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在梗阻性无精子症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探究

朱峰

关键词:经直肠超声, 梗阻性无精子症, 超声诊断, 探析
摘要: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und,TRUS)在梗阻性无精子症(Obstructive Azoospermia,OA)病因诊断中的价值,以有效的手段合理的治疗该症状.方法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该院2012年2月-2013年5月接诊的45例OA患者进行诊断,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接受TRUS诊断的正常生育男性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测量精囊长径、前后径,并比较两组差异,同时对OA患者的超声结果进行病因学统计.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精囊长径、前后径相比,均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患者的超声检查均有阳性发现,其中超声表现病因前三为慢性附睾炎伴附睾管扩张、射精管梗阻伴精囊肿大和双侧或单侧附睾体尾缺如.结论 TRUS在OA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安全可靠,可以作为OA的首选诊断方式.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析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应用64排多层螺旋CT扫描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两种方法检查,将两种方法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中对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为92%、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94%、阳性预测值为96%、阴性预测值为88%,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可以对其进行准确的评价,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郝凯;陈勇;杨文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70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预防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产生并发症的措施,以及急诊中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以该院2009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70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35例患者采用了综合急诊护理方法,为治疗组,其余35例患者采用了一般临床护理方法,为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取得治疗效果的治疗时间、并发症出现的情况、在急救中的表现和对急救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认可度.结果 发现治疗组的患者在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出现的情况、在急救中的表现和对急救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认可度等各项情况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取系统性的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防止并发症,能够促进患者及其家人对护理的认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褚慧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乳腺疾病冰冻切片的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冰冻切片对乳腺肿瘤性质及边缘和前哨淋巴结的检测来提高乳腺冰冻的意义.方法 用冰冻切片机对术中所送标本快速冷冻及切片,固定HE染色.结果 显示530例标本阳性切缘131例,前哨淋巴结阳性320例,良性病变76例,3例延迟诊断.结论 随着保乳手术的开展,国外乳腺冰冻切片主要目的是用于手术边缘的确定和前哨淋巴结的检测.目前,国内冰冻切片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冰冻切片在病理诊断病例中的比例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作者:李峥嵘;李沛隆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大动脉炎延时诊断及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提高大动脉炎诊断水平,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该院2000年5月-2012年10月诊断的8例大动脉炎患者,对其发生延时诊断及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8例患者中有5例曾在院外误诊,误诊为颈椎病2例,原发性高血压1例,冠心病1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例.有1例在外就诊半年后方明确诊断,2例为发病3个月、7个月后首次来院就诊病例.结论 临床工作欠细致是导致大动脉炎延时诊断及误诊的根本原因,只要加强对该病的认识,详细地询问病史,全面细致地进行检查,就能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早期采取积极恰当的治疗,对患者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路广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强直性脊柱炎的CT及MR影像学研究

    目的 研究强直性脊柱炎的CT及MR影像学特征,比较两者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2年3月来院就诊的32例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CT及MR诊断,分析两者诊断的影像学特征,比较诊断结果.结果 CT检查结果显示3例为0级,4例为Ⅰ级,MR检查结果显示7例为Ⅰ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7,P<0.05);CT骨质侵蚀及骨质硬化检出率均高于M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分级判断准确性较高,MR早期诊断的准确率较高.

    作者:应汝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细节护理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2年1-10月分为2个时期,2012年1-5月为对照期,进行常规护理,2012年6-10月为护理期,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细节护理进行干预,对两个时期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在该院各科室对消毒供应室的满意度方面,护理期高于对照期,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医院的供应消毒室护理工作中加上细节护理进行干预,体现了以人文本的理念,不仅能够促使临床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还可降低医源性感染的危险性,值得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进行推广.

    作者:赵迎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颈椎病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颈椎病患者症状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30例颈椎病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2个疗程后对比症状疗效,随访1年后对比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症状疗效愈显率81.54%优于对照组的63.08%,随访1年后平均生活质量评分(24.58±5.62)分优于对照组的(18.26±5.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促进颈椎病患者症状缓解,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芦锁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老年健康男性慢性碘营养状况与亚临床甲状腺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健康男性慢性碘营养状况与亚临床甲状腺病的相关性,以便于对该类疾病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进行掌握.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4月-2012年4月期间于门诊接受健康体检的老年男性共750例,对其饮食习惯与膳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以初步计算其每日摄入体内的碘含量.对所有老年男性的每日碘摄入量与血清中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变化进行对比,并采用超声对其甲状腺进行检查,以了解其碘营养情况与甲状腺超声改变、亚临床甲状腺疾病的关联.结果 根据该研究显示,每日碘营养摄入正常的老年健康男性,其碘摄入量与其甲状腺结节数量、TSH、FT3以及甲状腺体积均呈现明显相关,而对比碘摄入足量与碘摄入适中的人群可得,碘摄入适中的人群其TSH较碘摄入足量的人明显降低,而FT3则明显升高(P<0.05).对比甲状腺结节的数量与甲状腺体积可得,碘摄入适中的人均明显低于碘摄入足量的人.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健康男性对于碘的摄入需求应适量降低,在正常范围内增加碘的摄入,可能会增加患亚临床甲状腺病的可能.

    作者:乔宗星;张晓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遗传与人类健康的研究

    该研究就遗传与人类健康的研究进行简要的探析.遗传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由于遗传导致的疾病对人类健康产生重大威胁.遗传性疾病具有家族内遗传性、垂直传递性、先天性、终身性等特点,因此,应重视遗传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遗传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也会人类健康产生重要的意义.预防遗传性疾病可以从科学的选择配偶、开展遗传咨询,对新生儿进行筛查等方法.

