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波;张喆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1年7月-2012年12月在该院诊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实施24h动态心电图检查.主要记录ST段压低阵数及心绞痛情况.结果 98例冠心病患者中,24h动态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87例(88.78%),其中13例(14.94%)为有症状的心肌缺血,74例(85.06%)为无症状的心肌缺血.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高峰时间段是上午的6~12点间,低为0~6点间,2个时段的SM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缺血型的ST段压低为240阵次,有症状的心肌缺血47阵次占19.33%,SMI的193阵次占80.67%.经统计学比较,有症状与无症状的心肌缺血在ST段压低变化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降低幅度是1~3 mm,SMI发作时心率较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患者比例大,实施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可有效检出无症状的心肌缺血病例,且能够明确发病时间段,为临床诊治提供了有效依据.
作者:梁树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及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从某医院中选取118例患儿,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的患儿进行常规方式的护理,实验组中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利用护患沟通艺术加强患儿和护理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在一定时期内,统计分析两组患儿和看护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以及两组患儿和家属沟通前后的焦虑情况.结果 通过调查统计发现,实验组的满意程度为94.91%,对照组为83.06%,实验组患儿和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中患儿和家属的焦虑度同样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小儿外科护理中加入护患沟通艺术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儿和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降低患儿和家属的焦虑度.
作者:千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脑卒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10年5月-2012年2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全部脑卒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脑卒患者采取一般疗法,并辅以基础性护理,而治疗组,除了要进行基础护理以外,还要实行康复护理,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的评价方法,对5个月时间之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以很好地恢复其神经功能,从而降低肢体残疾率,保证患者生活正常进行.
作者:倪忠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分析高位硬膜外麻醉(HEA)的麻醉方案应用于微型腹腔镜介入下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麻醉的价值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78例病患,择期行微型腹腔镜介入下切除甲状腺手术治疗,随机分组,在CO2低充气压力下,为Ⅰ组39例患者行HEA,Ⅱ组39例患者行气管插管全麻,观察两组患者实际麻醉效果及麻醉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两组充气后60min,PETCO2(呼吸末CO2分压)比麻醉之前,均显著增高,P<0.05,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Ⅱ组中55例患者出现程度不同的头晕、嗜睡、恶心呕吐、嘶哑、咽痛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0.51%,于术后7d内自动消除,Ⅰ组0例患者出现此症状,发生率为0.00%,Ⅰ组小于Ⅱ组,P<0.05,Ⅰ组患者麻醉更为安全.结论 麻醉师在CO2低充气压力下,采用HEA术为患者实施麻醉,辅助开展微型腹腔镜下的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效果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少,有推广价值.
作者:邓立强;吴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产妇围术期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干预后对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3年1-5月产科收治的围术期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干预的剖宫产产妇6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2012年8-12月围术期采用实施术前准备、健康宣教、术中术后常规护理的剖宫产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拔除尿管时间及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48 h无奶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拔除尿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1.6551,6.5378和10.0517,均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术后48 h无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9.219和4.183,P<0.01或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产妇围术期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使产妇术后康复较快,明显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使护理服务质量得到很大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伟琼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优质服务在脑血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该院在收治的16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VIP病区)和对照组(普通病区),采用常用护理模式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护理,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相关护理服务后,病情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控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脑血栓护理中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是十分显著,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康复率,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曹丽红;向红霞;万娟;林秋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以60例支气管舒张试验呈现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试验的结果和他们临床病例的综合研究分析,探索会影响哮喘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的因素.方法 选取60例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肺通气功能和支气管舒张试验,通过患者临床资料和试验结果分析.结果 患者病程、抽烟时间越长,患者所占比例越高;哮喘患者病程、抽烟时间长短和试验中FEV1改善率存在线性回归关系;患者肺功能和用药情况和FEV1之间不存在线性回归关系;且不同病程的患者对FEV1改善率影响不一致,其中中病程度影响明显,短病程组次之,长病程组影响小.结论 支气管舒张性试验是测定患者气道可逆性的有效、科学的方法,其中患者病程、抽烟、肺功能和用药情况等因素会对哮喘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造成影响,其中患者病程情况对试验结果影响作用大,有效的支气管舒张药物的服用可以改善病症发作时气道痉挛和肺功能指标情况,使得患者病情得以控制.
作者:刘青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分析临床哮喘治疗中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该院2010年7月-2012年1月收治的150例哮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采用静滴青霉素治疗,对研究组患者采用静滴阿奇霉素治疗,并观察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9.3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均有一定程度改善,其中研究组治疗后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4例有药物反应,研究组2例患者有药物反应,自行缓解,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滴阿奇霉素治疗哮喘的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丛闻超;陈淑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膀胱灌注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自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84例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膀胱灌注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并在患者出院后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84例膀胱肿瘤患者均康复出院,经过为期1年的随访,有6例患者出现复发现象,患者均未出现全身性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对膀胱肿瘤患者进行系统的术后膀胱灌注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康复,提高治疗效果,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敬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11月-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发生情况明显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敬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研究针对癌症癌痛问题进行了阐述.通过对癌症患者资料的分析,总结了造成癌痛的主要因素、癌痛的临床特点、癌痛程度的临床评估等问题,并对如何减轻癌症患者癌痛的方法进行了全面的讨论,总结了癌痛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手段,为减轻癌症患者疼痛,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作者:刘晓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抗结核疗法对肺结核合并乙肝的肝功能保护作用.方法 将入院的69例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分为A、B、C3组,每组23例都给予2HRZE/4HR的常规用药方案;A组为对照组,在抗结核的基础上进行抗炎保肝治疗,B、C两组为实验组,分别在A的基础上加拉米定抗病毒、抗纤维化治疗治疗,经过6个月治疗后观察反映患者肝功能损害状况AST、ALT、TBil的值.结果 在6个月治疗后的检查中,B组肝功指标[AST:(45.2±3.4)U/L、ALT:(49.4±5.4) U/L、TBil:(27.6±4.3)pmol/L]、C组肝功指标[AST:(48.4±2.1)U/L、ALT:(54.3±5.7)U/L、TBiL:(28.1±4.2)pmol/L]显著低于A组[AST:(70.3±8.4)U/L、ALT:(78.6±8.9)U/L、TBiL:(33.4±6.4)pmol/L],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的停药率分别是13.40%、4.34%、8.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核治疗加入抗病毒治疗和抗纤维化治疗对结核合并乙肝患者的肝功能有保护作用,可以应用在临床.
