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心律失常患儿。所有患儿按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50例患儿口服盐酸普罗帕酮片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另50例患儿口服小剂量盐酸胺碘酮片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6%,明显好于对照组患儿的82%、16%,P<0.05;而治疗前后对比甲状腺激素水平发现,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T3水平有所下降,T4、TSH水平有所上升,但均无差异,P>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后T3、T4、TSH水平均无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胺碘酮对于小儿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对甲状腺激素水平无影响,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徐东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鼻内窥镜下同期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鼻窦炎效果探讨

    目的:对鼻内窥镜下同期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鼻窦炎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来该院就诊的100例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利用鼻内窥镜开展偏曲对侧中鼻甲整形、鼻窦开放术,高位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则放于Ⅱ期手术中,观察组患者同期进行偏曲对侧中鼻甲整形、鼻窦开放术、高位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100%,对照组是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隔鼻甲、筛窦腔闭锁、中鼻甲粘连的发生率分别是8%、14%、16%,对照组患者分别是30%、5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鼻内窥镜下同期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鼻窦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鼻腔功能的恢复。

    作者:栗俊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进行生殖健康检查的400例育龄妇女,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常规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率为46.0%。发病率居前五位的疾病依次为:慢性宫颈炎,发病率67.75%;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率5.25%;滴虫性阴道炎,发病率13.75%;细菌性阴道病,发病率8.25%;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率5.25%;慢性盆腔炎和附件炎,发病率4.25%。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流产史、避孕方式五个因素是生殖道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应针对这些因素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

    作者:赵英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胆管结石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应用自拟化湿柴平汤的疗效探析

    目的:探析自拟化湿柴平汤治疗不同量化分型胆管结石阻塞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100例胆管结石阻塞性黄疸患者,中医分型中阳黄证60例,阴黄证40例;并将其分为阳黄治疗组(n=30)、阴黄治疗组(n=20),阳黄对照组(n=30)、阴黄对照组(n=20)4组,比较4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TBIL、DBIL、AST)情况。结果阳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阳黄对照组(P<0.05)。阳黄治疗组、阴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BIL、DBIL、AST明显优于阳黄对照组、阴黄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化湿柴平汤治疗胆管结石阻塞性黄疸疗效明确,特别是阳黄型黄疸,能明显恢复患者肝功能,减轻患者炎症反应。

    作者:王君璞;张永康;徐钧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分级检验法在肾脏生化检验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分级检验法在肾脏生化检验中的临床价值,从而为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该院检验科在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00例接受肾脏生化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1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常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而实验组患者使用分级检验法进行检验,然后与两组患者各自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检验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对上述三个指标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检验分析,上述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常规的检验方法,使用分级检验的方法对肾脏生化检验患者具有更准确的检出率,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邵桂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蒙脱石散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该院收治的84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蒙脱石散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察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采用蒙脱石散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可进一步将临床疗效提高,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作者:黄体秀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老年精神病护理工作中问题及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护理要点,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护理的96例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8例,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参照组患者48例,采用普通护理手段,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8%,护理满意率为100%,患者在护理期间未出现事故;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护理满意率为58.33%,3例患者在护理期间出现事故。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率、患者事故发生率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病理特点,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能够稳定患者病情并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痰热清注射液结合头孢菌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痰热清注射液与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医治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7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患,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平均每组38例,对比组进行低流量吸氧,通过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以2.0 g头孢哌酮+100 mL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1次/d;研究组在对比组基础上采取痰热清注射液20 mL+5%,250 mL葡萄糖溶液和头孢哌酮联合使用对病患实施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恢复程度,对于痰热清注射液和头孢菌素类药物结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的效果展开分析判定。结果通过治疗,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2.11%,对比组的总有效率为78.95%,两组病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有明显改善,研究组病患的恢复程度显著优于对比组,两组间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和头孢菌素类药物结合使用对于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的治疗有良好效果,值得应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姚成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难治性鼻息肉鼻窦炎切除中鼻甲的手术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内镜下切除中鼻甲手术治疗难治性鼻息肉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难治性鼻息肉鼻窦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行内窥镜下鼻窦开放手术并完全切除双鼻中鼻甲,对照组行内窥镜下鼻窦开放手术但不切除双鼻中鼻甲,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8%(P<0.05);观察组术后6、12个月复发率分别为5.26%、10.5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42%、26.32%(P<0.05);观察组的反射性头痛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切除中鼻甲手术治疗难治性鼻息肉鼻窦炎疗效显著,术后近远期复发率较低,但存在反射性头痛等并发症,需严格选择病例和掌握手术技术。