    作者:黄丹;杨荣;杨友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慢性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时ICU护理干预探析

    目的 探究慢性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时ICU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 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来该院呼吸内科接受慢性肺心病治疗的80例病患,将这些病患进行随机均分,分别为40例对照组和40例实验组.其中对对照组实行常规的护理,对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长假期呼吸道方面的护理,对实验组护理道的加强护理方法为:控制呼吸道感染;加强呼吸道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结果 在进行相关的护理治疗后,在死亡率方面,实验组仅为10.1%,明显要低于对照组的1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慢性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时进行ICU护理干预时,采取控制呼吸道感染;加强呼吸道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慢性肺心病病患在急性加重期的死亡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实际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李艳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2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CT和MRI表现的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CT和MRI表现特点.方法 对2009年12月-2012年12月该院接收的2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在临床上的资料与进行CT、MRI检查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所有患者都通过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通过手术病理证实以及CT、MRI检查判定的2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中,单侧发病的患者12例,双侧发病的患者8例,共有35个病灶,MR的表现类型主要有:T1WI和T2WI都显示高信号、T1WI显示高信号但T2WI显示等或者低信号以及T1WI、T2WI同时显示混杂信号;CT的表现类型主要有:高密度以及等低混杂密度.结论 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进行CT和MRI检查后,其结果表现存在特征性,与临床资料相互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对术前定位以及定性评价形成帮助的作用.

    作者:江海燕;张世科;成官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分层级带教在儿科实习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分层级带教在儿科实习中的效果.方法 根据学历层次随机将护理实习生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带教过程中采用层级带教,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带教.观察带教结束后2种带教方法下实习学生的教学效果评估.结果 观察组中专、大专以及本科实习生在理论、操作技能、综合素质等考核成绩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儿科实习过程中,采用层级带教对实习生进行临床带教,可以显著培养实践能力、调动学习和工作积极性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带教法.

    作者:林娜;唐奕娜;余慕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心源性休克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心源性休克预后情况,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择心源性休克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观察预后情况,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中心静脉压、血液pH值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有效率73.63%.与治疗前对比发现,患者治疗后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血液pH值明显提高,中心静脉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心源性休克可起到良好的效果,对患者预后有益.

    作者:蒋小伟;曾惠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同种异体皮质骨板在股骨翻修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全髋关节翻修中股骨远端骨质缺损应用同种异体骨板的方法.方法 分析自2008-2012年中15例髋关节翻修患者应用了同种异体皮质骨板,AAOS分型:Ⅱ型8例,Ⅲ型7例.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及X线分析.结果 15例患者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3分,提高至76分,X线片示所有患者异体骨与宿主骨融合良好,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无一例下沉、松动、感染.结论 同种异体皮质骨板在髋关节翻修中股骨缺损中的使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傅东明;牟传勇;周长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超声在梗阻性无精子症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探究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und,TRUS)在梗阻性无精子症(Obstructive Azoospermia,OA)病因诊断中的价值,以有效的手段合理的治疗该症状.方法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该院2012年2月-2013年5月接诊的45例OA患者进行诊断,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接受TRUS诊断的正常生育男性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测量精囊长径、前后径,并比较两组差异,同时对OA患者的超声结果进行病因学统计.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精囊长径、前后径相比,均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患者的超声检查均有阳性发现,其中超声表现病因前三为慢性附睾炎伴附睾管扩张、射精管梗阻伴精囊肿大和双侧或单侧附睾体尾缺如.结论 TRUS在OA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安全可靠,可以作为OA的首选诊断方式.

    作者:朱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作用.方法 选择2010年7月-2013年5月在该院行三维超声检查诊断胎盘植入的孕妇22例为研究组,同期在该院行二维超声检查诊断胎盘植入的孕妇2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诊断效果.结果 研究组超声诊断符合率(95.5%)高于对照组超声诊断符合率(45.5%)(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发生率(P<0.05).结论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诊断胎盘植人之准确率较二维超声诊断更高,并能够有效监测孕妇产后出血的发生,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自清;王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分析静脉输液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3年1月-2013年6月期间,住院部出现的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出现不良反应的静脉输液药物中的典型药物、以及典型不良反应表现症状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结果 静脉输入左氧氟沙星药物下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共计31例,所占比例为62.00%,明显高于其他药物输入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为主,所对应的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共计20例,所占比例为40.00%,明显高于其他各类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发生率;以上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对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症状的观察与鉴定,做好静脉输液宣教以及巡回护理工作,同时需要针对不同的不良反应症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以大限度的控制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刘惠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血清PA在肝功能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在肝功能检测中的意义.选取11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均应用免疫法测定PA水平.测定结果显示: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PA浓度低于对照组.从高到低的减少幅度如下:肝硬化→慢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慢性肝炎(重度)→慢性肝炎(中度)→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轻度).分析得知:血清PA是肝功能检测的关键指标,值得在临床工作加以关注与重视.

    作者:李燕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特点及心血管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特点及心血管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该院心内科收治的5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冠脉病变评分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有心血管事件组患者的日间动态血压和夜间动态血压中的SBP和PP均比无心血管事件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为年龄、24h动态SBP、夜间动态PP、冠脉病变积分.结论 临床应有效控制上述危险因素,以减少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李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7月-2012年8月收治的78例冠心病患者为A组,同期进行检查的70例健康人员作为B组,检测两组人员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A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疾病的发生与血管内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能够有效预测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并能判断患者的预后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陈瑞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