作者:凌均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氨甲喋呤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为宫外孕的保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1年1月一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98例宫外孕患者做为观察对象,随机将198例患者分成三组,米非司酮组66例,氨甲喋呤组66组,联合组66组.米非司酮组单独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氨甲喋呤组单独应用氨甲喋呤进行治疗,联合组应用米非司酮联合氨甲喋呤进行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HCG降至正常的时间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米非司酮组的治愈率为57.14%,氨甲喋呤组的治愈率为62.12%,联合组的治愈率为92.42%,联合组的治愈率明显优于单独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米非司酮组及氨甲喋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血HCG降至正常的时间为(14.9±2.2)d,氨甲喋呤组血HCG降至正常的时间为(15.2±2.8)d,联合组血HCG降至正常的时间为(10.3±1.3)d,联合组时间明显短于单独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米非司酮组及氨甲喋呤组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米非司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氨甲喋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6%,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3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氨甲喋呤治疗宫外孕临床疗效明显,不增加不良反应,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婷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研究SAP(急性重症胰腺炎)以后并发假性囊肿的初期危险原因.方法 使用前瞻性队列的研究方法抽取在该院入院治疗的120例SAP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假性囊肿)40例和对照组(无假性囊肿)80例,分析研究病因、人院24 h临床以及实验室的检查、入院3d以内增强CT、胸片以及超声检查等相关55个变量及住院天数、死亡率,并进行研究分析(Logistic).结果 SAP产生的并发胰腺的假性囊肿40例,发生率为30%.实验组的血清白蛋白的浓度为(33.2 1±4.82)g/L,CT的严重指数为3~6分,住院时间为(26.82±19.77)d,对照组的血清白蛋白的浓度为(36.08±4.93)g/L,CT的严重指数为2~5分,住院时间为(14.52±7.72)d,分析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岁数、性别、入院时的心率、24h尿量和是否通便、呼吸频率、C反应蛋白、胸腔积液、PT、肝功能、APTT以及初期有无肝腹水等相关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结果分析表明,CT的严重指数以及血清白蛋白的浓度时SAP以后的假性囊肿形成的单独危险原因.结论 SAP以后的假性囊肿的形成单独的危险原因是CT的严重指数以及血清白蛋白.
作者:白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分析神经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对2011年2月-2012年1月期间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此间神经外科使用的抗菌药物占药物总量的99.3%,均在患者术前0.5 h~2 h使用,单品占92.7%,以糖肽类药物为主,术后单品药物使用量约为45.1%,二联用药为52.8%;术后用药主要为β-酰胺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结论 神经外科围术期使用的抗生素药物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应加强抗生素的使用管理.
作者:曾翠华;欧阳劲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辅助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治疗,给予强心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曲美他嗪药物来治疗患者.通过左室射血分数(LVE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心功能分级等指标来评价曲美他嗪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中的LVEF、SOD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明显改善心功能.实验组(92%)治疗疗效好于对照组(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曲美他嗪在辅助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上具有确切的疗效.
作者:郑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麻醉是消除病人疼痛、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外科手术治疗的基础和保障.但是,由于病人自身因素、麻醉因素、环境、设备因素和一系列不可预见的其他因素所致,使得麻醉难免会发生一些风险.为此,要加强对麻醉风险的防范,不仅要提高麻醉医生的整体素质,做好术前充分准备、选择合理麻醉方法,还要改善硬件设备,加强麻醉后的访视.该研究试图对临床麻醉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作者:杜燕燕;刘志群;张晓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分析急性中毒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126例急性中毒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67例患者,对照组59例患者,实验组采取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采取洗胃、导泻等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显效39例,有效23例,无效5例;对照组患者显效23例,有效25例,无效11例.结论 对急性中毒的患者采用血液净化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生存率高.
作者:吴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观察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肺部CT影像表现特点及患者的CT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3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分析患者CT影像所呈现出来的病态分布和形态特征,并与普通肺结核病患者做对比,前者为观察组,后者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39.8%病灶位置在双肺的上叶的尖、后段或者下叶的背段;34.9%病灶在左肺上叶舌段或者是右肺中叶;25%病灶位于一侧或者双肺上中前段、双下肺叶基底段.大面积发生病变62.6%;病灶点状分布、部分融合37.3%;合并出现空洞51.8%,而对照组的患者资料显示,患者病灶面积和孔洞等均比观察组轻很多.结论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CT影像具有一定的特征,与普通肺结核患者相比,病情较为严重,表现为多个肺叶肺段病灶呈现片状、多面积布局;合并出现空洞、支气管播散的几率很大.
作者:李占峰;向述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分析临床老年患者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将该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240例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和用药护理,并观察两组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发病率为16.67%,护理满意度为90(75.0%),观察组患者的发病率为4.17%,护理满意度为112(93.33%);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满意度以及患者发病率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老年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和用药护理方法对降低临床发病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岳美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