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峰
目的 探讨分析有效防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方法 分析回顾该院所收治的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并且全部康复,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做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关键是预防其并发症,这对患者的康复和生命健康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郭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心衰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86例心衰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3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组给予的系统的整体护理,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复发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给予心衰患者系统的整体护理,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复发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晓娜;贾亚琳;杨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特点及心血管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该院心内科收治的5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冠脉病变评分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有心血管事件组患者的日间动态血压和夜间动态血压中的SBP和PP均比无心血管事件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为年龄、24h动态SBP、夜间动态PP、冠脉病变积分.结论 临床应有效控制上述危险因素,以减少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李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腰麻针单刺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该院接受剖宫产手术的1 000例产妇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腰麻针单刺麻醉,B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两组产妇的麻醉平面、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产妇的麻醉后不良反应中腰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产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平面、镇痛效果及新生儿评分情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麻针单刺麻醉对于剖宫产产妇临床效果较好,起效快,镇痛效果较好,无腰痛发生,临床应用价值较好.
作者:董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7月-2012年8月收治的78例冠心病患者为A组,同期进行检查的70例健康人员作为B组,检测两组人员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A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疾病的发生与血管内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能够有效预测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并能判断患者的预后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陈瑞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采用宫腔镜来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该院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所收治的112例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B超检查来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采用宫腔镜来进行检查,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的出血原因均经病理切片诊断得以确诊,导致患者出现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如下:12例患者为粘膜下子宫肌瘤;12例患者为子宫内膜癌;22例患者为子宫内膜息肉;8例患者为子宫内膜增殖症;58例患者为子宫内膜炎以及子宫内膜萎缩,两组患者的确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子宫出血患者临床诊断时,宫腔镜可以对患者的子宫病变情况进行直接观察,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在对此类患者进行诊断时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李淑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分析神经症患者的心理特征并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来该院临床心理科接受治疗的神经症患者78例,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即对患者的护理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再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护理治疗结束后,护理前后的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评分变化.结果 护理干预后HAMA、HADM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后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使住院时间缩短,帮助患者迅速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递减法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与间断给药两种方式的药效学比较,探讨其佳给药方式.方法 ASAⅠ ~Ⅱ级,拟行择期脊柱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两组,递减法持续输注组(Ⅰ组)、间断输注组(Ⅱ组).应用TOF刺激方式,监测拇指内收肌颤搐的变化.记录两组神经肌肉阻滞程度、总用药量,计算平均输注速度;记录T1恢复至25%、75%的时间以及恢复指数(RI).使用静脉麻醉诱导,七氟醚吸入麻醉维持.神经肌肉阻滞的监测直至TOF(T4/T1)≥75%,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后拔去气管导管.结果 Ⅰ组平均输注速度明显慢于Ⅱ组(P<0.05),T1恢复至25%、75%的时间Ⅰ组明显快于Ⅱ组(P<0.05).两组恢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间断给药相比,递减法持续输注能够减少术中顺式阿曲库铵的用量,获得更稳定的神经肌肉阻滞效果,且停药后恢复快.
作者:马丽;马越涛;邢云飞;孙俊;李善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栓心脉宁片治疗冠状动脉支架置人术后心绞痛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76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患者采用血栓心脉宁片治疗,参考组38例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心绞痛发作间隔时间、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心电图ST-T段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5%,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8.9%(P<0.05);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间隔时间明显长于参考组,患者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电图ST-T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栓心脉宁片治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心绞痛效果显著,能够缓解患者心绞痛发作,值得推广.
作者:谷庆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并腰穿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的效果,以供参考.方法 选择该院自发性脑出血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6例.A组患者接受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治疗,B组患者接受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并腰穿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发现,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现,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并腰穿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疗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伟利;胡朝晖;钱卫添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该院自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359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9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有49例,占13.9%,以下呼吸到感染为主,老年冠心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患者住院时间、抗生素类药物使用、侵入性操作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 患者住院时间、抗生素类药物使用、侵入性操作是导致老年冠心病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现象的主要危险因素,医护人员要以此为依据,给予患者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的对危险因素进行控制,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现象的几率.
