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心源性休克预后分析

蒋小伟;曾惠清

关键词:主动脉球囊反搏, 机械通气, 心源性休克, 预后情况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心源性休克预后情况,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择心源性休克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观察预后情况,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中心静脉压、血液pH值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有效率73.63%.与治疗前对比发现,患者治疗后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血液pH值明显提高,中心静脉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心源性休克可起到良好的效果,对患者预后有益.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评估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行床旁超声心动图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3年6月该院32例早期行床旁超声心动图的AMI患者与32例于心梗入院15 d后行超声心动图的AMI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射血分数(EF)值及3个月的死亡率.结果 按照入院天数分组患者E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3个月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早期行床旁超声心动图有利于改善其预后、减少病死率.

    作者:肖建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家属需求综合干预对ICU患者家属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分析家属需求综合干预对ICU患者家属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2011年1月-2012年1月到该院住院治疗的120例ICU患者的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对观察组成员进行家属需求综合干预,时间为14 d,对两组间负性情绪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经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标准分均明显的较干预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在进行干预前两组间的标准分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行干预后两组间的SAS、SDS标准分观察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患者家属一般均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医院对患者的家属需求行综合干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保障.

    作者:王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慢性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时ICU护理干预探析

    目的 探究慢性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时ICU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 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来该院呼吸内科接受慢性肺心病治疗的80例病患,将这些病患进行随机均分,分别为40例对照组和40例实验组.其中对对照组实行常规的护理,对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长假期呼吸道方面的护理,对实验组护理道的加强护理方法为:控制呼吸道感染;加强呼吸道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结果 在进行相关的护理治疗后,在死亡率方面,实验组仅为10.1%,明显要低于对照组的1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慢性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时进行ICU护理干预时,采取控制呼吸道感染;加强呼吸道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慢性肺心病病患在急性加重期的死亡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实际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李艳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血清PA在肝功能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在肝功能检测中的意义.选取11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均应用免疫法测定PA水平.测定结果显示: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PA浓度低于对照组.从高到低的减少幅度如下:肝硬化→慢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慢性肝炎(重度)→慢性肝炎(中度)→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轻度).分析得知:血清PA是肝功能检测的关键指标,值得在临床工作加以关注与重视.

    作者:李燕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改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

    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情绪控制与协调方面的积极作用.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4月在该院消化内科进行医治的30位患者,通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这些患者逐一询问,并做好记录,将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前与护理后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在接受过优质护理后,无论是焦虑自评量表还是抑郁自评量表的分数都明显减少,前后对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事实证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改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情绪障碍效果极佳,更能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莫敏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冠心病危险性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患者在药物治疗时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冠心病危险性的相关性.方法 对在该院自2010年2月-2012年2月接受治疗的80例高血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该实验中有74例患者未高血压合并冠心病(CHD)患者,患者进入该院之后,医护人员帮助患者进行一些常规的检查,如血压、体温、血常规等,然后,采用台式水银血压计测量右上肢肚动脉卧位血压,一共测量3次,然后求取其平均值并计算出患者的PP值.结果 患者在药物治疗后OR、95%CI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多因素逐步回归进行分析显示,PP仍是预测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因,PP每增加5 mmHg后,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增加,并且这种疾病发病率与患者的年龄等没有很大关系.结论 在高血压病患者中,无论是CHD患者还是心绞痛患者他们的PP值都比较高,且患者PP值与CHD患者的危险性关系较大,临床上可以将其作为预测CHD发生的指标之一.

    作者:常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70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预防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产生并发症的措施,以及急诊中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以该院2009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70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35例患者采用了综合急诊护理方法,为治疗组,其余35例患者采用了一般临床护理方法,为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取得治疗效果的治疗时间、并发症出现的情况、在急救中的表现和对急救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认可度.结果 发现治疗组的患者在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出现的情况、在急救中的表现和对急救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认可度等各项情况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取系统性的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防止并发症,能够促进患者及其家人对护理的认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褚慧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大动脉炎延时诊断及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提高大动脉炎诊断水平,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该院2000年5月-2012年10月诊断的8例大动脉炎患者,对其发生延时诊断及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8例患者中有5例曾在院外误诊,误诊为颈椎病2例,原发性高血压1例,冠心病1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例.有1例在外就诊半年后方明确诊断,2例为发病3个月、7个月后首次来院就诊病例.结论 临床工作欠细致是导致大动脉炎延时诊断及误诊的根本原因,只要加强对该病的认识,详细地询问病史,全面细致地进行检查,就能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早期采取积极恰当的治疗,对患者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路广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B超在妇产科小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B超用于妇产科小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6月在该院接受妇产科小手术患者1 68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与B超检查具体应用情况.结果 在人流手术、上环术、取环术与宫颈微波治疗等妇产科小手术中,对妇产科患者行B超检查,可为患者疾病准确诊断、具体病情准确掌握提供支持,在妇产科小手术治疗中提供准确指导,在术后可为手术效果及病情恢复情况提供判断依据.结论 在妇产科小手术中,应用B超检查可为疾病诊断提供准确依据,对患者手术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玉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糖尿病合并肾病血液透析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4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分别标记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24例患者进行腹膜透析治疗,观察组24例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腹膜透析治疗后心力衰竭、低血压、低血糖及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37.5%、41.7%、25.0%、29.2%,对照组患者经过腹膜透析治疗后心力衰竭、低血压、低血糖及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8.3%、12.5%、20.8%、20.8%,两组患者比较,心力衰竭及低血压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低血糖及感染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一次治疗后血肌酐、血尿素氮及白蛋白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虽然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是只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其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骆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调查与防范对策探究