    作者:朱琳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难治性产后出血介入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保留子宫的意义。方法对该院于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4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行子宫动脉插管并造影,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3例止血成功并保留子宫,仅1例介入治疗失败后改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手术成功率95.8%,手术时间(42.7±3.3)min,术后11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臀部、会阴、大腿胀痛及无力现象,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用于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疗效确切,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少的特点,是目前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首先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熊美丽;朱宁湖;吕小燕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新生儿窒息心脏功能及肺动脉压力变化的监测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技术对窒息新生儿的心脏功能及动脉压力变化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60例窒息新生儿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出生的5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新生儿的心脏功能及肺动脉压力指标。结果观察组左室EF降低、右室CO减少、左右心室射血前期与加速时间明显延长、A/E(二尖瓣舒张末期/舒张早期峰值流速)比例倒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PADP、PAP及PAP/R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后心脏功能发生明显变化,且肺动脉压力明显升高是病情严重的标志,应提高警惕性。

    作者:胡媛;徐斌;邹文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脑脊液乳酸脱氢酶检测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价值

    目的:探讨与分析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脑脊液乳酸脱氢酶检测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4月-2014年4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在入院后实施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脑脊液乳酸脱氢酶检测,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内PCT、CRP及脑脊液LDH浓度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检测灵敏度与准确度明显高于单项检测与两项联合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者联合检测可有效提升小儿中枢系统感染的检出率,同时在鉴别病毒性与细菌性感染方面有一定的价值,有利于早期的鉴别诊断及积极治疗。

    作者:周小桢;陈平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肺动脉血栓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肺动脉血栓栓塞(PT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2月-2014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45例PTE患者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肺通气/灌注(V/Q)显像检查,观察对比两种检查的检出率、灵敏度、特异性。结果两组在检出率、灵敏度、特异性比较中,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可有效显示PTE栓塞形态、部位、分期及间接征象,为临床提供确切的诊断信息。

    作者:牟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析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重组人脑利钠肽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LVWP、LVD、HR显著降低,LVEF显著升高,治疗组患者的LVWP、LVD、HR及LVEF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67%较对照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较对照组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有效率高,安全性好,值得应用。

    作者:吴建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中医五位一体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中医五位一体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入医院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骰子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以单纯中药治疗,实验组予以“穴位注射+中药口服+中药保留灌肠+微波理疗+中药热敷”五位一体综合疗法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治疗后全血黏度、全血比黏度、纤维蛋白原显著分别为(4.28±0.81)mPa·s、(2.04±0.20)mPa·s、(3.18±1.12)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五位一体疗法可促使盆底血液循环,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侯爱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慢性血吸虫病腹部CT及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血吸虫病腹部CT的征象,与慢性血吸虫病的病理进行对照研究,进一步提升对慢性血吸虫病的诊断准确度和治疗效果。方法对368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均进行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所有患者的手术标本和病理切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腹部CT结果显示,所选取的患者中肝脏钙化346例,所占比例为94.02%,主要表现为地图样钙化;肝硬化234例,所占比例为63.59%,CT表现征象有肝硬化、肝脏变小肝叶比例失常等特征,脾脏CT表现主要有脾脏增大302例,脾脏钙化42例,其所占比例分别为82.07%和11.41%,结肠CT表现主要有结肠壁钙化118例、结肠壁增厚69例和合并结肠癌33例,其所占比例分别为32.07%、18.75%和8.97%。结论慢性血吸虫病主要损伤腹部的脏器,其主要影像特征是不同形态出现钙化影,慢性血吸虫病腹部CT的病理性也有所改变。因此,慢性血吸虫病腹部CT结果比病理结果更明确,这显示了慢性血吸虫病腹部CT是诊断慢性血吸虫病是否对脏器病理产生损害,确定损伤程度的重要的影像检测手段。

    作者:蔡雨;徐陵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肛肠外科术后排尿排便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肛肠术后患者排尿排便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28例肛肠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排尿、排便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排便困难发生率及排尿困难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5.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肛肠外科术后排便、排尿困难,加快术后康复进程,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吕兵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近况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有效、安全的微创治疗手段,目前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PKP)临床应用较多。该研究就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李承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240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通过对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患者的治疗记录进行分析,总结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的病理特征,探讨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有效的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从该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时间段内前来就诊的患者中以随机抽取的方式抽取240例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患者,对这240例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临床诊断资料主要包括术前甲状腺触诊结果,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特别是实验测定的甲状腺有关激素含量,术前对患者进行了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术中取得的快速冰冻切片检查资料等。结果240例患者在经术前甲状腺触诊结合甲状腺相关激素含量结果得到诊断,90例确诊患者采取激素非手术治疗,80例有效,避免了对患者甲状腺进行误切;150例患者因误诊采取的手术治疗,单叶切除30例,峡部切除10例,单叶大部切除加峡部切除30例,次全切除80例,给患者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往往较为复杂,同时可能是其它甲状腺疾病的前期病变或合并其它甲状腺疾病同时发生。该次研究说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在临床上误诊率极高,治疗方法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应尽量避免手术治疗。

    作者:杨云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