作者:巴宁;荆松宾;郭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当今社会医院的医疗科研水平的高低以及新技术新项目的应用程度成为衡量医院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志.医院科研管理水平的提高,直接关系着医院综合竞争力的提高.目前,该院针对科研做了大量工作,积极探索适应新时期的科研管理模式,提高科研管理水平,促进科研项目的开展,从而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
作者:周刚;邹会玲;戴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健康男性慢性碘营养状况与亚临床甲状腺病的相关性,以便于对该类疾病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进行掌握.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4月-2012年4月期间于门诊接受健康体检的老年男性共750例,对其饮食习惯与膳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以初步计算其每日摄入体内的碘含量.对所有老年男性的每日碘摄入量与血清中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变化进行对比,并采用超声对其甲状腺进行检查,以了解其碘营养情况与甲状腺超声改变、亚临床甲状腺疾病的关联.结果 根据该研究显示,每日碘营养摄入正常的老年健康男性,其碘摄入量与其甲状腺结节数量、TSH、FT3以及甲状腺体积均呈现明显相关,而对比碘摄入足量与碘摄入适中的人群可得,碘摄入适中的人群其TSH较碘摄入足量的人明显降低,而FT3则明显升高(P<0.05).对比甲状腺结节的数量与甲状腺体积可得,碘摄入适中的人均明显低于碘摄入足量的人.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健康男性对于碘的摄入需求应适量降低,在正常范围内增加碘的摄入,可能会增加患亚临床甲状腺病的可能.
作者:乔宗星;张晓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青少年急性中毒事件进行汇总分析,总结洛阳地区青少年中毒的特点变化和趋势.方法 选取2007-2012年收治的年龄在14~20周岁之间的急性中毒住院患者病例,每2年为一组,分为1组,2组,3组,对各组中毒病例在年龄分布、性别组成、毒物种类和中毒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青少年急性中毒人数逐年增加,发病年龄年轻化趋势显著(P<0.05).②农药仍为主要毒物,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各组在区域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毒途径仍为经消化道为主,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主观故意中毒(自杀)比例显著增高、趋势变化显著(P<0.05).结论 ①青少年中毒逐年增多,发病年轻化.②农药仍为导致中毒的主要毒物,百草枯作为主要中毒农药是造成青少年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③主观故意中毒(自杀)的青少年中毒事件大幅上升,需及时予以防范.
作者:王玉华;张国秀;娄丹;胡莹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三阴型化疗耐药乳腺癌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生物学功能.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该院收治的49例三阴型化疗耐药性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采用PI3K/Akt抑制剂雷帕霉素口服液治疗,检测用药期间血药浓度.探讨治疗后患者发生肿瘤转移及疗效.结果 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9.59%,较治疗前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常见不良反应主要为血小板减少、高血脂、皮肤毒性、转氨酶增高;乳腺癌组织及转移灶癌组织PI3K/Akt表达率治疗前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能够有效阻断该信号通路在乳腺癌增殖、转移、耐药作用.
作者:潘鸿庆;金贤德;葛麟;贾举闻;张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腹泻时佐以葡萄糖酸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8例急性腹泻患儿,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平均退热时间、平均止泻时间、纠正脱水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退热时间、平均止泻时间、纠正脱水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急性腹泻患儿加用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腹泻病程,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艳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析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160例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股骨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 在进行麻醉的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出现低血压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现高血压患者的人数却相反;而观察组其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能起到较为满意的麻醉效果,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镇痛效果好,但腰硬联合麻醉其镇痛效果更好,不良反应率更低.
作者:吕清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分析脑出血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来进行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12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在入院后均行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手段,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再采用临床护理路径为主的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术后住院时间、引流量以及手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的引流时间与住院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时,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能够保证患者术后恢复状况更加平稳,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了有利的参考价值.
作者:柯向霖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该研究主要就脑卒中后癫痫的相关特点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探讨癫痫对脑卒中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所收治的45例脑卒中后出现癫痫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对所有患者的预后效果、治疗时间、类型、发作部位等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中度以及重度这3组,对3组患者的功能康复情况进行评分,另选45例同期入院未出现癫痫的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在该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34例患者为早发性癫痫,11例患者为迟发癫痫;35例患者为皮层病灶继发癫痫,10例患者为皮层下继发癫痫.在该研究的早发癫痫患者中,有9例患者为部分的发作,25例患者为全身发作,在迟发性癫痫患者中,有8例患者为部分的发作,2例患者为全身发作.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病灶绝大部分位于皮层,且在早发癫痫中主要为全身发作,迟发癫痫中主要为部分发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可以对其给予相应的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于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共60例,随机设立研究组(空心螺钉内固定);另设对照组(常规护理)进行了护理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优良率高达96.67%,T值为2.854,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研究组针对了老年股骨骨折护理的不安定因素进行了分析,这种护理效果更为理想,患者的护理后的恢复状况较好.
作者:李俊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