    目的 探究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调查与防范对策.方法 将该院2010-2012年收治的出现安全风险的147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她们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还对同期护理中的护理人员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 在147例出现安全风险的孕产妇中,主要的因素有医护人员责任心缺失、医护人员危险因素、护患沟通不足、业务水平不足导致母婴意外、孕产妇自身危险因素;而对同期护理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可知,不安全因素的来源主要有同事交流、书籍报刊、医院培训、经验不足及学校教育缺陷等.结论 对于产科护理而言,相关护理人员必须认识到自身工作的特殊性,并严格遵照医院的规章制度执行,在护理过程中要严防各类不安全因素,促进孕产妇及婴儿健康,以此提升治疗与护理的有效率.

    作者:李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腹腔镜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该院诊断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64例,按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和观察组(82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各相应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中,腹腔镜治疗效果佳、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

    作者:张永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降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的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及早地、全面地、规范地实施护理干预以减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方法 将该院2011年1月-11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实施规范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结果 经研究显示,卒中后吸入性肺炎发病率下降了76.5%.实验组并发吸入性肺炎发生率5.80%低于对照组的24.64%,(x2=9.4921,P<0.05);人均住院费用实验组(15235.6±943.1)元低于对照组(18653.3±926.8)元,(t=21.4703,P<0.01);平均住院时间实验组(20.5±5.6)d少于对照组(32.4±7.0)d,(t=1 1.026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规范的护理干预可降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

    作者:胡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非特异性感染性男性不育患者的精液状况分析

    目的 通过对生殖道非特异性感染性患者的精液变化情况的研究,得到男性生殖道感染的相关变化情况.方法 通过选取12例正常男性的精液作为对照组的样本,进行分析,来实现相关研究目的,通过微生物学检查模式、精液检查等,实现对精液质量的分析,并且进行精浆免疫球蛋白相关环节的检测,来满足男性生殖道感染情况的研究.结果 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得知,受到生殖道非特异性感染情况的影响,患者的精液质量情况会有不同幅度的变化.在患者前列腺中,如果其细菌落计数达到5 000之上,就会引起精液的畸形率的变化.结论 实践证明,受到生殖道非特异性感染情况的影响,精液会产生相关的变化情况,如果精液内的菌落计数超过一定的数值,就会降低精子的平均运动速度,降低精子的存活率,不利于精子的活动力的保持.

    作者:刘澄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作用.方法 选择2010年7月-2013年5月在该院行三维超声检查诊断胎盘植入的孕妇22例为研究组,同期在该院行二维超声检查诊断胎盘植入的孕妇2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诊断效果.结果 研究组超声诊断符合率(95.5%)高于对照组超声诊断符合率(45.5%)(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发生率(P<0.05).结论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诊断胎盘植人之准确率较二维超声诊断更高,并能够有效监测孕妇产后出血的发生,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自清;王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综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以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积极治疗卒中并行相应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康复训练项目,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心理症状水平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水平高和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心理症状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训练可以在脑卒中后患者康复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其可提高脑卒中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心理症状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何萃;廖荣和;赖炽洪;梁飘南;郭琦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递减法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的药效动力学研究

    目的 通过递减法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与间断给药两种方式的药效学比较,探讨其佳给药方式.方法 ASAⅠ ~Ⅱ级,拟行择期脊柱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两组,递减法持续输注组(Ⅰ组)、间断输注组(Ⅱ组).应用TOF刺激方式,监测拇指内收肌颤搐的变化.记录两组神经肌肉阻滞程度、总用药量,计算平均输注速度;记录T1恢复至25%、75%的时间以及恢复指数(RI).使用静脉麻醉诱导,七氟醚吸入麻醉维持.神经肌肉阻滞的监测直至TOF(T4/T1)≥75%,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后拔去气管导管.结果 Ⅰ组平均输注速度明显慢于Ⅱ组(P<0.05),T1恢复至25%、75%的时间Ⅰ组明显快于Ⅱ组(P<0.05).两组恢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间断给药相比,递减法持续输注能够减少术中顺式阿曲库铵的用量,获得更稳定的神经肌肉阻滞效果,且停药后恢复快.

    作者:马丽;马越涛;邢云飞;孙俊;李善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分析静脉输液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3年1月-2013年6月期间,住院部出现的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出现不良反应的静脉输液药物中的典型药物、以及典型不良反应表现症状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结果 静脉输入左氧氟沙星药物下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共计31例,所占比例为62.00%,明显高于其他药物输入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为主,所对应的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共计20例,所占比例为40.00%,明显高于其他各类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发生率;以上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对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症状的观察与鉴定,做好静脉输液宣教以及巡回护理工作,同时需要针对不同的不良反应症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以大限度的控制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刘惠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并腰穿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3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并腰穿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的效果,以供参考.方法 选择该院自发性脑出血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6例.A组患者接受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治疗,B组患者接受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并腰穿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发现,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现,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并腰穿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疗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伟利;胡朝晖;钱卫添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该院自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359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9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有49例,占13.9%,以下呼吸到感染为主,老年冠心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患者住院时间、抗生素类药物使用、侵入性操作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 患者住院时间、抗生素类药物使用、侵入性操作是导致老年冠心病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现象的主要危险因素,医护人员要以此为依据,给予患者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的对危险因素进行控制,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现象的几率.

    作者:巴宁;荆松宾;郭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